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對人體健康影響評估項目啟動

2020-12-05 中國天氣

近日,一項由歐盟第七框架計劃(FP7)資助、中歐城市溫室氣體減排項目(URGENCHE)授權的新研究項目得到公布,該項目將對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對人體健康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

這項耗資350萬歐元的三年計劃將由英國埃克斯特大學牽頭,來自八個國家17個機構的專家參與,重點研究環境政策對於城市居民健康和生活質量各方面的影響。

歐洲和中國的七座城市將作為研究對象。這些城市的地理,氣候和規模各不相同,既有坐擁800萬人口的中國古都西安,也有人口總數不到10萬的芬蘭小城庫奧皮奧。

埃克斯特大學地理系的Clive Sabel教授是本次項目的負責人,他也在歐洲環境和人體健康中心(ECEHH)任職,他講道:「如果我們不在城市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話,那地球將變得越來越熱,但每項減少排放的政策又將對人類健康產生潛在的深遠影響。」

「這些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為了能夠做出正確的評估,我們必須對各種相關的因素進行研究,包括了技術,社會,經濟,政治以及藝術等等各方面。這個研究項目的目的在於整合各方面的資源,為政策的制定提供合理化建議,從而確保城市生活的積極健康,為地球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作為英國半島醫學及牙科學院(Peninsula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下屬的歐洲環境和人體健康中心(ECEHH)也將參與到整個研究計劃中來,中心主任Lora Fleming教授認為,本次研究項目最大的優勢在於跨越各個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對各種不同文化進行比較。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影響著全人類的健康,無論在國家層面,還是從全球範圍來說都需要相應的解決方案。而本次的研究將著眼於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研究將展望2030年甚至2080年,特別是在熱應力和水資源有效性在氣候變暖現象中顯得尤為突出的背景下各種減少碳排放政策所產生的影響。

從鼓勵使用自行車到設計新型的城市,政策的種類多種多樣。本項目研究的範圍集中在綠化,城市交通以及居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評估方面。

Sabel教授補充講道:「即使相對簡單的政策如鼓勵人們出遊騎自行車,也有很多方面需要考慮。出行騎自行車不但緩解了交通,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騎車人還會產生健康和快樂的感覺。

「然而,這些騎車人也可能吸入有害氣體,成為機動車的受害者。以上所有這些因素都需要納入考量的範疇來決定政策是否適當及其利害關係。」

社會經濟要素也是一項重要的考察標準。中低社會經濟地位群體受到的健康威脅比較大,因為他們居住,工作,學習的環境往往是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地區。而且這個群體所接觸的室內空氣品質也由於建築水平,擁擠程度,供熱,通風等因素而處於中下水平。

不同的溫室氣體減排策略對於不同的社會經濟群體所帶來的影響也有著明顯的差異,本次研究項目也會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

而本次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就是為城市規劃和決策人員提供重要的工具和信息來認識和理解規劃決策所產生的各種影響。

研究還將為城市的未來發展,發展中國家如何發展城市,城市如何從零開始規劃提供幫助。

ECEHH主席Michael Depledge教授認為,儘管建築、建設乃至城市的規劃對於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目前在城市規劃中人類健康並不是主要因素,本次的研究項目將著眼於規劃的過程,將之與產生的影響緊密地聯繫起來。

在中國新興的城市正平地而起,這也為研究項目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來參與到整個的城市規划過程中去。

本次研究項目也是埃克斯特大學氣候變化和可持續未來研究課題的一部分。項目將於今年9月啟動。根據n°265114協議,中歐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減排項目(URGENCHE)得到了歐盟第七框架計劃(FP7)的資助(FP7/2007-2013)。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綜述與展望
    二、溫室氣體減排健康協同效應的研究概況1990年出版的IPCC第一次評估報告確立了有關氣候變化問題的科學基礎,推動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制定,拉開了全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帷幕。其中,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是《柳葉刀》在2009年11月刊發的將溫室氣體減排與健康協同效應聯繫起來的一系列文章(Haines et al.,2009)。這一系列文章提供了一種量化評估氣候政策成本以及健康協同效應的方法。從此之後,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研究數量顯著增加,其中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中國的研究機構發表的文章最多(見圖2)。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以國際、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現狀為背景,我國於2016年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增加「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條款,首次將控制溫室氣體減排納入法治軌道。但是,該條款定性模糊,內容概括,不利於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達成。
  • 汙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方案建議
    比如,根據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的相關研究報告,地球氣候變化歸因於過去的150年中二氧化碳與其他溫室效應氣體在大氣中的積聚,而平均溫室效應氣體造成的潛在熱效應的40%被某些氣溶膠(或氣溶膠與雲的混合體)抵消。另外,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詳細歸納了溫室氣體與傳統大氣汙染物的相互作用關係,也歸納了傳統大氣汙染物影響生態環境、農作物產量與人體健康的途徑。
  • 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亟須評估
    本報訊 「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
  • 我國溫室氣體清單11年未更新,非CO₂氣體減排面臨壓力
    然而,對於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減排,同樣將面臨巨大挑戰。8月1日,世界資源研究所在北京發布《全面減排 邁向淨零排放目標——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研究》工作論文,論文指出中國已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CO₂減排政策以期兌現2030年或更早實現碳排放達峰的承諾,然而卻對《京都議定書》所涵蓋的其餘六種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關注相對較少。
  • 美國環保署首次承認溫室氣體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
    美國環境保護署17日發表初步研究報告說,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引起空氣汙染,「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這是美國政府首次就溫室氣體和人體健康關係作出正式表態。此前,布希政府對於「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的科學性表示懷疑,並以「減排會危害國內經濟」為由,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不願在美國內強制限制發電、汽車等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 廣東啟動低碳試點工作 省氣象局承擔溫室氣體監測網絡平臺建設任務
    廣東啟動低碳試點工作 省氣象局承擔溫室氣體監測網絡平臺建設任務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0年11月03日16:54   中國氣象報記者董永春報導
  • 歐盟計劃提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在歐洲議會發表「盟情諮文」,其中提到的新的歐盟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及一攬子政策引發外界普遍關注。根據諮文,為確保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委會決定將2030年溫室氣體階段性減排目標比例從此前的40%提升至55%。
  • 垃圾填埋場:溫室氣體減排新戰場
    殊不知,除了臭味,垃圾填埋場還是溫室氣體甲烷的重要來源。  為此,科研人員正試圖開展垃圾處理領域汙染物跟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的研究。  減排壓力帶動技術革新  甲烷在近200年內呈加速上升態勢,而垃圾填埋場是最大的人類活動甲烷釋放源。
  • 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啟動
    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啟動      1月22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啟動暨碳中和科學問題研討會
  • 水分和秸稈管理減排稻田溫室氣體研究與展望
    很多研究結果表明,控制灌溉、乾濕交替等節水灌溉措施能顯著降低CH4 排放量,但同時也可能促進N2O 的排放,因此如何同時減少CH4 和N2O 的排放量是實現稻田溫室氣體減排的關鍵所在;另外,秸稈還田在改良土壤肥力的同時也增加了外源性有機質的輸入,促進了稻田CH4 的排放。如何優化秸稈還田措施,並耦合水分管理以達到土壤改良和溫室氣體減排的雙重效益對稻田系統的可持續利用至關重要。
  • 研究稱溫室氣體減排有望緩解降水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新華社華盛頓3月11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1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將造成降水量變化,影響一些常見農作物的產量。採取有力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有望緩解降水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能賺錢(圖)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也稱「碳交易」。由於發達國家減排二氧化碳成本很高,《京都議定書》建立了清潔發展機制(CDM),發達國家或者企業幫助發展中國家每分解一噸標準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就可以獲得一噸標準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權。
  • 日本達成《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排指標
    報導稱,在積極啟用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影響下,日本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間的年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得以下降,與1990年數值相比減少了8.4%,實現了要求同比減少6%的《京都議定書》指標。《京都議定書》中規定,在2008年度至2012年度,日本有義務保證其二氧化碳年平均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6%。
  • 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如何協同減排成環境部新任務
    事實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此前曾多次表示,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將在汙染物治理領域實現若干打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打通就是汙染物一氧化碳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協同減排。而機構改革之前,大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的減排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而這輪機構方案將溫室氣體的減排職責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劃至生態環境部。
  • 清華研究:自動駕駛車輛的部署對溫室氣體的總體有影響?
    中國清華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自動駕駛汽車部署對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體影響在近中期內並不顯著。發表在《能源政策》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自動駕駛汽車可能以多種方式影響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包括減少車輛擁有量,增加車輛使用強度和改變車輛燃油消耗率。這些影響大多在內部抵消,因此在近中期內產生的影響微不足道。
  • 帶動能源結構轉型是節能減排的關鍵抓手將貢獻70%的溫室氣體減排
    今日,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布《中國氣候路徑報告》,將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承諾的減碳目標層層拆解,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減排路徑。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社會影響力專項中國區核心領導Thomas Palme表示:「對於中國來說,當下是引領世界加速全球減排行動的最好時機。在氣候變化上啟動更加積極的目標,有利於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與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綠色經濟』也將對GDP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預計將於2050年貢獻超過2%的GDP。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分片區制定貧困地區產業政策,加快特色產業發展,避免盲目接收高耗能、高汙染產業轉移。建立扶貧與低碳發展聯動工作機制,推動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開展低碳產業和技術協作。推進「低碳扶貧」,倡導企業與貧困村結對開展低碳扶貧活動。鼓勵大力開發貧困地區碳減排項目,推動貧困地區碳減排項目進入國內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改進扶貧資金使用方式和配置模式。
  • ...提出將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從40%提高為55%。按計劃,歐洲...
    東吳證券:歐盟上調減排目標,新能源革命勢不可擋;① 2020年9月17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發布《2030年氣候目標計劃》及政策影響評估報告,提出將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從40%提高為55%。按計劃,歐洲議會將於今年10月就 「氣候法草案」投票表決,於2021年6月前修訂相關立法;② 東吳證券指出,減排核心是降低化石能源消費,將推動可再生能源消費佔比提升。
  • 全球碳減排注入強心劑,東亞三國宣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時間表
    全球碳減排注入強心劑,東亞三國宣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時間表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10-28 22:00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