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從湖泊和河流底部正有越來越多的甲烷氣泡產生並被釋放出來。這些甲烷氣體是水底沉積物降解產生的,隨後這些氣體從水底析出並進入大氣,加劇現在的溫室效應。
研究顯示,如果全球氣溫升高1℃,那麼這類甲烷氣體的釋放量將增加大約20%。這種額外的甲烷氣體將進一步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淺淺的湖泊,池塘和河流被認為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源頭之一。其產生的主要溫室氣體便是甲烷。
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科學家們對此情況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果證明更高的氣溫下,將會有更多的甲烷氣泡產生並被排放進入大氣。
薩恩·康斯坦(Sarian Kosten)是這項研究相關論文的合著者,他表示:「此前還從未有研究在如此宏大的,大洲級別的尺度上對氣溫上升與甲烷氣體排放的關係進行過分析。」
這項研究分為兩個不同階段。首先科學家們整理了目前已有的關於各地甲烷氣泡方面的研究成果,從荷蘭一處小鎮的一個魚塘,到瑞典北部冰川湖泊,再到加拿大境內的森林湖泊。本次研究論文合著者之一的拉爾夫·阿本(Ralf Aben)博士表示:「下一步,我們在1000升容量的『迷你湖泊』中模擬了甲烷氣泡的產生過程,在這樣的實驗條件下,我們能夠任意調節溫度以及其他環境參數。」他說:「通過這種方法,我們逐項排除了所有其他因素,只剩下溫度這一項。」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從湖泊和河流底部正有越來越多的甲烷氣泡產生並被釋放出來。這些甲烷氣體是水底沉積物降解產生的,隨後這些氣體從水底析出並進入大氣,加劇現在的溫室效應
在8個灌滿水和沉積物的水池裡,研究人員模擬了一年內湖泊發生的變化。其中4個湖泊保持「正常」的荷蘭天氣,其他4個則將溫度設置成高出4℃。
研究結果顯示,溫度設置高了4℃的那幾個水池產生甲烷氣泡的效率要比溫度正常的水池高出50%。基於這一發現,研究人員推算出假如溫度升高1℃,那麼池塘內甲烷氣泡的產生率將提高6~20%。而隨著更多的甲烷氣泡進入大氣,又將加劇溫室效應,從而進一步推高溫度,從而產生一種惡性循環。
康斯坦補充道:「我們每增加一些溫室氣體排放,大自然就會相應地產生更多的溫室氣體,比如池塘底部的甲烷氣泡。」
不過,幸運的是,這件事反過來也一樣成立:如果我們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那麼溫度就會下降,那麼池塘等水體產生的甲烷氣泡也將減少,就像是大自然回饋給我們的福利。這種福利理應成為我們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