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媒:大氣甲烷濃度創歷史新高 成為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嚴重威脅
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導英媒稱,全球甲烷濃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此前,這種強大溫室氣體的年度增長几乎創造新的紀錄。據英國《獨立報》網站4月13日報導,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收集的初步數據,2019年地球大氣中的甲烷濃度接近10億分之1875,高於上一年的10億分之1866。報導稱,如果這一數據在今年晚些時候得到證實,那麼2019年將是20多年來甲烷含量增幅第二高的年份。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從1983年開始收集全球甲烷數據。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過去十年由於人類對能源和肉食的需求不斷提高,導致溫室氣體甲烷 (methane, CH4) 排放量增加了 9% 。溫室氣體中吸收熱能高的甲烷主要來自石油和農業畜牧業生產,對全球氣溫升高影響嚴重,在全球甲烷排放普遍升高的背景下只有歐洲排放量下降。
-
全球變暖加劇自然界「甲烷」釋放,恐將引起更為極端的氣候變化
全球變暖是當前人類社會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其影響力之廣,在環境問題中無出其右者。當然,目前人類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全球變暖的全部機理,在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人類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全球變暖將是全人類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如果處理不當,人類可能一敗塗地。
-
甲烷轉化為CO2或有利於控制氣候變化
科技日報華盛頓5月20日電 (記者劉海英)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是《巴黎協定》的主要目標,許多科學家正在為如何達成這一目標而絞盡腦汁。美國史丹福大學一項新研究稱,將溫室氣體甲烷轉化為二氧化碳(CO2),可作為達成該目標的有效補充手段。
-
聯合國: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氣候變化或變本加厲!
根據WMO最新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7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CO2)達到百萬分之405.5(405.5ppm),高於2016年的403.3 ppm和2015年的400.1ppm,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濃度也有所上升,尤其是甲烷還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同時,一些臭氧消耗物質的濃度也有所上升,科學家們還不確定這些復甦的有害化學物質來源何方。
-
最新研究顯示大氣中甲烷濃度再創新高
環保組織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大氣中甲烷的濃度再次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根據該組織的研究,截至2019年底,全球大氣中的甲烷平均濃度已經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2.5倍。過去十年中,甲烷的排放持續增多。
-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下的環境問題
植物和土壤的NMVOC(非甲烷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等,都會隨著溫度升高而升高,其排放增加會推高臭氧濃度。 第三,對於PM2.5,氣候變化可能會改變其自然氣溶膠源以及降雨對其的清除作用,但氣候變化對於PM2.5的分布影響研究尚無可信度。氣溶膠的自然源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特別是野火、粉塵和生物源二次有機氣溶膠。同時,氣溶膠會受到降雨的影響,降雨的增加會降低氣溶膠濃度。
-
2019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2019年結束時,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高出了1.1℃,僅次於2016年創下的紀錄。而2016年,由於受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平均氣溫升高。 古特雷斯在該聲明序言中指出:「我們已偏離了實現《巴黎協定》所要求的1.5℃或2℃目標的軌道。」佩蒂瑞·塔拉斯則表示:「鑑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全球變暖仍將持續。最近十年的預報表明,未來五年全球氣溫可能會創下新的年度紀錄。這只是時間問題。」
-
地球正變成「火球」,甲烷濃度10年內翻倍,人類路在何方?
這是霍金留給我們的預言之一,雖然聽上去有些危言聳聽,但現在地球不斷出現極端氣候,讓我們不得不又想起這個警示。今年夏天,北極連續出現3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許多冰山融化甚至消失,讓科學家憂心忡忡。在這背後是溫室氣體排放越來越難以控制。據科學家統計,從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時間裡,地球大氣層中的甲烷濃度就增加了1倍。
-
地球正變成「火球」,甲烷濃度10年內翻倍,人類路在何方?
據科學家統計,從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時間裡,地球大氣層中的甲烷濃度就增加了1倍。相比二氧化碳,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8倍,已經成為導致溫室效應加劇的最大元兇之一。大家或許會感到疑問,甲烷雖然是溫室氣體,但它也是一種能源,為什麼大氣層中的甲烷含量會增加呢?這跟人類又有什麼關係?
-
溫室氣體公報:中國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與全球趨勢一致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網 圖1月2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總第7期)》顯示,2017年青海瓦裡關站觀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上升至407.0±0.2ppm、1912±2ppb、330.3±0.1ppb,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甲烷濃度明顯高於全球平均
-
已過氣候臨界點?全球海洋也出現了問題,海底正在釋放甲烷
總的來說,凍土層就是一個魔盒,裡面啥都有,但是這些東西對人類來說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光看南北極就已經夠讓人類頭疼的了,而且之前大部分報導都在說南北極的事。不過令我們意外的是,全球的海洋也因為溫度的升高出現了異常。這個問題要不南北極更為棘手,因為海洋面積達到了全球的71%,要是海洋都不消停了,那全球的氣候就真的要失去控制了。
-
已過氣候臨界點?全球海洋也出現了問題,海底正在釋放甲烷
凍土層中不僅存儲著大量的甲烷氣體,這種氣體的溫室效應要強於二氧化碳25倍,而且還保存在史前的一些生物以及病毒。例如我們就從凍土層中發現了史前40000年的小馬駒以及猛獁象,而且也發現了一種闊口病毒。總的來說,凍土層就是一個魔盒,裡面啥都有,但是這些東西對人類來說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
專家預計未來20年全球溫度將升高0.3至0.7度
專家預計未來20年全球溫度將升高0.3至0.7度 2015-05-07 20:18: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牛反芻和打嗝排放甲烷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誰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給出答案:不僅汽車、空調、工廠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加速氣候變暖,連老牛也應該對氣候變暖承擔一定責任,因為它們在反芻和打嗝的過程中會排放出導致氣候變暖的氣體———甲烷。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根據公報,2014年,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平均濃度上升至397.7ppm,是工業革命前的143%;甲烷濃度達1833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是工業革命前的254%;氧化亞氮濃度達327.1ppb,是工業革命前的121%。這些溫室氣體使地球輻射強迫水平從1990到2014年上升了36%。輻射強迫可導致氣候變暖。
-
全球變暖1/4貢獻率來自甲烷排放 未來三年將重點推進油氣煤炭等...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星說到全球變暖,人們通常先想到的是二氧化碳排放,但其實甲烷排放也是加快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來,甲烷的排放量和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度都在增加。6月19日,在2019全國低碳日甲烷減排論壇上,各方專家圍繞甲烷減排工作展開了熱烈討論,對如何控制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排放積極獻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未來兩三年,甚至整個「十四五」時期,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減排工作將迎來快速推進期。
-
2017全球平均氣溫繼續升高—新聞—科學網
中國氣象局發布《2017年中國氣候公報》、《2016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
-
《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全球變暖趨勢加劇 未來五年可能...
2019年結束時,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高出了1.1℃,僅次於2016年創下的紀錄。而2016年,由於受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古特雷斯在該聲明序言中指出:「我們已偏離了實現《巴黎協定》所要求的1.5℃或2℃目標的軌道。」佩蒂瑞·塔拉斯表示:「鑑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全球變暖仍將持續。
-
北極甲烷大爆發,全球溫度再次升高,地球的生態圈受到嚴重影響
冰川融化的新聞,並非今年才有,早在2006年時,《自然》雜誌曾發表過一篇論文,論文中指出隨著全球變暖,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開始融化,永久凍土層中的甲烷釋放量將會加倍增加。隨著西伯利亞永久凍結帶的融化,甲烷釋放量的增長可能會加速氣候的變化。有人預測,到2030年的時候,北極將可能再無夏冰。過去30年間,地球平均升溫不足1℃,但北冰洋大部分地區卻上升了大約3℃;一些冰原消失的地方,氣溫甚至上升了5℃。北極的迅速變暖意味著,很可能在本世紀末,地球最北端將升溫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