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能源結構更加綠色低碳

2021-01-17 中國經濟網

  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輕而易舉實現,而是要付出持續艱苦努力,特別是要跑好能源結構優化這場「馬拉松」

  「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明確部署。

  近年來,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減少碳排放,我國在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努力:截至201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7.9億千瓦,約佔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的30%;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目標,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長勢頭。「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作出莊嚴承諾。

  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我們決心堅定、目標遠大,任務卻也十分艱巨。目前,煤炭仍是保障我國能源供應的基礎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超一半,要在較短時間內大幅降低其佔比,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我國承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比不少發達國家少了幾十年。總體看,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輕而易舉實現,而是要付出持續艱苦努力,特別是要跑好能源結構優化這場「馬拉松」。其中的關鍵,就是做好「一減」「一增」。

  「一減」,即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數據顯示,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佔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70%以上。這些年,我國在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同時,大力推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使農村居民不用家家燒煤,有效降低了碳排放。下一步,還要持續做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開展好散煤綜合治理,特別要盯緊工業領域中的小鍋爐、小窯爐,以及民用生活散煤等。

  「一增」,即以更大力度發展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近年來,隨著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不斷進步、成本持續下降,其開發利用規模快速擴大。而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今後每年風電、光伏發電的新增裝機容量要比之前有更大幅度的增長。為此,要解決好技術、政策等方面問題,為其進一步發展鋪好路。比如,要提升新能源發電的儲能和調峰能力,實現高效消納利用。又如,要完善環保、土地、金融等方面政策,使可再生能源開發範圍得到更好拓展。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間緊、任務重,不能慢慢來,但也要防止「一刀切」。應當看到,壓減化石能源消費是大勢所趨,但要建立在能源供應安全穩定的基礎之上,應當科學謀劃、穩妥施策,有力有序地逐步壓減。此外,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發展階段、資源稟賦不同,用能結構也不盡相同,應當支持各地針對自身實際情況和特點,探索不同發展模式。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久久為功,相信一定能跑好這場「馬拉松」,讓能源結構更加綠色低碳。

(責任編輯:施曉娟)

相關焦點

  • 低碳城市運營與低碳市政設施利用——以崖州灣科技城綠色低碳城市為例​
    與前所未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相伴的是能源及其他資源消耗呈井噴式增長。自1980年來,一次能源消耗翻了4倍,耗電量增加了15倍,城市大氣、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汙染成為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因此,將基於綠色低碳的城市發展模式納入城市化進程中,實現城市節能減排,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綠色低碳城市發展的基本方向。
  • 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當然,從高碳的時代走向低碳能源的時代,最後走向零碳能源的時代,這是總的發展方向。從技術路線來說,首先要煤炭的達峰,第二個是二氧化碳的達峰,第三個是整個能源消費的達峰,最後要建綠色低碳的安全可持續的能源體系,然後實現碳中和。黃院士把能源大趨勢總結為「五化」,供給側是電力零碳化、燃料零碳化兩化,需求側是高效化、再電氣化、智慧化三化。
  • 世界人口日:大陽巧客綠色環保 構建低碳城
    知名品牌大陽借勢世界人口日,發起「綠色出行、低碳城市」的環保倡議,鼓勵廣大市民多步行、多騎自行車、多坐公交車,呼籲大眾關注電動車發展,讓城市的交通更加暢通安全、空氣更加清新、生活更加美好。     人類是地球上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物種,2015年世界人口超過70億,過度開發和環境汙染導致地球資源枯竭、自然災害頻發。
  • 綠色低碳、全面小康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綠色低碳、全面小康 2020-07-02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行研動態 | 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當然,從高碳的時代走向低碳能源的時代,最後走向零碳能源的時代,這是總的發展方向。從技術路線來說,首先要煤炭的達峰,第二個是二氧化碳的達峰,第三個是整個能源消費的達峰,最後要建綠色低碳的安全可持續的能源體系,然後實現碳中和。黃院士把能源大趨勢總結為「五化」,供給側是電力零碳化、燃料零碳化兩化,需求側是高效化、再電氣化、智慧化三化。
  • 郝吉明院士:京津冀調整能源結構還需更加強調能耗總量控制
    郝吉明院士:京津冀調整能源結構還需更加強調能耗總量控制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20-12-15 20:18 來源:澎湃新聞
  • 清華大學理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校長助理、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玖平:低碳能源技術範式管理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世界能源版圖正在重構、人類能源需求發生質變。人類正進入一個從「高碳」向「低碳」邁進、從「黑色」向「綠色」變換的能源大轉型新時代人類文明進步史,從能源技術角度看,是一部能源技術升級和能源結構轉型的歷史。人類經農耕文明、歷工業文明,正邁向生態文明。
  • 行研動態 | 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 上海交通大學...
    當然,從高碳的時代走向低碳能源的時代,最後走向零碳能源的時代,這是總的發展方向。從技術路線來說,首先要煤炭的達峰,第二個是二氧化碳的達峰,第三個是整個能源消費的達峰,最後要建綠色低碳的安全可持續的能源體系,然後實現碳中和。黃院士把能源大趨勢總結為「五化」,供給側是電力零碳化、燃料零碳化兩化,需求側是高效化、再電氣化、智慧化三化。
  •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概念的關係非常緊密。生態文明是一種文明形態,也是一種理念,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生態文明理念的基本內涵,也是實現生態文明的主要途徑。這裡綠色發展從廣義上說涵蓋節約、低碳、循環、生態環保、人與自然和諧等內容,從狹義上說,綠色一般表示生態環保的內涵;循環發展就是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其基本理念是沒有廢物,廢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實質是解決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資源消耗引起的環境汙染問題;低碳發展就是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發展,主要是通過節約能源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增加森林碳匯,降低能耗強度、碳強度以及碳排放總量,實質是解決能源可持續問題和能源消費引起的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
  • 第十九屆世界低碳城市聯盟大會暨低碳城市發展論壇在珠海舉行
    央廣網消息 12月25-27日,第十九屆世界低碳城市聯盟大會暨低碳城市發展論壇在珠海市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國際交流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以「共建粵港澳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灣區」為主題,旨在積極探索和努力實踐綠色低碳的生態灣區。
  • 綠色工廠系列:綠色工廠中的「能源低碳化」是什麼意思?
    能源低碳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使用低碳能源,像清潔能源中的天然氣,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陽能、風能等,另一方面是通過優化工藝、節能改造等措施,減少能源使用量。綠色工廠是實現「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
  • 核電是不是綠色能源
    【解疑釋惑話核電】核電是不是綠色能源——訪中國核工業集團總公司「快堆」工程首席專家徐銤光明日報記者 袁於飛 張蕾  相較於化石能源和其他非化石能源不過,仍有聲音認為,核電既不清潔也不低碳,因為「雖然核能發電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但電廠的建設、運維等過程卻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核能發電時會把產生的熱量排放到海水中,使海水溫度上升,結果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事實果真如此嗎?對此,光明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中國核工業集團總公司「快堆」工程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銤。
  • 綠色低碳技術開發應用正深入湖南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當天,長沙市舉行第八個無車日活動,230餘名志願者從杜鵑廣場出發,沿著金星大道做長約7公裡的騎行,倡導全市人民選擇公共自行車等綠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記者 田超 攝   10月19日,首屆亞太低碳技術峰會在長沙開幕,峰會主題為「專注低碳技術·共創綠色未來」,旨在研討和推動低碳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經濟轉型。
  • 東方科技論壇聚焦智慧能源的低碳城市發展—新聞—科學網
    能源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自然資源基礎,能源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經濟的發展決定著人們對能源的需求,同時能源的利用狀況反過來又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如何在能源利用與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獲得博弈後的平衡,使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生活質量走向良性互動,是每一個城市都要直面的重要問題。低碳城市以其「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已逐漸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式。
  • 綠色低碳改造,有哪些行業將成為重點?_中國國情_中國網
    綠色低碳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重點工作之一。作為碳排放重要領域,工業綠色低碳改造引發關注。綠色低碳改造,哪些行業將成為重點?向綠色轉型,重點行業設路線圖凜冬時節,中建三局北京公司4-1-01研發樓等43項項目工地施工在火熱進行,沉澱池對用水進行回收,揚塵監測系統對粉塵等數據智能採集。項目經理高春說,項目採用「智能廢料池+智能盤點」系統,精準掌握消耗成本,並計劃在施工現場與工人生活區安裝智能路燈,實現綠色施工的目標。
  • 解開電力系統靈活性謎題,看能源低碳轉型如何實現
    中國提升氣候行動的決心將使能源結構加速向清潔低碳方向發展,這也意味著可再生能源佔比進一步提升。為實現電力系統低碳轉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預計2030年和205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將分別達到50%和85%以上,風光發電量佔比將分別達到30%和60%以上。近幾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
  • 雲南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未來能源生產有可能實現...
    當前,世界能源格局正發生著巨大變化,綠色低碳成為不可扭轉的發展主流,清潔低碳是未來能源發展國際大勢。站在「十三五」與「十四五」的交匯點,雲南能源產業如何乘勢而上,向著「全國綠色能源示範省」邁進?《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明了方向: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了2021年「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持續鞏固和擴大清潔能源優勢,優化供電結構,深入推進綠色能源戰略與綠色先進位造業深度融合」的奮鬥目標。
  • 光伏建築為能源深度綠色轉型提供現實路徑
    在此基礎上,2008年節約能源法和《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相繼頒布,強化了將綠色節能工作納入法制軌道。第四階段是2008年至今的全面開展階段。把建築領域節能綠色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能源資源、節能減排專項規劃,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如何認識與構建21世紀新型能源結構:智能能源網
    武建東也被國際業界譽為智能能源學說的創始者和奠基人以及新能源結構架構的設計者,由此也推動中國在這個領域居於世界先進地位,中國應該享有在這個領域重要智慧財產權的收益。  智能能源網對現有美國能源部、美國電科院、歐洲技術論壇以及中國國家電網的堅強智能電網概念都有更加創新性的提升,超越以單一電力系統網架智能化為主的改革方案,在更大範圍的能源領域中確立了能源體系的智能化。
  • 中煤新集劉莊煤礦:綠色發展 低碳生活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李佔輝 張方亮 報導 隨著國家倡導環保、節能、綠色的生活方式,「低碳」已成為一個熱門詞彙。11月15日,筆者走進中煤新集劉莊煤礦探索高耗能的煤炭企業如何做到低碳發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