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北極大量甲烷氣體在釋放,這預示著什麼?

2020-11-25 騰訊網

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表面的熱量來自於太陽的短波輻射,在接收能量的同時,地面又會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太空輻射熱量,從而達到動態的平衡,使地球表面溫度維持在一個相對恆定的狀態,才使得生物可以在地表繁衍生息。近些年來,由於人類工業活動,向大氣層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溫度正在升高,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也已顯現,這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

北極是地球最寒冷的地方之一,地域遼闊,冰雪冰川覆蓋,那裡代表著地表最寒冷的地方,人類曾在北極記錄到零下70攝氏度的最低溫度,如果在那裡人沒有特殊防護的話,一刻也不能在那裡待。可是,近幾十年來,人們發現北極的平均氣溫上升了4攝氏度,海水升溫,那麼海水就會反過來融化冰川,並且海底的永凍土也會隨之融化。

永凍土是因為寒冷而固結在一起,海底有陸地上也更多,特別是寒冷的陸地上,由於千萬年以來,大量的動植物死亡後的遺骸都被埋葬在這下面,這裡溫度很低,它們不會被微生物分解,所以這些有機物包含的碳在凍土裡一直是只增不減的,隨著溫度的上升,勢必溫度偏高的地方凍土會融化,這樣的話,這些有機物就會暴露出來,微生物開始分解,於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就會被釋放到大氣層中,引起溫室效應。

甲烷是比二氧化碳更厲害的溫室氣體,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有餘。根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由於氣溫升高,融化的永凍土正在向外界釋放甲烷,目前科學家通過各種手段已經發現北極地區大量的甲烷洩露點,數量或可達15萬個。

全球變暖與北極甲烷的釋放已形成惡性循環

由於全球變暖,所以才導致永凍土融化,因此原本固結在永凍土中的碳才會以二氧化碳、甲烷的形式釋放出來,可是二氧化碳與甲烷又同屬於溫室氣體,這反過來又將加劇全球變暖的趨勢,這種正反饋效應使得它倆變成了惡性循環。

凍土帶釋放的甲烷或許不是唯一來源

在北極海床中也有大量的甲烷向外釋放,在北極的淺海沉積物中,那裡可能是富含甲烷的水合物,富含甲烷的水合物我們應該不會陌生,因為如果這種水合物中甲烷含量高一些的話,它就是可燃冰,這些物質埋在寒冷的海底時是相對穩定的,可是一旦水溫持續升高,也難保甲烷不會釋放出來。科學家已經發現甲烷以氣泡的形式從海底浮出來釋放到空氣中。

人類自步入到工業文明以來,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在過去的200年的時間裡,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增加很緩慢,但自從2008年以來,科學家通過遍及全球的監測工具發現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增加速度突然變快了許多,這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人們猜測突然增多的甲烷可能來自於北極地區,經過後來的調查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確實是來自於北方極寒之地。

雖然北極甲烷釋放在短期內並不會給地球的氣候帶來重大變化,但如果是按照當前的速度的話,那麼人們所不願看到的那一天或將提前到來。人類只有一顆地球,我們可能還要在這顆星球上待上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有實力離開,而在這段時間之內,我們必須要善待地球。

相關焦點

  • 北極釋放甲烷對我們普通人有影響嗎?
    2020年2月有資料顯示,美國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員在北極地區發現了冰川大約出現了200萬個冒泡點,而裡面釋放出的氣體正是甲烷。北極釋放的甲烷地點眾多聽到這個消息不禁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因為這意味著全球變暖的趨勢已經愈演愈烈
  • 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底釋放大量甲烷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8月14日發布新聞公報說,中心的研究人員及其同行利用聲吶等手段探測到北極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氣泡,證實了全球變暖會使海底釋放大量甲烷的說法。
  • 北極的冰層下面儲藏著一個巨大的碳庫,大量甲烷將進入大氣層,不容...
    小編寫過不少關於全球變暖之後對地球氣候的影響的文章,總結一下這些影響,其中包括:南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全世界大部分的臨海地區;北極熊、企鵝之類的極地生物被滅絕,生物鏈遭到破壞;凍土內的遠古病毒被釋放,人類和動物有被感染的風險,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北極的冰層下面儲藏著一個巨大的碳庫,大概有一萬四千億噸,與之伴生的是大量的甲烷
  • 北極永凍層融化釋放了大量的病菌
    但是,北極的變化更為戲劇化。北極地區的氣溫增長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北極海冰的覆蓋程度每年夏天都在減少。格陵蘭冰蓋也變得不越來越不穩定。但也許最令人不安的是永久凍土地下發生的變化。它像一個巨大的冰櫃,凍住了大量微生物。
  • 並不會釋放大量甲烷氣體
    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可燃冰分解不太可能導致大量甲烷氣體釋放進入大氣層。
  • 北冰洋甲烷沉積物開始釋放氣體
    圖片來自《衛報》據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北冰洋中被稱為「碳循環沉睡巨人」的凍結甲烷沉積物開始釋放氣體的證據,地點是在東西伯利亞海岸外的一大片大陸斜坡上。在俄羅斯附近的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科學家在350米深處檢測到了高濃度的溫室氣體,這引發了研究人員的擔憂,即這可能觸發了一個新的氣候變化反饋迴路,可能會加速全球變暖的步伐。報導稱,北極的斜坡沉積物中含有大量凍結的甲烷和其他氣體——即水合物。
  • 如果地球上的甲烷全部被釋放,人類會遭遇什麼?
    甲烷是什麼?是一種比二氧化碳活躍25倍的溫室氣體,廣泛存在於天然氣、沼氣、煤礦深井中,是很優質的提起染料。人放屁的時候也會釋放出甲烷,含量佔比7%。冰川消融會導致什麼發生呢?會導致永久凍土消融,永久凍土消融會導致大量甲烷噴發而出。甲烷從地下冒出會使土層受到破壞,道路會變得柔軟。如果全球氣溫持續升高,那麼將會有更多的甲烷破土而出。如果地球上的甲烷全都釋放了,會發生什麼災難呢?上一次地球發生甲烷逃逸大約是在2.5億年前,那時地球的甲烷含量極高,甲烷的出逃導致當時地球上90%的生命遭到了滅絕。如果地球再次經歷甲烷全面爆發,又會發生什麼呢?
  • 北極現38度高溫!大規模甲烷釋放中,地球會變成金星一樣的火球?
    所以綜合這些氣候因素帶來的影響,如今地球的生態環境已經進入到了較為糟糕的階段,也許只有人類齊心協力才可能改變這一切。 當然我們以前也說過,這並非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全球人類的問題,所以我們都不能拒之門外,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比較典型的氣候現象,而且美國宇航局(NASA)在7月也再次發布了氣候相關的問題,大規模的甲烷正在釋放之中。
  • 北極溫度再創新高,甲烷正大規模釋放,地球或成為一顆火球!
    北極溫度再創新高,甲烷正大規模釋放,地球或成為一顆火球!自從進入工業化時代,人類活動愈加頻繁,地球的生態系統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改變,如今仍在持續加劇中。人類絲毫不以為然,繼續無止境的活動,無論排放汙氣還是亂扔垃圾,都給地球造成極大的負擔。
  • 北極出問題了?科學家檢測到北極甲烷大爆發,這意味著什麼?
    甲烷也是一種溫室氣體,2018年美國利用俄克拉荷馬州南大平原觀測站獲得的綜合數據,首次證明了甲烷也可能加重地球溫室效應。而且由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這意味著,當北極的甲烷洩露的越來越多時,地球的溫室效應也會隨之而加重。
  • 如果北極的甲烷全部釋放出來會怎麼樣
    甲烷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氣候學家們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從2019年12月起,全球變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近幾個月,關於北極凍土融化,南北極冰川消融的新聞層出不窮。可以見得,氣候變暖所造成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而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甲烷氣體。
  • 北極大火轉入地下,殭屍火無法撲滅,科學家警告:遠古病毒或釋放
    最後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引燃上方的植被。有研究表明,通常泥炭地的悶燒集中在地表以下10-30釐米,但科學家們也發現過地表以下50釐米甚至更深的泥炭地悶燒。這種殭屍火可以在泥炭和其他有機物中燃燒數月甚至數年。
  • 北極大火轉入地下,殭屍火無法撲滅,科學家警告:遠古病毒或釋放
    早在2016年6月,科學家就發現了北極的異常情況,2016年6月,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機構就發現北極地區火災異常增多,發生了100多場大火。而僅6月這一個月,北極大火就釋放出5300萬噸二氧化碳,超過2010年-2018年曆年6月北極大災的排放總和,相當於瑞典整個國家一年的排放量。
  • 當北極海冰不斷消融:冰下蘊藏的巨量溫室氣體甲烷將逃逸
    而這一危險來自於北極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近日,哥倫比亞大學和麥吉爾大學的科學家在《地球未來》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北極海冰漂移速度每十年約增加14%。同時,由於氣候變化加速北冰洋海冰漂移,原油洩漏等環境汙染的傳播速度也隨之加快。
  • 得益於部分生物,千年凍土融化釋放的部分甲烷氣體被吸收
    根據最近的研究,多年凍土融化並不總是使甲烷向大氣排放。科學家零星地選擇了一個北極湖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甲烷被生物吸收。多年凍土融化導致北極地區的景觀發生變化,包括形成沼澤和熱喀斯特湖。此外,多年的有機物的分解,會釋放出甲烷,這導致全球變暖。科學家對生物體產生的甲烷特別感興趣,這些生物主要是生活在北極圈熱喀斯特湖底部附近的細菌。根據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尼基塔·塔納耶耶夫(Nikita Tananayev)的說法,一種假設是甲烷在湖底釋放,然後上升到地表,有些細菌「吞噬」了甲烷,有些則進入了大氣層。
  • 南極洲海底首次發現大量甲烷洩漏,或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
    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洲海底甲烷氣體大量洩露。由於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能加速氣候變化,比二氧化碳更能使地球變暖,因此甲烷大量洩露可能會加速全球變暖的進程。這一發現於周二發表經同行評審的《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科學雜誌上。 洩露點最早是在2011年由潛水者意外發現,科學家直到2016年才回到原地展開調查。
  • 南極洲海底首次發現大量甲烷洩漏,或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
    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洲海底甲烷氣體大量洩露。由於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能加速氣候變化,比二氧化碳更能使地球變暖,因此甲烷大量洩露可能會加速全球變暖的進程。這一發現於周二發表經同行評審的《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科學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北極甲烷大爆發,地球狀況是否在向科學家的預言靠近?
    近期,有科學家團隊通過持續性的研究發現,在全球升溫大背景的影響下,北極圈內的大量冰川和永凍土層逐漸融化,形成了許多由冰水融化的湖泊,而大量甲烷從從湖泊中洩露出來,而這個洩露點多達15萬個。而甲烷是一種溫室效應更為明顯的氣體,它對大氣的增溫效果要比二氧化碳強23倍,當釋放甲烷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它們在自然條件下將沒有充足的時間被氧化,從而逃逸到高空的大氣層中,將進一步增強溫室效應,對全球變暖將起到一種惡性循環的作用。
  • 地震導致海底甲烷釋放 成溫室氣體自然源頭
    ,而由此造成的這種溫室氣體排放應該被添加到全球氣候系統中碳排放列表之中。溫室氣體分自然和人為兩種來源。能夠確定的自然來源包括火山爆發噴出吸熱的二氧化碳、冷卻的二氧化硫顆粒,以及陸地和解凍的凍土層中的甲烷。由人為造成最大的來源是二氧化碳,如燃燒煤炭、天然氣和石油,以及採伐森林和農業造成的甲烷排放。甲烷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已日益受到關注,雖然它在大氣中存留的時間相對較短,但它在捕獲太陽熱量方面比二氧化碳更強烈,超過25倍。
  • 甲烷排放大爆發!北極現「萬年屍體」,大規模病毒可能在甦醒
    什麼情況?根據《環境研究快報 》發布的新消息指出,我們全球甲烷排放量又出現了極限值,已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這真的是二氧化碳創新高之後的又一個大問題,我們都知道甲烷是溫室效應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如今卻出現了排名靠前的「兩大溫室氣體」都創紀錄,這地球真的是會變成「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