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12日電(記者 李弘揚)當地時間3月1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
該聲明顯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糧食安全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等方面。隨著全球持續變暖,目前的高溫紀錄再被打破「只是時間問題」。
該聲明顯示,2019年是有儀器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自20世紀80年代,每個連續十年的氣溫都比1850年以來的前一個十年更熱。2019年結束時,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高出了1.1℃,僅次於2016年創下的紀錄。而2016年,由於受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平均氣溫升高。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正高級工程師肖潺表示,這種快速升溫的趨勢,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人類活動主要通過影響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氣溶膠含量以及土地利用等方式,導致氣候發生變化。其中,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的燃燒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其影響程度已經超過了自然因素。由於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還在不斷增加,預計這種增溫的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國家氣候中心正高級工程師許紅梅認為,全球變暖導致的降水和冰凍圈的變化,都使得水循環過程持續發生顯著的變化。其最直接的效應就是改變地表水資源狀況,包括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時空分布。
以冰川退縮為例,短期來看,冰川退縮將使河流水量增加,但其洪峰流量的增加以及洪峰提前,亦會加大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或河段的不穩定性。如:三江源地區(位於青海省南部,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主要水文站觀測的融雪徑流時間都有提前的趨勢,相對於20世紀50年代,分別提前了4~10天,內陸河塔裡木河流域的和田河、葉爾羌河、阿克蘇河都呈現徑流增加的趨勢。但這種增加並不可持續,隨著冰川的持續退縮,冰川融水將銳減,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特別是中小支流將面臨逐漸乾涸的威脅,進而影響下遊的徑流和水資源。
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