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 氣候系統多項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

2021-01-21 瀟湘晨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通訊員王朋嶺報導8月24日,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從大氣圈、水圈、冰凍圈、陸地生物圈和氣候變化驅動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狀態的最新監測信息。

藍皮書顯示,氣候系統多項關鍵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中國作為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候極端性增強,降水變化區域差異明顯、暴雨日數增多;生態氣候總體趨好,但區域生態環境不穩定性加大。

藍皮書指出,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個連續10年都比前一個10年更暖。2019年,亞洲陸地表面平均氣溫為20世紀初以來的第二高值。1951年至2019年,中國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24℃,升溫速率明顯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1961年至2019年,中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趨勢,平均年降水日數呈顯著減少趨勢,極端強降水事件呈增多趨勢,暴雨日數明顯增多。中國各區域降水量變化趨勢差異明顯,青藏地區降水呈顯著增多趨勢;西南地區降水呈減少趨勢。

藍皮書顯示,1870年至2019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顯著升高;2019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為1870年以來的第三高值。1958年至2019年,全球海洋熱含量(上層2000米)呈顯著增加趨勢,且海洋變暖在20世紀90年代後加速;2019年全球海洋熱含量達有現代海洋觀測以來的最高值。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上升速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1960年至2019年,全球山地冰川整體處於消融退縮狀態,1985年以來加速消融。2019年是1960年以來全球冰川消融最為強烈的年份,中國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阿爾泰山區木斯島冰川和長江源區小冬克瑪底冰川物質虧損量均低於全球參照冰川平均水平。1981年至2019年,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區活動層厚度呈顯著的增加趨勢,2019年平均活動層厚度為有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高值,多年凍土退化明顯。

近年來,我國整體的植被覆蓋穩定增加,呈現變綠趨勢。2000年至2019年,中國年平均歸一化差植被指數(NDVI)呈顯著的上升趨勢;2015年至2019年為2000年以來植被覆蓋度最高的五年。2005年至2019年,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積呈減小趨勢;沙漠邊緣外延速度總體趨穩,但個別年份波動幅度較大。2000年至2019年,廣西石漠化區秋季植被指數呈顯著的增加趨勢,區域生態狀況趨於好轉。

從氣候變化驅動因子變化來看,2019年太陽活動處於第24太陽活動周的末期,較第23太陽活動周同期水平相對偏低。2018年,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全球平均濃度均創下新高。1990年至2018年,中國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二氧化碳濃度逐年穩定上升。2004年至2014年,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區域大氣本底站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年平均值波動增加;而2015年至2019年,均呈明顯降低趨勢。

由國家氣候中心牽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連續十年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旨在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系統變化的新狀態,滿足新時代科學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低碳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作用。

【來源:中國氣象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氣候系統變暖加速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公欣報導 日前,為滿足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系統變化的新狀態,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作用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我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丁亦鑫)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滿足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現予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系統變化的新狀態,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作用。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發布: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
    本文圖均為 國家氣候中心微信公眾號 圖為滿足低碳、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現予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提供中國、亞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全球變暖趨勢在持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向社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以下稱藍皮書),其中提到,我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候極端性增強,降水變化區域差異明顯、暴雨日數增多;我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區域生態環境不穩定性加大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我國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近日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資料圖)藍皮書介紹,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上升速率從1901~1990年的1.4毫米/年,增加至1993~2019年的3.2毫米/年。據介紹,1980~201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 全球變暖仍在持續 中國處氣候變化敏感區
    【財新網】(實習記者 趙煊)全球變暖趨勢仍在繼續,而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4月3日發布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下稱《藍皮書》)指出,2017年,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並伴隨全球海洋熱含量創新高、北極地區異常偏暖、海冰急劇消融等現象,而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  氣溫和降水等氣候要素是反映氣候變化的核心指標。
  • 一文告訴你 全球氣候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中國天氣網訊 日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向社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報告顯示,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球氣候系統變暖加速,物候期提前、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多項歷史紀錄被刷新,氣候極端性增強。
  • 202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在京發布
    ■ 新冠肺炎疫情未改變全球變暖趨勢■ 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11月27日,第12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簡稱《綠皮書》)在京發布。
  • 氣候變化致三江源地區凍土呈退化趨勢
    氣候變化致三江源地區凍土呈退化趨勢專家建議加強保育研究及生態治理 來源:中國氣象報   發布時間:2018-12-10 我國三江源地區凍土分布廣泛,近日,青海省氣候中心發布《氣候變化監測評估專題報告》,報告分析了1961年至2017年三江源地區的凍土變化特徵。結果顯示,當前三江源地區氣溫顯著升高,對當地凍土產生了明顯影響,致使三江源多年凍土區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 202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在京發布!
    ■ 新冠肺炎疫情未改變全球變暖趨勢■ 提升氣候行動力要正確認識氣候風險,統籌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與減排承諾■ 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11月27日,
  • 2020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 地球正面臨「氣候緊急狀態」
    本報北京11月28日訊記者郭靜原報導:近日,第12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簡稱《綠皮書》)在京發布。《綠皮書》指出,目前地球正面臨「氣候緊急狀態」,提升氣候行動力要正確認識氣候風險,統籌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與減排承諾,儘早明確實現以淨零碳排放為導向的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路徑,提高適應「灰犀牛」氣候事件風險的社會經濟韌性。  《綠皮書》指出,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第二暖年份,全球平均海平面再創歷史新高,南極和北極海冰範圍保持較低水平。
  •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在京發布
    中國環境報記者 劉秀鳳 11月27日,第十二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新動力》(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健康和福利形成嚴重威脅。
  • 全球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 我國沿海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
    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基於海洋觀測網及相關數據,編制完成了《中國氣候變化海洋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公布了全球、中國近海關鍵海洋要素的最新監測信息。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1993—2011年平均值高72毫米《藍皮書》顯示,1980—2019年,中國沿海海表溫度平均每十年升高0.25℃,其中2015—2019年連續五年處於高位。2019年,中國沿海海表溫度為1980年以來最高,黃海冷水團8月最低溫度為近十年同期最高。1980—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
  • 氣候變化與COVID-19:交織的危機
    大量證據表明,健康與氣候變化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因而二者關係緊密的觀點也被廣泛接受。在過去5年裡,《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報告》(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以下簡稱「柳葉刀倒計時」)監測並報告了40多項全球指標,衡量了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
  •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
    4月3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藍皮書》中指出,根據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表示,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190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的最暖時期。195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溫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且區域間差異明顯,北方增溫速率明顯大於南方地區,西部地區大於東部,其中青藏地區增溫速率最大。
  • 氣候變化下的健康危機交織,從「先行」走向「共行」
    2020年12月3日,由柳葉刀倒計時指導,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主辦,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協辦的「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度報告發布會在北京文津國際酒店舉行。此次發布會採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全球雙語同步直播的方式進行。
  • 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加速氣候變化適應行動
    本期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吳鵬本期觀點: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中國近百年來平均氣溫顯著上升,平均年降水量呈逐步增加的趨勢,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水資源短缺加劇、生態系統退化、荒漠化加劇、農業減產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日趨嚴重。變化的氣候在全球各地都留下了「足跡」。在這近百年間,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平均每十年增加0.09℃;中國平均年降水量呈現逐步增加的線性變化趨勢,但不同氣候區年降水量表現出明顯差異,總體上呈現南澇北旱、西部暖溼化趨勢。
  • 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安全
    溫室氣體人為地快速增多,使得地球溫室效應不斷增強,全球正經歷著以氣候變暖為突出標誌的氣候變化。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3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過去的130多年(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約0.85℃。
  • 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協同應對交織的危機
    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的中國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和《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中國報告》,同時宣布成立「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第一部分 中國氣候變化的現狀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近百年來,許多觀測資料表明,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中國的氣候變化趨勢與全球的總趨勢基本一致。四是近5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為2.5毫米,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五是中國山地冰川快速退縮,並有加速趨勢。中國未來的氣候變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中國科學家的預測結果表明:一是與2000年相比,2020年中國年平均氣溫將升高1.3~2.1℃,2050年將升高2.3~3.3℃。全國溫度升高的幅度由南向北遞增,西北和東北地區溫度上升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