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環保署首次承認溫室氣體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

2020-12-07 中國網

美國環境保護署17日發表初步研究報告說,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引起空氣汙染,「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這是美國政府首次就溫室氣體和人體健康關係作出正式表態。此前,布希政府對於「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的科學性表示懷疑,並以「減排會危害國內經濟」為由,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不願在美國內強制限制發電、汽車等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美國媒體認為,美國政府的環境政策將有重大轉變。

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德國茨維瑟爾一個村莊在最近兩個冬天裡的不同景象(上圖攝於2006年2月11日,下圖攝於2007年1月12日)。 新華社/路透

溫室氣體危害健康

根據美國環保署的報告,美政府能依據美國《潔淨空氣法》對「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的定義採取行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美環保署署長莉薩·傑克遜在發表報告當天表示:「對當代以及今後數代的美國人而言,溫室氣體構成了嚴重問題。」要解決這一汙染問題就必須加緊新能源開發。這樣,既可以創造數百萬個綠色工作機會,也可能結束美國依賴進口石油的局面。

美國環保署將在初步研究報告公布後60天聽取公眾討論,形成正式報告。美政府將據此對汽車尾氣、工廠廢氣排放等方面做出限制。與此同時,國會開始就關於能源和全球變暖的草案進行討論。

環保署的報告是對美國最高法院兩年前一項裁決的回應。美國最高法院2007年4月曾裁決,環保署必須確定溫室氣體排放是否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一旦認定其有害,環保署必須制訂溫室氣體限排措施。《華爾街日報》說,這一研究報告將為美政府出臺限排政策奠定基石。

減排延緩全球變暖

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被美環保署歸入有害之列。報告說,溫室氣體引起的氣候變化影響廣泛,包括使暴雨加劇、洪澇災害增加、熱浪和森林山火更加頻繁、海平面進一步上升、危害水資源和生態系統等。此外,研究報告還指出,氣候變化有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由於氣候變化引起資源缺乏,將導致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不久前應用計算機模型,再次用數據證明,溫室氣體減排確實可延緩全球變暖趨勢。科學家上周發表的研究成果說,如果到本世紀末把現有溫室氣體水平降低70%,全球變暖的速度將從升高4攝氏度減為升高2攝氏度,北極冰川將從消失3/4以上減少為消失1/4。到2100年左右,全球氣候將趨於穩定,不再變暖。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科學家沃倫·華盛頓說,本世紀我們將無法擺脫氣候明顯變暖的趨勢。但如果全世界共同努力加大減排力度,我們將能夠穩定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避免產生災難性後果。

加速制訂環保政策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當選前後多次強調,美國將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再次積極投身有關談判,把世界帶入一個有關氣候變化全球合作的新時代。歐巴馬提出首先啟動「總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體系。其次是每年制定目標,最終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平,併到2050年再減少80%。美國還將在清潔能源上每年投資150億美元,發展安全核能和清潔煤炭技術。

美聯社說,美國會本周將開始審議一項關於能源和全球變暖的草案。這項草案要求,到205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83%。一旦法案通過,「美國生產和使用能源的方式將發生革命性變化」。美國也將首次開始減排溫室氣體。如果國會行動遲緩,聯邦政府也有理由依據《潔淨空氣法》對溫室氣體減排採取限制措施。

歐巴馬政府和民主黨人的努力預計將遭到共和黨和一些企業界人士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在經濟危機下推行減排將損害納稅人利益。共和黨參議員詹姆斯·英霍夫說:「美國環保署將採取的措施會導致更多人失業,消費者面臨電力漲價,並損害美國的國際競爭力。」《華爾街日報》說,美國一些火力發電廠已經開始考慮是否關閉部分發電站或提高電價。美國環保署表示,政府在出臺限制減排的措施時,將採取慎重原則,每項措施出臺前將進行充分的公眾討論。美國環保組織塞拉俱樂部稱,美國環保署最快今年底可能出臺對汽車排放的限制措施。(管克江)

相關焦點

  • 美國環保署重申溫室氣體危害
    12月7日,美國環保署(EPA)署長麗莎·傑克森重申溫室氣體會對公眾健康和自然環境造成威脅,呼籲政府加大清潔空氣法案執行力度,並稱美國環保署正在考慮制定新條例,以進一步限制發電廠、煉油廠
  • 美國環保署:溫室氣體確實危害人類與全球氣候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倡言新能源,美環境保護署17日宣布,溫室氣體汙染源確實是人類健康與地球氣候的重大危害。這項聲明等同是歐巴馬政府推動立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背書。     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主管傑克森(Lisa P.
  • 美國環保署稱溫室氣體有害 歐巴馬藉機施壓國會
    傑克遜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媒體12月8日報導, 美國環境保護署當地時間7日發表聲明,稱氣候變化引發的汙染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都有危害作用,並呼籲政府通過嚴格執行美國環境保護署表示,充分的科學證據顯示「溫室氣體正在威脅美國人民的公眾健康和福祉」,而溫室氣體的主要成分——由石化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汙染物——必須按照美國《清潔空氣法案》得到嚴格的控制。「美國政府必須開始認真解決這種氣體汙染帶來的挑戰,」環境保護署的官員麗莎•傑克遜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據悉,這是美國環境保護署在應對溫室氣體問題上的最新表態。
  • 溫室氣體:不但造成全球變暖 更危害人群健康
    繼美國最高法院在2007年給出了非常詳盡的科學意見之後,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於2009年4月17日再次發表相關的研究結果,稱溫室氣體導致的空氣汙染將嚴重威脅到公眾健康和福祉。目前有六種溫室氣體被鑑定出可能對公眾健康產生威脅,這個發現已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 暖通空調工藝:溫室氣體的主要危害
    環境危害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層次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存,但負面影響更受關注。水蒸氣為最大的溫室氣體,其高出二氧化碳近兩個數量級,但其受高度、緯度的影響較大,受水域和季風的氣候影響也較大,相對的:絕對溼度大的海洋性氣候受人工排放的溼室氣體影響不明顯,海拔較高、高緯度、乾旱地區等絕對溼度較低的地區受人工溫室氣體的影響較大。例如中國的天山山脈處於內陸高海拔地區,雪線明顯上移。美國、歐州等地區溼度較大人工溫室氣體加速水汽對流反而造成極端的低溫和高溫天氣。
  • 美國環保署欲重新定義PM2.5安全閾值,遭各方質疑
    暴露於細顆粒物被同過早死亡以及哮喘和心臟病發病率較高聯繫在一起。幾十年來,對於美國公眾來說沒有已知安全的細顆粒物暴露水平這一認定越來越強烈。如今,受命於總統唐納·川普所領導政府的環境保護署(EPA)正考慮採取新立場。該機構正在散播這樣一種觀點,即改變規則制定流程並且設置被認為安全的細顆粒物臨界值水平。
  • 知新科普:溫室氣體之成因、來源及對環境的影響
    他的論文發表在「哲學雜誌」和「科學雜誌」上,首次量化了二氧化碳對科學家現在所稱的「溫室效應」的貢獻。溫室效應的產生,是因為太陽用大量的輻射轟擊地球,這些輻射以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和其他肉眼看不見的輻射形式撞擊地球大氣層。撞擊地球的輻射大約有30%被雲層、冰和其他反光表面反射回太空。剩下的70%則被海洋、陸地和大氣吸收。
  • 美國環保署發現三種有機磷殺蟲劑對眾多物種具有風險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美國環保署指出,三種有機磷殺蟲劑可能危害聯邦保護的多數瀕危和受威脅物種。繼美國環保署公布毒死蜱、二嗪農和馬拉硫磷的生物學評價報告草稿後,根據瀕危物種法案(ESA)規定,該機構又發布了毒死蜱、二嗪農和馬拉硫磷的最終生物學評價報告,更新了「作用效果測定」的內容。   評價報告顯示,在列出的超過1800種物種中,約97%物種可能受到合法使用的毒死蜱和馬拉硫磷的不利影響,78%可能被二嗪農危害。
  • 研究發現:減少落基山脈地區的溫室氣體具有健康和經濟效益
    德雷塞爾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團隊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向排放溫室氣體的能源生產商徵收費用可以改善落基山脈地區的健康和財政狀況。研究人員利用能源網格模型在不同方案下的最新結果,計算了實際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等,來設定大氣模型程序,以確定相關聯的臭氧量。然後,該小組利用環境保護署創造的一個軟體工具,確定每種情況下的臭氧如何影響該地區人民的健康,並計算相關溫室氣體排放的社會成本。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以國際、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現狀為背景,我國於2016年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增加「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條款,首次將控制溫室氣體減排納入法治軌道。但是,該條款定性模糊,內容概括,不利於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達成。
  • 美國環境工作組呼籲環保署對水中的高氯酸鹽設定更低限值
    環保組織"環境工作小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EWG)"近日對美國環保署(EPA)為保護美國人免受高氯酸鹽(perchlorate)危害所採取的行動表示稱讚。高氯酸鹽是一種幹擾內分泌的化合物,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重要的公眾健康議題。
  • 甲烷作為溫室氣體的危害有多大?
    氣態化石燃料導致的全球變暖潛能值可能一直被低估了                    Gayathri Vaidyanathan, ClimateWire on December 22, 2015    舊金山:環保主義者正試圖改變政策制定者關於甲烷這種強效溫室氣體對氣候影響的看法
  • 美國環保署建議限制使用四類可能有害的化學品
    美國環境保護署最近公布對4類可能危害健康和環境的化學品採取連串行動,最終或會限制該等化學品進口。環保署是行使《有毒物質管制法》賦予的監管權力,採取上述行動。雖然該署認為《有毒物質管制法》已經過時,需要革新,但仍儘量利用這套法例來達到保護人類健康及環境的目標。
  • 伊萬卡再次替父辯護:美國今年產生的溫室氣體是30年來的最低水平
    在與白宮高級顧問、美國總統唐納·川普長女伊萬卡·川普的推特口水戰中,CNN傑克·塔珀指出,美國碳排放量下降是由於市場力量而非川普政府的功勞。這場口水戰始於伊萬卡轉發美國環境保護署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事實:美國今年產生的溫室氣體將下降9.2%,跌至至少30年來的最低水平。」
  • 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綜述與展望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加強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研究,對於改變溫室氣體減排的成本效益的傳統認識、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積極性、促進氣候變化和人群健康問題的協同解決、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都具有重大意義。
  • 生產液晶顯示器加劇溫室效應 每年4000噸汙染氣體
    一名美國大氣化學家報告說,生產平板電視機或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過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會嚴重汙染大氣,危害甚至超過世界最大火電站產生的溫室效應。  汙染重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環境學院主任麥可·普拉瑟發現,電子工業生產平板電視機顯示屏過程中使用的化學清洗劑三氟化氮是一種溫室氣體,現階段年排放量為4000噸,對大氣造成的汙染相當於6700萬噸二氧化碳。   報告說,三氟化氮一旦排入大氣,會存在大約550年,影響「持續數百年才能消除」。
  • 美國環保部門提議放鬆溫室氣體甲烷排放限制遭批評
    美政府提議放鬆甲烷排放限制遭批評新華社華盛頓2019年8月29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環境保護局29日提議放鬆對油氣行業溫室氣體甲烷排放的限制
  • 臭氧層35年來首次變厚 溫室氣體反成「功臣」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東方日報》9月11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10日公布,臭氧層正在修復,在2000年至2013年間變厚了4%,是35年來首次,形容是一次勝利。但臭氧層目前仍較1980年代薄了約6%。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9月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
  •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有助於減少過早死亡病例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9月23日消息,《自然》(Nature)雜誌近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報告,報告中稱,如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2100年,將拯救全球140萬到300萬因空氣汙染而過早死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