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碳排放配額總量4.65億噸 持續貢獻廣東碳排放交易經驗

2020-11-24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記者 劉灝)13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2019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批准並正式印發。這是省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能從省發展改革委劃轉到省生態環境廳後,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的首次印發。

  2018年廣東碳排放市場整體情況及2019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由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和交流合作處處長洪建武通報。

洪建武通報廣東碳排放市場相關情況。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供圖

  廣東碳排放交易進入第七個履約期 總體規模全國第一、全球第三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到2020年,全國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降低18%。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每生產單位GDP所排放二氧化碳量與基期相比的降低比例,反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效。而國家給廣東的約束性目標則高於全國水平,要求「十三五」期間下降20.5%的碳強度,目前我省已順利達到國家規定的十三五前三年的累計進度目標。

  取得如此成績,與廣東的在碳排放權交易方面的探索和嘗試分不開。探索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是國家賦予廣東的重大改革事項,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3年12月啟動,至今已進入第七個履約期。經過不斷的建設和完善,目前法規體系已基本健全、市場主體參與度活躍,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超4億噸,是總體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區域性碳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歐盟和韓國碳市場。

  值得一提的事,在踏實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過程中,廣東還著力推進國家低碳試點省市工作,廣東和廣州市、深圳市、中山市分別是國家第一、第二、第三批的低碳試點省市。

  2018履約期內廣東碳市場交易8.37億元 超前三年成交總和

  在2018年履約期內,廣東碳市場配額的交易量達到4900萬噸,交易金額8.37億元,分別佔全國7個區域碳市場總量的56%和46%,位居全國首位,交易量較上一年度增長了199%。其中,交易量前五位的投資者(均為機構投資者)有三位來自省外,境外投資機構通過跨境人民幣交易碳排放權104萬噸,超過2014年至2017年成交總和。

  與此同時,電力、石化、造紙、民航等控排行業的單位產品碳排放在上一年下降的基礎上繼續同比下降了0.7%、2%、1.2%和3.1%。

  據了解,在2018履約期內,廣東已初步建立起碳市場和碳普惠相結合的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允許貧困地區、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的包括林業碳匯類在內的碳普惠減排項目作為廣東碳市場補充機制,2018年為這些地區累計創造逾500萬元收入,為我省區域協調發展、精準扶貧提供有效市場化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歐盟碳市場主要交易平臺歐洲能源交易所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籤署了合作協議,將在我省推進碳金融的創新。

  2019履約期內碳排放配額總量4.65億噸 有償配額總量500萬噸

  近年來,廣東相繼出臺了2013-2018年度配額分配實施方案,明確了每年配額分配的企業範圍、配額總量、分配方法、發放流程等事項,為廣東碳交易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和全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約束性目標的實現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2019年度,在歷年配額方案的基礎上,結合全國碳市場建設進展、廣東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能源消費控制目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相關政策要求,省生態環境廳於8月份上旬制訂了《廣東省2019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9月份廣泛徵求了省發改委、工信廳、統計局、能源局等省直部門以及各行業協會、控排企業的意見。10月份,2019年度配額分配方案經配額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

  總體而言,廣東2019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與歷年配額分配思路保持一致,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一是配額總量適應控排範圍的擴大碳排放配額總量設定為4.65億噸;二是精細化配額分配,對鋼壓延與加工工序採用歷史排放法,對煉鋼等工序採用基準法分配配額,並由2018年度的4條基準線進一步細分為7條基準線,同時對電力行業增設分布式熱電聯產機組基準線,對水泥行業微粉等產品粉磨的分配方法調整為歷史強度下降法;三是有償配額總量從200萬噸提高為500萬噸;四是強化歷史排放法配額預期,取消配額調節機制。

  牽住低碳發展「牛鼻子」 促進低碳事業可持續發展

  配額分配方案中控排企業配額總量的增加,是否表示控排的要求減弱了?

  洪建武表示,配額總量的增加並不意味著控排的要求在降低,主要還是緣於控排範圍的擴大。他指出,廣東省處於產業結果轉型升級和能源結構調整的時期,經濟發展和碳排放還未脫鉤,特別是粵東西部地區在未來將繼續投入大量項目,帶來碳排放的增加。「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大的項目納入到我們的碳排放管理之中,應用市場化的機制來推動企業進行節能減碳。」同時他還表示,電力、造紙、航空、石化等行業企業的單位產品碳排放都在逐年下降,這是市場化機制在不斷地發揮作用的結果。

  洪建武在分享超額完成指標的經驗時表示,廣東的經驗在於「抓大放小」:「在完成下降20.5%碳強度的約束性指標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碳市場對大型企業的約束控排作用,這也是我們碳市場推行的主要原則之一。」同時,他還表示碳市場在節能減碳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在嚴格管控的同時,也必須為經濟社會的發展留足空間,促進低碳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大力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 配合平穩銜接全國碳市場

  據了解,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和交流合作處是省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能從省發展改革委劃轉到省生態環境廳後,新成立的業務處室,負責綜合分析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組織擬編應對氣候變化的規劃和政策,協調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對外合作和能力建設,承擔碳排放交易組織協調工作,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交流合作,組織協調本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

  記者了解到,雖然全省21個地市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已歸口至生態環境部門,但絕大部分原來在發改系統從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同志沒有轉隸到生態環境系統,目前負責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同志對相關工作還處在初步認知階段,這對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及碳市場的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針對上述情況,省生態環境廳開始著手進行培訓和能力建設,並在今年3月、5月、8月對地市和縣開展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工作,大力推進對市、縣級以及省廳自身的能力建設。

  未來,省生態環境廳將繼續貢獻試點的經驗,積極支撐全國碳市場機制設計,並就廣東碳市場與全國碳市場銜接,積極與國家溝通對接,促進試點向全國碳市場平穩過渡。

  同時,將繼續收緊配額分配,進一步完善碳排放交易體系,深化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的合作,積極開展碳金融的創新。立足廣東特色,結合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探索創新,加強與港澳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碳市場機制領域的交流研討,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可行性,在碳金融、碳普惠制等方面加強與港澳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

相關焦點

  • 廣東2019年碳排放配額總量設定為4.65億噸
    經過不斷的建設和完善,目前法規體系已基本健全、市場主體參與度活躍,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超4億噸,是總體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區域性碳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歐盟和韓國碳市場。值得一提的事,在踏實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過程中,廣東還著力推進國家低碳試點省市工作,廣東和廣州市、深圳市、中山市分別是國家第一、第二、第三批的低碳試點省市。
  • 廣東發布碳排放配額方案 4.65億噸怎麼分發?
    2011年,我國在包括廣東和深圳在內的7個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建設;到2013年深圳試點率先啟動交易;資料顯示,廣東和廣州市、深圳市、中山市分別是國家第一、第二、第三批的低碳試點省市;2018履約期內廣東碳市場交易8.37億元,超前三年成交總和。
  • 箭在弦上:鋁行業碳排放交易
    自2011年發布《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1]2601號)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碳排放交易市場,於2017年12月建立了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體系,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預計納入的碳排放總量將超過30億噸,從而超越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成為全球的碳交易市場。
  • 碳排放交易
    至於自願市場的無碳標準,則是在《無碳議定書》的框架下發展的一套相對獨立的四步驟碳抵消方案(評估碳排放、自我減排、通過能源與環境項目抵消碳排放、第三方認證),實現無碳目標。5.  我國目前發展狀況  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能源消費量不斷攀升。
  • 生態環保部:《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關於公開徵求《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徵求意見稿)及相關文件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我部對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進行了反覆研究論證,形成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即將正式投入運行!合規機構和個人可參與交易...
    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不再參與地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辦法》明確,生態環境部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要求,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大氣汙染物排放協同控制等因素,制定碳排放配額總量確定與分配方案。碳排放配額分配以免費分配為主,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要求適時引入有償分配。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確定碳排放配額後,應當書面通知重點排放單位。
  • 廣東碳排放量超4億居全國第一 全球排名第三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記者從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超4億噸,已成為總體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區域性碳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歐盟和韓國碳市場。省生態環境廳表示,未來,廣東將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深化完善廣東碳市場,進一步擴大廣東碳市場的影響力。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 對企業影響幾何?
    我們會加快支撐系統的建設,註冊登記系統在武漢,交易系統在上海,儘快在線上開展第一單碳排放權交易。」黃潤秋表示。碳排放權交易是什麼?碳排放權交易,顧名思義,就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成商品一樣來買賣。交易前,政府首先確定當地減排總量,然後再將排放權以配額的方式發放給企業等市場主體。如此一來,雖然是有買有賣,但排放總量仍被控制在降低後的指標範圍之內。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 首批納入1700餘家發電企業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成本效益最優的方式實現碳減排  碳排放權交易,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確定一定時限內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以配額或排汙許可證的形式分配給個體或組織,使其有合法的碳排放權利,並允許這種權利像商品一樣在市場參與者之間進行交易,確保碳實際排放不超過限定的排放總量。
  • 如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記者:我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進展如何?何建坤:2011年,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關於「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要求,我國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及深圳7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
  • 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 未來碳市場會是什麼樣?
    這一交易體系既有很強的政策性,政府強制性設定碳排放交易體系的覆蓋範圍、排放總量、各企業的排放限額;同時,這一體系又要堅持市場化導向,納入交易體系的企業,碳減排成本高低不同,減排成本低的企業超額完成減排任務,可以將剩餘的碳排放配額賣給超配額排放的企業獲取收益,通過這樣的市場化方式,激勵企業改進生產、轉型升級,實現成本最小化的減排。
  • 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針對下一步工作,有專家建議可在「十四五」期間設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穩健推動全國碳市場的建設運轉及減碳目標實現。 我國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均提出要開展碳排放總量控制,北京、上海、甘肅、雲南等地也從地方層面積極探索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
  •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報告(2017)》
    >、配額總量的確定、配額結構、配額分配方式以及配額確定方法等五個方面總結了中國各試點碳市場配額分配的經驗和教訓;對中國能源消耗特徵、碳排放特徵,測算了湖北省行業的控排係數,作為行業配額調整應用的案例;基於公平、效率和歷史原則的視角,研究了中國區域碳排放配額的分配問題;最後總結了歐盟碳市場配額分配的經驗
  • 湖北省印發2017年碳排放權配額分配方案
    1   湖北省2017年碳排放權配額分配方案   根據國家關於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統一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6〕57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及排放監測計劃制定工作的通知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下月施行,這些相關股股價領漲
    根據《管理辦法》,屬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的,以及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單位,將列入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重點排放單位應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碳排放數據,清繳碳排放配額,公開交易及相關活動信息,並接受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
  • 碳排放權交易按下能源轉型「加速鍵」 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辦法》明確指出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機構和個人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並將確保碳排放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的責任壓實到企業,力圖通過市場倒逼機制,鼓勵增加碳減排的投資,促進低碳技術的創新,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啟動只是第一步,未來仍要在《辦法》的基礎上加快制定細則,做好試點與全國碳市場的銜接工作。
  • 複合的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政策:歐盟的經驗與啟示
    【關鍵詞】碳稅;碳排放權交易;歐盟;複合政策一、引言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是促進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減排的有效手段。面對更為嚴峻的國內碳減排壓力,2012年9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確定從2013年開始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七個省市納入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即將施行,你知道火電廠的碳排放是怎麼算出來...
    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投入運行後,試點地區現有發電企業將直接劃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進行統一管理。然而,不同試點地區碳市場情況各異。 從覆蓋範圍來看,部分試點地區包含了除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規定的八大行之外的行業,如公共建築和服務業。
  • 遼寧瀋陽擬對碳排放權交易立法《瀋陽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
    ,規範碳排放權交易,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碳排放權交易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本辦法所稱碳排放權交易,是指由本市人民政府設定年度碳排放總量以及納入配額管理單位的減排義務,由各納入配額管理的單位通過市場機制履行義務的碳排放控制機制,主要包括碳排放報告報送、登記、核查、核證,碳排放配額核發、交易等。
  • 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有關情況
    我國向國際承諾的自主行動目標是: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峰並爭取儘早達峰,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為履行國際承諾,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以下簡稱碳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實現碳減排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制度創新。2011年,國家發改委明確在天津等7個省市率先開展碳交易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