財新智庫和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近日在京聯合發布中國氣候指數系列。該指數系列開創了國內氣候大數據服務金融與實體經濟先河。
    中國氣候指數系列發布
    開創國內氣候大數據服務金融與實體經濟先河
    光明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賈宇)財新智庫和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近日在京聯合發布中國氣候指數系列。該指數系列開創了國內氣候大數據服務金融與實體經濟先河。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財產密度增加,特別是受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的影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呈明顯增加趨勢。據介紹,氣候指數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包括農業生產、能源消費、大宗商品、生活消費、醫療健康、旅遊觀光、體育休閒、交通運輸、保險金融等諸多領域。氣候指數系列的發布不僅有助於減輕氣象災害風險,而且為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有益參考,進一步拓寬新經濟的廣度和深度。
    此次發布的中國氣候指數基於1961年-2016年全國2288個氣象觀測站逐日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氣溫、降水量、降雪量和最大風速等海量歷史氣候資料,通過歷史回算分析,研發形成了乾旱指數、雨澇指數、颱風指數、高溫指數、低溫冰凍指數及中國氣候風險指數,並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氣候預測模式和預測技術,提供當前月至未來三個月的指數預測,於每月5日滾動發布。值得一提的是,該指數系列能夠對氣候風險進行量化(「0」為風險等級最低,「10」為風險等級最高),並以結構化的氣候信息服務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次發布的中國氣候指數顯示,2017年3月至5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平均水平或略偏高。中國氣候風險指數低於2.5,處於「低」至「偏低」等級。
    未來,財新智庫和國家氣候中心還將對不同區域和領域加以細分,編制地區氣候風險指數,推出農作物(產量和價格)和能源氣候指數。
    標籤:智庫,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