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導致海底甲烷釋放 成溫室氣體自然源頭

2021-01-18 網易新聞

德國和瑞士一個科學家團隊的研究揭示,地震可以撕裂海底沉積物使儲藏的甲烷洩漏,而由此造成的這種溫室氣體排放應該被添加到全球氣候系統中碳排放列表之中。

溫室氣體分自然和人為兩種來源。能夠確定的自然來源包括火山爆發噴出吸熱的二氧化碳、冷卻的二氧化硫顆粒,以及陸地和解凍的凍土層中的甲烷。由人為造成最大的來源是二氧化碳,如燃燒煤炭、天然氣和石油,以及採伐森林和農業造成的甲烷排放。甲烷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已日益受到關注,雖然它在大氣中存留的時間相對較短,但它在捕獲太陽熱量方面比二氧化碳更強烈,超過25倍。

研究人員說,相關證據來自2007年由海洋科學家對阿拉伯海床北部沉積巖芯的鑽探研究。在其中的一個核芯中,研究人員發現含有甲烷水合物,即在海床底下只有1.6米之處像冰狀晶體結構的甲烷和水的固體。還在沉積物顆粒之間的水中發現了洩漏的信號,以及一種被稱為重晶石礦物的濃聚物。總之,近幾十年來也有關於海底甲烷攀升的發現。

德國不萊梅大學海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的大衛·菲舍爾說:「最初通過文獻,發現在1945年當地附近曾發生過一場大地震。基於幾個指標的推測,地震導致沉積物的破碎,將被困於下方的氣體水合物釋放進入海洋。」當然這種由地震造成的甲烷排放對溫室氣體的貢獻仍然還不清楚。

研究人員指出,在阿拉伯海北部發生了當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8.1級地震,導致在新生嶺的位置一個淺層氣藏破裂。據估算,有可能在數十年期間,約740萬立方米的甲烷(相當於大致10個大型天然氣罐車的容量)噴出表面。研究人員強調,這個估計是保守的,可能在該地區的其他站點也受到地震的破壞。

根據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估量,從東西伯利亞也就是影響氣溫升高的地球熱點之一的部分北極海洋,其海岸線融化解凍洩漏的500億噸甲烷,造成的損失幾乎將相當於全球經濟產出。

(據《科技日報》)

本文來源:北方新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德國和瑞士發現:地震可撕裂海底儲層釋放甲烷
    地震可撕裂海底儲層釋放甲烷  全球溫室氣體碳排放列表或應添加新成員  科技日報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8日報導,德國和瑞士一個科學家團隊的研究揭示,地震可以撕裂海底沉積物使儲藏的甲烷洩露,而由此造成的這種溫室氣體排放應該被添加到全球氣候系統中碳排放列表之中。該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上。
  • 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底釋放大量甲烷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8月14日發布新聞公報說,中心的研究人員及其同行利用聲吶等手段探測到北極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氣泡,證實了全球變暖會使海底釋放大量甲烷的說法。
  • 甲烷氣體模塊FSM-T-01用於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濃度監測
    在地球上,溫室氣體的影響可以說是當今人類的重要問題。它對全球溫度的影響已達到「新高度」,現在可以說二氧化碳是主要的影響源。但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科學家最近還發現,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排放量可能已創下新的「記錄」,這意味著人類甲烷排放量被大大低估了,其影響已經與碳排放越來越近了。可以這麼說,甲烷是地球上第二大溫室氣體。
  • 研究發現月球居然「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
    一直以來,主流觀點認為目前的全球變暖是由於人類活動大量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的溫室氣體包括水蒸氣、臭氧、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等,能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類似於溫室截留太陽輻射,並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2018年,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
  • 並不會釋放大量甲烷氣體
    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可燃冰分解不太可能導致大量甲烷氣體釋放進入大氣層。
  • 自然的反噬?一種超高效溫室氣體正在被大量釋放到大氣中
    Andrew Thurber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家在南極附近海底,發現了一個活躍的甲烷氣體洩漏點。作為一種溫室氣體,甲烷的效率比二氧化碳高25倍。雖然以前人們曾在世界各地發現過許多水下甲烷氣體洩漏,但都被以甲烷為食的細菌控制得死死的,極少有氣體進入大氣。而這一次情況不一樣,因為在這裡,大自然的抑制機制似乎失效了。
  • 塑料或成全球變暖「幫兇」?專家進行實驗,它可釋放溫室氣體!
    我們都知道全球變暖是由於溫室氣體的排放造成的,而科學家在最近的研究中表示,塑料垃圾竟然也是溫室氣體的來源!塑料與光產生作用釋放甲烷科學家為了驗證這個說法,提取了人類生活中常見的塑料產品成分,看能否從中提取到溫室氣體。經過多方測試後發現這些塑料都會釋放甲烷。我們都知道甲烷是溫室氣體的一種,這些塑料產品在陽光下堆積的越久,與光產生作用後釋放的甲烷就更多。
  • 科學家發現北極大量甲烷氣體在釋放,這預示著什麼?
    ,這裡溫度很低,它們不會被微生物分解,所以這些有機物包含的碳在凍土裡一直是只增不減的,隨著溫度的上升,勢必溫度偏高的地方凍土會融化,這樣的話,這些有機物就會暴露出來,微生物開始分解,於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就會被釋放到大氣層中,引起溫室效應。
  • 如果地球上的甲烷全部被釋放,人類會遭遇什麼?
    甲烷是什麼?是一種比二氧化碳活躍25倍的溫室氣體,廣泛存在於天然氣、沼氣、煤礦深井中,是很優質的提起染料。人放屁的時候也會釋放出甲烷,含量佔比7%。因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使地球溫室逐漸升高,極地冰川不斷消融。冰川消融會導致什麼發生呢?會導致永久凍土消融,永久凍土消融會導致大量甲烷噴發而出。甲烷從地下冒出會使土層受到破壞,道路會變得柔軟。如果全球氣溫持續升高,那麼將會有更多的甲烷破土而出。如果地球上的甲烷全都釋放了,會發生什麼災難呢?
  • 惡性循環:氣溫升高導致甲烷釋放,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北京時間1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從湖泊和河流底部正有越來越多的甲烷氣泡產生並被釋放出來。這些甲烷氣體是水底沉積物降解產生的,隨後這些氣體從水底析出並進入大氣,加劇現在的溫室效應。
  • 北極附近大地震,加劇比CO2強幾十倍的溫室氣體釋放
    目前的主流觀點是,人類活動增加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繼而導致氣溫上升。然而,這種觀點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溫度有時會突然升高。 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地球科學》上的論文提出了一個新解釋,氣溫驟升可能是由大地震引發的。
  • 北京大學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元古代海底甲烷的釋放機制
    北京大學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元古代海底甲烷的釋放機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1-29 13:55 來源: 自然科學基金會網站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41272017、41322021)的資助下,北京大學沈冰、董琳課題組近期在臼齒碳酸鹽巖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 全球海洋也出現了問題,海底正在釋放甲烷
    比往年提前了一個月,燃燒的野火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效的控制,不僅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加劇溫室效應,而且也加快了北極地區凍土層的融化。凍土層中不僅存儲著大量的甲烷氣體,這種氣體的溫室效應要強於二氧化碳25倍,而且還保存在史前的一些生物以及病毒。
  • 全球海洋也出現了問題,海底正在釋放甲烷
    比往年提前了一個月,燃燒的野火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效的控制,不僅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加劇溫室效應,而且也加快了北極地區凍土層的融化。凍土層中不僅存儲著大量的甲烷氣體,這種氣體的溫室效應要強於二氧化碳25倍,而且還保存在史前的一些生物以及病毒。
  • 科技|當心,你手中的塑膠袋在釋放溫室氣體
    與此同時,糧食作物也慘遭溫室氣體的「毒手」,因為吸收過多的二氧化碳導致營養嚴重流失。溫室氣體主要來源於化石燃料燃燒、汽車尾氣排放,塑料看起來並沒有參與到其中。甲烷是影響最大的一種溫室氣體,而乙烯則會導致大氣中一氧化碳的形成,繼而一氧化碳會轉變為二氧化碳。陽光會觸發塑料的分解並且釋放溫室氣體,一旦塑料開始分解溫室氣體,那麼陽光可能就不是必需的反應條件,也就是說塑料一旦開始釋放溫室氣體,那麼它將「夜以繼日」的釋放溫室氣體。
  • 植物不排放溫室氣體甲烷
    (圖片提供:Srimathy Sriskantharajah)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植物並不會排放重要的溫室氣體甲烷,這一發現與2006年公布的另一項頗受爭議的結論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植物似乎僅僅是傳遞了最初由土壤微生物形成的溫室氣體。 甲烷的來源可謂多種多樣,包括氣體洩漏、森林火災,當然還少不了母牛打嗝。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過去十年由於人類對能源和肉食的需求不斷提高,導致溫室氣體甲烷 (methane, CH4) 排放量增加了 9% 。溫室氣體中吸收熱能高的甲烷主要來自石油和農業畜牧業生產,對全球氣溫升高影響嚴重,在全球甲烷排放普遍升高的背景下只有歐洲排放量下降。
  • 人類對溫室氣體控制能力比預想更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在100年的時間跨度裡,這種溫室氣體的吸熱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8倍。在過去的3個世紀裡,排放到大氣中的甲烷增加了大約150%,但是研究人員很難確定這些排放的源頭。
  • 美國東海岸海底多處發現甲烷逸出
    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報導,科學家們在一處意想不到的海底——美國東海岸大陸架與大西洋的交界處——發現了甲烷逸出產生的氣泡。這些甲烷正從北卡羅萊納州哈特拉斯角附近海底至少570個地點向外逸出。 雖然甲烷的逸出點分布廣泛,但研究人員估計,與全球每年釋放的甲烷總量相比,這部分從海底釋放出來的甲烷微不足道。
  • 研究顯示氣溫升高 水體甲烷將增加加劇溫室效應
    這些甲烷氣體是水底沉積物降解產生的,隨後這些氣體從水底析出並進入大氣,加劇現在的溫室效應。  研究顯示,如果全球氣溫升高1℃,那麼這類甲烷氣體的釋放量將增加大約20%。這種額外的甲烷氣體將進一步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淺淺的湖泊,池塘和河流被認為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源頭之一。其產生的主要溫室氣體便是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