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減少碳排放時,海狸在凍土挖坑釋放甲烷,如何應對讓人焦慮

2021-01-18 華箋流香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隨著海狸向北遷移,它們正在阿拉斯加的凍土帶上挖坑蓄水,建立池塘。

●海狸咀嚼灌木叢,並使用苔蘚、莎草和泥土修建水壩。

這張照片拍攝於阿拉斯加中部,在此之前,這裡從未出現過海狸。

這些池塘大範圍擾動了幾千年的永凍土層。解凍後,多年凍土會釋放出更危險的溫室氣體,甲烷。

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有兩種,第1種是二氧化碳,第2種是甲烷。

太陽白天通過陽光把熱量傳遞到地球表面。地表再以紅外線的形式把多餘的熱量射回太空,這樣就形成了地球大氣層的一個比較恆定的溫度。

太陽輻射到地表的熱量主要是通過比紅外線波長更短的可見光形式,但是二氧化碳和甲烷不阻擋可見光,卻可以阻止紅外線,並且把它們反射回地面。

這就相當於給地球蓋了一層被子,當然這種效應有一定的好處,就是可以讓地球維持一定的溫度,但是如果這個效應不斷的增強,結果就是使地球表面的溫度不斷的上升。

人類控制全球氣溫上升的目標:在本世紀末,把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之前高2℃的水平。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的氣溫已經上升了1.5度,留給人類的餘地只有的剩下的0.5度,所以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在拼命的減少碳排放。

我們國家承諾到2030年實行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的中和(排放與吸收之和為0)。

甲烷對於紅外線的反射更加強烈,它產生的溫室氣體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8倍。

好在目前大氣層中的甲烷濃度不是很高,但是持續增加甲烷的排放就會非常危險。

》海狸在北極附近釋放凍土層中的甲烷。

傳統上,北部苔原對於樹木或植被來說太冷,海狸缺乏建造水壩的原料。

在過去的20到50年中,衛星圖像顯示了海狸的活動範圍從北方的森林裡慢慢的挪到了北極苔原上。

直到最近,在北極凍原上還沒有海狸。

由於氣候變化使該地區變暖,海狸現在可以獲取所需的食物、搭窩原料,並在苔原上築巢。

海狸沿著小溪和溪流築起池塘,以逃避捕食者的襲擊,並運送木材建造水壩。

進化已使海狸成為幾乎完美的水文工程師,它們知道在何處安放水壩,非常高效,而且勤奮得令人難以置信。這些野獸工程師整夜來回遊動,在大壩上工作。

如果有足夠深的水深,海狸通常不會修築水壩。

只有當溪流中的水深不足以阻擋捕食者的時候,海狸就會修築水壩蓄水,讓水深增加到足夠的深度以保護自己。

》海狸湧入凍土地帶建設水壩,使永久凍土融化。

永久凍土被凍結在地下至少需要兩年,但通常是成百上千年。

海狸會把池塘挖掘到足夠的深度,從而創造出了微型溼地,徹底改變環境。

科學家觀察到, 從2002年到2019年,海狸水壩的數量從兩個增加到98個,每年增加五個。當海狸在凍土帶上做池塘時,水將熱量傳遞到地下,開始融化永凍土,釋放出內部儲存的溫室氣體。

除永久凍土之外,海狸還改變了整個生態系統:溫暖水面,增加生物多樣性並影響魚類。海狸創造了綠洲,使北方物種在北極站穩腳跟。

阿拉斯加海狸池塘的數量每年都在增長,加拿大和歐亞大陸都出現了類似的趨勢。

科學家迫切需要找出海狸定居苔原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在未來幾十年中可能會發生什麼影響。

》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海狸被過度捕撈。

在歐洲人登陸北美之前,當地海狸的數量估計為6,000萬到4億隻。由於它們的皮毛成了完美的高級禮帽以及衣服原料,海狸被獵殺到在當地幾乎滅絕。這種大規模的捕殺到1870年才停止,而到1900年的時候,當地的海狸種群只有10萬隻。

目前,海狸仍然處在種群反彈恢復期。

所以下一步該怎麼做,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困難的問題,目前的狀態是進退兩難讓人焦慮。

許多動物通過向北移動來應對氣候變化,但海狸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它們的行為會影響環境。

儘管海狸在科學家研究的範圍內只建造了幾十個池塘,但是如果考慮到全球範圍內的影響,海狸可能會建造了上萬個池塘。

如此一來,解凍永久凍土的後果將極其嚴重。

相關焦點

  • 如果地球上的甲烷全部被釋放,人類會遭遇什麼?
    甲烷是什麼?是一種比二氧化碳活躍25倍的溫室氣體,廣泛存在於天然氣、沼氣、煤礦深井中,是很優質的提起染料。人放屁的時候也會釋放出甲烷,含量佔比7%。會導致永久凍土消融,永久凍土消融會導致大量甲烷噴發而出。甲烷從地下冒出會使土層受到破壞,道路會變得柔軟。如果全球氣溫持續升高,那麼將會有更多的甲烷破土而出。如果地球上的甲烷全都釋放了,會發生什麼災難呢?上一次地球發生甲烷逃逸大約是在2.5億年前,那時地球的甲烷含量極高,甲烷的出逃導致當時地球上90%的生命遭到了滅絕。如果地球再次經歷甲烷全面爆發,又會發生什麼呢?
  • 凍土突然解凍釋放出大量碳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導讀全球約60%的土壤碳儲存在多年凍土區,隨著氣候變暖促進土壤碳排放,多年凍土區域有可能因此成為一個巨大的碳源。當前的地球系統模式只模擬了凍土垂直水平上的緩慢融化,而沒有考慮到凍土的突然解凍過程。
  • 如果北極的甲烷全部釋放出來會怎麼樣
    北極的凍土已經開始消融 北極的甲烷是如何產生的 甲烷是一種化學產物當植物或動物死亡,並沉入沼澤的底部時,細菌會將它們分解並產生甲烷。在北極,水分子會捕集甲烷分子,將它們鎖在一種籠形的化學籠中,它們沉入海底,那裡的水溫和壓力會阻止它們散發出去。 北極的苔蘚植物和猛獁等動物,歷經數千萬年,在北極的凍土中不斷積累沉埋,使得甲烷含量不斷增加。據估計,北極甲烷的含量高達16000億噸,是全球土壤碳含量的1/3,全球氣體碳含量的兩倍。
  • 英國企業研發「牛用減排口罩」減少碳排放 「小題大做」還是確有...
    近日,英國一家科技公司研發了一款專門為牛設計的「口罩」,以期減少牛打嗝產生的甲烷,進而減少碳排放。目前該項目還處於研發狀態,研發團隊的目標是實現減少60%由牛產生的甲烷排放。 給牛戴口罩,「牛用減排口罩」究竟是什麼?
  • 得益於部分生物,千年凍土融化釋放的部分甲烷氣體被吸收
    根據最近的研究,多年凍土融化並不總是使甲烷向大氣排放。科學家零星地選擇了一個北極湖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甲烷被生物吸收。多年凍土融化導致北極地區的景觀發生變化,包括形成沼澤和熱喀斯特湖。此外,多年的有機物的分解,會釋放出甲烷,這導致全球變暖。科學家對生物體產生的甲烷特別感興趣,這些生物主要是生活在北極圈熱喀斯特湖底部附近的細菌。根據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尼基塔·塔納耶耶夫(Nikita Tananayev)的說法,一種假設是甲烷在湖底釋放,然後上升到地表,有些細菌「吞噬」了甲烷,有些則進入了大氣層。
  • 凍土融化會讓人類損失多大?加速全球變暖,人類再次陷入死循環
    按照《巴黎協議》的預期界限來看,我們原本的目標是把全球的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之間,以便人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準備應對措施和延緩全球變暖的趨勢,然而凍土的融化卻可能會打破我們的計劃。這些原本應該被永久冰封的凍土本身就存在於極寒之地,這些極寒之地原本是最不讓人擔心的,可惜的是,人們發現,這些寒冷的地方對全球變暖所作出的反映更加激烈,上升的溫度也比其他常溫地方要高一點。
  • 氧化亞氮增加溫控難度 氣候變暖人類如何應對
    近年來,全球平均氣溫屢創新高、兩極冰川融化、極端天氣增多等氣候變化已經對生態系統以及人類的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脅。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各國加強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努力,減少碳排放成為現階段減緩全球變暖速度的主要方式。
  • 科學家發現北極大量甲烷氣體在釋放,這預示著什麼?
    近些年來,由於人類工業活動,向大氣層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溫度正在升高,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也已顯現,這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這裡溫度很低,它們不會被微生物分解,所以這些有機物包含的碳在凍土裡一直是只增不減的,隨著溫度的上升,勢必溫度偏高的地方凍土會融化,這樣的話,這些有機物就會暴露出來,微生物開始分解,於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就會被釋放到大氣層中,引起溫室效應。
  • 英國科技公司研發「牛用口罩」:減少碳排放 造福人類
    據外媒報導,英國一家科技公司Zelp研發了一款專門為牛設計的口罩,希望減少牛打嗝產生的甲烷,進而減少碳排放。根據之前的研究資料,全球牲畜的總排放量佔所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5%,約有44%的牲畜排放物為甲烷(CH)形式,另外還包括一氧化二氮(佔29%)和二氧化碳(佔27%)。研究顯示,甲烷是比起二氧化碳更危險的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效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84倍。據統計,一頭奶牛每年的甲烷排放量可達110.7kg。
  • 3萬年前的史前病毒釋放出來,永凍土融化會帶來什麼危險?
    二氧化碳是形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而永凍土可以進一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全球變暖致使永凍土融化,隱藏在永凍土中的一些危險物質就會被釋放出來。那麼,永凍土融化會釋放出哪些物質呢?這種病毒凍結於永凍土內,長期處於休眠的狀態,但它們經過解凍之後仍然可以復活。由此可見,永凍土融化後,這裡面仍有很多人們未知的病毒會被釋放出來,並且有可能存在潛在危險。汞汞,俗稱水銀。在地球大氣中約有一半的汞源於大自然,比如火山的噴發。另一方面,人類的生產活動也加劇了汞的排放,例如,火力發電站,由於需要燃燒大量的煤致使產生汞。
  • 英科學家幫聖誕老人減少碳排放|科學家|碳排放|聖誕老人_新浪天氣...
    聖誕老人(資料圖片)  據環境網站Edie.net消息,隨著聖誕節的臨近,科學界對於聖誕老人帶來的碳排放表示出了擔憂。  英國利茲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計算發現,聖誕老人每年在聖誕季「環遊」英國所產生的碳足跡高達9噸,比普通英國人一整年的碳足跡還要高出25%。
  • 高溫正在改變一切,80年內凍土或減少99%
    > 80年內凍土或減少99%在西伯利亞地區,很多建築都是建造在永凍土之上的,因為這裡幾乎遍地都是永凍土,而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表示,截止到2100年之前,西伯利亞的永凍土面積,或許最多可以減少99%以上。
  • 北極凍土融化將使全球經濟付出巨額代價
    然而,關於北極地區氣候變化中新出現的問題卻遠不止這些,凍土問題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英國劍橋大學政策模型專家克裡斯·霍普(Chris Hope)和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研究科學家凱文·沙菲爾(Kevin Schaefer)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發表研究稱,凍土融化產生的碳排放未來200年內將在全球產生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影響。
  • 知否 | 北極永久凍土融化,古老病毒竟"重新復活"
    她解釋說,在2100年前,30%到70%的永久凍土可能會融化,這取決於我們如何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娜塔莉表示:「如果我們以目前的速度繼續燃燒化石燃料,可能會促使70%永久凍土融化。如果我們大幅減少化石燃料使用,融化的凍土可能會降至30%。這些凍土中的有機質將開始被微生物作為能源分解,二氧化碳或甲烷則被大量被釋放出來。」
  • 全球海洋也出現了問題,海底正在釋放甲烷
    凍土層中不僅存儲著大量的甲烷氣體,這種氣體的溫室效應要強於二氧化碳25倍,而且還保存在史前的一些生物以及病毒。甲烷水合物這種物質是固體,類似於冰一樣,它是在海底低溫高壓環境下形成的,能夠燃燒。主要是因為這種物質受熱以後非常不穩定,會釋放出甲烷。根據科學家的估計這些海洋底部沉積物中封存的甲烷是地球上最大的有機碳儲藏庫,比地球上所有的化石燃料中的有機碳還要多。而現在這些甲烷水合物因為溫度的升高,正在解離緩慢的釋放甲烷。
  • 全球海洋也出現了問題,海底正在釋放甲烷
    凍土層中不僅存儲著大量的甲烷氣體,這種氣體的溫室效應要強於二氧化碳25倍,而且還保存在史前的一些生物以及病毒。例如我們就從凍土層中發現了史前40000年的小馬駒以及猛獁象,而且也發現了一種闊口病毒。總的來說,凍土層就是一個魔盒,裡面啥都有,但是這些東西對人類來說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 英國科技公司研發「牛用口罩」:減少碳排放 緩解溫室效應
    據報導,英國科技公司Zelp開發了一種專門為牛設計的口罩,希望減少因打嗝而產生的甲烷,從而減少碳排放。英國科技公司研發「牛用口罩」:減少碳排放 緩解溫室效應據統計,奶牛每年可排放高達110.7公斤的甲烷。在世界各地,每天有16億頭奶牛排放甲烷,這對全球變暖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 永久凍土的融化或超預期!人類最應該擔心的問題是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氣候問題可以說是人類如今最為關注的,而在3月20日,歐盟科學中心再次針對氣候的問題發出了警告,那就是多年的凍土融化可能會加劇全球變暖,比巴黎氣候指標早於預期
  • 全球甲烷排放已達有記錄以來最高點
    7月15日,《環境研究通訊》期刊發布的一份最新研究顯示,全球的甲烷排放已經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點來自全球碳項目的研究者發現,在2000年到2017年間,大氣中甲烷濃度的增長趨勢很可能意味著全球平均氣溫在這個世紀末比工業革命前上升3~4攝氏度。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因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由於吸收熱紅外輻射的效率更高,因而溫室氣體效應更強。在100年的尺度內,甲烷的溫室氣體效應比二氧化碳高28倍。
  • 北極凍土中沉睡的巨型碳儲藏地被喚醒,億噸甲烷將進入大氣層,氣候巨大轉折點
    但實際上,北極的變化和地球上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因為在北極海底的凍土裡,埋藏著14000億噸碳,它們被鎖在凍結的甲烷和其他氣體中。一旦凍土融化,甲烷被釋放,它將迅速惡化全球氣候,使地球進入失控的變暖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