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環保署稱溫室氣體有害 歐巴馬藉機施壓國會

2021-01-19 中國日報網



傑克遜在新聞發布會上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媒體12月8日報導, 美國環境保護署當地時間7日發表聲明,稱氣候變化引發的汙染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都有危害作用,並呼籲政府通過嚴格執行《清潔空氣法案》來應對這一威脅。

美國環境保護署表示,充分的科學證據顯示「溫室氣體正在威脅美國人民的公眾健康和福祉」,而溫室氣體的主要成分——由石化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汙染物——必須按照美國《清潔空氣法案》得到嚴格的控制。「美國政府必須開始認真解決這種氣體汙染帶來的挑戰,」環境保護署的官員麗莎•傑克遜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

據悉,這是美國環境保護署在應對溫室氣體問題上的最新表態。值得注意的該機構特別強調應該執行美國的《清潔空氣法案》,這項法案被美國商界很多人士認為將嚴重製約經濟發展。美國最高法院在2007年曾裁定環保署有權利用這部法案來設定減排目標,但前提是證明溫室氣體對公眾健康和福祉的確造成了危害。美國媒體評論說,環保署如今正式宣布這一結論,意味著政府將拿出「切實的行動」推動減排等各項議題。

美國聯邦參議員克裡認為,這是歐巴馬政府對正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所作出的「呼應」。「這是在告訴哥本哈根,歐巴馬政府已經下定決心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同時,這也是在向國會發出某種訊息,那就是趕緊行動(通過有關減排的立法)。」美國國會對美國減排量一直存有疑慮,認為大幅度減排將阻礙該國經濟發展,因此遲遲不願採取行動。

(環球在線:董瑋)

相關焦點

  • 美國環保署重申溫室氣體危害
    12月7日,美國環保署(EPA)署長麗莎·傑克森重申溫室氣體會對公眾健康和自然環境造成威脅,呼籲政府加大清潔空氣法案執行力度,並稱美國環保署正在考慮制定新條例,以進一步限制發電廠、煉油廠
  • 美國環保署首次承認溫室氣體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
    新華社/路透溫室氣體危害健康根據美國環保署的報告,美政府能依據美國《潔淨空氣法》對「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的定義採取行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美環保署署長莉薩·傑克遜在發表報告當天表示:「對當代以及今後數代的美國人而言,溫室氣體構成了嚴重問題。」要解決這一汙染問題就必須加緊新能源開發。
  • 美國環保署:溫室氣體確實危害人類與全球氣候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倡言新能源,美環境保護署17日宣布,溫室氣體汙染源確實是人類健康與地球氣候的重大危害。這項聲明等同是歐巴馬政府推動立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背書。     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主管傑克森(Lisa P.
  • 溫室氣體:不但造成全球變暖 更危害人群健康
    繼美國最高法院在2007年給出了非常詳盡的科學意見之後,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於2009年4月17日再次發表相關的研究結果,稱溫室氣體導致的空氣汙染將嚴重威脅到公眾健康和福祉。目前有六種溫室氣體被鑑定出可能對公眾健康產生威脅,這個發現已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 歐巴馬宣布美國減排計劃案 阻擊溫室效應加劇
    就在華盛頓時間8點47分,阿爾法自然資源公司——美國第二大煤炭生產商宣布破產。同日下午2點零4分,歐巴馬於白宮宣布了美國的第一個節能減排計劃案,以減少溫室效應的加劇和海水溫度的升高。歐巴馬這麼做是基於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布的最新地球圖像。「我們只有一個家園。從來都沒有B計劃。」他這樣說。歐巴馬的目標是到2030年,美國發電廠的碳排量比2005年減少32%。
  • 美國環保部門提議放鬆溫室氣體甲烷排放限制遭批評
    美政府提議放鬆甲烷排放限制遭批評新華社華盛頓2019年8月29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環境保護局29日提議放鬆對油氣行業溫室氣體甲烷排放的限制
  • 美國高等法院推翻頗具爭議的汞汙染法規
    這被認為是歐巴馬政府在環境問題上的失敗,但卻是20個聯盟州,以及主要電力公司和燃煤公司的勝利,他們認為在推行法規之前應該先考慮成本問題。但這引起了美國環保署的不滿,在一份聲明中稱,環保署表示對於最高法院沒有支持這一法規深感失望。
  • 知新科普:溫室氣體之成因、來源及對環境的影響
    02 溫室氣體如何影響全球變暖大氣中吸收輻射的氣體被稱為「溫室氣體」(有時縮寫為GHG),因為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而溫室效應又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數據,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是水蒸氣(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一氧化二氮(N2O)。
  • 歐巴馬提出癌症「登月計劃」
  • 美國環保署欲重新定義PM2.5安全閾值,遭各方質疑
    幾十年來,對於美國公眾來說沒有已知安全的細顆粒物暴露水平這一認定越來越強烈。如今,受命於總統唐納·川普所領導政府的環境保護署(EPA)正考慮採取新立場。該機構正在散播這樣一種觀點,即改變規則制定流程並且設置被認為安全的細顆粒物臨界值水平。這一變化將影響EPA在制定旨在減少諸如溫室氣體等其他汙染物的法規時如何計算減少細顆粒物的健康益處。
  • 美國環保數據網站被關,科研人員震驚政策「開倒車」
    據美國《國會山報》12月24日報導,本月早些時候,美國聯邦政府運營了15年的環境健康地圖網站TOXMAP被關閉,引發了環保人士的批評,並被解讀為這是川普政府對以往歐巴馬政府制定的環保政策的倒退。據介紹,TOXMAP是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LM)的門戶網站TOXNET的一部分。TOXNET是一個包括毒理學、危險化學品、環境衛生及其相關領域的一組資料庫網站,其中的TOXMAP是一個地理信息系統,通過一個有交互功能的美國地圖,顯示環境中有毒化學物質的數量和位置,數據來自美國環境保護署的有毒物質排放清單。
  • 甲烷作為溫室氣體的危害有多大?
    氣態化石燃料導致的全球變暖潛能值可能一直被低估了                    Gayathri Vaidyanathan, ClimateWire on December 22, 2015    舊金山:環保主義者正試圖改變政策制定者關於甲烷這種強效溫室氣體對氣候影響的看法
  • 美國環保署局長惠勒在成本審查後放棄訪問臺灣計劃
    11月25日,據彭博社消息,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取消了下個月對臺灣的訪問計劃。在川普政府即將卸任之際,有人對此次訪問的成本表示擔憂,惠勒的訪問有可能引發對中國的憤怒。美國環保署發言人詹姆斯·休伊特周二在電子郵件中表示:「由於美國國內緊迫的國內事務,惠勒對臺灣的訪問已經被推遲。」美國《紐約時報》對,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臺灣旅行計劃的成本問題進行報導後,美國環保署將要求其監察長對惠勒臺灣旅行計劃細節的披露進行調查。
  • 全球就禁用「超級溫室氣體」氫氟烴達成歷史性協議
    原標題:全球就禁用「超級溫室氣體」氫氟烴達成歷史性協議  為了應對超級溫室氣體氫氟烴(HFCs,又稱氫氟碳化物)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超過150個國家達成協議,通過了《蒙特婁議定書》下氫氟碳化物減排的修正案,即推動停止氫氟烴的生產和使用。
  • 美國環保署建議限制使用四類可能有害的化學品
    美國環境保護署最近公布對4類可能危害健康和環境的化學品採取連串行動,最終或會限制該等化學品進口。環保署是行使《有毒物質管制法》賦予的監管權力,採取上述行動。雖然該署認為《有毒物質管制法》已經過時,需要革新,但仍儘量利用這套法例來達到保護人類健康及環境的目標。
  • 示威者攻佔國會,美國政客歸咎於俄羅斯:普京一直在等這天
    據「今日俄羅斯」(RT) 報導,過去4年來,美國一些知名民主黨人一直堅稱俄羅斯「幹預了」美國2016年大選,致使川普獲勝。而今,當一群抗議者衝進美國國會大廈抗議2020年選舉結果時,美國一些民主黨人又將此事歸咎於俄羅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顧問班傑明·羅茲表示,這是自冷戰以來「弗拉基米爾·普京一直在等待」的一天。↓還有一些民主黨人也就此事發推。
  • 美國碳排放量再次攀升 減排目標難以實現
    美國政府日前表示,由於經濟復甦使得工廠大量開工,再加上夏季空調的使用激增,去年全美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量回升了近4%。美國能源情報署稱,燃燒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約佔美國整體溫室氣體排放的80%,去年這部分排放增加了2.13億噸,增幅達3.9%。這是過去兩年來的首次上升,也是美國自1988年以來的最大增幅。情報署發布的年度報告指出,2010年,製造業表現出了從2008年至2009年的經濟衰退中強勁復甦的態勢,同時能源密集型製造業也經歷了高速增長。
  • 日首相菅義偉: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中新網10月26日電 綜合日媒報導,當地時間26日下午,日本臨時國會開幕,首相菅義偉在會上發表了其上任以來的首次施政演說,內容包括行政改革、新冠疫情以及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等。資料圖:日本首相菅義偉。
  • 聯合國報告稱城市已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最主要來源
    新華網奈洛比4月12日電(記者袁亮王雅楠)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
  •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能賺錢(圖)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也稱「碳交易」。由於發達國家減排二氧化碳成本很高,《京都議定書》建立了清潔發展機制(CDM),發達國家或者企業幫助發展中國家每分解一噸標準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就可以獲得一噸標準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