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首超歐盟
BBC網站日前報導,聯合國氣候峰會舉行之際,三家學術期刊發文指出,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迅猛增加,地球溫度在30年內就可能超過關鍵的臨界線。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造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2.3%,達到創紀錄的年排放360億噸。未來30年內,世界將耗盡1.2萬億噸的碳排放指標。
-
中國碳排放量再次成全球焦點
-
中國碳排放總量超過歐美總和 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在此之際,國際氣候專家公布的新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越工業革命誕生地歐盟(EU),但仍遠低於美國及澳大利亞。據英國廣播公司21日報導,相關數據由「全球碳計劃」發布。「全球碳計劃」是一個擁有13年歷史的氣候變化研究人員合作組織,其科學家來自世界不同研究機構,每年對各國碳排放量發布客觀數據。根據其發布的最新數據,2013年人類碳排放量達360億噸。
-
外媒:中國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減排任務艱巨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22日報導,調查顯示,歐盟是2013年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的少數地區之一,因為經濟增長疲軟,歐盟去年的碳排放減少了1.8%。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則超過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創下新紀錄,這背離了全球需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氣候變化的軌跡。
-
中國碳排放量數據被高估約14%
這項最新發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們重新估算了從2000年到2012年的中國碳排放量,並估算了2013年中國碳排放量。通過升級和協調的能量消耗估計、熟料生產數據以及兩個關於中國煤炭相關的碳排放因子的數據集,研究人員發現,在2000到2012年間,中國國內能源消耗總量比中國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高大約10%。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全球變暖」問題越來越多的引起人們的關注,而該問題的實質是如何做到「碳減排」。「人均歷史積累碳排放」與「人均碳排放」 誰能理清各國減排責任自18世紀後半葉以來,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工業時代。
-
聯合國報告: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在國際標準下很少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八日電(記者 阮煜琳)儘管中國將在未來十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目前美國人均排放二氧化碳仍然比中國多達五倍。聯合國最新年度人類發展報告指出,與那些佔據了世界上百分之十三人口卻排放了高達總量一半的二氧化碳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在國際標準下還是很少的。
-
科工力量: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從發展的動態過程看,發達國家碳排放總量和人均排放量都已經過了峰值點,在近幾年呈現緩慢下降趨勢。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人均排放量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提高也在迅速增加,2010年升至G20國家的平均水平,到2016年,中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為8.8噸二氧化碳當量,比G20國家平均值高17%。
-
廣東碳排放量超4億居全國第一 全球排名第三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記者從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超4億噸,已成為總體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區域性碳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歐盟和韓國碳市場。省生態環境廳表示,未來,廣東將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深化完善廣東碳市場,進一步擴大廣東碳市場的影響力。
-
中國碳排放量被高估
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房琳琳 張夢然)一項對中國兩種主要二氧化碳排放來源的分析研究顯示,最近一些年,中國的碳排放量可能被高估了——從2000年到2013年,中國產生的碳排放比原先估計的少2.9億噸。
-
全球碳排放量逐步回升
中國的碳排放量已恢復到了2019年的水平,這與今年早些時候相比是一個急劇的逆轉,那時中國的二氧化碳日排放量曾一度暴跌四分之一。在美國,6月初的二氧化碳日排放量同比下降了7%左右,而4月份的降幅是三分之一左右。 歐洲和印度的碳排放也有著相似的規律。總而言之,在今年6月初,全球平均每日碳排放量比2019年的平均水平低5%左右,但高於今年4月份的約17%的峰值減排。
-
盤點全球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中國總量遙遙領先但人均水平並不高
來源:謝正義 / 東方IC美聯社最近根據世界銀行、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等的數據,列出了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它們的排放量佔到了總排放量的60%。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國和排名第二的美國更是佔據了40%以上。從總量上來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國的兩倍,但從人均水平看,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美國的44%。
-
歐盟稱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或超美國
[導讀]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據treehugger網站報導,近日,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高達16.9噸。
-
不同省份建築碳排放量的差異
同時我國的採暖氣候區主要採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而根據《中國家庭能源消費研究報告(2016)》,集中供暖碳排放佔建築碳排放的53%以上,是建築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如圖6所示,我國各省份人均建築碳排放量大致呈現由嚴寒地區向溫和地區遞減的趨勢。
-
人類碳排放量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 但全球變暖仍令人擔憂
人類碳排放量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 但全球變暖仍令人擔憂人類碳排放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這是新冠疫情下的好消息,但專家認為只屬短暫性質,氣候變化仍是全球一大威脅。其中一份最新報告稱,2019年是歐洲史上最熱一年,格陵蘭冰川融化加速令人擔憂。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22日在日內瓦總部表示,疫情下各國工業活動及交通流量減少,預料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將下降6%,為二戰後最大跌幅。
-
美國人均碳排放量遠超中印等國 發展中國家不是氣候變化禍首
(全球不同收入等級人口群體的人均生活消耗碳排放量)如何分擔遏制主要來自於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溫室氣體帶來的排放量?他們指出,新興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的碳排放正在高速增長,存在巨大風險。但從樂施會報告中的數據我們能看出,在有數據可查的G20國家中,美國無論是哪個收入級別人群的碳排放總量,都遠遠甩開其他的所有國家,超第二名的中國近一倍。
-
美國碳排放量是中國近3倍 中國仍受到指責
環球網記者譚利婭報導,據美國之音7月3日報導,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2009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繼續保持高增長,並且,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碳排放的增加正在「抵消」發達國家的減排努力。荷蘭環境評估局在7月1日發表的年度全球環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2009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1噸,印度1.4噸,美國則為17.2噸。
-
報告稱世界上最富有人群碳排放量佔全球五成
新華網巴黎12月2日電(記者張曉茹 唐志強 張雪飛)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期間,慈善組織樂施會2日發表報告說,世界上最富裕的10%人口製造了全球約一半的碳排放量,最貧困的35億人的碳排放量僅佔一成。 這份題為《碳排放極度不平等》的報告對多個國家富裕人群和貧困人群的生活消費碳排放量進行評估,闡述了全球、國家間及國家內不同層面碳排放責任不平等的程度,並呼籲發達經濟體帶頭減排。報告還發現,全球最富裕的1%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是最貧困的10%人口的175倍。
-
我國人均碳排放量已超歐盟 節能減排算算你的「碳足跡」
不過,我國的碳排放量仍然較大,人均碳排放量已經超過歐盟。節能減排、減緩全球溫度升高,既需要國家意志,也迫切需要公民積極行動。 氣候變化可能造成不可逆轉影響 11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溫室氣體公報》,稱2014年是有現代氣象記錄數據135年來最為炎熱的一年。而今年的溫度再創新高,炎熱程度甚至超越去年。
-
四川這個地方排全球第三!2017因騎行減少碳排放超68474噸
1月12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2018重塑可持續交通年會上,世界資源研究所聯合摩拜單車共同發布全球首份共享單車與城市發展可持續報告,報告顯示:成都17點起就迎來了晚高峰,成為全球最休閒的騎行城市。全球排名第三 2017因騎行減少碳排放超68474噸從騎行速度來看,包括成都在內全球12座城市展現出相同的出行規律,周末的騎行速度低於工作日,且騎行裡程更長。這意味著,不用上班時,全球都放慢了生活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