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排放總量超過歐美總和 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2020-11-24 觀察者網

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將於9月23日舉行。成千上萬人21日走上街頭,遊行要求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在此之際,國際氣候專家公布的新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越工業革命誕生地歐盟(EU),但仍遠低於美國及澳大利亞。

據英國廣播公司21日報導,相關數據由「全球碳計劃」發布。「全球碳計劃」是一個擁有13年歷史的氣候變化研究人員合作組織,其科學家來自世界不同研究機構,每年對各國碳排放量發布客觀數據。根據其發布的最新數據,2013年人類碳排放量達360億噸。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29%,美國15%,歐盟10%,印度7.1,俄羅斯5.3 %。單從這一年看,中國的碳排放總量超越了美歐總和。

2013年全球碳排放排位表

其中一個新的發展是,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越了歐盟。世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5噸,中國現在則已達到7.2噸,超過了歐盟的6.8噸。雖然,與人均碳排放量高達16.5噸的美國相比,中國還相去甚遠。

挪威國際氣候和環境研究中心的安德魯•羅比表示,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還是沒法跟美國或澳大利亞比,但其超過歐盟的事實可能會令很多人感到驚訝」。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碳排放量的激增源自中國的工廠和發電廠,正是它們將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歐盟碳排放量的下降部分源自疲弱的經濟表現。不過,歐盟碳排放數據下降的背後,還掩蓋著一個事實:歐盟消費的產品中有很多是在中國等國家生產。

科學家稱,全球碳排放總量正在迅速增加,可能會在30年內超越危險的氣候變化極值。

世界氣候變化峰會前夕 多地舉行大遊行

英國廣播公司稱,紐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舉行前夕,世界範圍內2000多個地區舉行了氣候變化街頭舉行。

9月21日,成千上萬人走上街頭舉行「人民氣候大遊行」,要求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最大的集會發生在紐約,組織者預計有31萬人參加了此次抗議活動,令這次集會可能成為歷來最大規模氣候變化抗議活動之一。

「人民氣候大遊行」現場圖

本次遊行獲得了聯合國和紐約市政府的支持。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紐約市長白思豪、法國外長法比尤斯、美國前副總統戈爾、著名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等眾多國際名流參加了遊行。

潘基文等政要參加遊行

聯合國定於9月23日舉行氣候變化峰會,屆時,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領導人,以及金融、企業和社會組織的負責人將匯聚紐約聯合國總部,共同商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為明年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國大會,最終達成具有實質意義的氣候變化協議做最後衝刺。

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印度總理莫迪據稱不會參加這一峰會,中國由國務院總理張高麗帶隊前往。

相關焦點

  • 外媒:中國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減排任務艱巨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22日報導,調查顯示,歐盟是2013年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的少數地區之一,因為經濟增長疲軟,歐盟去年的碳排放減少了1.8%。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則超過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創下新紀錄,這背離了全球需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氣候變化的軌跡。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首超歐盟
    BBC網站日前報導,聯合國氣候峰會舉行之際,三家學術期刊發文指出,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迅猛增加,地球溫度在30年內就可能超過關鍵的臨界線。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造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2.3%,達到創紀錄的年排放360億噸。未來30年內,世界將耗盡1.2萬億噸的碳排放指標。
  • 我國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 人均遠低於美國
    研究顯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28%),美國(16%), 歐盟(11%)和印度(7%)。研究發現,儘管總量偏高,中國的人均排放量為6.6噸,與美國的人均排放17.2噸相差甚遠。同時,歐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噸,仍高於中國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 歐盟稱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或超美國
    [導讀]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據treehugger網站報導,近日,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高達16.9噸。
  • 2019碳排放配額總量4.65億噸 持續貢獻廣東碳排放交易經驗
    取得如此成績,與廣東的在碳排放權交易方面的探索和嘗試分不開。探索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是國家賦予廣東的重大改革事項,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3年12月啟動,至今已進入第七個履約期。經過不斷的建設和完善,目前法規體系已基本健全、市場主體參與度活躍,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超4億噸,是總體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區域性碳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歐盟和韓國碳市場。
  • 中國碳排放總量 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碳排放總量 居世界第一位北極星環保網訊:國家節能中心主任賈復生20日說,如果說工業化是目前我國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城鎮化則是未來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賈復生在此間召開的建築節能技術推廣會上說,建築交通用能是城鎮化用能的主體。
  • 廣東2019年碳排放配額總量設定為4.65億噸
    取得如此成績,與廣東的在碳排放權交易方面的探索和嘗試分不開。探索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是國家賦予廣東的重大改革事項,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3年12月啟動,至今已進入第七個履約期。經過不斷的建設和完善,目前法規體系已基本健全、市場主體參與度活躍,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超4億噸,是總體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區域性碳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歐盟和韓國碳市場。
  • 2013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公布 中國人均首超歐洲
    【環球網綜合報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9月21日報導,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公布2013年度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其中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引人關注。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人類活動碳排放量達到360億噸,平均每人排放5噸二氧化碳,創下歷史新紀錄。
  • 美國人均碳排放量遠超中印等國 發展中國家不是氣候變化禍首
    的碳排放,而最窮的50%人群製造的碳排放則為10%。他們指出,新興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的碳排放正在高速增長,存在巨大風險。但從樂施會報告中的數據我們能看出,在有數據可查的G20國家中,美國無論是哪個收入級別人群的碳排放總量,都遠遠甩開其他的所有國家,超第二名的中國近一倍。
  • 中國碳排放總量居世界第一位
    2000年至2010年,我國建築能耗年均增長9.1%,建築能耗佔國家能耗總量的20%以上。目前節能建築僅佔我國既有建築面積的20%,只相當於歐洲20年前的標準。  2006年至2013年,我國以年均6%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了年均10.1%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累計節能9.9億噸標準煤左右。但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碳排放總量居世界第一。
  • 中國碳排放量再次成全球焦點
  • 碳排放交易
    1、配額碳交易市場  配額碳交易可以分成兩大類,一是基於配額的交易,買家在「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體制下購買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賣)的減排配額,譬如《京都議定書》下的分配數量單位(AAUs)和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ETS)下的歐盟配額(EUAs);二是基於項目的交易,買主向可證實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購買減排額,最典型的此類交易為清潔發展機制(CDM)以及聯合履行機制
  • 課題組:國家碳排放核算工作的現狀、問題及挑戰
    基於EDGAR相對全面的口徑計算結果顯示,2017年我國人均碳排放約7.7噸二氧化碳,在全球209個國家和地區中,降序排名第49位,比全球平均水平高57%。但從1990—2017年的人均碳排放量累計值看,我國僅為130噸二氧化碳/人,與全球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明顯低於主要發達國家(圖1、圖2)。
  • 碳排放排名居首 綠色發展經濟是兩岸共同壓力
    綠屋頂降溫又減碳圖╱路透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是目前世界碳排放最大地區,人均7.2噸;對照臺灣地區碳排放量,全球排名24,但人均為11噸,高居全球首位,高出全球平均數5噸的兩倍多,也比大陸高出許多。大陸是總量第一名;臺灣是人均冠軍,這兩個頭銜對兩岸而言是不光彩,因此兩岸當為節能減碳工作應多加把勁。
  • 深圳人均碳排放強度低於新加坡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深圳始終把環境保護擺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位置。在「美麗深圳」戰略決策指引下,深圳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持續深化改革,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現代化治理體系,多項機制體制改革全國領先,形成獨具特色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圳模式」,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益借鑑。
  • 【中國、美國、歐盟、印度等全球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四個經濟體的碳...
    2020-08-26 00:35:08來源:FX168 【中國、美國、歐盟、印度等全球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四個經濟體的碳排放量已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60%】威廉與弗洛拉·休利特基金會環境項目主任、前美國氣候變化特使喬納森·潘興(Jonathan Pershing):當前,中國、美國、歐盟、印度等全球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四個經濟體的碳排放量已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60%,這四個經濟體的碳減排對於推動全球碳減排至關重要。
  • 【地理吉尼斯】全球碳排放排行榜
    另外,東亞、南亞、東南亞的碳排放量也較,這與該地區人口總量大有較大關係。而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碳排放量顯著偏低。上圖展示了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國家名稱及其碳排放量,中國、美國的碳排放總量明顯高於其他國家,而印度、俄羅斯、日本的碳排放量也超過1000噸,成為第二集團。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即將施行,你知道火電廠的碳排放是怎麼算出來...
    這標誌著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全國碳市場)正式投入運行。 具體而言,屬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都將列入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名錄。
  • 箭在弦上:鋁行業碳排放交易
    近期,中國再次承諾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家自2011年進行全國碳排放交易試點研究以來取得重大成果,鋁行業雖未正式進入碳交易市場,但已有多家鋁相關企業的自備電廠被納入近期發布的《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徵求意見稿)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鋁行業碳排放交易箭在弦上。
  • 中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對地區碳排放效率的影響
    隨著人口和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過去幾十年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由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及一系列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關注。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2億t,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碳排放最多的國家。2011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超過美國,2013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佔全球的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