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一處設置在鄭州市花園路農業路交叉口的「無車日」告示牌(9月22日攝)。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河南省鄭州市在農業路(不含)以南、桐柏路(不含)以東、航海路(不含)以北、未來路(不含)以西的區域內劃定了交通重點管制區域,除公交車、執勤車、特殊車輛以外,其他汽車不允許駛入。鄭州交警提醒大家選擇公共運輸、步行、非機動車等綠色環保低碳方式出行。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導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其2013年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27.7%,接下來依次是美國(14.4%)、歐盟(9.6%)和印度(6.6%)。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22日報導,調查顯示,歐盟是2013年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的少數地區之一,因為經濟增長疲軟,歐盟去年的碳排放減少了1.8%。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則超過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
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創下新紀錄,這背離了全球需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氣候變化的軌跡。
多國專家共同撰寫的這份報告稱:「目前的排放趨勢亟需被阻止。」中國的碳排放大幅上升,已經超過歐盟和美國的總和。由於快速的工業發展,中國於2006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
彭博新聞社網站9月21日報導稱,中國人均碳排放水平去年首次超過歐盟。這顯示了人類在控制破壞環境的排放方面所面臨的挑戰程度。
氣候變化研究報告顯示,在2013年,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是7.2噸,歐洲是6.8噸,而印度是1.9噸。
而另外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排放增長趨勢或得到扭轉,給人們帶來了一些希望。倫敦一家非營利性機構表示,中國對煤炭的需求將於今年達到頂點。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21日報導,各國政府領導人將於9月23日齊聚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全球氣候峰會。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遏制全球變暖趨勢的議題上,中國成了激烈談判的焦點。
格倫·彼得斯是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他在接受採訪時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對遏制全球變暖至關重要。
彼得斯說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28%,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和。雖然從「前工業化時代」到目前為止的數據來看,中國的排放總量尚不及美國和歐盟,但是與美歐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所有重大挑戰都發生在中國,所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國身上。
彼得斯表示,中國大約20%到30%的排放量用於生產那些出口到海外、用於海外消費的產品。在某些年份,出口型生產活動在中國碳排放增量中的份額甚至超過一半。
彼得斯說,2013年中國碳排量增幅為4.2%,是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之一。這部分由於中國經濟改善碳密度的進展好過預期,也就是說排放量增速低於經濟增速。碳密度狀況的改善或許反映了中國減排措施的效果,包括快速發展可再生技術、提高能效、控制地方汙染、建立碳交易系統等等。
彼得斯表示,如果想要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剩下的排放配額就要求中國以每年8%到10%的幅度減少碳排量。從許多方面來講,這都超過了美國的減排難度。
【延伸閱讀】
英媒稱中國碳排放超過歐美之和 佔全球近三成
2014-09-22 11:57:00
參考消息網9月22日報導英媒稱,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了工業革命誕生地歐盟(EU)。
英國《金融時報》9月22日報導稱,科學家發現,中國的CO2排放總量正在超越歐美的總和。21日,成千上萬人走上街頭,要求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
最大的集會發生在紐約,組織者預計有10萬人參加了此次抗議活動,令這次集會可能成為歷來最大規模氣候變化抗議活動之一。此次遊行發生在紐約23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前夕。在這次峰會上,包括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在內的120位領導人,將闡明降低加劇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劃。
該峰會是自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以來,首次有如此多的國家領導人共聚一堂,討論氣候變化問題。
報導稱,儘管根據全球碳計劃的數據,印度碳排放總量可能會在四年內超過歐盟,但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也不會參加該峰會。全球碳計劃是一個有13年歷史的氣候變化研究人員合作組織。
報導說,中國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8%,緊跟其後的是佔14%的美國和佔10%的歐盟。中國碳排放量的激增源自中國的工廠和發電廠,正是它們將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
歐盟碳排放量的下降部分源自疲弱的經濟表現。不過,歐盟碳排放數據下降的背後,還掩蓋著一個事實:歐盟消費的產品中有很多是在中國等國家生產的。
【延伸閱讀】
發改委:目前正研究中國碳排放峰值 爭取儘早宣布
2014-09-19 11:19:45
中新網9月19日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今日表示,關於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問題,中國一直在組織專家根據中國國情進行論證,爭取儘早宣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關於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問題,解振華稱,中國一直在組織專家根據中國的國情進行論證,應該說,一般的規律,隨著經濟的增長,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會隨之增加。但是,只要採取了積極地政策措施,走「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徑,實際上發展方式要做比較大的調整,能源結構要做比較大的調整,還是可能會出現經濟增長跟碳排放脫鉤的情況。
解振華提到,發改委現在也正在研究論證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的增長脫鉤的狀況,這次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會議上也講到了這個問題,張高麗副總理在氣候變化聯合國峰會上也會相應的原則上宣布中國在峰值上的一些考慮。
解振華最後強調,峰值問題中國政府現在肯定會認真的研究,爭取儘早宣布。
【延伸閱讀】
美媒:科學家繪製出15年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圖
2014-09-15 11:41:12
參考消息網9月15日報導美國每日科學網站9月11日稱,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牽頭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新方式,能估算出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出的CO2,這將給決策者提供重要信息。
這種被稱為「化石燃料同化系統」的方法,可用來量化整個地球15年中每小時的CO2排放量(以城市為單位)。此前科學家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一直是進行比較粗略的估計,或者使用的是不那麼可靠的技術。
研究人員的報告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研究雜誌》上。
該系統使用衛星反饋、國家燃料帳目和一個新的全球電廠資料庫來繪製出高解析度的地球圖表。這些圖表為地球的溫室氣體排放提供了科學、獨立的評估,既可以為決策者所用,公眾也能看懂。
研究帶頭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凱文·羅伯特·格尼說:「有了這一系統,我們朝著建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監測體系邁出了一大步,這對於全球更好地實現減排目標是必需的。現在我們能為所有國家提供詳細的CO2排放信息。」
研究小組整合了衛星收集的「夜間光源」數據、新的人口資料庫、全國燃料使用統計數據以及全球電廠資料庫,繪製出了精確到小時、年和地區的CO2排放圖表。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首席調查員彼得·雷納說:「有了該系統後,隨著衛星數據的不斷更新,我們能每年更新排放圖。這能快速核實在限制氣候變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