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減排任務艱巨

2020-11-24 中國網

資料圖:一處設置在鄭州市花園路農業路交叉口的「無車日」告示牌(9月22日攝)。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河南省鄭州市在農業路(不含)以南、桐柏路(不含)以東、航海路(不含)以北、未來路(不含)以西的區域內劃定了交通重點管制區域,除公交車、執勤車、特殊車輛以外,其他汽車不允許駛入。鄭州交警提醒大家選擇公共運輸、步行、非機動車等綠色環保低碳方式出行。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導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其2013年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27.7%,接下來依次是美國(14.4%)、歐盟(9.6%)和印度(6.6%)。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22日報導,調查顯示,歐盟是2013年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的少數地區之一,因為經濟增長疲軟,歐盟去年的碳排放減少了1.8%。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則超過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

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創下新紀錄,這背離了全球需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氣候變化的軌跡。

多國專家共同撰寫的這份報告稱:「目前的排放趨勢亟需被阻止。」中國的碳排放大幅上升,已經超過歐盟和美國的總和。由於快速的工業發展,中國於2006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

彭博新聞社網站9月21日報導稱,中國人均碳排放水平去年首次超過歐盟。這顯示了人類在控制破壞環境的排放方面所面臨的挑戰程度。

氣候變化研究報告顯示,在2013年,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是7.2噸,歐洲是6.8噸,而印度是1.9噸。

而另外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排放增長趨勢或得到扭轉,給人們帶來了一些希望。倫敦一家非營利性機構表示,中國對煤炭的需求將於今年達到頂點。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21日報導,各國政府領導人將於9月23日齊聚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全球氣候峰會。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遏制全球變暖趨勢的議題上,中國成了激烈談判的焦點。

格倫·彼得斯是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他在接受採訪時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對遏制全球變暖至關重要。

彼得斯說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28%,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和。雖然從「前工業化時代」到目前為止的數據來看,中國的排放總量尚不及美國和歐盟,但是與美歐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所有重大挑戰都發生在中國,所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國身上。

彼得斯表示,中國大約20%到30%的排放量用於生產那些出口到海外、用於海外消費的產品。在某些年份,出口型生產活動在中國碳排放增量中的份額甚至超過一半。

彼得斯說,2013年中國碳排量增幅為4.2%,是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之一。這部分由於中國經濟改善碳密度的進展好過預期,也就是說排放量增速低於經濟增速。碳密度狀況的改善或許反映了中國減排措施的效果,包括快速發展可再生技術、提高能效、控制地方汙染、建立碳交易系統等等。

彼得斯表示,如果想要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剩下的排放配額就要求中國以每年8%到10%的幅度減少碳排量。從許多方面來講,這都超過了美國的減排難度。

【延伸閱讀】

英媒稱中國碳排放超過歐美之和 佔全球近三成

2014-09-22 11:57:00

參考消息網9月22日報導英媒稱,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了工業革命誕生地歐盟(EU)。

英國《金融時報》9月22日報導稱,科學家發現,中國的CO2排放總量正在超越歐美的總和。21日,成千上萬人走上街頭,要求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

最大的集會發生在紐約,組織者預計有10萬人參加了此次抗議活動,令這次集會可能成為歷來最大規模氣候變化抗議活動之一。此次遊行發生在紐約23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前夕。在這次峰會上,包括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在內的120位領導人,將闡明降低加劇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劃。

該峰會是自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以來,首次有如此多的國家領導人共聚一堂,討論氣候變化問題。

報導稱,儘管根據全球碳計劃的數據,印度碳排放總量可能會在四年內超過歐盟,但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也不會參加該峰會。全球碳計劃是一個有13年歷史的氣候變化研究人員合作組織。

報導說,中國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8%,緊跟其後的是佔14%的美國和佔10%的歐盟。中國碳排放量的激增源自中國的工廠和發電廠,正是它們將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

歐盟碳排放量的下降部分源自疲弱的經濟表現。不過,歐盟碳排放數據下降的背後,還掩蓋著一個事實:歐盟消費的產品中有很多是在中國等國家生產的。

【延伸閱讀】

發改委:目前正研究中國碳排放峰值 爭取儘早宣布

2014-09-19 11:19:45

中新網9月19日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今日表示,關於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問題,中國一直在組織專家根據中國國情進行論證,爭取儘早宣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關於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問題,解振華稱,中國一直在組織專家根據中國的國情進行論證,應該說,一般的規律,隨著經濟的增長,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會隨之增加。但是,只要採取了積極地政策措施,走「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徑,實際上發展方式要做比較大的調整,能源結構要做比較大的調整,還是可能會出現經濟增長跟碳排放脫鉤的情況。

解振華提到,發改委現在也正在研究論證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的增長脫鉤的狀況,這次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會議上也講到了這個問題,張高麗副總理在氣候變化聯合國峰會上也會相應的原則上宣布中國在峰值上的一些考慮。

解振華最後強調,峰值問題中國政府現在肯定會認真的研究,爭取儘早宣布。

【延伸閱讀】

美媒:科學家繪製出15年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圖

2014-09-15 11:41:12

參考消息網9月15日報導美國每日科學網站9月11日稱,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牽頭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新方式,能估算出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出的CO2,這將給決策者提供重要信息。

這種被稱為「化石燃料同化系統」的方法,可用來量化整個地球15年中每小時的CO2排放量(以城市為單位)。此前科學家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一直是進行比較粗略的估計,或者使用的是不那麼可靠的技術。

研究人員的報告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研究雜誌》上。

該系統使用衛星反饋、國家燃料帳目和一個新的全球電廠資料庫來繪製出高解析度的地球圖表。這些圖表為地球的溫室氣體排放提供了科學、獨立的評估,既可以為決策者所用,公眾也能看懂。

研究帶頭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凱文·羅伯特·格尼說:「有了這一系統,我們朝著建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監測體系邁出了一大步,這對於全球更好地實現減排目標是必需的。現在我們能為所有國家提供詳細的CO2排放信息。」

研究小組整合了衛星收集的「夜間光源」數據、新的人口資料庫、全國燃料使用統計數據以及全球電廠資料庫,繪製出了精確到小時、年和地區的CO2排放圖表。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首席調查員彼得·雷納說:「有了該系統後,隨著衛星數據的不斷更新,我們能每年更新排放圖。這能快速核實在限制氣候變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首超歐盟
    未來30年內,世界將耗盡1.2萬億噸的碳排放指標。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到本世紀末,與前工業時代相比,地球將升溫4攝氏度。中國是最大排放者,排放量佔總量的29%,其次是美國,佔15%,歐盟佔10%,印度佔7.1%。全球人均排放量為5噸,美國人均排放量億16.5噸遙遙領先。中國是7.2噸,歐盟是6.8噸。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首超歐盟。
  • 中國碳排放總量超過歐美總和 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在此之際,國際氣候專家公布的新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越工業革命誕生地歐盟(EU),但仍遠低於美國及澳大利亞。據英國廣播公司21日報導,相關數據由「全球碳計劃」發布。「全球碳計劃」是一個擁有13年歷史的氣候變化研究人員合作組織,其科學家來自世界不同研究機構,每年對各國碳排放量發布客觀數據。根據其發布的最新數據,2013年人類碳排放量達360億噸。
  • 歐盟稱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或超美國
    [導讀]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據treehugger網站報導,近日,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高達16.9噸。
  • 我國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 人均遠低於美國
    研究顯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28%),美國(16%), 歐盟(11%)和印度(7%)。研究發現,儘管總量偏高,中國的人均排放量為6.6噸,與美國的人均排放17.2噸相差甚遠。同時,歐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噸,仍高於中國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人均歷史積累碳排放」與「人均碳排放」 誰能理清各國減排責任自18世紀後半葉以來,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工業時代。特別是自1850年以來,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的規模迅速增加,化石燃料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等)急劇增加。
  • 深圳人均碳排放強度低於新加坡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深圳始終把環境保護擺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位置。在「美麗深圳」戰略決策指引下,深圳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持續深化改革,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現代化治理體系,多項機制體制改革全國領先,形成獨具特色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圳模式」,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益借鑑。
  • 複合的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政策:歐盟的經驗與啟示
    由單一實施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政策到複合運用的演變歷程,既涉及政治阻力因素,也涉及能源市場結構因素。有效的複合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政策,被認為對促進區域節能減排(尤其是二氧化碳減排)及減排技術的創新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中國實施複合與兼容的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政策,既是現實減排的客觀需要,也是通過有效的財稅政策組合、實現國家高質量環境治理的必然結果。
  • 我國人均碳排放量已超歐盟 節能減排算算你的「碳足跡」
    不過,我國的碳排放量仍然較大,人均碳排放量已經超過歐盟。節能減排、減緩全球溫度升高,既需要國家意志,也迫切需要公民積極行動。 氣候變化可能造成不可逆轉影響 11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溫室氣體公報》,稱2014年是有現代氣象記錄數據135年來最為炎熱的一年。而今年的溫度再創新高,炎熱程度甚至超越去年。
  • 美國人均碳排放量遠超中印等國 發展中國家不是氣候變化禍首
    他們指出,新興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的碳排放正在高速增長,存在巨大風險。但從樂施會報告中的數據我們能看出,在有數據可查的G20國家中,美國無論是哪個收入級別人群的碳排放總量,都遠遠甩開其他的所有國家,超第二名的中國近一倍。
  • 【中國、美國、歐盟、印度等全球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四個經濟體的碳...
    2020-08-26 00:35:08來源:FX168 【中國、美國、歐盟、印度等全球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四個經濟體的碳排放量已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60%】威廉與弗洛拉·休利特基金會環境項目主任、前美國氣候變化特使喬納森·潘興(Jonathan Pershing):當前,中國、美國、歐盟、印度等全球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四個經濟體的碳排放量已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60%,這四個經濟體的碳減排對於推動全球碳減排至關重要。
  • 2013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公布 中國人均首超歐洲
    【環球網綜合報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9月21日報導,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公布2013年度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其中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引人關注。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人類活動碳排放量達到360億噸,平均每人排放5噸二氧化碳,創下歷史新紀錄。
  • 科工力量: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人均歷史積累碳排放」與「人均碳排放」  誰能理清各國減排責任 自18世紀後半葉以來,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工業時代。特別是自1850年以來,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的規模迅速增加,化石燃料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等)急劇增加。
  • 歐盟:生物能源碳排放或超化石燃料
    我們應該如何抉擇(圖片來源:能源網)歐盟已經花費10年時間,扶植耗資150億歐元(約合200億美元)的能源產業。這些產業致力於從大豆和甘蔗等糧食作物中提取運輸用燃料,以期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但是在最近5年多的時間裡,科學家已經警告稱,相對於化石燃料,許多食物基燃料實際上可能促進了碳排放。生物燃料不符效益,歐洲擬降低使用量。雖然為了減少碳排放,歐盟過去大力鼓吹由糧食製造的生物燃料。
  • 我國各省區碳排放量狀況及減排對策研究
    國際上認為,我國的碳排放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面對國際上要求中國減排呼聲的高漲以及2012年《京都議定書》的到期、新一輪談判的到來,中國面臨很大的減排壓力。雖然我國已認識到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並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將能源強度降低20%,但2006年除北京外,其餘省份都未能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標任務。
  • 碳排放交易
    其他規則從《議定書》中衍生,如《議定書》規定歐盟的集體減排目標為到2012年,比1990 年排放水平降低8%,歐盟從中再分配給各成員國,並於2005年設立了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確立交易規則。當然也有的規則是自願性的,沒有國際、國家政策或法律強制約束,由區域、企業或個人自願發起,以履行環保責任。  2005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後,全球碳交易市場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
  • 歐盟計劃提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在歐洲議會發表「盟情諮文」,其中提到的新的歐盟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及一攬子政策引發外界普遍關注。根據諮文,為確保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委會決定將2030年溫室氣體階段性減排目標比例從此前的40%提升至55%。
  • 「十三五」期間四川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人均碳排放在全國經濟體量最...
    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十三五」前四年,在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7.8%、城鎮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年均增長3.2%的情況下,全省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穩定在2.7億噸左右;人均碳排放在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6個省份中最低。
  • 盤點全球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中國總量遙遙領先但人均水平並不高
    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國和排名第二的美國更是佔據了40%以上。從總量上來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國的兩倍,但從人均水平看,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美國的44%。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二氧化碳排放指的是燃燒礦物燃料和生產水泥過程中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它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也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元兇。
  • 中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對地區碳排放效率的影響
    建立一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重要任務。隨著人口和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過去幾十年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由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及一系列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關注。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2億t,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碳排放最多的國家。
  • 秦大河:中國碳排放全球第一 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
    人民網北京4月10日電 (記者蔣琪)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鰲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在「不應忽略的氣候變化」論壇上表示,氣候變化是非常嚴峻的問題,幾年以來我國在全球碳排放裡面名列第一,這說明我們在技術這方面有欠成熟。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從科學普及方面還要做大量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