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排名居首 綠色發展經濟是兩岸共同壓力

2020-12-07 華夏經緯網

綠屋頂降溫又減碳圖╱路透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紐約聯合國總部日前召開氣候變遷高峰會,會前的一些數據公布,值得兩岸各有司機關深切檢討,共同為地球暖化問題所引發的嚴峻議題盡力,舒緩氣候變遷。

    中國大陸是目前世界碳排放最大地區,人均7.2噸;對照臺灣地區碳排放量,全球排名24,但人均為11噸,高居全球首位,高出全球平均數5噸的兩倍多,也比大陸高出許多。大陸是總量第一名;臺灣是人均冠軍,這兩個頭銜對兩岸而言是不光彩,因此兩岸當為節能減碳工作應多加把勁。

    日前英德法3國駐臺代表聯合在臺灣媒體投書,希望臺當局與民間能積極開展綠色、低碳經濟,就英國而言,其人均碳排放為2噸,臺灣地區是英國的5.5倍,英德法3國當然認為臺灣有許多努力空間,也表達未來低碳標準會與臺灣地區對歐盟的經貿議題息息相關,因此臺當局應痛下決心好好落實減碳工作的推動,利人也利己。

    從世界的輿論風向可發現,兩岸在碳排放都被歐洲主要國家盯上,這也是兩岸在歐洲市場落後韓國的主因,韓國在2008年推動綠色成長戰略,追求低碳經濟,因此成為東亞地區第一個與歐盟籤訂FTA國家,兩岸要想維繫歐盟市場,綠色低碳是必走之路。

    大陸在「十一五」期間就展開推動「循環經濟」,某種程度是重視汙染排放問題,並設法透過3R減輕汙染與資源再利用,而「十二五」期間更積極將「節能減碳」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照臺當局相關部門也有推動相關節能減碳工作,但如駐臺代表所言還不到位,因此臺「行政院長」江宜樺有必要統合相關部門力量積極規劃臺灣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成長戰略,並將節能減碳也成為臺灣未來新興產業。

    大陸在節能減碳的未來規劃分3大部門進行:工業部門、交通運輸部門、建築部門;這些部門的技術及時發展,對大陸碳排放的減量將有很大幫助,推估2050年將可減少碳排放48億噸。

    兩岸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遭遇環境汙染問題,大陸近幾年有下定決心,有些地區確實有做出成績,但對空汙及霧霾一直無法有效突破。前述80項減碳關鍵技術的發展,並規劃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展現大陸解決空汙及霧霾的更大決心;臺灣地區比大陸早發展20年,也比大陸早經歷環境問題,但始終無法有效解決環境問題,環保產業無法有效規模化是主要原因之一。

    眼前環境議題與經貿問題是綁在一起,碳排放不有效解決勢必會影響臺灣未來出口,而出口又攸關臺灣未來經濟成長,因此兩岸應在減碳議題好好合作,共同發展減碳關鍵技術,並將節能減碳工作產業化,變成未來新興產業,共同應對氣候變遷,使兩岸同胞有宜居生活環境,並避免氣候變遷所引發的諸多災害。

    【作者/臺灣屏東大學副教授 鄭博文】

 

來源:臺灣《旺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深圳碳排放履約率創新高 綠色低碳發展進入新階段
    &nbsp&nbsp&nbsp&nbsp深圳市現有636家碳排放管控單位,按照《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規定,管控單位需於6月30日24時前足額提交配額,完成年度碳排放履約義務。在多年推行節能減排,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戰略過程中,「綠色低碳」是詮釋「深圳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 專家:加快實現碳排放達峰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加快實現碳排放達峰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是實現我國碳排放達峰的關鍵期,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攻堅期,必須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加快制定並落實國家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作為降碳減汙總抓手和「牛鼻子」,實現碳達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高度協調統一。
  • 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中國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新目標為綠色低碳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如何增強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中國要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從生產到消費都要考慮碳排放約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推動下,兩岸經貿合作關係也在進一步發展,大陸對於臺灣經濟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在新形勢下兩岸要通過加強政治互信,堅持共同的政治基礎;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兩岸經貿合作新的著力點;要促進兩岸經貿多渠道交流,積極促進兩岸融合等路徑來實現兩岸經貿合作關係的不斷深化和發展。
  • 「十三五」期間四川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人均碳排放在全國經濟體量最...
    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十三五」前四年,在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7.8%、城鎮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年均增長3.2%的情況下,全省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穩定在2.7億噸左右;人均碳排放在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6個省份中最低。
  • 我國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制定___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的行動...
    我國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制定多少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的行動方案?這是青年大學習11月16日第十季特輯中的題目,一定還有很多用戶不知道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哪一年吧,下面就是這道題的正確答案和解析了,一起來看看吧!
  • 破解動力電池退役難題 助力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綠色和平、中華...
    2020年10月30日,由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與中國環保聯合會聯合主辦,華夏能源網承辦的「破解動力電池退役難題:助力循環經濟綠色發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研討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邀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能源資源環境研究所房增強博士、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電池專委會副秘書長楊清雨、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戰略部部長陳雄輝等政府機構、行業協會以及知名企業的專家,圍繞電池行業的綠色發展、動力電池的多能互補及梯次利用進行了專題報告和深度研討。
  • 深圳:單位GDP碳排放五年下降22%
    龍崗區坪地街道曾經是深圳最落後、最高碳的區域,自2012年深圳國際低碳城項目啟動以來,這裡初步走出了一條綠色化跨越式發展道路,地區生產總值從2011年的42.8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85.2億元,同時碳排放強度顯著降低。深圳國際低碳城通過持續轉型,逐步成為新興的綠色低碳發展實驗區,這正是深圳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 碳排放四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十四五」規劃建議,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是總書記向全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作為經濟大省,我們要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努力在全國達峰之前率先達峰。」
  • 深圳人均碳排放強度低於新加坡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深圳始終把環境保護擺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位置。在「美麗深圳」戰略決策指引下,深圳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持續深化改革,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現代化治理體系,多項機制體制改革全國領先,形成獨具特色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圳模式」,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益借鑑。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8月30日,中共普洱市委書記衛星在第三屆普洱綠色發展論壇暨第四屆茶文化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簡要總結了18大以來普洱市綠色發展實踐。 當今時代,面對氣候變暖、環境危機、貧困威脅等嚴峻挑戰,綠色發展成為全球應對危機的共同選項。
  • 全美最幸運城市排名 聖地牙哥居首
    (Agencies)根據最新排名,被奉為美國氣候最宜人城市之一的聖地牙哥,也是全美「最幸運城市」。這座陽光明媚的南加州城在《男性健康》雜誌全美100個最幸運城鎮的評選中贏得了桂冠。巴爾的摩、鳳凰城、德拉瓦州的威爾明頓、以及維吉尼亞州的里奇蒙緊隨其後。
  • 葉冬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係。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保護生態環境也不應該是排斥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當前我國堅定不移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均得益於生態環境紅線的現實倒逼,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亦是更好保護綠水青山的重要基礎,二者互為融合、不可割裂。
  • 綠色低碳技術開發應用正深入湖南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當天,長沙市舉行第八個無車日活動,230餘名志願者從杜鵑廣場出發,沿著金星大道做長約7公裡的騎行,倡導全市人民選擇公共自行車等綠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記者 田超 攝   10月19日,首屆亞太低碳技術峰會在長沙開幕,峰會主題為「專注低碳技術·共創綠色未來」,旨在研討和推動低碳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經濟轉型。
  • 介入綠色金融領域 共同推動綠色發展
    11月13日晚,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經濟峰會舉行。中外嘉賓圍繞「全球經濟復甦」「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認為,當前全球債務水平攀升增大風險隱患,全球供應鏈進一步收縮,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 中國碳排放總量超過歐美總和 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29%,美國15%,歐盟10%,印度7.1,俄羅斯5.3 %。單從這一年看,中國的碳排放總量超越了美歐總和。2013年全球碳排放排位表其中一個新的發展是,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越了歐盟
  • 中國碳排放總量 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碳排放總量 居世界第一位北極星環保網訊:國家節能中心主任賈復生20日說,如果說工業化是目前我國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城鎮化則是未來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賈復生在此間召開的建築節能技術推廣會上說,建築交通用能是城鎮化用能的主體。
  • 中國日報網評:守護藍色星球的綠色發展之路
    漫畫:石宇11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指出,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11月3日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提出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議中提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降低碳排放強度,不僅能使中國碳排放峰值水平更低,也意味著能夠在更長的時間內減排更少的二氧化碳。
  • 中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對地區碳排放效率的影響
    建立一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重要任務。隨著人口和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過去幾十年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由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及一系列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關注。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2億t,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碳排放最多的國家。
  • 北京市副市長殷勇:北京的營商環境顯著提升 評分排名全球第28位
    作為樣本城市,北京助力中國在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排名中比去年提升15位,比前年提升47位,位列全球第31位;如果把北京的評分單獨排名,相當於排名全球第28位。在國家發改委組織的中國主要城市營商環境評價中,北京已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殷勇表示「北京取消了銀行帳戶開戶許可,首創的動產擔保統一登記試點,也被正式寫入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