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O發布全球季節性氣候信息 今冬厄爾尼諾情勢如何-中國氣象局政府...

2021-01-21 中國氣象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靜原

  一張面積約25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明信片日前在瑞士少女峰下正式亮相,旨在喚起人們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 (新華社發)

  日前,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全球季節性氣候最新信息》和《厄爾尼諾最新情況》稱,今年12月到明年2月,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為75%至80%,預計不會發生強厄爾尼諾事件。但即便如此,它仍可顯著影響許多地區的降雨和溫度,對農業和糧食安全、水資源和公共衛生管理產生重要影響,並促使全球2019年溫度上升

  中國是受厄爾尼諾影響較為顯著的國家,未來厄爾尼諾還將如何演變?這種演變如何影響我國氣候?對我國的汙染潛勢是否有影響?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來襲

  厄爾尼諾,是指發生在熱帶中東太平洋的大範圍海溫異常增暖,導致海水水位上漲,並形成一股向南暖流,使原屬冷水域的太平洋東部水域變成暖水域,結果引發海嘯和暴風驟雨,造成一些地區乾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過多的異常氣候現象。它的演變規律,通常是在北半球春季發展,夏季建立,冬季達到鼎盛期,來年春季開始減弱。

  但是,為什麼遙遠的熱帶太平洋海溫增暖會導致東亞氣候異常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周天軍解釋稱,原因在於,有一個連接厄爾尼諾海溫異常和中國氣候的重要橋梁——即位於西北太平洋的高壓異常,在海氣相互作用研究領域常稱之為「西北太平洋異常反氣旋」或「菲律賓海異常反氣旋」。在觀測中,這個異常反氣旋一般在厄爾尼諾發展年的秋末形成,在之後三個季度的漫長時間裡,持續影響東亞和西太平洋暖池區氣候。

  周天軍說,如果WMO的預測結果準確——即今年12月到明年2月發生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那麼,我國華南地區將經歷偏暖、偏溼氣候。至於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冬季氣候,將更多受到中高緯度異常天氣過程影響。

  「厄爾尼諾事件確實會影響到我國部分地區,導致氣候異常,但它絕不是短期氣候預測中的唯一參考因子。」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高級工程師高輝認為,對於我國氣候來說,無論是夏季的旱澇,還是冬季的冷暖,都會受到高—中—低緯度大氣環流的協同作用。這其中的一些環流會受到厄爾尼諾影響,一些則受到其他海區海溫或其他外強迫信號(如極冰、積雪)的影響。

  根據日本海洋研究機構發布的預報結果,今年冬季厄爾尼諾將形成,並在2019年2月達到頂點。屆時,熱帶中東太平洋海表面溫度將達到1.7℃左右,形成一個中等偏強的厄爾尼諾事件。之後,厄爾尼諾逐漸衰減,直至2019年初秋。英國氣象局也給出了類似預報結果——即今年冬季將形成一個海溫指數大於1℃的厄爾尼諾事件。

  雖然厄爾尼諾事件大多遵循特定演變軌跡,但今年的情況非常特殊。截至11月底,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氣候預測中心的分析,觀測中尚不能認定厄爾尼諾已發生。

  「如果日本、英國兩家機構預報結果準確,中等強度厄爾尼諾將發生,那麼根據NOAA的歷史數據,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是1950年以來發生最晚的Nino3.4區海溫指數大於1℃的厄爾尼諾事件。今年冬季,我國氣候將呈現典型的厄爾尼諾年冬季特徵。」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吳波說。

  高影響區呈現地域差異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影響冬季氣候的外強迫因子和大氣環流系統種類繁多,各因子之間也存在非常複雜的相互作用。厄爾尼諾或者拉尼娜事件是冬季氣候預測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但絕非唯一因素。

  高輝表示,一方面,強度較弱的厄爾尼諾事件對冬季氣候的直接影響有限,會受到其他海域海溫或海冰、積雪等熱力異常因子的調控;另一方面,在厄爾尼諾事件的不同空間分布和不同發展階段,其影響也不盡相同。而且無論冬夏,厄爾尼諾的高影響區都有很大地域差異,並非全國氣候都會受其影響。

  「厄爾尼諾是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重要因子,但它並不能影響我國所有地區。對於華北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而言,受厄爾尼諾影響很大;但對於我國北方,特別是東北地區,影響則比較小。」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林說。

  王林舉例道,在氣候系統中,除了像厄爾尼諾生命史比較長的熱帶海氣耦合現象外,中高緯度地區還存在很多生命史更短、大氣內部的變動現象,比如北大西洋濤動或北極濤動。這些現象對於東北地區冬季氣候的影響程度甚至超過厄爾尼諾。因此,我國北方地區今年冬季的冷暖不僅取決於厄爾尼諾,還取決於中高緯度地區大氣環流本身的變化。

  由於海洋巨大的熱容量,厄爾尼諾事件會對大氣環流和全球氣候產生巨大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高級工程師彭京備告訴記者,它不僅導致熱帶地區正常的對流及降水分布被打亂,還同時影響中高緯度大氣環流,是全球氣候年際變化的最主要外強迫。在厄爾尼諾鼎盛期的冬季,更多熱帶表面角動量被運輸到熱帶以外地區,導致中緯度西風加強,不利於冷空氣活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厄爾尼諾鼎盛期的冬季,天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北大西洋、印度洋和黑潮區海溫都對冬季關鍵環流系統有影響。同時,冷空氣活動還受到大氣內部動力過程的影響。因此,我國冬季仍會出現階段性冷空氣過程。」彭京備說。

  華北地區霧霾發生將增多

  一般來說,厄爾尼諾對我國華北地區冬季的霧霾影響比較大。截至目前,共發生過3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分別出現在1982/1983、1997/1998、2015/2016年的冬天。從這3次的監測看,霧霾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且比較嚴重。

  國家氣候中心相關統計分析顯示,在厄爾尼諾年的冬季,由於大氣對熱帶中東太平洋暖海溫的響應,在西北太平洋地區容易形成異常反氣旋,有利於偏南風水汽和汙染物向華北地區輸送。而從目前的監測情況看,今年11月,Nino3.4區海溫指數是0.99℃,大氣和海洋還沒有完全耦合。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柳豔菊預計,未來一個階段,隨著海溫上升,厄爾尼諾強度有所增強,華北地區的霧霾發生可能會較前一階段有所增多。

  「汙染物的排放不是決定霧霾現象出現的唯一因素,氣象條件的影響不容忽視。」暨南大學環境與氣候研究院副教授何超認為,鑑於我國南北方氣候的巨大差異,對霧霾變率起關鍵作用的氣象因子在我國南方和北方並不相同。華北冬季降水稀少,霧霾的消散主要依靠北風勁吹。我國東部地區冬季盛行偏北風,也就是東亞冬季風,不同年份冬季風的強度有明顯不同,在冬季風偏弱年份,北風對華北霧霾的驅散作用明顯減弱,華北霧霾汙染偏重;反之,在冬季風偏強年份,華北霧霾汙染偏輕。

  我國南方地區降水較多,降水對霧霾的衝刷作用是南方地區大氣霧霾清除的重要途徑。根據統計分析,在冬季多雨年份,南方霧霾汙染偏輕;在冬季少雨年份,南方霧霾汙染偏重。可以說,冬季降水量多少直接決定南方地區霧霾汙染的嚴重程度。

  何超說,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冬季,我國南方地區的抬升運動偏強,降水偏多,南方地區降水對霧霾的衝刷作用更強,氣象條件有利於南方地區霧霾減少;同時,厄爾尼諾也使得東亞冬季風在一定程度上偏弱,北風對華北霧霾的驅散作用減弱,導致華北霧霾偏多。而在拉尼娜現象發生時,氣象條件有利於冬季南方霧霾偏多,華北霧霾偏少,這是基於歷史資料的統計規律。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現象今冬將對美國各地氣候造成不同影響
    新華網華盛頓10月15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15日公布報告說,厄爾尼諾現象將是影響美國今冬氣候的主要因素。受其影響,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冬季氣溫將普遍高於往年平均值,而南部氣溫將低於正常年份。   這份覆蓋今年12月至明年2月的冬季氣候展望報告認為,厄爾尼諾現象將在冬季幾個月內增強,並對美國氣候產生持續影響。
  • 今冬將遭遇60年極寒冬天?省氣象局回應
    今冬將遭遇60年極寒冬天?這個消息最早出現是在中國天氣網的官方微博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預計今冬將形成拉尼娜事件拉尼娜和大家常聽說的厄爾尼諾,可以說是兄妹倆,兩者循環出現,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當海溫異常偏暖時,就會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當海溫異常偏冷時,就會形成拉尼娜現象。
  • 厄爾尼諾現象逼近史上最強 擾亂全球天氣中國將迎暖冬
    據中國天氣網報導,記者從中國氣象局3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厄爾尼諾已經達到極強標準,強度逼近史上最強的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預計今冬將達到峰值,繼續給全球氣候帶來影響。 另據中新網援引外媒報導,厄爾尼諾現象致乾旱威脅印尼等國農作物產量。近期,印尼34個省當中有20省遭遇嚴重乾旱。
  • 拉尼娜來了,將對今冬大氣汙染擴散帶來什麼影響?國家氣候中心專家...
    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國家標準,事件強度等級預計為弱到中等強度。今冬將形成拉尼娜事件「根據我們的預測,拉尼娜狀態會在今年冬季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衰減。到今年冬季,按照目前的業務監測指標,可以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告訴記者。
  • 中國氣象局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局是我國首批開展公益類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門之一,並通過了國家公益類科研院所改革的驗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氣象科技創新體系。中國氣象局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國內牽頭單位,開展了一系列氣候變化科學、影響與對策的研究。
  • 今冬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性高達80%,華北霧霾或有所增多
    日前,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全球季節性氣候最新信息》和《厄爾尼諾最新情況》稱,今年12月到明年2月,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為75%至80%,預計不會發生強事件。世界氣象組織官員表示,預計此次事件強度低於2015年至2016年的厄爾尼諾事件。
  •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中國氣象局闢謠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10月11日,中國氣象局通過微信公眾號表示,「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
  • 中國氣象局發布今冬明春全國氣候趨勢預測
    據中國氣象局微信公眾號11月4日消息 近日,國家氣候中心聯合水利部信息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今冬明春(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全國氣候趨勢預測聯合會商會。
  • 中國氣象局:拉尼娜剛走 厄爾尼諾又要來
    2018-07-19 11:58:46 來源: 中國氣象局 舉報
  • 中國氣象局2018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公布2017年部門決算、2018年部門預算和2017年預算執行審計整改情況,發布《中國氣象局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公開包括部門預算決算、招標(談判)公告、採購項目預算、中標(成交)結果、採購文件等信息327條。  3.推進人事信息和科技項目信息公開。
  • 厄爾尼諾現象如何影響全球主要農產品?
    此前,世界三大氣象機構均表示今年夏季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較大。例如,日本氣象廳6月10日表示今年夏季份發生厄爾尼諾的概率為70%,秋冬季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概率為60%;澳大利亞氣象局6月11日報告認為今年發生厄爾尼諾的概率為50%,這為正常水平的2倍;美國氣象局6月13日表示:北半球夏季發生厄爾尼諾的概率為66%,厄爾尼諾持續至秋冬季的概率在50-55%。
  • 全球變暖是騙局?科學家預警:全球變暖正改變中國氣候格局
    因此很多人認為,全球變暖可能只是一個騙局,地球要進入小冰河期。雖然不否認太陽活動的減少讓地球不再享有往日的陽光,但全球變暖的事實依然不能改變。全球變暖的事實人類比較精確的溫度記錄始於1880年左右,美國國家氣象局就曾分析過自1880年以來所有的溫度數據,得出的結論就是,全球平均氣溫已大幅上升。
  • 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林紓: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發生寒潮很正常
    1月8日上午,甘肅省氣象局在蘭州舉行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月8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為什麼今年冬天卻這麼冷?」今天上午,在甘肅省氣象局舉行的相關發布會上,面對記者提出的這一問題,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林紓表示,全球氣候變暖是對全球上百年際時間尺度溫度增暖趨勢的描述和總結,全球不同地區氣候變暖的程度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溫度不僅存在明顯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在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段裡,還會有階段性特徵,溫度仍然受不同天氣過程的影響出現冷暖波動的現象,這很正常。
  • 今冬黑龍江大部地市降水將多一兩成 未來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
    作為國內最早開發冰雪、運營冰雪的省份,今冬黑龍江的氣候如何?23日下午,黑龍江省氣象局發布今冬氣候預測趨勢。受弱拉尼娜和中高緯環流影響,今冬黑龍江省氣溫略低,大部地市氣溫比常年低0℃至0.5℃。全省平均降水量略多於常年,大部地市比常年多1至2成。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易發生局地暴雪等災害。受拉尼娜與中高緯大氣環流的共同影響,未來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容易爆發大範圍的寒潮天氣災害。
  • 19年厄爾尼諾現象正式生成!將對D-FW地區氣候產生影響
    沒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於2月14日正式宣布,他們已經連續幾周觀察了全球的擬厄爾尼諾現象,並宣布2019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已經正式生成。21世紀陽光地產市場總監-卓靈倩的一天行程厄爾尼諾現象與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密切相關,它的出現意味著將來一年全球一些地方的天氣將異於往常。
  • 厄爾尼諾現象再抬頭 對中國影響幾何待觀察
    近日,中國氣象局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2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溫較常年異常偏暖(0.6℃),即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並且可能發展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眾所周知,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往往會帶來異常的天氣現象,甚至是極端天氣事件。近些年全球天氣災害頻發,大家更是容易聯想到是不是厄爾尼諾在作怪。那麼這次這個愛搗蛋的「小男孩」會再次興風作浪麼?
  • 網傳今冬「60年來最冷」、「大暴雪」頻繁?中國氣象局闢謠來了!
    圖源:中國氣象局事實真相經中國氣象局闢謠,流言中所提到的拉尼娜事件確實存在,但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讓我們跟隨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視頻了解一下↓↓↓在此,成都網絡闢謠提醒大家:國家氣候中心是發布氣候預測信息的唯一國家級業務單位,建議公眾獲取來自國家氣候中心的權威科學預測意見。
  • 中國氣象局:拉尼娜剛走 厄爾尼諾又要來|厄爾尼諾|拉尼娜|海溫|...
    (原標題:拉尼娜剛走,厄爾尼諾又要來)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的ENSO
  • 市氣象局通報今冬氣候趨勢預測
    本報訊 12月1日,市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今冬氣候趨勢預測結論,介紹了未來一周天氣預報,並面向公眾及有關部門提出氣象災害和氣象條件可能誘發的次生災害防範建議。為此,市氣象局提醒廣大公眾,注意防範降水天氣對出行造成的不利影響,確保道路交通安全;適時增添衣物、防寒保暖,預防冬季疾病發生;設施農業種植戶要及時採取農作物防凍害措施,及時關注最新發布的氣象信息,確保穩產增收。(本報記者張建國 通訊員王 星)
  • 全球氣候異常變化成因是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或是全球氣候異常
    現在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全球升溫是厄爾尼諾現象的一個現象,跟全球氣候變暖沒有關係,因為沒有證據證明全球的氣溫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可是另外一些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已經是一個趨勢,而且南極北極的冰層融化,已經給我敲響了警鐘,現在這個爭論其實很大,但是主流的思想認為就是全球氣溫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