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1
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就要來了。
1月5日晚,生態環境部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自2月1日起正式施行。
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燃燒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以及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等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購的電力和熱力等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
碳排放權是指分配給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的規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
根據《管理辦法》,屬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的,以及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單位,將列入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
重點排放單位應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碳排放數據,清繳碳排放配額,公開交易及相關活動信息,並接受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
1月5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政策媒體吹風會上表示,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啟動,標誌著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和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首個履約周期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這是中國首次從國家層面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落實到企業。
生態環境部2020年12月底發布《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將發電行業率先納入。
生態環境部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行業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位證券機構環保分析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此次《管理辦法》出臺,將促使煤電等大型碳排放企業加速向低碳轉型。
因為這些企業為滿足生產需求,需要從交易市場上購買更多的碳排放權,這將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強度。同時也會促使企業加速投資新能源項目,以對衝掉部分自身的碳排放權。
該人士認為,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形成,也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企業將形成利好。這些企業可以將自身多餘的碳排放權在市場進行出售,從而獲得額外的收入來擺脫補貼依賴等問題。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等組織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清潔生產研究報告》顯示,光伏發電的能量回收周期為1.3年,其使用壽命為25年,即光伏項目24年的生命周期裡為零碳排放。
根據史丹福大學教授MarkZ. Jacobson發布的數據,光伏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為15-34克/度,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為7-17克/度,煤電加碳捕捉與貯存後的二氧化碳排放為286-876克/度。
《管理辦法》明確,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相關規定由生態環境部另行制定。
CCER指的是經國家備案並在國家註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量。
根據此前《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用於抵消的CCER應來自可再生能源、碳匯、甲烷利用等領域減排項目。這意味著,建設光伏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可以成為減排的重要途徑。
此外,《管理辦法》指出,目前碳排放配額分配以免費分配為主,後續可能將根據國家有關要求適時引入有償分配。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管理辦法》尚未明確碳排放配額總量及劃分、算法等,減碳效果或許難以立竿見影,但總體減碳趨勢是積極向好。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碳排放配額總量指標比較複雜,一旦確定下來,影響也會較大,具體的總量指標如何確定,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因為排放配額的總量多寡,決定了配額的稀缺性,直接影響碳市場的配額價格。
據《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平均碳價將從2020年的49元/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到93元/噸,到本世紀中葉將超過167元/噸。
受上述消息影響,在今日大盤整體下跌的情況下,多隻碳排放相關概念股股價飄紅。
根據東方財富碳交易個股資金流數據顯示,16隻碳排放概念股中,有10隻相關概念股上漲。
其中,1月6日開盤,遠達環保(600292.SH)股價直線漲停,股價為7.66元/股,上漲10.06%。
截至當天午市收盤,華銀電力(600744.SH)股價為3.29元/股,上漲8.22%;凱美特氣(002549.SZ)為7.68元/股,上漲2.54%;長源電力(000966.SZ)股價為4.04元/股,上漲2.02%。
其餘相關環保公司股價也有所上漲。
其中,先河環保(300137.SZ)上漲5.5%;綠色動力(601330.SH)上漲2.02%;卓越新能(688196.SH)上漲1.71%;金圓股份(000546.SZ)上漲1.48%。
據央視新聞報導,2011年以來,中國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七個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
截至2020年11月,全國試點碳市場共覆蓋電力、鋼鐵、水泥等20餘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累計配額成交量約為4.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累計成交額近100億元。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此前在吹風會上答媒體問時透露,「十四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快碳市場的建設,鋼鐵、水泥、化工、電解鋁、造紙等行業前期已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工作,下一步要考慮加快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