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的研究,多年凍土融化並不總是使甲烷向大氣排放。科學家零星地選擇了一個北極湖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甲烷被生物吸收。
多年凍土融化導致北極地區的景觀發生變化,包括形成沼澤和熱喀斯特湖。此外,多年的有機物的分解,會釋放出甲烷,這導致全球變暖。
科學家對生物體產生的甲烷特別感興趣,這些生物主要是生活在北極圈熱喀斯特湖底部附近的細菌。
根據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尼基塔·塔納耶耶夫(Nikita Tananayev)的說法,一種假設是甲烷在湖底釋放,然後上升到地表,有些細菌「吞噬」了甲烷,有些則進入了大氣層。
為了驗證該版本,研究人員測量了氣體濃度,甲烷排放量和CO2中氫和碳的同位素組成,還研究了消耗或排放甲烷的生物體類型。接下來,科學家比較了實際指標和模擬結果。事實證明,只有湖水上層中的微生物形成的甲烷才進入大氣。
科學家尚未詳細查明這是特殊情況還是一般規則。到目前為止,唯一清楚的是全球變暖與甲烷排放之間的關係比預期要複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