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稱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或超美國

2020-11-24 騰訊網

[導讀]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

據treehugger網站報導,近日,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高達16.9噸。

2007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去年夏天,中國又成為世界能源消費大國。而今年,中國人均碳足跡約為6.8噸,超過法國,接近義大利。

如果你對新聞頻道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到交流平臺反饋。

【到微博反饋】

相關焦點

  • 中國碳排放總量超過歐美總和 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在此之際,國際氣候專家公布的新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越工業革命誕生地歐盟(EU),但仍遠低於美國及澳大利亞。據英國廣播公司21日報導,相關數據由「全球碳計劃」發布。「全球碳計劃」是一個擁有13年歷史的氣候變化研究人員合作組織,其科學家來自世界不同研究機構,每年對各國碳排放量發布客觀數據。根據其發布的最新數據,2013年人類碳排放量達360億噸。
  • 外媒:中國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減排任務艱巨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22日報導,調查顯示,歐盟是2013年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的少數地區之一,因為經濟增長疲軟,歐盟去年的碳排放減少了1.8%。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則超過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創下新紀錄,這背離了全球需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氣候變化的軌跡。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首超歐盟
    BBC網站日前報導,聯合國氣候峰會舉行之際,三家學術期刊發文指出,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迅猛增加,地球溫度在30年內就可能超過關鍵的臨界線。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造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2.3%,達到創紀錄的年排放360億噸。未來30年內,世界將耗盡1.2萬億噸的碳排放指標。
  • 2017年全球碳排放反彈:中國印度是主因 歐盟令人失望 美國一枝獨秀!
    根據英國BP公司最近發布的世界能源數據年鑑,2017年全球能源相關的碳排放上升1.6%,打破了2013-2016年間全球碳排放基本平穩的局面。2017年與2016年相比,在主要碳排放國家中碳排放增加的有:中國(+1.19億噸)、印度(+0.93億噸)、土耳其(0.45億噸)、歐盟(+0.42億噸)、伊朗(+0.35億噸)印度尼西亞(+0.25億噸)、西班牙(+0.19億噸)、加拿大(+0.17億噸)、俄羅斯(+0.15億噸)、韓國(+0.14億噸);而碳排放下降的國家有:美國(-0.42億噸)、烏克蘭(-0.21億噸)、墨西哥(-0.15
  • 我國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 人均遠低於美國
    研究顯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28%),美國(16%), 歐盟(11%)和印度(7%)。研究發現,儘管總量偏高,中國的人均排放量為6.6噸,與美國的人均排放17.2噸相差甚遠。同時,歐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噸,仍高於中國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 歐盟:生物能源碳排放或超化石燃料
    我們應該如何抉擇(圖片來源:能源網)歐盟已經花費10年時間,扶植耗資150億歐元(約合200億美元)的能源產業。這些產業致力於從大豆和甘蔗等糧食作物中提取運輸用燃料,以期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但是在最近5年多的時間裡,科學家已經警告稱,相對於化石燃料,許多食物基燃料實際上可能促進了碳排放。生物燃料不符效益,歐洲擬降低使用量。雖然為了減少碳排放,歐盟過去大力鼓吹由糧食製造的生物燃料。
  • 美國人均碳排放量遠超中印等國 發展中國家不是氣候變化禍首
    法新社2日報導稱,根據英國慈善機構樂施會(Oxfam)周三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全球最富有的10%人群製造了50%的碳排放,而最窮的50%人群製造的碳排放則為10%。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富裕國家,拒絕對某一組國家賦予特別義務。他們指出,新興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的碳排放正在高速增長,存在巨大風險。
  • 2017年全球碳排放強勁反彈 中國預計上升3.5%
    【財新網】(記者 周辰)國際組織「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下稱GCP)於11月13日最新發布的科學研究報告「2017年全球碳預算(2017 Global Carbon Budget)」顯示,全球化石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連續三年零增長後,將於2017年增長強勁2%
  • 2013年中國人均CO2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
    彭博社9月22日報導,英國丁鐸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Tyndall Center)和埃克賽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 )數理科學學院聯合發表的一篇報告稱,2013年中國人均CO2排放量達到高達7.2噸,首次超過歐盟人均排放量6.8噸,而同期印度人均排放量為1.9噸。
  • 中國禁止境內航空公司參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
    中國民用航空局近日向各航空公司發出指令,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參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禁止各運輸航空公司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項目。
  • 2013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公布 中國人均首超歐洲
    【環球網綜合報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9月21日報導,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公布2013年度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其中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引人關注。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人類活動碳排放量達到360億噸,平均每人排放5噸二氧化碳,創下歷史新紀錄。
  • 【中國、美國、歐盟、印度等全球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四個經濟體的碳...
    2020-08-26 00:35:08來源:FX168 【中國、美國、歐盟、印度等全球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四個經濟體的碳排放量已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60%】威廉與弗洛拉·休利特基金會環境項目主任、前美國氣候變化特使喬納森·潘興(Jonathan Pershing):當前,中國、美國、歐盟、印度等全球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四個經濟體的碳排放量已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60%,這四個經濟體的碳減排對於推動全球碳減排至關重要。
  • 科工力量: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從發展的動態過程看,發達國家碳排放總量和人均排放量都已經過了峰值點,在近幾年呈現緩慢下降趨勢。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人均排放量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提高也在迅速增加,2010年升至G20國家的平均水平,到2016年,中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為8.8噸二氧化碳當量,比G20國家平均值高17%。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人均歷史積累碳排放」與「人均碳排放」 誰能理清各國減排責任自18世紀後半葉以來,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工業時代。特別是自1850年以來,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的規模迅速增加,化石燃料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等)急劇增加。
  • 深圳人均碳排放強度低於新加坡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深圳始終把環境保護擺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位置。在「美麗深圳」戰略決策指引下,深圳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持續深化改革,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現代化治理體系,多項機制體制改革全國領先,形成獨具特色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圳模式」,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益借鑑。
  • 中國將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中新社華盛頓9月25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在華盛頓同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會談。雙方再次發表關於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兩國元首重申堅定推進落實國內氣候政策、加強雙邊協調與合作並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向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經濟轉型的決心。
  • 2017因騎行減少碳排放超68474噸
    17:00-18:00 單次平均騎行1.143公裡該報告採用了摩拜單車大數據平臺2017年的海量數據全球排名第三 2017因騎行減少碳排放超68474噸從騎行速度來看,包括成都在內全球12座城市展現出相同的出行規律,周末的騎行速度低於工作日,且騎行裡程更長。這意味著,不用上班時,全球都放慢了生活節奏。
  • 複合的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政策:歐盟的經驗與啟示
    【關鍵詞】碳稅;碳排放權交易;歐盟;複合政策一、引言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是促進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減排的有效手段。面對更為嚴峻的國內碳減排壓力,2012年9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確定從2013年開始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七個省市納入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
  • 「全球碳項目」報告:2017年全球碳排放強勁反彈
    2017年11月13日,「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在波恩氣候大會上發布的《2017全球碳預算報告》指出,到2017年底,全球化石燃料及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預計將比上年增長2%(不確定度在0.8%~3%之間)。  《全球碳預算報告》由76位科學家撰寫,他們來自15個國家的57家研究機構。
  • 預計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跌幅創二戰以來的紀錄!
    結果顯示,隨著全球經濟體感受到Covid-19封鎖的影響,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為340億噸,與2019年相比減少了24億噸,比上一年下降7%。這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碳排放最大的絕對量下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相對下降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