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 對企業影響幾何?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一文讀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對企業影響幾何?

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終於要來了!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透露,2021年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利用市場機制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強度。

「我們選擇一些典型行業,電力行業有2000多家企業,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相關的碳排放配額下達到這樣一些企業。我們會加快支撐系統的建設,註冊登記系統在武漢,交易系統在上海,儘快在線上開展第一單碳排放權交易。」黃潤秋表示。

碳排放權交易是什麼?

碳排放權交易,顧名思義,就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成商品一樣來買賣。交易前,政府首先確定當地減排總量,然後再將排放權以配額的方式發放給企業等市場主體。如此一來,雖然是有買有賣,但排放總量仍被控制在降低後的指標範圍之內。

在此規則下,市場中的企業面臨三個選擇:一是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從而減少企業自身碳排放,如果實際碳排放低於碳配額,就把差量部分的碳排放權在市場中出售;二是碳排放超過碳配額,以市場價格從其他企業購買碳排放權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三是不投入研發也不購買碳排放權,如果碳排放超過碳配額則接受罰款,罰款額由政府設定並且遠高於投入研發或購買碳排放權的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1年設立碳配額交易試點區域,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廣東、天津、湖北7個省市成為試點區域。

在試點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7年12月發布了首個以發電行業為切入點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實施方案。選擇從電力部門入手的主要原因是該部門產品單一,管理相對規範,排放數據容易獲取,且排放量大。首批試點包括1700多家電力公司,這些公司每年的總排放量超過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總體來看,目前碳配額成交量和成交額呈上升趨勢,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從累計成交量來看,湖北及廣東是活躍度最高的的兩個地區,累計成交量總佔比超過60%。

電力企業率先納入

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以下稱《分配方案》)。根據篩選結果,2019-2020 年全國碳市場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共計2225 家,較此前徵求意見稿中的2267 家減少了42家。

黃潤秋已表示,將儘快在線上開展第一單的碳排放權交易。而據上海證券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實際交易最快可能在今年一季度末實現。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表示,電力行業參與碳市場(初期為發電行業)具有多方面影響:一是促進發電行業、發電企業重視碳減排,碳將作為一種有價資源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影響;二是提升了行業、企業碳排放管理的能力建設,如,建章立制、成立碳資產公司、開展碳盤查、編制核算報告等;三是在發電行業節能降耗空間越來越小的情況下,提供了一種低成本減碳的市場手段;四是促進電力行業向清潔低碳轉型,進一步促進低碳或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事業部副經理李鵬表示,碳市場將對煤電企業產生一定影響。「短期看,煤電機組尤其是小機組將面臨較大壓力,因此碳市場會加速效率低、落後小機組的淘汰和關停。中長期看,隨著配額分配方式轉變,即免費分配的比例逐漸降低,拍賣比例逐漸提高直到完全採用拍賣的方式,煤電機組整體成本會有較大程度增加。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此前透露,「十四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快碳市場的建設,把其他重點行業加快納入進來,包括鋼鐵、水泥、化工、電解鋁、造紙等行業前期已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工作,下一步要考慮加快納入。

可再生能源受益碳交易

為了推進碳市場的建設,生態環境部去年底發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兩份徵求意見稿。

這意味著,CCER(全稱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中國核證減排量)抵消機製成為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光伏和風電等減排項目可以將其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在全國碳市場出售,獲取經濟收益。

王志軒認為,可再生能源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我國碳市場逐步引入抵消機制後,允許控排企業使用CCER完成履約,以及隨著碳市場的發展,通過創造並擴大減排量市場,「幾乎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綠色投融資的重要領域,將會有力支持能源電力的低碳轉型。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的CCER累計籤發量為4980萬噸,可滿足各試點碳市場抵消要求的CCER僅約1500萬噸。而各試點地區的年度碳排放配額量遠超這個數,例如湖北、廣東等每年配額都超過2億噸。據計算,按照目前各地CCER交易標準計算,風電、光伏項目可通過交易CCER帶來每度電1.3分-7.4分錢的收益。

碳價也存在很大的上漲空間。《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平均碳價將從2020年的人民幣49元/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到93元,到本世紀中葉將超過167元。有專家表示,為了遏制企業的碳排放量從而實現中國2060年碳中和這一目標,中國未來的碳價或將會比《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的結果更高。

編輯:陳其珏

相關焦點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 首批納入1700餘家發電企業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首批納入1700餘家發電企業  少排可以賣配額 多排就要掏錢買(綠色焦點)  去年12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印發,明確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啟 2017年僅是開始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啟   「十二五」期間,國家正式啟動碳排放交易相關工作,選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等7省市作為試點區域。在試點過程中,各地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取得了一定成績,譬如切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打下堅實基礎。
  • 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再次利好光伏!
    (二)啟動運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三)強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基礎支撐能力。以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推動我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
  • 如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建設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國際減排承諾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17年底啟動以來,在國際社會產生廣泛影響並備受關注。當前,我們正面臨國內強化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國際上落實並實施《巴黎協定》、強化減排努力和行動的新形勢。
  • 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 未來碳市場會是什麼樣?
    發表於:2017-12-20 16:06:52     作者:趙展慧來源:人民日報索比光伏網訊:國家發改委19日宣布,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此前,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氣候變化是全世界都關注的話題,碳排放交易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
  • 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十四五」將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央廣網北京1月13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後,碳市場後續建設受到廣泛關注。履約周期內將如何核查和結算,企業會不會增加負擔?另外,全國碳市場接下來將以怎樣的節奏納入其它行業?具體納入哪些行業?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即將正式投入運行!合規機構和個人可參與交易...
    碳排放權是指分配給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的規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辦法》明確,生態環境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範圍,由生態環境部擬訂,按程序報批後實施,並向社會公開。生態環境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建立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機構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組織建設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
  • 中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對地區碳排放效率的影響
    利用市場機制能夠有效降低減排成本,中國政府在2017年12月19日宣布啟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體系,以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提高二氧化碳效率。2013年6月18日,中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在深圳啟動,標誌著中國碳交易市場建設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此後,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重慶等省市先後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 碳排放交易
    幾年時間內,7個碳交易試點完成了數據摸底、規則制定、企業教育、交易啟動、履約清繳、抵消機制使用等全過程,並各自嘗試了不同的政策思路和分配方法。截至2015年底,7個試點碳市場累計成交量近8000萬噸,累計成交金額突破25億元人民幣。  2013年6月18日,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所正式開市,成為全國第一個開業的碳排放權交易所。
  • 遼寧瀋陽擬對碳排放權交易立法《瀋陽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
    交易場所應當建立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公布交易行情、成交量、成交金額等交易信息,並及時披露可能影響市場重大變動的相關信息。交易場所不得洩露交易主體的商業秘密。交易場所應當建立和執行風險管控制度,定期向市碳排放權交易主管部門報告交易情況。交易場所應當建立交易系統,並與登記簿系統等信息平臺聯網。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即將施行,你知道火電廠的碳排放是怎麼算出來...
    這標誌著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全國碳市場)正式投入運行。 具體而言,屬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都將列入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名錄。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中化新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11月2日消息,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關於公開徵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包括碳排放配額分配和清繳,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核查等活動,以及對前述活動的監督管理。第三條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應當堅持市場導向、循序漸進、公平公開和誠實守信的原則。第四條  生態環境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 北京市正式啟動2017年碳排放權交易工作
    (原標題:北京市正式啟動2017年碳排放權交易工作)
  • 生態環境部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 強化企業責任
    摘要 【生態環境部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 強化企業責任】生態環境部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報告(2017)》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報告試點積累的經驗教訓,將為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建設提供重要借鑑。 圖1-6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另外,雖然碳市場成立的時間還比較短,但是各個試點紛紛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降低控排企業的納入門檻,控排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四川、福建碳市場正式開始運行,另有一些省市已經開始對重點行業的企業進行碳核查,為全國碳市場成立做準備。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下月施行,這些相關股股價領漲
    記者 | 徐寧1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就要來了。1月5日晚,生態環境部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自2月1日起正式施行。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燃燒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以及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等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購的電力和熱力等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
  • 複合的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政策:歐盟的經驗與啟示
    此外,2017年底,我國也已在電力行業正式啟動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隨著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推進,部分學者就碳排放權交易的碳減排政策效應[1]、作用機制[2-3]及影響因素[4]進行了研究。在碳稅方面,楊穎對我國碳稅制度的設計提供了政策建議[5],閭浩等從學習效應視角出發,研究了碳稅對企業生產和減排行為的影響[6]。與此同時,積極探尋適合我國國情的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碳減排政策正成為學者的重要使命。
  • 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 碳排放交易概念股有哪些
    2015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計劃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據悉,國家發改委已向國務院提交了啟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計劃。那麼,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呢?下面隨小編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呢?
  • 碳排放權交易按下能源轉型「加速鍵」 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辦法》明確指出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機構和個人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並將確保碳排放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的責任壓實到企業,力圖通過市場倒逼機制,鼓勵增加碳減排的投資,促進低碳技術的創新,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啟動只是第一步,未來仍要在《辦法》的基礎上加快制定細則,做好試點與全國碳市場的銜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