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循環:氣溫升高導致甲烷釋放,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2020-11-24 IT之家

北京時間1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從湖泊和河流底部正有越來越多的甲烷氣泡產生並被釋放出來。這些甲烷氣體是水底沉積物降解產生的,隨後這些氣體從水底析出並進入大氣,加劇現在的溫室效應。

研究顯示,如果全球氣溫升高1℃,那麼這類甲烷氣體的釋放量將增加大約20%。這種額外的甲烷氣體將進一步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淺淺的湖泊,池塘和河流被認為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源頭之一。其產生的主要溫室氣體便是甲烷。

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科學家們對此情況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果證明更高的氣溫下,將會有更多的甲烷氣泡產生並被排放進入大氣。

薩恩·康斯坦(Sarian Kosten)是這項研究相關論文的合著者,他表示:「此前還從未有研究在如此宏大的,大洲級別的尺度上對氣溫上升與甲烷氣體排放的關係進行過分析。」

這項研究分為兩個不同階段。首先科學家們整理了目前已有的關於各地甲烷氣泡方面的研究成果,從荷蘭一處小鎮的一個魚塘,到瑞典北部冰川湖泊,再到加拿大境內的森林湖泊。本次研究論文合著者之一的拉爾夫·阿本(Ralf Aben)博士表示:「下一步,我們在1000升容量的『迷你湖泊』中模擬了甲烷氣泡的產生過程,在這樣的實驗條件下,我們能夠任意調節溫度以及其他環境參數。」他說:「通過這種方法,我們逐項排除了所有其他因素,只剩下溫度這一項。」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從湖泊和河流底部正有越來越多的甲烷氣泡產生並被釋放出來。這些甲烷氣體是水底沉積物降解產生的,隨後這些氣體從水底析出並進入大氣,加劇現在的溫室效應

在8個灌滿水和沉積物的水池裡,研究人員模擬了一年內湖泊發生的變化。其中4個湖泊保持「正常」的荷蘭天氣,其他4個則將溫度設置成高出4℃。

研究結果顯示,溫度設置高了4℃的那幾個水池產生甲烷氣泡的效率要比溫度正常的水池高出50%。基於這一發現,研究人員推算出假如溫度升高1℃,那麼池塘內甲烷氣泡的產生率將提高6~20%。而隨著更多的甲烷氣泡進入大氣,又將加劇溫室效應,從而進一步推高溫度,從而產生一種惡性循環。

康斯坦補充道:「我們每增加一些溫室氣體排放,大自然就會相應地產生更多的溫室氣體,比如池塘底部的甲烷氣泡。」

不過,幸運的是,這件事反過來也一樣成立:如果我們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那麼溫度就會下降,那麼池塘等水體產生的甲烷氣泡也將減少,就像是大自然回饋給我們的福利。這種福利理應成為我們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氣溫升高 水體甲烷將增加加劇溫室效應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從湖泊和河流底部正有越來越多的甲烷氣泡產生並被釋放出來
  • 全球變暖加劇自然界「甲烷」釋放,恐將引起更為極端的氣候變化
    全球變暖從而改變了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成分,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升高,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濃度是地球近500萬年以來最高的。由於二氧化碳會強烈吸收紅外線地面輻射,從而使得大氣增溫,導致全球變暖,這是我們目前普遍認知的全球變暖。
  • 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底釋放大量甲烷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8月14日發布新聞公報說,中心的研究人員及其同行利用聲吶等手段探測到北極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氣泡,證實了全球變暖會使海底釋放大量甲烷的說法。
  • 惡性循環:氣候變暖→熱帶雨林釋放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暖
    美國「優睿科」網站8月12日報導,熱帶雨林的土壤正變得對氣候變化越來越敏感,而這或許將導致數十億噸二氧化碳流失到大氣中。研究人員表示,倘若溫度繼續按照目前的推測上升,那麼熱帶雨林土壤的碳排放量將顯著增加。要知道,這裡儲存的碳佔到了全球土壤碳儲量的四分之一。分解作用和植物根部活動都會使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自然釋放到空氣中。
  • 全球海洋也出現了問題,海底正在釋放甲烷
    一直以來,我們從來沒有對「全球變暖」這件事像近些年來認識的這麼深刻,我們一開始認為「溫室效應」就是由於人類的活動,生產、生活引起的二氧化碳過量排放導致的。我們只要節能減排,治理汙染,加大環境保護,就能力挽狂瀾,扭轉全球氣候的變暖的趨勢,但是現在看來,人類像是在蚍蜉撼大樹、螳臂當車。而人類一開始的行為現在看來只是全球溫室效應的一個導火索。
  • 全球海洋也出現了問題,海底正在釋放甲烷
    一直以來,我們從來沒有對「全球變暖」這件事像近些年來認識的這麼深刻,我們一開始認為「溫室效應」就是由於人類的活動,生產、生活引起的二氧化碳過量排放導致的。我們只要節能減排,治理汙染,加大環境保護,就能力挽狂瀾,扭轉全球氣候的變暖的趨勢,但是現在看來,人類像是在撼大樹、螳臂當車。
  • 研究警告說,冰的流失將導致全球變暖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根據周二的一項研究,地球冰凍區域數十億噸的冰的流失可能會使全球氣溫再升高0.4攝氏度,這凸顯了全球變暖的「惡性循環」的危險。大量研究試圖量化地球上融化的冰將如何導致海平面上升——僅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就含有足夠的冰凍水,足以將海洋的高度提高60米(近200英尺)。幾乎沒有研究試圖預測,自工業時代開始以來,化石燃料造成的全球變暖排放已經達到了1攝氏度,而冰的減少將如何加劇這一排放。
  • 西媒:全球變暖加劇北極凍土解凍 對生態環境影響巨大
    參考消息網4月6日報導西媒稱,科學家對北極永久凍土的分析證明,永久凍土很容易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未來應儘可能控制氣溫升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據埃菲社4月2日報導,渥太華大學地理學教授安東尼·萊夫科維奇利用谷歌地圖的一組衛星圖片證實了全球變暖如何對北極產生影響,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研究人員發現,目前加拿大北極群島當中較大的班克斯島上永久凍土發生滑坡的次數是30年前的60倍。
  • 地震也會導致全球變暖?科學家研究表示,它確實是變暖的「元兇」
    在研究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過程中,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無法解釋的現象:氣溫有時會發生急劇上升的情況,而通過北極地區的氣溫監測數據來看,北極從上個世紀初開始,一共經歷了2次突然變暖,一次發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一次則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
  • 牛反芻和打嗝排放甲烷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誰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給出答案:不僅汽車、空調、工廠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加速氣候變暖,連老牛也應該對氣候變暖承擔一定責任,因為它們在反芻和打嗝的過程中會排放出導致氣候變暖的氣體———甲烷。
  • 加速全球變暖,人類再次陷入死循環
    審核-小文全球變暖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這個問題被討論了很久,針對全球變暖的原因入手,我們利用科技節能減排,在減少對自然的傷害下謀求發展,各國人們的共同努力也讓全球變暖的進度有所減緩,但可惜的是,全球變暖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甚至變暖還呈上升趨勢
  • 科學家發現北極大量甲烷氣體在釋放,這預示著什麼?
    近些年來,由於人類工業活動,向大氣層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溫度正在升高,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也已顯現,這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根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由於氣溫升高,融化的永凍土正在向外界釋放甲烷,目前科學家通過各種手段已經發現北極地區大量的甲烷洩露點,數量或可達15萬個。
  • 南極今年一月份氣溫「破紀錄」,拍下的照片讓人後背發涼……
    誰曾想,南極竟然也有這麼一天,在二月份的時候,根據科學家的調查結果,南極冰川融化速度的九天對比圖,看到了非常嚴重的融化現象,大面積的冰雪在觀測衛星中消失不見,這讓全球都得敲醒警鐘。北極冰川融化,永凍土下的甲烷釋放。
  • 專家:空氣中的甲烷濃度升高將威脅全球氣候目標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新社報導,研究人員12日發出警告稱,近10年來溫室氣體甲烷排放量的增加將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IOP)旗下的《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在總結了81位科學家的調查結果後指出:「減少甲烷的排放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 大地震導致北極地區氣溫突然升高
    全球變暖是文明面臨的緊迫問題之一。普遍認為人類應擔主要責任——人類活動增加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但是,這種觀點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溫度有時會急速升高。在北極,導致氣候變暖的因素之一是陸棚帶多年凍土和亞穩的天然氣水合物釋放出甲烷。
  • 北極溫度再創新高,甲烷正大規模釋放,地球或成為一顆火球!
    北極溫度再創新高,甲烷正大規模釋放,地球或成為一顆火球!自從進入工業化時代,人類活動愈加頻繁,地球的生態系統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改變,如今仍在持續加劇中。人類絲毫不以為然,繼續無止境的活動,無論排放汙氣還是亂扔垃圾,都給地球造成極大的負擔。
  • 3萬年前的史前病毒釋放出來,永凍土融化會帶來什麼危險?
    ,使得全球變暖愈發嚴重。全球變暖所突顯出的一系列問題也接踵而至,例如,永凍土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南北極冰川融化。據悉,在2020年南極刷新了氣溫的最高記錄,氣溫一度達到20攝氏度。要知道,南極的平均氣溫只有零下25攝氏度。
  • 2100年全球夏季平均氣溫圖,中國的情況似乎很樂觀
    這不是危言聳聽,隨著氣溫的升高,越來越多的問題浮出水面,地球已變得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如果再不採取措施,氣候變暖將導致南北極更多冰川融化,海平面將會上升,淹沒全球的沿海地區,甚至可能因民族生存危機而導致戰爭;如果再不採取措施,北極苔原地帶的永久凍土將會融化,大量甲烷將被釋放出來,造成地球氣候進一步暖化的惡性循環
  • 中國學者首次發現:東北多年凍土區地質甲烷排放正加劇北方森林火災...
    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環北極多年凍土帶的碳庫將逐漸受到擾動,並可能以釋放甲烷氣體形式進入大氣,成為環境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多年凍土退化區野火現象逐漸增多,森林火災每年燒毀5-20萬公頃環極地多年凍土帶北方森林。而針對多年凍土融化釋放的甲烷氣體對局地氣溫的影響及其自燃機制與野火的關係認識還相對匱乏。
  • 多處海水向外冒泡,噴出來的都是甲烷氣體
    科學家首先對北冰洋海底湧出的氣體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它們竟然都是甲烷氣體,還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是一種可燃氣體,也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科學家竟然還能用火將這些甲烷氣體點燃,出現了北極著火的神奇景象。這些甲烷氣體的來源,主要是被冰洋海底的永久凍土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