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影響人體健康和社會安全

2020-12-03 中國氣象局

  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生態環境的急劇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人類健康。而當人類健康普遍受到影響時,則在一定範圍內影響到「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因此,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勢必會影響到某個社區群體,進而影響到社會安全或公共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世界氣候模型 (GCM)預測顯示,2030年因氣候變化引起的額外死亡危險度將增加兩倍。其中,瘧疾、營養不良、腹瀉等疾病引發的死亡數將明顯增加。為此,人們更關心的是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是通過何種途徑影響的?如何通過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進而影響到社會安全?

  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

  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包括直接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包括溫度升高、熱浪、洪水等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影響;間接影響的潛在危害更大,如對飲水供應、衛生設施、農業生產、食品安全以及媒介傳播疾病和水傳播疾病的影響等等。

  首先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包括熱浪、風暴、洪水、乾旱、颱風,都會通過各種方式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如流行病學專家回顧性調查了1996年~1999年洪災區和非災區人群疾病發生情況,結果顯示:洪災區人群1996年、1998年急性傳染病發病率均高於非災區年平均發病率。同時,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損傷與中毒等8大類慢性非傳染病的患病率災區高於非災區。極端事件除直接造成人員傷亡外,還可通過損毀住所、人口遷移、水源汙染、糧食減產(導致飢餓和營養不良)等間接影響健康,損壞健康服務設施。

  其次是熱浪,常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的增加。受熱浪影響引起的高死亡率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腦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等。如南京1988年7月4日~20日持續高溫,共發生中暑4500例,其中,重症中暑9.2%,死亡124例,病死率為30.2%。

  三是乾旱,乾旱和其他極端天氣氣候不但可以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還可以通過改變植物病原體的生態系統帶來間接影響。

  四是空氣汙染。地球臭氧層是阻擋強紫外線的重要屏障,臭氧層遭到破壞則意味著地球上的生物將受到強紫外線的直接威脅。陽光中的強紫外線會引起皮膚癌和加速老化,提高皮膚癌、白內障和雪盲的發病率。

  另外,氣候變暖可以導致某些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復發。這些疾病的傳播媒介和中間宿主的地區分布和數量取決於各種氣象和生物因素。氣候變暖將引起節肢動物等傳染病媒介的地理分布擴大,從而增加全球許多區域的媒介傳播性疾病潛在危險程度。結合當地的各種人為、社會改變等因素,這類潛在危險將大幅增加。當氣候變化造成環境惡化時,還會導致新發傳染病的出現,如禽流感、鉤端螺旋體病、軍團病等疾病。

  對社會安全的主要影響

  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以引發一個地區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包括飲水安全、衛生設施、農產品生產以及媒介傳播疾病和水傳播疾病的流行等,將直接影響到地區宜居性、食品安全、人口素質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特別是生態系統變化會對脆弱人群或脆弱區域造成更大的影響。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當今全球仍有13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飲用水,有20億人缺少衛生設施。由於公共衛生服務範圍及疾病預防控制能力跟不上應急的需求,從而會導致社會安全問題的出現。由於氣候變化帶來的旱災、饑荒、疾病和移民潮最終可能會導致衝突,因此,關於人口和環境變量對衝突的影響研究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四大措施保障人體健康與社會安全

  一是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與疾病控制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疾病監測網絡和預警體系,以提高全民預防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突發事件。加強對重點職業人群、脆弱區域及脆弱人群的監測,對特殊人群必須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以減少部分職業人群因高度暴露於各種有害因子下引起的高疾病負擔。

  二是強化健康教育活動:加強公眾自我保護意識與健康教育活動,使各地居民充分認識到氣候變化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提高全民自身保護能力。

  三是改善人居條件與自然生態系統:採取科學的方式,促使人們居住區附近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以減少氣候變化對健康的負面影響。

  四是加大與人類健康相關的適應對策實施力度:通過強化國際和國內多領域多學科的合作,探索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影響的作用機制、評價和預測的模型研究。研究各類與人類健康相關的適應技術,如氣候變化對我國不同氣候帶城市和農村地區居民健康和疾病傳播的影響;開發建立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早期預警系統和應急預案,以及相應的適應技術。

  (周曉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研究員,衛生部血吸蟲病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寄生蟲學會理事長,世界衛生組織TDR「環境、農業與傳染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空間流行病學、醫學貝類學、血吸蟲病流行病等。)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 周曉農

  江蘇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 楊國靜 (來源於2009年9月21日《中國氣象報》 作者:周曉農 楊國靜)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氣象學會醫療氣象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式功、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王敏珍、董繼元表示,氣候變化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各種氣象因素作用於人體而產生的,主要表現為光、熱、水、氣等氣象要素通過人體感受器官對人體產生影響。當這些感受器官接受了來自大氣環境的刺激後,會引起體內的一系列反應。  但並不是所有個體都會有一致的反應。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下篇)
    氣候變化會程度不同地影響到全球和各地區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如主要農作物及畜牧業的生產、主要江河流域的水資源供需、沿海經濟開發區的發展、人類居住環境與人類健康以及能源需求等。人類社會系統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隨其地理位置、時間、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條件而變化。
  • 方修琦:歷史氣候變化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有史以來,自然環境及其動力過程在人類決策和社會演化過程中一直是一個重要的因子。作為自然地理環境中最為活躍的要素,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廣泛而深刻,始終是人類文明興衰的重要背景。過去氣候變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與人類適應,作為人地關係演變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時間維度上地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 全球環境變化、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
    目前,由大量的人類活動引起的空前的全球環境變化正在威脅著人類的安寧和健康。 當前有很多對「全球變化」的討論。大量的社會、經濟、文化、技術和政治的改變,將全球人類社會以「全球化」的形式聯繫在一起,例如,經濟全球化反映的是將全球自由的無序的市場、資金流動和貿易緊緊連在一起。
  • 科學認知氣候變化 高度重視氣候安全
    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產量有利有弊,但總體以不利影響為主,其中小麥和玉米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更大,平均每十年分別減產約1.9%和1.2%。氣候變化改變了部分生物物種的數量、活動範圍、習性及遷徙模式等,部分陸地區域的物種平均每10年向極地和高海拔地分別推移17公裡和11米。氣候變化引起海洋酸化,影響海洋生態,還惡化了已經存在的人類健康問題,導致一些地區與炎熱有關的人類死亡率的增加。
  • 氣候變化對人們的健康有何影響?
    在此之前,大多數有關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的研究都將關注點放在昆蟲傳播的疾病、心臟和呼吸道疾病、以及炎熱對身體的直接影響上。但我們知道,因受傷而死的人數會隨著季節而變化。因此,氣候變化也可能對這種規律有所影響。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政府在1980至2017年間收集的天氣數據與因傷而死的人數數據(不包括阿拉斯加與夏威夷)。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上篇)
    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層次的,既包括正面影響,同時也包括負面效應。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因為不利影響可能會危及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與發展。
  • 關於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與防災對策建議
    關鍵詞 氣候,防災,對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未來100年全球氣候還將持續變暖,並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產生巨大影響。我國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尤其是自然災害的嚴峻挑戰。
  • 氣候對健康的風險與日俱增,但保護人類健康免受氣候變化影響仍缺乏...
    根據第一份全球氣候變化與健康進展概況,保護人類健康免受氣候變化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然而,大多數國家並沒有完全按照自己的計劃來實現這一目標。新報告採用了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調查並在《2018年世衛組織健康和氣候變化調查報告》中報告的101個國家的數據。
  • 氣候變化和歷史社會經濟波動
    在歷史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的研究中,時間和空間尺度是一個基本的認識基點,理清研究尺度才能有效的對氣候變化和歷史社會經濟發展得出科學和深刻的認識。而進一步需要澄清的是,歷史氣候變化與現今談論的氣候變暖有著概念上不同。相較於當今氣候暖化,歷史氣候變化主要是指代在工業革命之前,氣候變冷以及變乾等對農業生產不利的負面氣候影響。
  • 氣候變化對我國重大工程的影響和挑戰
    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正在嚴重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阻礙了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對許多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影響將影響國家的安全策略。  氣候變化導致氣溫升高、降水強度增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增加等,在我國,這些變化相應增大了重大工程未來安全運行的風險。
  • 【世界糧食日】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糧食安全
    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產生顯著影響,尤其對農業生產影響非常大。我國農業人口多,資源壓力大,地域類型複雜、各地氣候差異明顯等特點,使我國農業成為氣候變化影響最敏感的領域之一。氣候變化主要通過溫度、降水、二氧化碳濃度、極端氣候事件等因素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在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季節對糧食生產有不同的影響。節約每一顆糧食,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每一顆糧食都關係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 如何科學認識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巨大威脅?
    氣候變化正在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與健康,但其健康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和社會採取應對和適應的程度。如何妥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其造成的健康影響,已成為我國各級政府、公共衛生、環境保護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氣候變化影響健康的主要路徑人類自身對氣候和天氣的變化非常敏感。
  • 氣候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近幾年關於氣候這個話題最熱的就是氣候變化很多小夥伴覺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和改變離自己很遠殊不知,影響和改變就在身邊影響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產量以不利影響為主。氣候變化導致小麥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別減產1.9%和1.2%。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種植結構和耕種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波動,以及農業災害加重等諸多方面。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安全
    氣候變化會改變大尺度的大氣環流形勢,並通過海洋—大氣相互作用、陸地—大氣相互作用等不同圈層間的物理化學作用來影響全球氣候規律,進而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廣泛影響。在全球許多區域, 氣候變化帶來的降水變化和冰雪融化正在影響水資源和水質。由於冰川持續退縮,影響徑流和下遊的水資源,全世界200條大河中近1/3的河流徑流量減少。高緯度地區和高海拔山區的多年凍土層正在變暖和融化。在亞洲,氣候變化已經對冰川、積雪、凍土、河流和湖泊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亞洲面臨的關鍵風險主要體現在河流、海洋和城市洪水增加,對亞洲的基礎設施、生計和居住區造成大範圍破壞。
  • 氣候變化會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
    筆者:三體-小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有了更好的條件認識自身和外界,面對複雜的氣候以及環境問題,我們已經知道這些都離不開人類的活動,在尋找解決方案的同時,科學家們也在不斷研究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影響。
  • 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對人體健康影響評估項目啟動
    近日,一項由歐盟第七框架計劃(FP7)資助、中歐城市溫室氣體減排項目(URGENCHE)授權的新研究項目得到公布,該項目將對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對人體健康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這項耗資350萬歐元的三年計劃將由英國埃克斯特大學牽頭,來自八個國家17個機構的專家參與,重點研究環境政策對於城市居民健康和生活質量各方面的影響。
  • 氣候變暖與人類健康
    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氣候變暖危及人類健康,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有很強的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這種適應能力是在數千年時間過程產生的,當前及未來氣候變化的速率表明,人類適應的代價是昂貴的。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因氣候變暖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0萬人,如果世界各國不能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氣候正常,到2030年,全世界每年將有30萬人死於氣候變暖。
  • 氣候變化對空氣危害影響有限
    據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報導,以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為主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布報告稱,氣候變化對人造成的危害影響有限,由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室外空氣汙染才是真正的「隱形殺手」。該研究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環境研究快報》上。  空氣汙染被認為是目前所面臨的一個主要環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