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技術開發應用正深入湖南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2021-01-09 湖南頻道

9月22日上午,長沙市金星大道,志願者騎自行車宣傳綠色出行。當天,長沙市舉行第八個無車日活動,230餘名志願者從杜鵑廣場出發,沿著金星大道做長約7公裡的騎行,倡導全市人民選擇公共自行車等綠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記者 田超 攝

  10月19日,首屆亞太低碳技術峰會在長沙開幕,峰會主題為「專注低碳技術·共創綠色未來」,旨在研討和推動低碳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經濟轉型。峰會期間,與會國內外代表和專家聯合署名的《長沙宣言——亞太低碳技術發展倡議》發布。

  2017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將開啟。碳交易背景下,企業如何抓住市場商機?湖南不少企業看中了「碳排放」的商機, 紛紛向低碳經濟要市場、找出路、謀發展。他們成為湖南低碳建設生力軍的同時,也為其他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借鑑。

  ■記者 姜潤輝

  湖南6項先進低碳技術全球推介

  在首屆亞太低碳技術峰會上,《低碳技術投資推薦目錄》作為峰會重要成果對外發布,該目錄囊括47項具有代表性的創新低碳技術,涵蓋了節能和能效、可再生能源、低碳建築、新材料等九大領域,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智利等13個國家。

  湖南此次共有6項技術入選該目錄,分別是湖南巴陵爐窯節能公司的無旁通不成對換向蓄熱燃燒節能技術、湘電風能的低風速風力發電技術、湖南光威能源科技公司的空氣能和太陽能集成供暖系統技術、Biomass Power Hua Yin公司(註:中英合資公司)的汙泥與中藥殘渣能源化利用、遠大住工的工業化建築技術、遠大空調的超高效燃氣分布式能源。

  每畝年淨碳匯量達14噸的捕碳固碳「高手」速生碳匯草、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技術、能有效治理養殖汙染的「綠狐尾藻生態治汙技術」、道路養護的「就地熱再生技術」、全國領先的住宅產業化綠色建築技術……綠色低碳技術的開發及應用正在深入湖南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重點項目800多個,投資800億元

  從2012年開始,湖南省將推廣十大清潔低碳技術作為兩型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進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累計推廣十大清潔低碳技術重點項目800多個,總投資達800億元。

  事實上,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創新,湖南在新能源發電技術、「城市礦產」再利用技術、重金屬汙染治理技術、脫硫脫硝技術、工業鍋(窯)爐節能技術、綠色建築技術、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技術、汙泥垃圾焚燒技術、城市公共客運行業清潔能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建築圍護結構熱工節能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有力地解決了湖南省資源環境難題。

  目前,我省已爭取湘潭高新區、嶽陽綠色化工產業園、益陽高新區納入國家低碳園區試點。在省級層面,確定了32家省級低碳社區試點,篩選17家單位作為低碳示範試點,鼓勵和支持長沙縣開展創建「零碳縣」 活動。今年,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及長沙縣等市、縣還積極申報了國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試點。

  正是得益於湖南低碳技術的大力開發及廣泛應用,亞行於今年與湖南共同籤署了《關於共同促進低碳技術研發與推廣諒解備忘錄》,雙方一致決定在湖南長沙共同主辦亞太低碳技術峰會並將其長期落戶湖南,以促進亞太地區低碳技術合作。

  公益智庫成低碳化轉型助推劑

  據了解,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第一階段將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8大重點排放行業;目前,我省共有239家企業被納入碳排放交易範圍。不少企業雖納入了碳交易市場重點排放企業名單,但面對這一「新鮮事物」無所適從,全國首家地方公益性低碳智庫機構的成立,為他們低碳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湖南省聯創低碳經濟發展中心成立於2013年,由返湘海歸人才創立,是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中心在省民政廳註冊,業務主管單位為省發改委。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地方公益性低碳智庫機構。中心作為融資平臺,搭建省內企業與國際各類綠色資金溝通協作的橋梁,同時爭取為政府科學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促進湖南實現低碳發展。

  中心定位於政府推動低碳發展的智庫、企業實現碳轉型的顧問、區域開展國際低碳合作的橋梁、低碳技術推廣和轉移的平臺、低碳理念普及的陣地,推出了諮詢+執行力的服務模式,核心業務為:區域低碳發展解決方案,低碳項目政策性融資解決方案,企業低碳轉型風險方案,新型碳資產管理解決方案。中心理事長張繁介紹,中心還會經常為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培訓,如培訓如何填報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為12家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第三方核查機構開展資格考試培訓等,提升企業能力建設。

  在長沙市靳江路後湖小區,偏居一隅的創客咖啡空間每天迎來不少創業人士。這裡原來是一個老粉筆廠,經改造後叫「綠匠工場」,是亞洲開發銀行在湖南投建的首個低碳技術公益孵化平臺。

  10月15日,亞洲開發銀行在湖南的投資顧問陳楠介紹,這個低碳技術公益孵化平臺致力於為從事清潔低碳環保的初創企業提供智力、融資和出國支持。「我們將通過沙龍、培訓等方式與初創企業分享資源。」陳楠說。目前「綠匠工場」已經與幾家企業在對接。

  先鋒樣本

  碳匯草像韭菜,割了又能迅速長

  深秋,在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鎮田心橋村,一大片一米多高、外形類似竹子和高粱的植物長勢喜人。這是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教授雷學軍研究種植的速生碳匯草。碳匯草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效率非常高,經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認證,一畝碳匯草一年能吸收和固化14噸二氧化碳。

  被稱為「賣碳翁」的雷學軍將速生草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收割後的碳匯草捕捉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之後被送到「固碳加工流水線」,通過乾燥、粉碎、壓縮,最後製作成標準碳產品,可以用來做燃料、飼料、建築材料、化工用品、草帽簍筐等工藝品。

  「碳匯草能夠像韭菜一樣在被割掉後迅速長出,一年長五六季,且能生長在比較貧瘠的土地。」雷學軍介紹。

  自2014年提出創建全國首個「零碳縣」以來,長沙縣先後出臺《關於推進「零碳縣」發展模式試點工作實施意見(2015年—2025年)》,推廣碳匯草種植,開展零碳示範點創建、碳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等。

  在捕碳技術逐步完備的背景下,長沙縣開始構想如何讓捕碳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構建完整的「零碳」模式。雷學軍介紹,種植一畝速生草,淨利潤在2000元左右,在速生草技術推廣後,準備建一個生物質發電廠,大量使用速生草用於發電。通過速生草固化生產的標準碳產品,也將通過市場化運作,開展碳匯交易。目前碳匯草已經在甘肅舟曲等全國各地推廣種植。

  農民靠樹林「呼吸」就能掙錢

  「今後植樹造林不僅可獲得林木成材後的收益,還可參與碳匯交易,大約1畝林木每年可產生30元的碳交易收益,農民靠著樹林『呼吸』就能掙錢。」10月16日,湖南省林業廳碳匯管理辦公室主任戴成棟介紹。

  去年底,阿里巴巴集團以18萬元購買了1萬噸林業碳匯指標,成為國內購買林業碳匯的第一筆交易。業內專家、學者對林業碳匯前景表示看好。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國已確定7個碳匯試點。

  目前我省已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我省首個林業碳匯工程試點項目已在湘西自治州龍山縣啟動,面積達8萬多畝,涵蓋碳匯造林、森林經營碳匯、竹子造林、竹子經營碳匯4種類型。

  「十三五」期間,湖南將開發3000萬畝碳匯林:位於長沙的中部林業產權交易服務中心也擬對系統進一步開發建設,實現林業碳匯交易功能。

  戴成棟透露,今年底至明年初,全省將推動50個以上縣的國有林場,開發林業碳匯項目400萬畝,力爭明年向碳市場提供37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林業碳匯減排量。從2017年起,全省林業碳匯項目全面鋪開,每年開發碳匯林保持在600萬畝以上。整個「十三五」時期,全省林業碳匯項目總面積將達3000萬畝。

  專家預計,未來中國碳市場的交易量將在30億-40億噸/年,現貨交易額最高有望達到80億元/年。全國碳排放交易一旦啟動,將為林業碳匯交易帶來好機遇,讓森林的固碳能力變得「有市有價」。

相關焦點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 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中國鋼鐵新聞網
    11月27日,在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導、中國冶金報社和三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福建省冶金工業協會和中晶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第三屆)全國鋼鐵行業綠色發展大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就此發表了題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 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講話,分析了當前行業形勢,提出了鋼鐵行業綠色發展需要注意的6個問題。
  • 高中作文《倡導低碳生活,共建綠色家園的倡議書》
    由於中國加大環保力度和轉變經濟方式,這一目標有可能提前9年完成。外媒認為這是中國對世界氣候的「巨大貢獻」。請結合上述材料,以「倡導綠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向本市市民寫一份倡議書,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低碳城市運營與低碳市政設施利用——以崖州灣科技城綠色低碳城市為例​
    與前所未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相伴的是能源及其他資源消耗呈井噴式增長。自1980年來,一次能源消耗翻了4倍,耗電量增加了15倍,城市大氣、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汙染成為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因此,將基於綠色低碳的城市發展模式納入城市化進程中,實現城市節能減排,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綠色低碳城市發展的基本方向。
  • 經濟每月談: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一件和我們經濟生活密切相關,一件和我們的環境和生活密切相關。這兩件大事的爆發觸發了一場經濟發展模式和社會秩序的深刻變革,這個變革實際上就是一場綠色經濟的變革。 我想講三個問題,關於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這三者的關係,談談我的看法,現在一提都是提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先說低碳經濟,低碳經濟主要是講如何合理利用能源。
  • 「展」為經「會」為緯,湖南織就高質量發展全球網
    ——2019年10月16-17日,以「共商低碳發展,共享綠色生活」為主題的2019年亞太綠色低碳發展高峰論壇在長沙遠大城召開。——2019年10月18-20日,為期三天的2019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和裝備製造產業博覽會在湖南長沙舉行。——2019年10月25日-29日,第二十一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在長沙舉行。
  •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2012年在巴西舉辦的「裡約+20」峰會上,發表了《我們期望的未來》成果文件,提出世界各國「再次承諾實現可持續發展,確保為我們的地球和今世後代,促進創造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的未來」。隨著人們對可持續發展認識的逐步深入,各主要國家都加快轉型,進一步凝聚了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共識。我國對於經濟發展、資源約束和生態環境相互關係的認識也是在逐步深化之中的。
  • 12名兩院院士領銜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 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
    張平文認為,成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是要變過去經濟驅動科技為科技驅動經濟,從而保持經濟發展的後勁。現在的大數據、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區塊鏈這些新一代信息技術,跟經濟和社會深度結合催生的數字經濟,應用非常廣泛,因而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推廣。
  • 中煤新集劉莊煤礦:綠色發展 低碳生活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李佔輝 張方亮 報導 隨著國家倡導環保、節能、綠色的生活方式,「低碳」已成為一個熱門詞彙。11月15日,筆者走進中煤新集劉莊煤礦探索高耗能的煤炭企業如何做到低碳發展的「秘密」。
  • 低碳生活就在身邊(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原標題:低碳生活就在身邊(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編者按:7月2日是今年的全國低碳日,活動主題是「綠色低碳,全面小康」。提倡低碳生活,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不僅能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也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綠色力量。
  • 胡文瑞:中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與低碳社會
    本次論壇以「低碳•競爭力」為主題,研究中國石油石化行業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分享經驗,打造行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以下是搜狐財經的報導:  中國石油企業協會會長胡文瑞:尊敬的陳總,尊敬的耿主席,我這次報告的題目是「中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與低碳社會」。
  • 葉冬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同時,各地也要根據當地綠色經濟發展的利弊、側重點等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地區發展實際的綠色發展中長期規劃,將推動綠色發展、綠色轉型落到實處。  推動綠色轉型離不開科技支撐,需加快推動科技創新。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生態文明離不開科技創新。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要求,加快科技創新,減少資源的使用和浪費,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切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讓能源結構更加綠色低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明確部署。  近年來,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減少碳排放,我國在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努力:截至201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7.9億千瓦,約佔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的30%;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目標,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長勢頭。
  • 綠色低碳、全面小康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全國低碳日 2020年7月2日是全國低碳日,主題是「綠色低碳,全面小康」,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共建小康社會。
  • 世界人口日:大陽巧客綠色環保 構建低碳城
    日前,中國連續受到洪水、颱風等極端氣候影響,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7月11日,第27個世界人口日到來,疾病、老齡化、環境氣候等問題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特別是環境汙染造成的極端氣候現象。
  • 堅持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並舉 首府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
    首府堅持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並舉,全力實施「九大生態工程」,大力推進林業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了恢復大青山植被,呼和浩特市全面停止了大青山山脈呼市境內礦山企業勘查、開發建設活動,取締違規礦山開採等汙染企業268家。
  • 傳遞綠色能量踐行低碳生活
    7月1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舉辦了主題為「綠色低碳,全面小康」的節能低碳宣傳教育活動,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迎接即將到來的全國低碳日。據悉,6月29日至7月5日為全國節能宣傳周,7月2日是全國低碳日,市生態環境局根據亳州市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開展2020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活動的通知》精神,組織舉辦了此次活動。
  • 低碳經濟:地球系統觀的實踐
    齊曄:低碳經濟概念最初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的能源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提出的。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這個概念的核心內容,涵蓋了技術、產業、制度和觀念四個層面。
  • 清華大學理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校長助理、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玖平:低碳能源技術範式管理
    新能源版圖重構:低碳是大勢所趨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優質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先進能源技術的使用。人類正進入一個從「高碳」向「低碳」邁進、從「黑色」向「綠色」變換的能源大轉型新時代人類文明進步史,從能源技術角度看,是一部能源技術升級和能源結構轉型的歷史。人類經農耕文明、歷工業文明,正邁向生態文明。與之呼應,對能源的生產利用也從木材、乾草等原始生物能源,到工業化生產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正轉入以清潔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並將成為21世紀的主流能源。
  • 低碳生活相關名詞解釋
    低碳  低碳即較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產業的領域,有著名學者稱之為「第五次全球產業浪潮」。由低碳延展出的相關詞彙有:低碳社會、低碳經濟、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家庭等。
  • 環保、自然、健康的生活和消費方式正成為主流選擇 綠色基因,注入...
    每天騎共享單車上下班,到超市購物自備環保袋,舊衣物放到小區回收箱——這是45歲杭州市民劉建芳女士日常生活的新時尚。綠色涓流,點滴匯聚。綠色,這個充滿希望的詞語,正滲入每一個生活的細節,化作綠色生活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