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0年氣候服務狀態報告》

2020-12-03 華龍網

氣候變化將在未來幾個世紀對人類生命、生態系統、經濟和社會發展構成持續和日益嚴重的威脅。疫情後的復甦是一個機會,有助於推動全球沿著更可持續道路前進。

經濟日報日內瓦電 記者楊海泉報導:10月13日是國際減少災害風險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當日發布了主題為「從早期預警轉向早期行動」的《2020年氣候服務狀態報告》。報告指出,在過去50年裡,全球共發生1.1萬多起由天氣、氣候和水導致的災害,造成了200萬人死亡和3.6萬億美元經濟損失;雖然其間每一場災難的平均死亡人數下降了三分之一,但有記錄的災難數量增加了5倍,經濟損失增加了7倍。

報告說,由於氣候變化的原因,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強度及嚴重性有所增加。數據顯示,全球三分之一人口仍未被氣候預警系統充分覆蓋。2018年,全球約有1.08億人因風暴、洪澇、乾旱和野火等災害需要國際人道主義援助。據估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近50%,每年的成本約為200億美元。報告強調,氣候預報有必要從預測天氣狀況轉向預警天氣演變狀況,包括應注重預報天氣影響,以便民眾和企業能夠根據預警及早採取行動。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表示,早期預警系統是有效減少災害風險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先決條件。做好準備並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作出反應,可以挽救許多生命,保護世界各地社區人員的生計。佩蒂瑞·塔拉斯強調,雖然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一場大規模的國際衛生危機和經濟危機,全球需要數年才能恢復,但還有一個關鍵之處需要牢記,即氣候變化將在未來幾個世紀對人類生命、生態系統、經濟和社會發展構成持續和日益嚴重的威脅。疫情後的復甦是一個機會,有助於推動全球沿著更可持續的道路前進,增強氣候覆原能力和適應能力。

報告強調,全球氣候服務應加強對最弱勢群體的保護,包括通過氣候風險和早期預警系統等機制,為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儘管近90%的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已將早期預警系統確定為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最優先事項,但其中許多國家缺乏必要的財政投資能力。自1970年以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由於天氣、氣候和與水有關的災害損失了1530億美元,在最不發達國家,有140萬人(佔死亡總數的70%)在由天氣、氣候和水導致的災害中喪生。

報告說,世界氣象組織138個成員或地區提供的數據顯示,只有40%的成員擁有多災害早期預警系統。目前,僅有75個成員或地區(佔39%)有能力提供基於天氣影響的預測服務。許多發展中國家預警系統的傳播能力很弱。目前,全球尚無足夠能力將預警轉化為早期行動,在最不發達國家尤其如此,這方面非洲面臨的缺口最大。儘管非洲大陸在風險知識和預測方面能力良好,但在可獲得數據方面,早期預警系統僅僅覆蓋了平均10萬人中的4.4萬人。天氣和氣候服務依賴於來自系統觀測的數據,但非洲觀測網絡不足,2019年非洲只有26%的觀測站滿足世界氣象組織要求。

報告呼籲,與氣候有關的災害增加表明,需要全面加大適應氣候變化的投資,具體包括通過投資改善風險信息獲取和加強多災害早期預警系統建設,以此減少與天氣、水和氣候有關的災害。令人欣慰的是,全球氣候融資已達到創紀錄水平,2017年至2018年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當然,這一數額與採取氣候行動所需資金仍相差甚遠。據估計,2020年至2030年期間,全球氣候行動每年將需要1800億美元。

為推進全球早期預警系統的實施,提高其有效性,報告提出了6項戰略建議。一是在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填補預警系統缺口;二是把投資重點放在將預警信息轉化為早期行動上;三是為支持早期預警的全球觀測系統提供可持續資金;四是跟蹤資金流動,以確保相關資源被分配到與實施早期預警系統需求有關的地方,以及了解將產生何種影響;五是加強監測和評價的一致性,以更好地確定預警系統的有效性;六是填補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數據空白。

相關焦點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
    當地時間1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仍在今年不斷持續,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2011年至2020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十年。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過去五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
    當地時間4月2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15-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最終報告。在去年9月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之前,WMO曾發布初步報告,最新報告對WMO每年發布的氣候狀況聲明作了補充。莫納羅亞天文臺記錄的2020年3月大氣二氧化碳月平均濃度為414.5ppm,2019年該觀測站記錄的年平均二氧化碳濃度為411.44ppm。WMO預計2020年碳排放將下降6%。但WMO警告稱,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比危機前更高的排放增長。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強調 應對氣候變暖面臨更大挑戰
    人民日報駐比利時記者 張朋輝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的最新氣候預測報告指出,2019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由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新的「史上最熱年度」可能在5年內出現。世界氣象組織警告稱,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溫控目標面臨巨大挑戰。世界氣象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是聯合國關於天氣、氣候和水文研究的權威機構。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的報告旨在綜合世界各地氣象研究,提供高質量預測信息,為決策者提供參考。報告顯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越來越迫在眉睫。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或為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之一
    2020年末之際,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2020年的結束標誌著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十年接近尾聲。今年仍有可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三個年份之一,甚至與最熱的2016年不相上下。△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儘管拉尼娜現象總體上對全球氣候有降溫作用,但2020年仍異常炎熱,並影響了世界許多地區的天氣模式。大多數模型顯示,預計拉尼娜現象強度將在12月或明年1月達到峰值。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破紀錄的高溫年份通常像2016年一樣發生在厄爾尼諾事件期間。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數據:2020年為近十年最熱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苗濤】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數據顯示,2011-2020年是工業革命以來最熱的10年,而這其中最熱的一年是2020年。據《印度快報》3日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的這份報告採集了2020年前10個月的氣象數據,分析得出,2020年比工業革命時期(1850-1990)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2℃。自2015年以來,全球氣溫便不斷攀升,2020年更是成為10年中最熱的一年。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是有氣象觀測歷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在「Phys.org」網站的新聞稿中稱,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20年是有氣象觀測歷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地球已處於氣候災難邊緣。 地球的平均溫度比工業化(1850-1900年)前高出大約1.2攝氏度。估計,到2024年,將超過1.5攝氏度。聯合國秘書長稱,「世界已處於氣候災難邊緣」。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是有氣象觀測歷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在「Phys.org」網站的新聞稿中稱,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20年是有氣象觀測歷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地球已處於氣候災難邊緣。地球的平均溫度比工業化(1850-1900年)前高出大約1.2攝氏度。估計,到2024年,將超過1.5攝氏度。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數據:2020年為近十年最熱_杭州網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苗濤]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數據顯示,2011-2020年是工業革命以來最熱的10年,而這其中最熱的一年是2020年。據《印度快報》3日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的這份報告採集了2020年前10個月的氣象數據,分析得出,2020年比工業革命時期(1850-1990)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2℃。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
    來源:央視網當地時間1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仍在繼續,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根據最新報告,2020年海洋熱量處在創紀錄水平,全球80%以上的海洋均在某些時段經歷了海洋熱浪,對已因吸收二氧化碳而遭受更多酸性水域的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廣泛影響。
  •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2017年全球氣溫創新高
    (Wolfgang Rattay/視覺中國)中國網新聞11月8日訊 據《德國之聲》網站報導,在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際,世界氣象組織(WMO)6日在波恩公布了地球氣候變暖的最新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將再次成為有天氣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之一。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目前的數據,2017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850年左右的前工業化時期上升了大約1.1攝氏度。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三個年份之一
    當地時間1月14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指出,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與2016年不分伯仲。自然形成並起降溫作用的氣候現象「拉尼娜」僅在年底才給高溫「踩了剎車」。世界氣象組織調查數據顯示,在持續的長期氣候變化趨勢下,2011年至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十年。
  •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全球變暖加劇
    新華社聯合國3月28日電(記者尚緒謙)世界氣象組織28日發布的《2018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顯示,過去一年全球變暖仍在加速,為全球帶來諸多經濟社會方面的挑戰。  當天,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裡·塔拉斯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一起,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布了這份報告。
  • 氣候變化影響加重,2020年氣象災害屢破紀錄
    英國公益團體基督教救濟會28日發布報告,列舉今年十大氣象災害事件,包括澳大利亞山火失控、大西洋颶風次數創紀錄。這些災害導致至少3500人死亡、超過1350萬人流離失所,可獲保險理賠的財產損失達1500億美元,未投保的損失則更多,顯示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正在加劇。
  • 世界氣象組織: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氣象觀測系統
    來源:經濟日報世界氣象組織5月7日發布報告稱,新冠肺炎疫情對天氣觀測及預報數量、質量以及對大氣和氣候監測的影響日益增大。報告說,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觀測系統是該組織193個成員國(地區)向其公民提供天氣和氣候服務及產品的中樞,它通過陸基、海基和天基儀器提供對大氣和海洋表面狀態的觀測數據。相關觀測數據用於編制天氣分析、預報、報告和警告。該觀測系統大部分工作是部分或完全自動化的,預期將繼續運作,但如果疫情持續下去將導致系統缺乏維修、維護和供應保障,前景堪憂。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將成為最溫暖年份之一,說好的冷冬去哪了?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將成為最溫暖年份之一,說好的冷冬去哪了?進入12月份之後,全國都感受到了大幅度的降溫,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裹上了厚厚的衣物。結合今年9月份的相關新聞,有人認為今年會受到拉尼娜的影響,迎來我國的又一個寒冬。
  • 世界氣象組織:2020或成為史上第二熱年份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據路透社日內瓦12月2日報導,世界氣象組織(WMO)周三說,今年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目前有5組數據把以熱浪、乾旱、野火和超強颶風為特徵的2020年列為自1850年有記錄以來第二暖的年份。這家總部設在日內瓦的聯合國機構在其《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中說:「2020年很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全球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在極端高溫的推動下,澳大利亞、西伯利亞和美國各地在2020年經歷了野火肆虐,煙霧彌散全球。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
    當地時間1月14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指出,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與2016年不分伯仲。自然形成並起降溫作用的氣候現象「拉尼娜」僅在年底才給高溫「踩了剎車」。世界氣象組織調查數據顯示,在持續的長期氣候變化趨勢下,2011年至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十年。最暖的六年都在2015年及其後的幾年,其中2016年、2019年和2020年位列前三。2020年的全球平均氣溫約為14.9℃,比工業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高出1.2攝氏度。
  • 世界氣象組織:2018年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
    2018年1月至10月全球溫度變化幅度示意圖。(來源:世界氣象組織官網)新華社日內瓦11月29日電(記者劉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在即,世界氣象組織29日發布報告稱,2018年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溫和酸化、極端天氣等並無弱化跡象,要實現控制全球升溫的既定目標,必須做出前所未有的改變。
  • 世界氣象組織: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十年接近尾聲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儘管拉尼娜現象總體上會對全球氣候有降溫作用,但2020年仍異常炎熱,並影響了世界許多地區的天氣模式。大多數模型顯示,預計拉尼娜現象的強度將在12月或明年1月達到峰值,並持續到明年年初。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特裡·塔拉斯說:「像2016年一樣,出現破紀錄高溫的年份通常也發生了厄爾尼諾現象。
  • 世界氣象組織預測,今年夏天將現破紀錄高溫,地球進入高燒狀態!
    世界氣象組織總是放馬後炮,每次都是咱高溫之後才告訴我們,今年將出現破紀錄高溫,好吧,你說的對,今年真的很熱,五一高溫前兩名廣西百色和海南儋州,雙雙達到41℃!而到了5月29日,北京氣溫則破42℃,熱不熱,溫度計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