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四問

2021-01-21 新華日報

我國去年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十四五」規劃建議,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是總書記向全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作為經濟大省,我們要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努力在全國達峰之前率先達峰。」在去年底召開的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指出,江蘇要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的目標。

這項工作為何重要?江蘇有哪些作為?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1問

從「近零」到「淨零」 如何轉身領跑

實現碳排放達峰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階段和現代化水平的關鍵標誌之一。一般來說,GDP的增長會產生能源消耗、排放溫室氣體,如果單位GDP產生的溫室氣體不變,那麼,GDP越高,碳排放總量就會越大。這些年,我國一直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擴大使用綠色能源,單位GDP碳排放量在不斷下降。如果單位GDP排放量的下降幅度大於GDP增長速度,碳排放的總量就不會再增長,這個拐點就是碳排放峰值,即「碳達峰」。達到峰值後,要把排放從高位降下來,就需要通過植樹造林、二氧化碳捕集等方式,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和吸收相抵消,這就是「碳中和」。

「碳達峰、碳中和對全球來說都是一場能源革命。」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許傳龍告訴記者,我國是後發的工業化國家,要從碳排放「近零」直接到「淨零」,從參與者到跟跑者,現在要轉向領跑者,這與我國到2050年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是相匹配的,是緊跟時代潮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中國舉措。要通過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目標,實現從高碳轉向低碳,甚至一步到位轉向零碳。

「對中國來說,就是要先達峰、再中和,這個達峰不是把企業關掉,而是在達峰的過程中讓企業在生產方式上實現轉型升級,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打出一套組合拳。」許傳龍認為,對江蘇來說,要跳過「近零」,從達峰直接到「淨零」,而且是越快越好,現在再圍繞高碳上新項目,將來就會被淘汰。

就在一個月前,全球首家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機構——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在南京成立。研究院由南京市政府聯合東南大學等有關方面共同組建,將聚焦碳中和領域的政策、技術、產品等開展研究,促進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地方政府提供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諮詢,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解決方案。

成立儀式上,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南京將緊緊咬住「淨零」目標,為全省全國低碳發展作出探索、貢獻力量。強化綠色低碳技術供給,加快打造綠色技術策源地,培育壯大低碳領域的創新主體;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動能,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推動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推動科技與能源深度融合,促進城市能源體系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提升綠色低碳治理效能,把低碳發展列入南京「十四五」規劃,建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豐富南京綠色低碳發展實踐。

2問

能源結構「高碳」,達峰還有多難

「我國的能源結構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為主,佔比達到約85%,其中煤炭的佔比達到57%,碳達峰行動面臨巨大的挑戰。」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表示,目前,生態環境部正按照中央的要求,加緊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的編制工作。

根據省生態環境廳編制的《2019年江蘇省低碳發展報告》,2019年我省碳排放強度比2018年下降6.0%,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全省「十三五」碳強度目標。但不容忽視的是,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化石能源佔比高於全國,減碳壓力巨大。

要實現碳中和,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要達到1:9左右,這也被稱為「一九定律」,而目前,江蘇的這一比例是9:1。專家測算,要在2030年前率先實現碳達峰這一目標,全省煤炭(包括煤、焦炭)消費必須控制在1.95億噸標煤以內,與2019年持平。

「儘管從碳強度來看,江蘇在全國兄弟省市中較低,碳排放的效率總體來說較好,但是從總量來看還是比較高的。」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能源資源研究所所長賴力說,「十三五」以來,尤其是2016年以後,江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減煤,近幾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碳排放基本保持平穩,小幅波動,而經濟仍保持中高速增長,體現出江蘇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初步具備和碳排放脫鉤的跡象。但「十四五」時期,江蘇一批重大項目將陸續開工,比如連雲港盛虹煉化、南通中天鋼鐵等,加之晶片製造、新能源電池、數據中心等新型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居民生活等用電量的快速增長,江蘇在現有基礎上碳排放還會有增長勢頭。

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根據國家測算,「十四五」期間,風電和光伏在能源方面要承擔主力,一年裝機要達到1億至1.2億千瓦。在這種情況下,江蘇怎麼辦?

「從國家層面上看,『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佔比達15%,而江蘇在11%左右,『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0.53個百分點。到『十四五』,國家可能要把目標提高到20%,意味著要加大發展非化石能源,來支撐社會經濟的能源需求和發展。江蘇由於自身資源結構,非化石能源佔比比全國低,因此,要在2025年提高到20%,5年內提升9個百分點,前進的步伐要比國家更快。」省發改委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處長唐學文說,要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除了區外來電和連雲港核電站機組發電外,只有靠風電和光伏,要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一番帶拐彎」,任務非常艱巨。「一方面,江蘇光伏、風電基數大,再實現大幅增長難;另一方面,江蘇土地資源有限,而光伏和風電都要佔用一定土地。因此,一是要多用屋頂,二是向海發展。」

鋼鐵業是碳排放的重要行業,根據「十四五」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加速推進低碳綠色發展成為我國向鋼鐵強國邁進的主攻方向。

走進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藍天白雲,草木成蔭,整潔的道路連接起鋼鐵智造廠房。「生產過程中的煤氣全部回收利用,實現近零排放,煤氣回收全部用於發電,年發電量超過25億千瓦時。」公司安全能環部副部長王長華介紹,南鋼利用二次能源發電比例已超過生產用電56%,此外,廠房屋頂全部進行光伏發電,年發電量超3000萬千瓦時,火車運輸採用充電機車替代柴油機車,年減碳2.6萬噸。

3問

碳排放權交易,江蘇如何接軌全國

2月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將正式施行,標誌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投入運行,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將從試點市場邁向全國市場。

所謂碳排放權交易,簡稱碳交易,是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市場化手段,相對於行政手段具有全社會減排成本較低、能夠為企業減排提供靈活選擇等優勢。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截至去年11月,試點碳市場共覆蓋電力、鋼鐵、水泥等20餘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累計配額成交量約為4.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累計成交額近100億元。

「碳交易大幕將全面拉開,我們已經提前感受熱度。」作為國內領先的低碳節能環保一站式綜合服務商,北京和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早明說,「各地前來諮詢的人太多,從業這麼多年都沒出現過,碳交易真的太熱了!」

雖不在試點之列,但江蘇實際上很早就為碳交易的全面啟動做好了準備。「碳核查是碳交易的基礎,相當於先摸摸底,看看到底有多少交易量。」孟早明介紹,江蘇的碳核查工作一直進行得有條不紊,已經積累了大量數據,近年來,北京和碳作為服務商,就在南京、蘇州、無錫等地參與了綜合能耗為5000噸至1萬噸標煤的碳核查工作。

在完成碳核查的基礎上,火電作為全國碳市場開啟後的首個被納入行業,相關企業將領取一定的碳排放配額,而一旦實際碳排放量超標,就需要去碳市場購買差額,未超標則可出售富餘的額度。同時,企業必須不斷減排,以應對不斷收緊的免費碳排放配額。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為2225家,其中,江蘇共有216家,佔比接近10%。「對於我們而言,必須要設法降低碳排放成本和履約風險,做到履約風險最小化、成本最小化,以及碳資產價值最大化。」江陰一家參與企業相關負責人說,碳交易確實會倒逼企業重視碳減排,實現技術上的提升,未來,碳將作為一種有價資源對企業產生巨大影響,「短期內,我們將面臨較大壓力,尤其是免費分配的比例還會逐漸降低,電廠的整體成本或有較大程度增加,不過,我們有信心通過技術進步和市場機制,在實現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中發揮作用。」該負責人說。

4問

新能源轉型 江蘇「底氣」何在

「此時提出碳達峰與碳中和,以及全面啟動碳交易,底氣來自於中國在低碳領域的自信,我們在風電、水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相關領域的很多技術儲備,都已經全球領先。」孟早明說。

實際上,新能源技術的長足進步並非朝夕之功。來到位於黃海之濱的龍源如東海上風電場,這裡被業內稱為海上風機「大觀園」,項目囊括了國內外10個廠家的13種不同機型。一眼望去,有常見的三葉片機組,也有試驗前沿的雙葉片機組,它們如同一個個「進擊的巨人」,與永不停歇的海風作戰。

「早在2006年,龍源如東作為江蘇電網首座風電場實現併網,揭開了新能源在江蘇發展的序幕,經過15年的高速發展,新能源已從零星分布的補充電源發展為點多面廣的替代能源。」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調控中心主任陸曉介紹,「十三五」期間,江蘇新能源裝機容量增長4倍,年均增速達32.9%。截至去年底,全省新能源總裝機容量達到3231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容量1547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1684萬千瓦。

不斷向上突破的數字背後,是在低碳理念的引導下,市場參與主體各司其職。近幾年,深圳能源集團在揚州地區投資建設風電項目6個,僅去年就投運4個。為讓深圳能源集團這樣的新能源企業能夠更加順利在江蘇落地,國網揚州供電公司不僅主動開展揚州地區新能源消納能力分析研究,提出各區域新能源開發容量、開發時序和布局建議,還及時為每個電源項目定製接入規劃方案,同步納入電網規劃,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水平。

「一直以來,我們主動與發電企業溝通協商,簡化流程、壓縮環節、規範標準,及時辦理新能源項目接入系統申請,在項目安排、資金投入、物資供應等方面優先保障新能源接網工程建設。」陸曉表示,該公司深入分析風光資源變化特性,提高新能源發電功率和負荷短期預測水平,優先將風電、光伏等預測電量納入發電計劃,降低煤電計劃電量份額。

與新能源技術提升同步,我省還在開展相關領域的大數據挖掘工作,從而為碳達峰與碳中和奠定數字根基。據了解,我省已建立省地一體化新能源發電數據中心,實現全省6135颱風機、19924組逆變器單機運行狀態與風光資源數據的耦合分析。同時,我省還構建新能源大數據分析平臺,以風光資源數據為基礎,按照年月、地市、發電集團,以及海上、沿海、內陸發電類型等不同時空維度,開展江蘇電網新能源運行特性大數據分析工作。

相關焦點

  • 【中國、美國、歐盟、印度等全球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四個經濟體的碳...
    2020-08-26 00:35:08來源:FX168 【中國、美國、歐盟、印度等全球碳排放規模最大的四個經濟體的碳排放量已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
  • 遼寧瀋陽擬對碳排放權交易立法《瀋陽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
    第十四條 市碳排放權交易主管部門應當對以下活動加強監督管理,及時公布相關信息:(一)納入配額管理單位的碳排放監測、報告以及配額清繳等活動;(二)第三方核查機構開展碳排放核查工作的活動以及針對碳排放核查工作的核證、覆核等活動;(三)交易場所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資金結算、配額交割等活動;(四)與碳排放配額管理以及碳排放權交易有關的其他活動
  • 碳排放交易
    至於自願市場的無碳標準,則是在《無碳議定書》的框架下發展的一套相對獨立的四步驟碳抵消方案(評估碳排放、自我減排、通過能源與環境項目抵消碳排放、第三方認證),實現無碳目標。5.  我國目前發展狀況  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能源消費量不斷攀升。
  • 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
    問:天氣越來越熱,聽說這是碳排放在作怪。不過有觀點提出,氣候變化是地球自身運轉規律的體現,就算有化學變量的存在,碳排放也只是眾多作用因素中的一個方面。那麼請問,大氣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如何才能更為準確地觀測和分析氣候變化?
  • 2019碳排放配額總量4.65億噸 持續貢獻廣東碳排放交易經驗
    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2019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批准並正式印發。這是省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能從省發展改革委劃轉到省生態環境廳後,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的首次印發。  2018年廣東碳排放市場整體情況及2019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由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和交流合作處處長洪建武通報。
  • 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針對下一步工作,有專家建議可在「十四五」期間設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穩健推動全國碳市場的建設運轉及減碳目標實現。 我國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均提出要開展碳排放總量控制,北京、上海、甘肅、雲南等地也從地方層面積極探索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
  • 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 碳排放交易概念股有哪些
    2015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計劃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據悉,國家發改委已向國務院提交了啟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計劃。那麼,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呢?下面隨小編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碳排放交易是什麼意思呢?
  • 我國碳排放2030年達峰值
    「十三五」規劃草案增加環境質量考核指標3月7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召開記者會,邀請全國政協委員解振華、秦大河、吳曉青、胡存智、白巖松就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加大環境整治力度,特別是大氣、水和土壤汙染防治等答記者問。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認為,霧霾主要是人類活動排放造成的。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範圍,由生態環境部擬訂,按程序報批後實施,並向社會公開。第五條  生態環境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建立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機構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組織建設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中化新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11月2日消息,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關於公開徵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
    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根據公布的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法和標準,核定重點排放單位應取得的碳排放配額,並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第十條(排放配額登記)碳排放配額是所有權人的資產,其權屬通過國家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登記確認,權屬變更自登記時起發生法律效力。重點排放單位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和取得的碳排放配額應在國家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登記。
  • 什麼是碳排放強度?
    碳排放強度是指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該指標主要是用來衡量一國經濟增長同碳排放量增長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麼說明該國就實現了一個低碳的發展模式。
  • 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有關情況
    三是碳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部分。明確納入企業應制定碳排放監測計劃,編制年度碳排放報告,由第三方核查機構進行核查,主管部門依據有關情況進行核實或複查,以此確定納入企業年度碳排放量。四是碳交易部分。明確在指定交易機構開展交易,通過登記註冊系統進行交割。納入企業及符合交易規則規定的機構和個人,可參與交易。
  • 汙泥處理處置碳排放研究系列——碳排放研究背景及方法
    目前中國最大的排放源來自電力及熱力生產、工業及交通,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排放主體,實現這一目標仍然需要考慮其他碳排放,在快速推廣現有成熟低碳方案的同時積極尋找新途徑、發展新技術。2 短期氣候汙染物——甲烷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特別提出應重視短期氣候汙染物(SLCP),以獲得快速的氣候響應。
  • 課題組:國家碳排放核算工作的現狀、問題及挑戰
    圍繞二氧化碳排放量(簡稱「碳排放」)的核算工作也因此成為溫室氣體排放核算的重中之重。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利用及部分工業生產過程,這兩個來源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如下。核算能源利用碳排放的主流做法包括部門法和參考法兩種。
  • 箭在弦上:鋁行業碳排放交易
    國家自2011年進行全國碳排放交易試點研究以來取得重大成果,鋁行業雖未正式進入碳交易市場,但已有多家鋁相關企業的自備電廠被納入近期發布的《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徵求意見稿)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鋁行業碳排放交易箭在弦上。
  • 中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對地區碳排放效率的影響
    摘要在碳排放交易背景下,中國碳排放效率的趨勢變動成為政府重點關注的目標,科學考察我國碳排放效率水平,分析碳交易試點啟動對低碳發展是否具有促進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明確的現實意義。基於投入產出的生產函數思想,本文利用三階段DEA模型對碳交易市場建立前後的中國碳排放效率進行評價並排序,並利用收斂性原理對中國各省區碳排放效率的差異進行分析。
  • 湖北省印發2017年碳排放權配額分配方案
    1   湖北省2017年碳排放權配額分配方案   根據國家關於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統一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6〕57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及排放監測計劃制定工作的通知
  • 內地首家 白雲機場通過國際機場碳排放三級認證
    2020年,在抗疫情、保生產的大背景下,白雲機場積極統籌推進綠色機場建設,連續通過了ACA一級、二級、三級國際碳排放認證,創下了全球認證最快紀錄,體現了白雲速度。據統計,亞太地區獲得碳排放三級認證的機場僅有24家。白雲機場通過認證填補了國內機場空白,意味著白雲機場在綠色發展領域與國際接軌,領先水平更進一步。
  • 哪些食材碳排放高?
    以牛肉為例,研究人員認為,它之所以位列碳排放榜首,主要源於其飼料。種植牛飼料需要使用大量殺蟲劑和化肥,而殺蟲劑和化肥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產品。肥料分解後還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除此之外,牛的消化系統會排放大量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25倍。  黃油的上榜,和它生產加工環節的碳排放有關。生產黃油需要先將牛初乳分離成低脂奶和奶油,然後經過殺菌、冷凍、發酵和攪拌等一系列步驟才能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