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已顯現 嚴重影響我國生態安全

2021-01-08 北晚新視覺網

昨日,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8:聚首卡託維茲》發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17年,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16年下降5.1%,比2005年累計下降約46%,提前3年實現碳強度下降40%至45%的目標。

因氣候變暖青藏高原冰川持續融化消退。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攝

據悉,該綠皮書由中國社科院、國家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以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7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時期高出約1.1℃,為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非厄爾尼諾年份。冰凍圈不斷收縮,海平面加速上升,氣候變化對自然和人類系統的不利影響正在加劇。

綠皮書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已經顯現,並可能在未來進一步加劇。在糧食生產上,由於氣候變化及其造成的水資源短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和大豆的單產在近30年分別降低了1.27%、1.73%和0.41%,約佔播種面積12%至22%的耕地受乾旱影響。此外,氣候變化還導致病蟲害惡化,進一步加劇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在水資源方面,受氣候變化影響,我國東部主要河流徑流量減少。冰川退縮使青藏高原七大江河源區徑流量變化不穩定。水資源可利用性降低,北方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南方出現區域性甚至流域性缺水現象。同時,氣候變化也是我國水土流失、生態退化和物種遷移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我國生態安全。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樂琪

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對我國重大工程的影響和挑戰
    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正在嚴重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阻礙了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對許多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影響將影響國家的安全策略。  氣候變化導致氣溫升高、降水強度增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增加等,在我國,這些變化相應增大了重大工程未來安全運行的風險。
  • 氣候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影響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產量以不利影響為主。氣候變化導致小麥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別減產1.9%和1.2%。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種植結構和耕種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波動,以及農業災害加重等諸多方面。
  • 科學認知氣候變化 高度重視氣候安全
    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氣候變化導致的全球降水變化和冰雪消融正在改變全球水文系統,影響到水資源量和水質,加劇淡水資源缺乏。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產量有利有弊,但總體以不利影響為主,其中小麥和玉米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更大,平均每十年分別減產約1.9%和1.2%。
  • 【世界糧食日】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糧食安全
    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產生顯著影響,尤其對農業生產影響非常大。我國農業人口多,資源壓力大,地域類型複雜、各地氣候差異明顯等特點,使我國農業成為氣候變化影響最敏感的領域之一。氣候變化主要通過溫度、降水、二氧化碳濃度、極端氣候事件等因素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在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季節對糧食生產有不同的影響。節約每一顆糧食,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每一顆糧食都關係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IPCC第二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07:影響、適應和脆弱性》指出:氣候變化和其它因素的綜合作用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全球和中國生態系統已發生的變化    上半個世紀森林面積的減少是地球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最為迅速的環境變化之一,它對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機械性的和嚴峻的。棲息地面積的減少導致了棲息地所能支持的物種數量的減少。當棲息地的面積減少到它原來面積的十分之一時,將最終導致動植物的數量減少一半。
  • 中國氣象局長警告:氣候變化影響中國重大工程的安全性穩定性
    作為一種全新的非傳統安全,它與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密切相關,是國家安全體系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中國夢的基本保障。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既要重視傳統安全,又要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       全球氣候變暖已嚴重影響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發展,對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環境安全、能源安全、重大工程安全、經濟安全等諸多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領域,均構成了嚴重威脅,對我國國家安全提出了嚴峻挑戰,對國際非傳統安全也帶來了挑戰。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上篇)
    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層次的,既包括正面影響,同時也包括負面效應。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因為不利影響可能會危及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與發展。
  • 氣候變化影響人體健康和社會安全
    由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生態環境的急劇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人類健康。而當人類健康普遍受到影響時,則在一定範圍內影響到「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因此,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勢必會影響到某個社區群體,進而影響到社會安全或公共安全。
  • 發布會參考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三)氣候變化帶來巨大影響、風險和損害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基礎設施安全以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構成長期的重大威脅,既會給全球生態系統帶來不可逆的損害,又會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打擊,甚至引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地區衝突。我國人口眾多、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受到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損害更為顯著。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我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丁亦鑫)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滿足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現予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系統變化的新狀態,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作用。
  • 關於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與防災對策建議
    關鍵詞 氣候,防災,對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未來100年全球氣候還將持續變暖,並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產生巨大影響。我國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尤其是自然災害的嚴峻挑戰。
  • 方修琦:歷史氣候變化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儘管由於社會的發展,過去環境變化對社會經濟影響的許多具體結果已不可能重現,但歷史事件所揭示的人類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響應過程與機制對當今人類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大挑戰仍具有一般意義。在面對全球氣候增暖這一全球性環境問題威脅的今天,了解過去的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當時的人類社會發展,有助於更好地認識今天的全球氣候問題,並為妥善應對未來氣候變化、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歷史相似型和經驗借鑑。
  • 生態農業應答氣候變化 農業減排生產一舉兩得
    而氣候變化引發的一系列效應,極大地威脅著全球的糧食安全。 數據顯示,農業、林業和土地利用佔到溫室氣體排放的24%。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如何發展農業顯得尤為重要。 「生態農業或許是緩解氣候變化的一個途徑。」6月3日,法國駐華使館公使白良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生態農業中法合作研討會上如是說。
  • 21世紀氣候變化與中國國家安全
    摘 要:目前學界對未來氣候變化趨勢做了兩種觀點完全相反的預判。其中,氣候變暖的趨勢對世界地緣政治及其安全的影響是很大的。氣候變暖造成北極解凍速度加快,北極航道通航時間日益延長使俄羅斯整個北線破天荒地面臨更大的安全壓力,它將改變俄羅斯原有的三面防禦而無「後顧之憂」的國防結構。
  • 【考向預測】氣候對農業的影響,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影響
    光熱、水分的組合  (4)光熱、水分的組合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比如我國南方的水熱組合較好,我國東北地區地區水分條件較好,但熱量不足;我國西北地區光照充足但水分欠缺。所以要考慮氣候因子之間的組合情況。  熱帶草原氣候:全年炎熱,但有明顯的乾濕兩季,所以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也要注意加強水利工程,防治旱澇災害。  熱帶沙漠氣候:水分是影響其農業限制因子,所以節水農業、耐旱品種是其主要的發展思路。如以色列,用滴灌讓沙漠開滿鮮花。  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利弊共存,但不利影響較有利影響更為顯著。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下篇)
    農業可能是對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部門之一  我國是農業大國,氣候變化將使我國未來農業生產面臨產量波動增大、布局與結構調整、成本與投資增加等問題。  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產量波動大  氣候變化對我國作物生產和產量的影響,在一些地區是正效應,在另一些地區是負效應。
  • 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安全
    氣候變化會改變大尺度的大氣環流形勢,並通過海洋—大氣相互作用、陸地—大氣相互作用等不同圈層間的物理化學作用來影響全球氣候規律,進而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廣泛影響。(數據來源:《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年)》)  氣候變化影響水資源。
  • 李澤椿:謹防極端天氣影響生態環境安全
    如何充分認識極端天氣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嚴重性,從哪些方面尋找對策?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在中國氣象局和重慶市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秦巴山區典型氣候研討會上亮出了自己的觀點。    應從極端天氣演變來研究生態問題  影響生態環境的氣候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慢性、長期和大範圍的,比如原本少雨的北方地區常年多雨;另一種是實時、分散的極端天氣事件,比如某次特大暴雨過程、強風雹、極端高溫等。  「實時、分散的極端天氣事件往往是致命的。」李澤椿說。
  • 高考地理小專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3)簡要分析全球變暖對全球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4)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經濟」,請簡要分析「低碳經濟」的重要意義及可採取的措施。參考答案:(1)自然原因:太陽的異常活動等。(3)有利影響:使積溫增加,生長期延長,有可能提高農作物產量,如高緯度地區。不利影響:使蒸發增加而加重乾旱缺水程度,使農業減產,如低緯度地區。(4)意義:①有利於節約資源;②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③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④有利於控制全球氣候變暖等。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走近廣東紅樹林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從2010年開始舉辦,至今已走過青海、內蒙古、江西、廣西四省(區),對青海三江源、內蒙古阿拉善地區、江西鄱陽湖地區、廣西紅水河流域進行了氣候變化影響調查。從氣象科學的角度見證氣候變化、面向公眾宣傳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以真實的所見所聞展現氣候變化對我國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以客觀公正的角度反映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採取的態度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