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發布: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

2020-11-25 澎湃新聞
本文圖均為 國家氣候中心微信公眾號 圖

為滿足低碳、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現予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提供中國、亞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

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氣候系統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冰凍圈消融加速,氣候風險水平呈上升趨勢。

大氣圈

1.全球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

據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2018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981~2010年平均值高出0.38℃,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約1.0℃,為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四暖年份;且過去五年(2014~2018年),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個年份。

1850~2018年全球平均溫度距平(相對於1850~1900年平均值)

2018年,亞洲區域平均氣溫是1901年以來的第五高值;中國亦屬異常偏暖年份。1951~2018年,中國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24℃,升溫率明顯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1901~2018年中國和亞洲年平均氣溫距平 (相對於1981~2010年平均值)

2.我國不同區域氣候變化差異明顯,青藏地區暖溼化特徵顯著

1961~2018年,中國北方地區增溫速率明顯大於南方,西部地區大於東部;青藏地區增溫速率最大,平均每10年升高0.37℃。

1961~2018年,中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趨勢,降水變化趨勢區域差異明顯,青藏地區降水呈顯著增多趨勢,而西南地區降水呈弱的減少趨勢。本世紀初以來,華北、華南和西北地區平均年降水量波動上升,而東北和華東地區降水量年際波動幅度增大。

1961-2018年青藏地區平均氣溫和降水距平(相對於1981~2010年平均值)

3.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氣候風險水平呈上升趨勢

1961~2018年,中國極端強降水事件呈增多趨勢,極端低溫事件顯著減少,極端高溫事件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明顯增多。

1961~2018年,中國氣候風險指數總體呈升高趨勢,階段性變化明顯,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波動上升。1991~2018年中國平均氣候風險指數較1961~1990年平均值增加了54%。

1961~2018年中國極端事件和氣候風險指數變化

水圈

1.海洋

1870~2018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表現為顯著升高趨勢。2018年,全球大部分海域海表溫度較常年值偏高,全球平均海表溫度為1870年以來的第四高值;全球海洋熱含量(上層2000米)超過2017年創下的紀錄,2018年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年份。1980-201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1870~2018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距平(相對於1981-2010年平均值)

2.地表水資源

1961~2018年,中國十大流域中松花江、長江、珠江、東南諸河和西北內陸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總體表現為增加趨勢,遼河、海河、黃河、淮河和西南諸河流域則表現為減少趨勢。

3.湖泊水位

1961~2004年,青海湖水位呈下降趨勢;2005年開始,受青海湖流域氣候暖溼化的影響,入湖徑流量增加,青海湖水位止跌回升,轉入上升期。2018年,青海湖水位達3195.41米,較2017年上升0.48米。2005年以來,青海湖水位連續14年回升,累計上升2.54 米,已接近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水位。

1961~2018年青海湖水位變化

冰凍圈

1.冰川

中國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簡稱烏源1號冰川)是全球參照冰川之一。1960~2018年,烏源1號冰川經歷了兩次加速消融過程。由於強烈消融,烏源1號冰川在1993年分裂為東、西兩支;2018年,烏源1號冰川處於物質高虧損狀態,東、西支分別退縮了8.3米和5.9米,其中東支的退縮速率為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大值。

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

1980~2018年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末端退縮速率

2.凍土

1981~2018年,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退化明顯,活動層厚度呈明顯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厚19.5釐米。2018年,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區平均活動層厚度達到245釐米,為1981年以來的最大值;活動層底部溫度達到-0.9℃,為2004年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3.積雪

衛星監測表明,2002~2018年,中國平均積雪覆蓋率呈弱的下降趨勢,年際振蕩明顯。

4.海冰

1979~2018年,北極海冰範圍(海冰密集度≥15%的區域)呈一致性的下降趨勢,3月和9月海冰範圍的線性趨勢分別為平均每10年減少2.7% 和12.8%。南極海冰範圍總體表現為弱的上升趨勢,但2016年以來南極海冰範圍持續異常偏小。

1979~2018年北極和南極海冰範圍變化

陸地生物圈

1.陸地植被

2018年, 中國平均植被指數與2011~2017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年平均和秋季植被指數相接近,冬季、春季和夏季植被指數略有上升。

氣象衛星(FY-3B/VIRR)監測2018年中國歸一化植被指數

2.物候

1963~2018年,中國不同地區代表性樹種的展葉期始期均呈顯著的提前趨勢,北京站玉蘭、瀋陽站刺槐、合肥站垂柳、桂林站楓香樹和西安站色木槭展葉期始期平均每10年分別提前3.3天、1.4天、2.7天、2.4天和2.4天。2018年,5個站點代表性樹種的春季物候期均較常年值偏早,展葉期始期分別偏早10天、5天、5天、8天和14天。

1963~2018年中國不同地區代表性植物展葉期始期變化

3.區域生態氣候

本世紀初以來,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積總體呈減小趨勢;廣西石漠化區面積呈減小趨勢,區域生態環境總體改善。

1.溫室氣體

1990~2017年,中國瓦裡關站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逐年穩定上升。2017年,瓦裡關站大氣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分別為:407.0±0.2ppm、1912±2ppb和330.3±0.1ppb,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均略高於2017年全球平均值。

1990-2017年中國瓦裡關和美國夏威夷全球本底站

大氣二氧化碳月平均濃度變化

2.氣溶膠

環境氣象監測表明,2005~2018年,北京上甸子、上海東灘和廣東番禺本底站PM2.5年平均濃度波動下降;2014~2018年,均呈明顯降低趨勢。

2005-2018年環境氣象本底站PM2.5年平均濃度

致謝:

藍皮書編制過程中,中國科學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氣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青海省水利廳,香港天文臺等單位提供了大量的觀測資料和基礎數據。

(原題為《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正式發布:氣候系統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全球變暖趨勢在持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向社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以下稱藍皮書),其中提到,我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候極端性增強,降水變化區域差異明顯、暴雨日數增多;我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區域生態環境不穩定性加大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氣候系統變暖加速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公欣報導 日前,為滿足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系統變化的新狀態,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作用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 氣候系統多項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通訊員王朋嶺報導8月24日,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從大氣圈、水圈、冰凍圈、陸地生物圈和氣候變化驅動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狀態的最新監測信息。藍皮書顯示,氣候系統多項關鍵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
  • 全球變暖仍在持續 中國處氣候變化敏感區
    【財新網】(實習記者 趙煊)全球變暖趨勢仍在繼續,而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4月3日發布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下稱《藍皮書》)指出,2017年,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並伴隨全球海洋熱含量創新高、北極地區異常偏暖、海冰急劇消融等現象,而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  氣溫和降水等氣候要素是反映氣候變化的核心指標。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我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丁亦鑫)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滿足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現予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系統變化的新狀態,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作用。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我國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近日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資料圖)藍皮書介紹,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上升速率從1901~1990年的1.4毫米/年,增加至1993~2019年的3.2毫米/年。據介紹,1980~201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來源:經濟日報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召開,全球氣候變暖、氣候風險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世界氣象組織的氣候狀況監測表明,全球氣候系統的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2019》指出,氣候變化,相關的熱帶氣旋、高溫熱浪、乾旱等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頻發,以及氣候政策無法達到預期等環境風險日益突出並將繼續發展,未來氣候將持續變暖並可能造成全球風險加劇,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改變,對全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 2019年《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
    2019年11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第十一部氣候變化綠皮書
  • 202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在京發布
    ■ 新冠肺炎疫情未改變全球變暖趨勢■ 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11月27日,第12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簡稱《綠皮書》)在京發布。
  •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隨著全球氣溫逐年攀升,由氣候變暖引發的風雹、乾旱、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事件愈加頻繁,使得全球各地都面臨嚴峻的氣候災難。氣候變化不僅威脅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
  • 一文告訴你 全球氣候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中國天氣網訊 日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向社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報告顯示,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球氣候系統變暖加速,物候期提前、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多項歷史紀錄被刷新,氣候極端性增強。
  • 202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在京發布!
    第12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簡稱《綠皮書》)在京發布。《綠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融合的視角,見證記錄國際氣候變化進程,緊扣中國綠色低碳發展成效,分析氣候變化領域前沿問題。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中國日報3月12日電(記者 李弘揚)當地時間3月1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該聲明顯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糧食安全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等方面。隨著全球持續變暖,目前的高溫紀錄再被打破「只是時間問題」。該聲明顯示,2019年是有儀器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
  • 應對氣候變暖還需持續攻堅
    「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引起的溫室效應,疊加在地球自然變化因素之上,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驅動因子」  「中國所做出的承諾會百分之百完成,而且會爭取做得更好一些」  「投入其中,參與進去,從身邊小事做起,我們都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影響: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
  • 《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全球變暖趨勢加劇 未來五年可能...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當地時間3月1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該聲明顯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糧食安全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等方面。隨著全球持續變暖,目前的高溫紀錄再被打破「只是時間問題」。聲明表示,2019年是有儀器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
  • 《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發布
    1月17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當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對外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以下簡稱《藍皮書》),從世界航天發展態勢、中國航天發射活動、中國航天科技創新、中國航天應用服務、中國航天國際合作、中國商業航天進展等6個篇章對航天科技活動進行全面回顧。
  • 地球氣候「不平衡」?全球變暖趨勢成定局,體感溫度達40度!
    在地球上,最近的氣候變化可以說是我們很難想像的,地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是呈現出不一樣的氣候變化,暴雨,高溫等都是相繼而來,這個問題呈現在世界各國,包括我國在內。根據中國氣象局消息稱,浙江,福建,東北等地是多雨天氣,而在華北,黃淮,華南等區域,體感溫度逼近40度,這地球真的是「冰火兩重天」,地球氣候,溫度變化不平衡一樣。
  • 重磅藍皮書發布!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在藍皮書發布環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致辭並介紹藍皮書出版發行情況。他說,藍皮書作為連續性出版物,真正的價值體現在它的年度性積累。人民網副總裁、人民網研究院院長、2020移動網際網路藍皮書主編唐維紅人民網副總裁、人民網研究院院長、2020移動網際網路藍皮書主編唐維紅髮布了《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
  • 正視氣候變暖事實 採取措施適應、應對氣候變化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9時,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氣象防災減災與應對氣候變化」與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您講到很多關於氣候變暖以後我們如何應對。那氣候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因為歐洲現在嚴寒的影響。    [鄭國光]我們講的全球氣候變暖是衡量整個地球平均的狀況,講氣候變暖是有一個時間尺度的。比如說這個地方氣候狀況怎麼樣,按照氣象的統一標準,它有一個30年的尺度。比如今年1月1號使用的氣候值就是1980年到2010年的氣候值。所以全球氣候變暖是講全球的氣候變化的趨勢。
  • 世界氣象組織:2018年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
    (來源:世界氣象組織官網)新華社日內瓦11月29日電(記者劉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在即,世界氣象組織29日發布報告稱,2018年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溫和酸化、極端天氣等並無弱化跡象,要實現控制全球升溫的既定目標,必須做出前所未有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