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隨著海狸向北遷移,它們正在阿拉斯加的凍土帶上挖坑蓄水,建立池塘。
●海狸咀嚼灌木叢,並使用苔蘚、莎草和泥土修建水壩。
這張照片拍攝於阿拉斯加中部,在此之前,這裡從未出現過海狸。
這些池塘大範圍擾動了幾千年的永凍土層。解凍後,多年凍土會釋放出更危險的溫室氣體,甲烷。
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有兩種,第1種是二氧化碳,第2種是甲烷。
太陽白天通過陽光把熱量傳遞到地球表面。地表再以紅外線的形式把多餘的熱量射回太空,這樣就形成了地球大氣層的一個比較恆定的溫度。
太陽輻射到地表的熱量主要是通過比紅外線波長更短的可見光形式,但是二氧化碳和甲烷不阻擋可見光,卻可以阻止紅外線,並且把它們反射回地面。
這就相當於給地球蓋了一層被子,當然這種效應有一定的好處,就是可以讓地球維持一定的溫度,但是如果這個效應不斷的增強,結果就是使地球表面的溫度不斷的上升。
人類控制全球氣溫上升的目標:在本世紀末,把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之前高2℃的水平。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的氣溫已經上升了1.5度,留給人類的餘地只有的剩下的0.5度,所以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在拼命的減少碳排放。
我們國家承諾到2030年實行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的中和(排放與吸收之和為0)。
甲烷對於紅外線的反射更加強烈,它產生的溫室氣體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8倍。
好在目前大氣層中的甲烷濃度不是很高,但是持續增加甲烷的排放就會非常危險。
》海狸在北極附近釋放凍土層中的甲烷。
傳統上,北部苔原對於樹木或植被來說太冷,海狸缺乏建造水壩的原料。
在過去的20到50年中,衛星圖像顯示了海狸的活動範圍從北方的森林裡慢慢的挪到了北極苔原上。
直到最近,在北極凍原上還沒有海狸。
由於氣候變化使該地區變暖,海狸現在可以獲取所需的食物、搭窩原料,並在苔原上築巢。
海狸沿著小溪和溪流築起池塘,以逃避捕食者的襲擊,並運送木材建造水壩。
進化已使海狸成為幾乎完美的水文工程師,它們知道在何處安放水壩,非常高效,而且勤奮得令人難以置信。這些野獸工程師整夜來回遊動,在大壩上工作。
如果有足夠深的水深,海狸通常不會修築水壩。
只有當溪流中的水深不足以阻擋捕食者的時候,海狸就會修築水壩蓄水,讓水深增加到足夠的深度以保護自己。
》海狸湧入凍土地帶建設水壩,使永久凍土融化。
永久凍土被凍結在地下至少需要兩年,但通常是成百上千年。
海狸會把池塘挖掘到足夠的深度,從而創造出了微型溼地,徹底改變環境。
科學家觀察到, 從2002年到2019年,海狸水壩的數量從兩個增加到98個,每年增加五個。當海狸在凍土帶上做池塘時,水將熱量傳遞到地下,開始融化永凍土,釋放出內部儲存的溫室氣體。
除永久凍土之外,海狸還改變了整個生態系統:溫暖水面,增加生物多樣性並影響魚類。海狸創造了綠洲,使北方物種在北極站穩腳跟。
阿拉斯加海狸池塘的數量每年都在增長,加拿大和歐亞大陸都出現了類似的趨勢。
科學家迫切需要找出海狸定居苔原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在未來幾十年中可能會發生什麼影響。
》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海狸被過度捕撈。
在歐洲人登陸北美之前,當地海狸的數量估計為6,000萬到4億隻。由於它們的皮毛成了完美的高級禮帽以及衣服原料,海狸被獵殺到在當地幾乎滅絕。這種大規模的捕殺到1870年才停止,而到1900年的時候,當地的海狸種群只有10萬隻。
目前,海狸仍然處在種群反彈恢復期。
所以下一步該怎麼做,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困難的問題,目前的狀態是進退兩難讓人焦慮。
許多動物通過向北移動來應對氣候變化,但海狸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它們的行為會影響環境。
儘管海狸在科學家研究的範圍內只建造了幾十個池塘,但是如果考慮到全球範圍內的影響,海狸可能會建造了上萬個池塘。
如此一來,解凍永久凍土的後果將極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