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企業研發「牛用減排口罩」減少碳排放 「小題大做」還是確有...

2021-01-09 環球網

近日,英國一家科技公司研發了一款專門為牛設計的「口罩」,以期減少牛打嗝產生的甲烷,進而減少碳排放。目前該項目還處於研發狀態,研發團隊的目標是實現減少60%由牛產生的甲烷排放。

給牛戴口罩,「牛用減排口罩」究竟是什麼?

△牛用減排口罩(圖片來自:wired網站)

據報導,這款口罩採用扎帶綁定貼合在牛的頭上,能夠根據牛的品種調整大小。

△牛用減排口罩工作原理示意圖(圖片來自《獨立報》)

口罩的前端設置有傳感器,可以監測牛呼氣排放的甲烷濃度。當甲烷含量過高時,面罩吸收牛呼出的氣體,通過催化劑使甲烷發生氧化反應,進而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最終實現減少甲烷排放的目的。根據該公司已經完成的試驗,「牛用減排口罩」對牛的行為和攝食沒有影響。公司負責人表示:「牛用減排口罩可以將甲烷引起的溫室效應數值降低大約1.5%。」

養牛產生多少碳排放,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學術期刊《氣候風險管理》2017年發表的文章顯示,全球牲畜的總排放量,佔所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5%。約有44%的牲畜排放物為甲烷(CH₄)形式。其餘部分幾乎由一氧化二氮(N₂O,佔29%)和二氧化碳(CO₂,佔27%)。

△部分牲畜腸道及糞便甲烷儲存量儲存量及每千兆噸溫室氣體包含量(圖片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

如果以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衡量,畜牧業比各種汽車產生的排放量要多18%。

提問1:口罩只是將甲烷變為二氧化碳,哪裡減少碳排放了呢?

答:因為甲烷比二氧化碳引發的溫室效應更嚴重。

△甲烷分子結構(圖片來自網絡)

研究顯示,甲烷是比起二氧化碳更危險的溫室氣體,隨著全球凍土的暖化,更多的甲烷進入大氣中。雖然有很多封存二氧化碳的方法,但對付甲烷辦法相對不多。目前最好的辦法,是控制牛羊養殖和森林砍伐,從根本上削減甲烷排放。

△2008至2017年全球甲烷排放量表(圖片來自global carbon project)

美國環境保護署2020年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牲畜最主要排放的溫室氣體——甲烷——產生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高28-36倍 。

提問2:為啥非得戴口罩?

答:因為在牛的飼養過程中,大部分的甲烷是通過「打嗝」排放的。

事實上,牛釋放的甲烷氣體中,90%到95%通過口腔排出,而另外的5%到10%則是以糞便和放屁的形式釋放。

△牛和羊等反芻動物一共有四個胃室,這四個胃室並非一條直線通到底,而是相互交錯著,十分崎嶇。(圖片來自網絡)

牛、羊等反芻動物擁有多個胃室用以反芻,消化分解植物中的纖維素。反芻胃中的各類微生物在分解纖維素的同時,將會產生大量的副產品——甲烷。

△圖片來自網絡

據統計,一頭奶牛每年的甲烷排放量可達110.7kg。在全世界範圍內,每天都有十幾億頭牛在排放甲烷,這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是可以預見的。

△一隻奶牛的甲烷排放量相當於74隻豬(圖片來自網絡) 食物碳排放 也分高低?哪些食物最低碳?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清潔生產雜誌》2016年刊登的論文章顯示,在所有食品中,生產肉類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普遍高於植物。而肉類中雞肉和豬肉較低,牛、羊肉較高;一個人如果一周內少吃1千克豬肉,轉而食用蔬菜,將減少0.7千克二氧化碳排放,一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36.4千克。

我國不久前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的比例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比例近20%,6歲以下的兒童該數值達10%。看來,營養學家建議正確合理地控制肉類食品攝入,增加蔬菜攝入,不止有減肥功效,還能減「碳」,健康環保兩不誤。

相關焦點

  • 英國科技公司研發「牛用口罩」:減少碳排放 造福人類
    據外媒報導,英國一家科技公司Zelp研發了一款專門為牛設計的口罩,希望減少牛打嗝產生的甲烷,進而減少碳排放。根據之前的研究資料,全球牲畜的總排放量佔所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5%,約有44%的牲畜排放物為甲烷(CH)形式,另外還包括一氧化二氮(佔29%)和二氧化碳(佔27%)。研究顯示,甲烷是比起二氧化碳更危險的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效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84倍。據統計,一頭奶牛每年的甲烷排放量可達110.7kg。
  • 英國科技公司研發「牛用口罩」:減少碳排放 緩解溫室效應
    據報導,英國科技公司Zelp開發了一種專門為牛設計的口罩,希望減少因打嗝而產生的甲烷,從而減少碳排放。英國科技公司研發「牛用口罩」:減少碳排放 緩解溫室效應據統計,奶牛每年可排放高達110.7公斤的甲烷。在世界各地,每天有16億頭奶牛排放甲烷,這對全球變暖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 給牛戴口罩,這是什麼操作?
    給牛戴口罩,這是什麼操作? 據外媒報導,英國一家科技公司Zelp研發了一款專門為牛設計的口罩,希望減少牛打嗝產生的甲烷,進而減少碳排放。
  • 為應對溫室效應問題 英國一家公司決定給牛戴口罩
    牛產生的甲烷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英國創業公司Zelp提供了一個舒適而時尚的解決方案:戴口罩。根據《氣候風險管理》之前的研究資料,全球牲畜的總排放量佔所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5%,約有44%的牲畜排放物為甲烷(CH)形式,另外還包括一氧化二氮(佔29%)和二氧化碳(佔27%)。研究顯示,甲烷是比起二氧化碳更危險的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效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84倍。在全世界範圍內,每天都有16億頭牛在排放甲烷,這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是極其顯著的。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 對企業影響幾何?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對企業影響幾何?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終於要來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透露,2021年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利用市場機制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強度。「我們選擇一些典型行業,電力行業有2000多家企業,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相關的碳排放配額下達到這樣一些企業。
  • BBC:為了減少碳排放,你別看「高清」視頻了
    繼歐盟官員3月喊話民眾放棄「高清」後,時隔大半年,英媒BBC也趕來號召,但這次名義上不是因為居家隔離「擠爆」網絡,也不是因為英政府「封殺」華為5G後網速堪憂,而是為了「減少碳排放」。看來清晰誠可貴,「環保」價更高。
  • 複合的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政策:歐盟的經驗與啟示
    由此可見,單一碳稅政策的實行對於能源密集型的行業造成很大影響,企業為了保護行業競爭力,往往對這些企業實行大量的豁免政策,而實質上碳稅對這些能源密集型企業並未起到減排的作用。基於此,許多學者提出可以通過碳排放權交易政策來彌補碳稅政策的不足。學者蓋拉格(Gerlagh)和麗絲(Lise)針對挪威不明顯的減排效果,通過運用一般均衡模型表明碳排放權交易對於減排有積極的影響[34]。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 首批納入1700餘家發電企業
    「建設碳市場,有利於從源頭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協同降低二氧化碳和大氣汙染物排放,有利於推動企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轉型升級,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同時有利於實現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目標,實現高質量發展。」  2011年,我國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試點工作從零開始,紮實推進,克服了許多困難和挑戰。」
  • 外媒:中國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減排任務艱巨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22日報導,調查顯示,歐盟是2013年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的少數地區之一,因為經濟增長疲軟,歐盟去年的碳排放減少了1.8%。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則超過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創下新紀錄,這背離了全球需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氣候變化的軌跡。
  • 箭在弦上:鋁行業碳排放交易
    ,二氧化碳實際排放量超過配額的企業A需要在交易市場購買配額,實際排放量未超過配額數目的企業B可出售剩餘配額,獲得減排收益,雙方由此產生碳交易。(完整企業名單詳見附表)(2)電解鋁碳排放市場發展展望2020年9月24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中歐綠色復甦研討會上的開幕致辭中提到,我國在己有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基礎上首先在電力行業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納入1700多家企業,今後還將逐步納入水泥、電解鋁、鋼鐵等其他重點排放行業。
  • 碳排放交易
    一、碳排放交易基本介紹1. 定義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
  • 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 碳排放交易概念股有哪些
    2015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計劃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據悉,國家發改委已向國務院提交了啟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計劃。那麼,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呢?下面隨小編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呢?
  • 權威研究:今年全球碳排放可能停止上升 中國用煤減少是主因
    據中新網報導,《自然》雜誌子刊《自然氣候變化》周一(12月7日)發表的論文預測,今年全球碳排放總量可能停止上升,中國用煤量減少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我們現在看到的數字顯示,今年的排放量可能停止上升,甚至將略有下降。」 勒凱雷說,歷史上碳排放量下降都發生在經濟危機時期,如果今年碳排放量最終下降0.6%,那麼將是發生在經濟強勁增長期的首次碳排放量下降。 也有其他組織此前曾表示,經歷過幾十年的持續增長後,去年的碳排放量停止增長。 最新報告的發表正值近190個國家領導人在巴黎召開氣候峰會之際。
  • 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 未來碳市場會是什麼樣?
    面對2030年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標,中國要建一個什麼樣的碳排放交易體系?這對國家、行業、企業和老百姓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碳市場將如何設置?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首批納入企業1700餘家與其他市場體系相比,碳排放交易體系有點特殊。「碳市場本質上是一個政策性市場。」
  • 印尼承諾2030年前減少29%碳排放
    (自《衛報》) 據《衛報》報導,印度尼西亞環境與林業部長巴卡爾(Siti Nurbaya Bakar)近日表示,印尼將承諾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減少29%,但是並未給出如何減排的相關細節。 印尼境內的熱帶雨林覆蓋面積位居全球第三,同時印尼還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因此,在今年即將召開的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上,印尼將扮演重要角色。
  • 實施「碳中和」九號機器人一直在行動,2019年減少碳排放62萬噸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作為一種環保形式,碳中和能夠推動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
  • 秦大河:中國碳排放全球第一 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
    人民網北京4月10日電 (記者蔣琪)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鰲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在「不應忽略的氣候變化」論壇上表示,氣候變化是非常嚴峻的問題,幾年以來我國在全球碳排放裡面名列第一,這說明我們在技術這方面有欠成熟。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從科學普及方面還要做大量的宣傳。
  • 全球碳排放增速最快竟是它 | 交通運輸談減排:我太難了!
    全球碳排放增速最快竟是它 | 交通運輸談減排:我太難了!2014年,這些國家的交通運輸碳排放總量佔全球交通運輸碳排放量的53%。更好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更宜居的城市社區可以進一步減少交通需求,從而通過公共運輸、自行車和步行等方式來替代私人車輛的使用,實現減排。新型交通可以在融入電子、自動化和數據驅動技術的同時,促進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的使用。研究表明,如果城市採用自動化、電氣化和共享出行的方式,可以削減高達80%的交通排放量。
  • 專家:中國碳排放長期被高估 「資料庫」基本建成
    這項研究首次核算出基於實測數據的中國碳排放清單。  碳排放清單是全球變化模擬、氣候模型構建、制定各國減排政策及國際談判的基礎。本次科研團隊成員、哈佛大學博士劉竹介紹,當前國家和全球的碳排放主要由國際機構依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方法和能源統計數據進行估算。
  • ESG觀察 05|企業設定氣體汙染物減排目標了嗎?
    「措施及所得成果」指企業為降低廢氣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採取的行動,以及相應行動下的減排種類、絕對數值或降低值所佔比例。三對標分析ESG指引、ISO 26000及GRI Standards均涵蓋了企業在降低廢氣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方面的內容。ESG指引中明確地要求企業披露空氣汙染物以及溫室氣體的減排量和相應的減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