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氣候意識與行為調研報告2020》正式發布!

2021-01-08 網易新聞

近日,由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YCAN)發起,愛德基金會支持,以及零點有數提供調研支持的《中國青年氣候意識與行為調研報告2020》正式發布!

 

此次2060碳中和徵程中的青年角色研討會暨《中國青年氣候意識與行為調研報告2020》發布會通過線下線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舉辦。發布會通過青年對話和行業研討,邀請青年談判代表、青年社團代表和氣候變化行業代表共同思考和討論"在中國通向2060碳中和徵途中,青年究竟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

 

《中國青年氣候意識與行為調研報告2020》聚焦18-24歲的中國大學生青年群體,從氣候意識、氣候行為和氣候教育三個側面描繪中國青年氣候畫像,立於國內和國際兩個不同維度,思考中國青年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應有的角色和行動路徑。

 

報告發布會現場,CYCAN執行總監鄭曉雯分享調研發起背景,提出零碳未來與青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中外對話資深氣候變化戰略傳播官姚喆,就氣候傳播與公共參與分享自己的見解;零點有數國際關係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總經理趙雷分享此次報告採用的調研方法和重點數據的分析;報告主要撰寫者CYCAN高級項目官員白宇楠就報告提出青年行動路徑並面向扭轉氣候乾坤的各利益相關方提出相關建議。

 

中國青年的氣候畫像

 

#氣候意識

報告顯示,青年群體已經意識到氣候變化的嚴重性,但尚未能將氣候變化作為一種社會背景與自己的生活和發展緊密結合,或把氣候變化作為一種思考視角與更廣泛的社會議題(如性別議題)聯繫起來,呈現高關心淺認知的狀態。

 

青年群體認為公眾和政府是承擔應對氣候變化責任的關鍵主體,其中公眾被認為是第一主體,總體上認可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政策成效,同時也期待政府在公眾參與政策制定和科普教育方面投入更多。

#氣候行為

總體來看,青年群體呈現以個體日常實踐為主的特點(較低門檻的志願活動、線上宣傳和捐款等),更多呈現出"從我出發,做好自己"即可的個體意識,較少將自己置身於"青年"的群體想像之中,尚未形成以青年為主體的行動路徑、缺乏影響公眾的意願。

同時,在消費行為的調查數據顯示,青年距離消費習慣的改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已呈現變革潛力,青年為綠色買單的意願較為強烈。

"漂綠"是指綠色公關或市場營銷團隊用作欺騙性宣傳報導的一種形式,以此向大眾宣稱某個組織的目標和政策都是環境友好型的。調查顯示,年齡越小的青年越不會容忍"漂綠"行為。

 

#氣候教育

總體來看,青年參與氣候教育的渠道有限,但對氣候教育有比較高的期待和參與意願,希望高校能創新教育方式,更多地開設氣候變化和各類學科的交叉課程,採用更多實踐類的教育模式。

 

青年普遍反映,期待看到真實而震撼的氣候傳播內容。這也為環保機構的傳播方向提供了可以從具象視角切入的指引方向,向青年展示氣候變化對本土居民產生的影響,以激發青年的共情。

 

 

中國青年的氣候坐標

 

中國青年的氣候畫像向我們展示了中國青年在氣候變化議題中呈現的基本特徵。如果把中國青年置於國內和國際兩個維度下,會發現中國青年也存在一些相對的特點。

 

#國內視角:公眾氣候意識先鋒

與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於2017年開展的第二次全國公眾調研中的全國公眾的數據對比,本次調研中青年在氣候變化方面的認知程度和關心程度都遠高於公眾水平。相較於全國公眾調研中有7.1%受訪者從沒聽說過氣候變化,本次調研中僅有1.1%的受訪者對氣候變化非常不了解。

 

在應對氣候變化部分,青年認為公眾是排在第一位的責任主體,而在全國調研中公眾只排在第四位,落後於政府、媒體和環保公益組織,這體現出青年較高的社會責任感,這在2010年國際社會調查項目(ISSP2010)和中國綜合社會調查項目(CGSS2010)關於環保意向性和支付意願的問題上也得到驗證:68%的青年群體、42.3%的公眾願意"為保護環境支付更高的價格";62%的青年群體、33.9%的公眾願意"為保護環境繳納更多的稅";57%青年群體、33.9%的公眾願意"為保護環境降低生活水平"。

 

#國際視角:低碳生活踐行者

作為西方青年的代表之一,瑞典學生格雷塔在2018年發起的氣候罷課也曾在國內網際網路上引發諸多爭議,但可以窺見的是他們採取的是集體行動方式倒逼政府採取更具雄心的氣候政策,從而推動全球氣候進程。

 

在《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簡稱《綠皮書》)中,青年群體在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中的角色被分為氣候研究者、氣候行動者與氣候活動家。相較於西方青年激進的"氣候活動家"模式,中國青年更多展現出 "氣候行動者"模式,通過以校園、社區為背景開展氣候實踐並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低碳生活。  

 

2030行動目標 CYCAN的觀察與思考

 

CYCAN根據調研結果和十三年的觀察與實踐提出"2030行動目標",從倡導的廣度、教育的深度和行動的力度開展工作,推動青年及公眾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立即的行動和卓有成效的改變;提出以青年和校園作為先鋒,針對青年學生、高校社團、校園管理者、政府及NGO等各利益相關方提出行動建議。

以報告發布為契機,CYCAN提出一個開放性問題"在中國通向2060碳中和徵途中,青年究竟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在報告發布會現場開啟了青年對話和行業討論。

 

#青年對話

北京科技大學社團青年代表楊博:對於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我認為未來各國的能源結構需要進一步調整,也需要更加穩定的國際政治環境、互信溝通的氛圍。我們可以從碳足跡的角度向同學們介紹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行動。我認為向青年傳播氣候行動兩種比較好的途徑:一是通過觸目驚心的紀錄片、圖片激發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二是通過一些體驗自然的活動,讓同學們更加熱愛自然。

 

清華大學青年談判代表張尚辰: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社會公眾、企業等自下而上、自願自發的參與也很重要。中國青年可能更多願意去行動,而國際青年可能更願意去做倡導者。其實有時候我們的理念更好、做得也很好,所以我們需要把我們的故事講好,將我們的經驗介紹給世界。

 

北京郵電大學社區青年氣候行動代表羅浚雄:隨著我國向更加多元的治理模式的轉型,我相信中國會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我們南莊鎮在校大學生協會也在努力在帶動大學生開展氣候行動,給社區介紹低碳生活的知識。

#行業研討

活動現場連線到生態環境部國家海洋環境檢測中心朱爭光,他介紹了機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切入角度以及和青年的關係,討論在氣候傳播的過程中如何將青年作為為支點撬動更多的公眾關注並參與到氣候友好行動中。他談到:"我覺得報告的視角非常好、很及時也很全面。從中國青年如何行動來說,我認為下一步要更加深度地結合其他議題,比如關注性別平等、政府的生態修復、傳播中國的案例,這些都和我們的氣候變化合作息息相關。"

 

《中國青年氣候意識與行為調研報告2020》雖然已經成功發布,但這只是一個開端。CYCAN嘗試提出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路徑,希望中國青年在綠色變革的徵途上能夠得到各方力量的支持,也以此報告為契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答案都需要我們一起去尋找:

1、在中國的大環境中,適合中國青年的行動方式和路徑是什麼?

2、在青年面臨多樣選擇和資源的情況下,如何爭奪青年的注意力,來關注氣候和環境的議題?

3、在"我以為的了解"和"我真正的了解",以及"真實的行動"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應當如何彌補這樣的差距?

4、關於個體和整體的關係,如何加強青年個體與青年整體之間的連接?

5、如何解決氣候議題下的信息鴻溝,面對巨大的信息量,如何增加有效信息,以及如何讓青年有效的鑑別這些信息?

6、在氣候變化的議題中,青年可以如何參與,國內的環保組織又該採取怎樣的策略來影響青年?

 

中國青年是作為民族的和青年的兩種想像共同體的集合,中國青年既是發展與轉型並進的大國公民,也是承受最多氣候變化影響的青年世代,這兩種身份賦予了中國青年更大的歷史責任。

 

低碳未來,青年責任。這世界上總有千萬個我們,熱愛著我們所生存的環境;總有千萬個我們,願意投身應對氣候變化的浪潮中。我們期待聽到更多人的聲音,看到更多人的腳印。或許每一步都很困難,或許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故事仍在繼續,一如既往:一小片蒲公英帶著信念,隨風飄揚;驀然回首,儘是春山。

 

參考資料:

1、中國公眾氣候變化與傳播認知狀況調查報告2017

2、洪大用,範葉超.公眾環境風險認知與環保傾向的國際比較及其理論啟示[J].社會科學研究,2013

3、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

4、社會責任家.吹起這株蒲公英:CYCAN的堅定,2020-08-09

 

項目介紹:

2020年4月,在愛德基金會支持下,CYCAN發起了《中國青年氣候意識及行為調查報告》項目,聚焦中國18-24歲青年群體對於氣候變化的認知程度和行為模式,形成新世代青年畫像。

 

機構介紹:

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 Network),中國第一個專注於推動青年應對氣候變化的非營利性環保組織,由一群心系氣候變化及能源轉型的中國青年人於2007年8月發起創立。CYCAN主要通過青年網絡搭建、氣候倡導、本土實踐和國際交流四個方面有力地推動青年了解並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為有志青年提供引領綠色變革的平臺。目前已有超過500所中國高校參與到CYCAN組織發起的行動中來,影響超過數十萬青年。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中國紅外氣體分析儀市場調研報告(2020版)》正式發布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紅外氣體分析儀的用途主要可以大致分為三類:環保、工業應用和科研項目。此外,由於紅外氣體分析儀具有較好的防爆性,所以人防工程、檢測報警設備裡也會用到紅外氣體分析儀,如井下有毒氣體報警裝置等。但此類設備通常不做定量分析要求,不能提供準確的數據,所以在此報告中不涉及。另外,關於環境CEMS市場本網另有報告專門論述,故本報告中也不涉及紅外氣體分析儀的CEMS市場。
  • 《中國近紅外光譜儀市場調研報告(2019版)》正式發布
    據儀器信息網調查統計,1987-2019年間,知網發布的近紅外相關論文數量呈持續增長趨勢,這也是這些年我國近紅外光譜相關研究和應用快速發展的真實寫照。  當前,業界普遍認為,近年來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無論在研發還是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特別是在一些細分領域創造了客觀的經濟價值。從市場層面來說,通過調研發現,2018年中國近紅外光譜儀市場規模可觀。
  • 中國流式細胞儀市場調研報告(2020年)發布
    基於調研結果,儀器信息網撰寫了《中國流式細胞儀市場研究報告(2020版)》,本報告包含中國流式細胞儀用戶分布、中國流式細胞儀品牌分布情況、中國流式細胞儀市場分析等內容,旨在為流式細胞儀相關企業在儀器研發、市場推廣和銷售等方面提供決策參考,同時,也為流式細胞儀用戶單位在採購時提供指南。
  • 《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發布
    (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曾祥敏發布《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攝影記者 田超)華聲在線11月19日訊 今天上午,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在長沙開幕。開幕式上,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曾祥敏發布《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
  • 《中國電子顯微鏡市場研究報告|2018版》正式發布
    《中國電子顯微鏡市場研究報告(2018版)》內容包含了電子顯微鏡技術發展概述,2018中國電子顯微鏡及相關附件/零部件進出口海關數據分析、2018年中標分析、中國電鏡用戶調研分析、電鏡熱點應用領域分析、主流電鏡品牌市場分析等。
  • 國內首份小學生壓歲錢調研報告正式發布
    國內首份小學生壓歲錢調研報告正式發布  東方網4月11日消息:日前,國內首份全國性《2014年小學生壓歲錢調研報告》在上海發布。據《2014年小學生壓歲錢調研報告》中顯示,祖父母輩的溺愛是推高壓歲錢的首要「黑手」。2014年,一名小學生收到的壓歲錢總數,平均佔當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左右,其中上海、天津均高達11%以上,最低的北京佔7.79%。上海、天津兩地小學生均有超過7%的小學生收到過5000元以上的單筆壓歲錢。
  • 2020年版中國碳交易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碳交易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認為,碳交易市場可以簡單地分為配額交易市場和自願交易市場。配額交易市場為那些有溫室氣體排放上限的國家或企業提供碳交易平臺以滿足減排目標;自願交易市場則是從其他目標出發(如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社會效益等)自願進行碳交易以實現其目標。
  • 全球與中國汽車氣候控制系統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全球與中國汽車氣候控制系統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汽車氣候控制系統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汽車氣候控制系統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汽車氣候控制系統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中礦聯發布《中國螢石礦山行業調研報告》
    中國礦業聯合會螢石產業發展委員會工作年會12月22日在北京召開。會上首次發布的《中國螢石礦山行業調研報告》是我國螢石行業的全面調研報告,內容豐富,可為行業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對我國螢石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北京市律師協會正式發布《北京市律師事務所「走出去」調研報告...
    在疫情之年,市律協積極思考工作方法,穩步推進北京律師行業涉外法律服務發展工作:一是繼續加強涉外法律服務隊伍建設,擴充北京市律師協會涉外律師人才庫,為北京律所「走出去」提供人才後備力量;二是創新涉外培訓方式,採用線上模式,舉辦「揚帆培訓」第五期「法律英語寫作在線課程」,著力提升北京涉外律師的英語寫作水平;三是匯總北京律所「走出去」相關信息,發布北京律所境外分支機構分布圖,更好為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與公民提供法律服務
  •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在京發布
    中國環境報記者 劉秀鳳 11月27日,第十二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新動力》(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健康和福利形成嚴重威脅。
  • 2020年版中國碳交易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碳交易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年**半年,我國7個省市的碳交易市場全部開市,首個碳排放權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運行一周年,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雛形已經形成。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已經列入中央改革領導小組任務之中,政府計劃在**年內出臺較為完善的相關政策,爭取在**年建立起全國性碳市場。
  • 圖解《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2016》
    《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2016》(下稱《報告》)由中國青年報社與KAB全國推廣辦公室聯合發布。《報告》旨在總結2015年~2016年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找出公益創業的問題,並研究相關解決方案。《報告》課題組成員包括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5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相關專家教授,及團中央、中國青年報社、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專家組成。
  • 2020年Q1攝像頭模組市場調研報告發布
    旭日大數據關注攝像頭產業鏈的發展趨勢,走訪調研多家攝像頭模組廠商,發布《2020年Q1攝像頭模組市場調研報告》。目錄1、市場資訊2、新發布旗艦明星機型情況2.1、前置情況2.2、後置情況2.3、旗艦明星機型匯總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十大成果發布
    17日上午,由浙江省科協和溫州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總結大會在杭州舉辦。會上,浙江省科協回顧了2020年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主要成果成效,並向全球青年科學家發出參與第三屆峰會的誠摯邀請。
  • 《中國PCR基因擴增儀市場研究報告(2020版)》正式發布
    為了解近年來PCR基因擴增儀的技術發展趨勢、市場行情、PCR儀各品牌市場佔有量及重點應用領域等,來為PCR儀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或者指導意見,儀器信息網特別組織了「PCR儀用戶市場調研」活動。此次調研從三部分收集市場信息:線上問卷調研、PCR儀廠商和PCR研發專家訪談、政府採購中標訊息。
  • 中保協發布《2020年「後疫情」時期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中保協發布《2020年「後疫情」時期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記者 錢林浩
  • 首部《河北青年藍皮書:河北青年發展報告(2020)》發布
    中國發展網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張守營報導 日前,《河北青年藍皮書:河北青年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河北青年藍皮書》」)新聞發布會在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廳召開。河北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團省委書記、《河北青年藍皮書》編委會主任郭旭濤介紹《河北青年藍皮書》基本情況。
  • 《中國拉曼光譜儀市場調研報告(2018版)》發布
    為了更系統的了解近年來拉曼光譜儀的技術和應用發展趨勢、市場發展行情、相關標準建設、品牌佔有率、儀器成交價等內容,儀器信息網特別組織了「中國拉曼光譜儀市場調研」活動。  此次調研,面對的調研對象包括儀器信息網相關註冊用戶,拉曼光譜儀研發、應用領域的部分專家及部分拉曼光譜儀生產廠商等。
  • 2020年全國法學教育年度新聞正式揭曉
    5、同心戰「疫」 三校說「法」 「五校連枝」 六校法學名家首推在線公益講座,法學院校積極行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6、服務全面依法治國 《中國司法文明指數報告2019》《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20》《全球治理指數2020報告》《國家治理指數2020報告》陸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