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作為溫室氣體的危害有多大?

2020-12-07 中國科學技術館

                                  氣態化石燃料導致的全球變暖潛能值可能一直被低估了
                    Gayathri Vaidyanathan, ClimateWire on December 22, 2015

    舊金山:環保主義者正試圖改變政策制定者關於甲烷這種強效溫室氣體對氣候影響的看法。


    如果政策制定者真的改變了他們的看法,這會使得把天然氣用於電廠發電這一選擇不再那麼有吸引力。


    所討論的問題是全球變暖潛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該數字可以讓專家對甲烷和其廣為人知的表親——二氧化碳(對環境升溫的影響)進行比較。儘管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存在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甲烷在變成二氧化碳前的一二十年間有比二氧化碳更強的加熱效果。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稱,在這短短數十年間,甲烷對地球的升溫效果是二氧化碳的86倍。


    但是政策制定者在收集一個國家的排放清單時,通常會忽略甲烷的20年GWP(GWP20)。


    實際上,他們把時間拉長到一個世紀,這使得甲烷看起來沒有這麼有害,專家們稱。根據IPCC的數據,甲烷的100年GWP(GWP100)是34。


    並沒有一個科學的理由說明100年這一範圍比20年這一範圍更好,選擇GWP100隻不過是遵循慣例。


    烷的負面影響實際上幾乎是GWP100這一數值所估計的五倍,非盈利性的環境保護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的氣候科學家Ilissa Ocko說道。甲烷催化的短期快速升溫會影響環境過程,比如植物的開花過程,她在上周的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會議上稱。


    「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短期大氣汙染物[如甲烷]基本上決定了升溫速度,」她說,「這是因為它們在吸收輻射方面很有效。」


    法國電力公司(EDF)和一些科學家呼籲聯合國和政策制定者們不再根據GWP100做決定。他們應該像專家們一樣使用GWP20,並把GWP100作為輔助參考。


對更快減排的急切需求
    「就像你測血壓時,如果只有一個數字,你會想,『另一個在哪裡?』」Ocko說。


    Ocko和她的同事很快會發表一項同行評審的研究,從而讓整個科學界都參與進來。她們希望使用GWP20這種做法能更廣泛地受到政策制定者的認可。


    其效果需要儘快出現,因為美國已經成為一個大天然氣生產國。據美國環保署稱,其在1990至2013年間的甲烷排放量下降了15%,儘管有些研究表明甲烷清單可能有錯誤。


     如果每年收集各國溫室氣體清單的聯合國接受了提出的標準,這可能會改變各國對減少氣候變化而正在實施的一些政策,燃氣安全公司(Gas Safety Inc.,一家測量甲烷排放的公司)的科學技術主管Bryce Payne說。
    他說,目前,各國使用GWP100作為轉換係數,以二氧化碳當量來報告甲烷排放量。這使得一些國家,比如美國,利用天然氣來發電,從而向世界呈現出一個比現實中更清潔的假象。


    Payne和另外兩個科學家在本月寫了一封信給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summit)的美國代表團,建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中要求各國在他們的排放清單中使用10年間全球變暖潛能值,或者說GWP10。這將使得甲烷更快地得到控制,他們寫道。


    「要想儘早減少,乃至終結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就需要對甲烷排放做出控制。」他寫道。

翻譯/陳璟儀
審校/張哲

原文連結: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bad-of-a-greenhouse-gas-is-methane/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科普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其它相關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責任編輯:系統管理員]

相關焦點

  • 甲烷氣體模塊FSM-T-01用於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濃度監測
    在地球上,溫室氣體的影響可以說是當今人類的重要問題。它對全球溫度的影響已達到「新高度」,現在可以說二氧化碳是主要的影響源。但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科學家最近還發現,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排放量可能已創下新的「記錄」,這意味著人類甲烷排放量被大大低估了,其影響已經與碳排放越來越近了。可以這麼說,甲烷是地球上第二大溫室氣體。
  • 植物不排放溫室氣體甲烷
    (圖片提供:Srimathy Sriskantharajah)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植物並不會排放重要的溫室氣體甲烷,這一發現與2006年公布的另一項頗受爭議的結論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植物似乎僅僅是傳遞了最初由土壤微生物形成的溫室氣體。 甲烷的來源可謂多種多樣,包括氣體洩漏、森林火災,當然還少不了母牛打嗝。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過去十年由於人類對能源和肉食的需求不斷提高,導致溫室氣體甲烷 (methane, CH4) 排放量增加了 9% 。溫室氣體中吸收熱能高的甲烷主要來自石油和農業畜牧業生產,對全球氣溫升高影響嚴重,在全球甲烷排放普遍升高的背景下只有歐洲排放量下降。
  • 科學家發現植物也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
    新華網倫敦1月12日電(記者曹麗君)德國科學家在1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植物也能產生溫室氣體甲烷,並稱這一發現有助於認識全球變暖與溫室氣體之間的關係。  甲烷是大氣中濃度僅次於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過去150年間,大氣中甲烷的水平幾乎增加了兩倍。
  • 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知識
    ,還有其他5種溫室氣體。那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這三種氣體會給溫室效應帶來多大影響呢?大氣中因為存在有二氧化碳這樣的溫室氣體,地球才能給動植物們提供合適的生存溫度。03 甲烷(CH4)作為天然氣和沼氣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種清潔能源,但它更是溫室氣體。因為甲烷引起溫室效應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3倍。
  • ...海區儲存大量溫室氣體甲烷海冰消融將致甲烷濃度增大溫室效應...
    ■通訊員 楊保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極地環境研究室教授孫立廣和謝周清等,首次對北冰洋中心海域的甲烷排放進行了實地採樣分析,發現該海域儲存了大量甲烷,海冰對甲烷的區域循環具有雙重作用:阻礙海水中甲烷的排放,同時海冰表面或內部存在消耗大氣甲烷的過程。這一結果為科學評估北冰洋海域對溫室氣體甲烷的貢獻提供了依據。
  • 西方科學家指責亞洲水稻排放溫室氣體甲烷
    水稻專家認為這種觀點太過極端  農民應該不算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相對城裡人,他們很少坐飛機出行,很少開大排量汽車郊遊。  不過,在如今這個時興談論氣候變化的時代裡,一幫西方科學家又將矛頭指向亞洲的米農,稱他們種植的水稻田全天候排放著比二氧化碳還要厲害的溫室氣體。
  • 為減少溫室氣體甲烷:紐西蘭培育放屁少的羊
    資料顯示 紐西蘭人均擁有6隻羊,畜牧業佔該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一。為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紐西蘭畜牧業宣布,將通過一項新型基因項目,培育甲烷排放量較少的綿羊,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據介紹,這是全球首個該類基因項目。
  • 暖通空調知識:溫室氣體產生危害的原因
    同時,它又是具有溫室效應的氣體,對地球熱量平衡有重要影響,因此它的增加又通過影響氣候變化而影響農業。此外,大氣中具有溫室效應的微量氣體還有甲烷、氯氟烴。一氧化碳。臭氧等,總的溫室效應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約佔一半,其餘為以上各種微量氣體的作用。
  • 人類排放的甲烷被低估了!甲烷來源於哪裡,有什麼影響?
    然而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科學家們最新發現了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排放量可能已經創下了新「記錄」,也就是說人類排放的甲烷被大大低估了,它的影響已經與二氧化碳的影響差距已經更加的近了。 根據《自然》雜誌科學報告指出,科學研究人員們通過在格陵蘭島冰芯研究之中,得出了這個結論,他們從冰芯之中發現了微小而古代氣泡,表明我們已經嚴重高估了甲烷的自然循環,同時大大低估了對我們人類地球的影響。 甲烷的影響力有多大?
  • 排出甲烷氣體引發「溫室效應」 奶牛打嗝地球發熱
    科學家們現在正在想辦法讓奶牛減少打嗝,因為奶牛打嗝時所排出的甲烷氣體,是除二氧化碳之外的第二大容易引發「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    科學家指出,如果能夠找到阻止奶牛在打嗝過程中產生甲烷的方法,那將大幅度減緩地球溫度持續升高的趨勢,有利於人類的久生存。    奶牛打嗝地球發熱    奶牛每天要消化約68公斤的青草、乾草、青貯和9公斤的濃縮飼料。
  • 地震導致海底甲烷釋放 成溫室氣體自然源頭
    ,而由此造成的這種溫室氣體排放應該被添加到全球氣候系統中碳排放列表之中。溫室氣體分自然和人為兩種來源。能夠確定的自然來源包括火山爆發噴出吸熱的二氧化碳、冷卻的二氧化硫顆粒,以及陸地和解凍的凍土層中的甲烷。由人為造成最大的來源是二氧化碳,如燃燒煤炭、天然氣和石油,以及採伐森林和農業造成的甲烷排放。甲烷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已日益受到關注,雖然它在大氣中存留的時間相對較短,但它在捕獲太陽熱量方面比二氧化碳更強烈,超過25倍。
  • 溫室氣體:不但造成全球變暖 更危害人群健康
    繼美國最高法院在2007年給出了非常詳盡的科學意見之後,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於2009年4月17日再次發表相關的研究結果,稱溫室氣體導致的空氣汙染將嚴重威脅到公眾健康和福祉。目前有六種溫室氣體被鑑定出可能對公眾健康產生威脅,這個發現已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 科學家稱治癒牛羊「甲烷屁」有助溫室氣體減排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自從畜牧業對溫室氣體的「貢獻」引起全球關注以來,牛羊等牲畜就成為環保專家們的重點「整治」對象。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已經成功找到一種方法消滅牛羊腸胃中的甲烷,讓它們打嗝放屁更「環保」。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9月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
  • 為什麼人類知道溫室效應的危害,卻避免不了
    這中間,很多氣體參與其中,它們就像二極體,屬於單向開關,地球外面的光進入地球,它們完全沒有反應,而地球輻射出去的能量,它們就會吸收,這些氣體中最多的就是二氧化碳。至於溫室效應的危害,相信每個人都能說出不少,直接的危害就是溫度的不斷升高,導致地球上的環境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對於低溫,還可以穿保暖衣,而對於高溫,有散熱衣嗎?
  • 可怕的溫室氣體
    因為即使在暖冬,不排除有強冷空氣影響,出現強降溫天氣。因此,我們要及時了解天氣的變化,提前做好降溫防潮工作。,其實溫室氣體不僅僅是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以外,還有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以及全氟碳化物等。我們來看看溫室氣體這個大家族都有哪些成員吧。1.甲烷 甲烷是另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廣泛存在於天然氣、沼氣、煤井、油田之中,火山噴發、溼地腐爛、農作物堆肥、反芻動物消化代謝以及人類的一些活動都會產生甲烷氣體。甲烷的溫室效應就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
  • 三峽大學使用LGR溫室氣體分析儀測量水體甲烷通量排放
    2010年6月3日,三峽大學土木水電學院美國LGR公司DLT-100溫室氣體分析儀到貨,理加公司工程師到現場進行了安裝調試。    為了進行三峽庫區水體溫室氣體排放研究,三峽大學利用LGR雷射在線高精度溫室氣體分析儀,現場測量甲烷、二氧化碳、水汽濃度。為了進一步測量水體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量,三峽大學自行研製了通量箱。
  • CH4甲烷氣體檢測儀和GRI-9106-R-CH4(國瑞儀器)
    2018年4月2日,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甲烷,化學式CH4,是最簡單的烴,由一個碳和四個氫原子通過sp3雜化的方式組成,因此甲烷分子的結構為正四面體結構,四個鍵的鍵長相同鍵角相等。在標準狀態下甲烷是一無色無味氣體。
  • 美國環保部門提議放鬆溫室氣體甲烷排放限制遭批評
    美政府提議放鬆甲烷排放限制遭批評新華社華盛頓2019年8月29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環境保護局29日提議放鬆對油氣行業溫室氣體甲烷排放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