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2021-01-11 人民資訊

能源改變世界,能源重塑世界,能源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能源行業影響千家萬戶。在十四五規劃的起點之年,能源行業向何處去成為很多人共同關注的熱點。1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能源行業前沿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中國能源轉型戰略」,來自中國能源研究會、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上海交通大學等能源行業領軍單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上海,就碳中和、碳達峰、能源行業數位化、清潔低碳轉型、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等熱點問題發表了高屋建瓴的見解。中國石化、中國核電、國家投資集團、招商局集團、東方航空、上海申能集團、北京燃氣集團等著名公司的代表參加了大會。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副院長、能源行業研究團隊負責人顏世富主持。

論壇開始,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楊頡代表主辦單位對能夠在疫情之中來到現場參加能源行業前沿論壇的嘉賓表示衷心的感謝。上海交通大學在2018年12月8日成立行業研究院,旨在以傳統學科為導向的「橫向」研究基礎上,建立以行業研究為導向的「縱向」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體系,以「縱橫交錯、知行合一」的戰略,努力將安泰經管學院建設成為一所紮根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楊書記同時指出能源行業關係人類生存和發展,影響生活方方面面,能源行業研究有著重要意義,期待各位來賓發表關於能源行業發展前沿趨勢的真知灼見。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黃震教授就全球氣候變暖與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面臨的挑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能源大趨勢方面做了深入淺出的演講。黃院士認為全社會對氣候變化、對溫室氣體控制方面、百姓的意願、企業認同、技術儲備、市場機制、法律法規等方面還是嚴重滯後的,在未來10年碳達峰,40年碳中和,這是巨大的挑戰。當然,從高碳的時代走向低碳能源的時代,最後走向零碳能源的時代,這是總的發展方向。從技術路線來說,首先要煤炭的達峰,第二個是二氧化碳的達峰,第三個是整個能源消費的達峰,最後要建綠色低碳的安全可持續的能源體系,然後實現碳中和。黃院士把能源大趨勢總結為「五化」,供給側是電力零碳化、燃料零碳化兩化,需求側是高效化、再電氣化、智慧化三化。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院士

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要加快形成綠色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能源革命是根本性的變化。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凡首先介紹了中國能源行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接著從四個方面具體介紹了能源革命。一是始終要把節能放在突出位置,認真實施節能優先戰略。二是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產業和高新科技產業。三是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包括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天然氣生產能力,推動太陽能多元化利用,推進水電綠色發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能源生產方式要革命,自身效率要提高、能源要多級利用,要發展循環經濟,發展分布式能源,大力發展儲能,提供其他社會服務功能等。四是要堅持不斷創新,突破傳統的思維方式,甚至顛覆傳統的觀念,與那些規範、傳統的思想和思維方式發生衝撞。最後對能源轉型提出了一些政策與建議,主要包括增加政府和行業的責任、 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能源低碳轉型基金、建立合格的價格體系等。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凡

任何革命都是需要代價和成本的,能源革命也不例外。國家電網公司研究室主任張瑋從「快馬又加鞭:推進能源轉型需要蹄疾步穩」、「挑戰與機遇:電網企業在能源轉型中面臨巨大考驗」、「壓力即責任:國家電網助力能源轉型的實踐」三個方面進行了分享。張瑋指出,適應「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要強化「六大支柱」:非化石能源特別是風能、太陽能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煤炭清潔化利用和碳捕捉、封存與利用(CCUS);電能深度替代終端化石能源消費(再電氣化);儲能和氫能的發展;電網升級;節能。電網在能源轉型中處於關鍵環節,電網企業在能源轉型中面臨三大挑戰、三大機遇。三大挑戰包括平衡電力供需挑戰、保持系統安全的挑戰、滿足服務需求升級的挑戰。三大機遇包括加快發展、技術升級、新價值創造。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任重道遠,能源網際網路建設方興未艾。能否乘勢而上,化危為機,實現自身轉型升級,是今後一個時期電網企業面臨的巨大考驗。破局之道,就是推動電網向能源網際網路升級。國家電網要建設的能源網際網路,是以堅強智能電網為基礎,將先進信息通信技術、控制技術與能源技術深度融合應用,具有清潔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聯、高效互動、智能開放特徵的智慧能源系統。

我們要關心國家大事,把能源革命進行到底。上海交通大學產業技術經濟學教授楊忠直分析了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氣三大石化能源現狀、消費與排放情況,通過各項數據生動展示了中國目前能源消耗以及排放情況同國外的相比還存在消耗大、排放多的情況,因此發展綠色低碳十分重要,通過單位GDP的能耗消耗以及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分析了各國近12年的能源發展變化情況。他詳細介紹了醇醚燃料即以醇類(如甲醇、乙醇、丁醇等)物質為主體配置的燃料,以液體或者固體形式存在,是目前大力推廣的環保潔淨能源之一,醇醚燃料對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交通大學產業技術經濟學教授楊忠直

數位化轉型是為企業增效,為員工謀福。能源領軍企業之一的中國海油集團科技信息部總經理王同良從原油儲量、油價變化以及能源結構等幾個方面展示了目前油氣行業的發展趨勢,他認為數位化轉型將成為石油公司未來新的增長點。國外領先石油公司已經加快數位化轉型布局,包括海上無人平臺、智能油田等。目前中國海油也在積極開展數位化轉型探索和實踐,不斷推進新一代信息數位技術和業務深度融合,從IT基礎設施、生產信息化、經營管理信息化、綜合管理信息化以及海外信息化五個方面發力,致力於實現「一個平臺、兩套體系、三朵雲、四項能力、五大提升」。一個平臺指集成統一的數據湖,兩套系統指IT治理體系和網絡安全體系,三朵雲指管理雲、生產雲和銷售雲,四項能力指感知洞察、智能控制、協同共享、互聯創新,五大提升指現場作業提效、生產運營優化、貿銷市場拓展、產業鏈一體化,管理能力升級。

中國海油集團科技信息部總經理王同良

國家電網浙江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陳飛介紹了目前國內外關於碳中和的路徑選擇、目前能源電力面臨的問題以及來自供給側、消費側和電網側的三重目標,提出在碳中和背景下電網的轉型發展之路,建設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即能源網際網路的核心載體,是海量資源被喚醒、源網荷儲全交互、安全效率雙提升的電網,具有高承載、高互動、高自愈、高效能四大核心能力。接下來從「道」「法」「術」三個方面說明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的探索,「道」指三大理念,即節約的能源是最清潔的能源、節省的投資是最高效的投資、喚醒的資源是最優質的資源。「法」指三大指數即彈性指數、效能指數、互聯指數;四個能力即高互動、高承載、高自愈、高效能;五個賦能即技術賦能、政策賦能、市場賦能、數字賦能、組織賦能。「術」指「四梁八柱」,四梁即四個電力系統核心環節源、網、荷、儲;八方面業務功能即網架、融合、安全、效率、資源、互動、市場、數智。

國家電網浙江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陳飛

氫能源是目前國內外能源界關注熱點,有人把氫能源稱為終極能源。上海博氫能源公司董事長沈建躍從國內外氫能發展熱潮入手,他指出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中關於能源革命、綠色低碳發展等要求,氫燃料電池技術是解決方案。沈建躍認為氫能是實現能源行業低碳轉型,最終達到碳減排的重要手段。他解說了甲醇制氫的優勢——甲醇本身是安全、可行的能源載體,是符合中國特色的能源,因此甲醇重整制氫燃料電池系統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例如能源轉換效率最高;CO2排放量與各種燃料比最低;與高壓儲氫燃料電池比較,甲醇重整制氫燃料電池更加經濟、可行等。

上海博氫能源公司董事長沈建躍

關於化石能源的前景,不同專家發表不同見解。中國石油集團海外專家劉貴洲通過分析當前世界油氣發展趨勢指出,各國、各大國際油企以不同方式承諾低(淨零)碳目標,油氣在能源結構中佔比降速加快但是仍居主體地位,未來深海、深層、極地以及非常規是進軍方向。在世界油氣發展背景下,他認為中國油企應該加快調整,適應低(淨零)碳要求,國內三桶油已經率先行動,通過發展新能源、CCUS等進行減碳。油企保供使命片刻不可疏忽,積極開發國內油氣資源,有效獲取海外油氣資源,降低油氣對外依存度,通過與新能源企業、電力企業攜手合作,形成有序競爭局面。劉貴洲對於天然氣的發展前景給與積極肯定。引入新技術,通過數位化轉型、智能化應用實現產業分工有序發展。

中國石油集團海外專家劉貴洲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部分企業發展艱難,如何存活下來成為巨大挑戰,即使天下太平時期,也有許多公司壽命不長,那麼為什麼能源領軍企業能夠屹立不倒,例如埃克森美孚和殼牌等公司甚至成為百年老店?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副院長、上海慧聖諮詢公司董事長顏世富指出,在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中,能源行業上榜企業無論是體量還是數量都佔據重要地位,從體量來看,榜單前5位中有4家是能源企業,從數量來看,能源行業上榜企業數量加總後行業排名第一,能源企業呈現體量大壽命長的特點。他通過對國外大型能源企業的分析以及對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等多家公司的調研發現:能源企業具有的行業優勢、堅守主業、管理變革、科技創新以及市場敏感五方面特點是其保持先進領先地位並且屹立不倒的關鍵。

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副院長顏世富

我國確定了: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通過中國能源領軍企業專家和領導對中國能源轉型戰略的熱烈探討,大家紛紛表示,通過能源革命、能源轉型、科技創新等努力我國自主貢獻新舉措能夠實現。

*凡本網註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於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行研動態 | 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1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能源行業前沿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中國能源轉型戰略」,來自中國能源研究會、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上海交通大學等能源行業領軍單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上海,就碳中和、碳達峰、能源行業數位化、清潔低碳轉型、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等熱點問題發表了高屋建瓴的見解。
  • 行研動態 | 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 上海交通大學...
    1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能源行業前沿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中國能源轉型戰略」,來自中國能源研究會、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上海交通大學等能源行業領軍單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上海,就碳中和、碳達峰、能源行業數位化、清潔低碳轉型、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等熱點問題發表了高屋建瓴的見解。
  • 習近平: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
    中方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第二,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中方支持後疫情時代能源低碳轉型,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目標。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系統,將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綠色環保等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第三,構築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
  • 「十四五」:加快清潔低碳能源轉型
    南網能源院在會上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電力發展報告》、《中國能源供需報告》、《中國電力行業投資發展報告》等八份凝聚智慧與熱點的電力行業年度系列研究報告。&nbsp&nbsp&nbsp&nbsp「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重要時期,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南網能源院的系列報告,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導,聚焦能源轉型、展望「十四五」能源發展方向,研究新一輪能源革命帶來的電力行業供需變化以及轉型新機遇,為政府、能源行業提供智庫觀點與決策參考。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
    ,深化全球能源治理合作,加快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建清潔美麗世界。這為中國能源發展設定了新的航標,我們將以更大的決心、力度和舉措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助力建設美麗中國,為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清潔能源轉型臨界點到來,中國有機會引領世界
    雖然解決新冠病毒帶來的公共衛生和社會經濟影響顯然是當前的頭等工作,但清潔能源轉型的腳步並未放緩。包括皇家殼牌在內的主要石油企業,正在推出頗具雄心的清潔能源轉型計劃。此外,雖然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但多家大型投資機構都仍在呼籲全球企業堅持它們的碳減排承諾。
  • 鄭州就現代能源建設徵求意見,擬重點推進這些項目→
    附:鄭州市現代能源建設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  為加快推進全市能源結構轉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構建低碳高效的能源保障體系,按照鄭州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一、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的加快能源供給現代化,大力推進「引熱入鄭」「外電入鄭」工程,加快推進市域煤電企業由「供電」向「供熱」轉變、由「城區」向「城郊」轉移,實現外電輸入比例大幅提升的要求,
  •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這裡綠色發展從廣義上說涵蓋節約、低碳、循環、生態環保、人與自然和諧等內容,從狹義上說,綠色一般表示生態環保的內涵;循環發展就是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其基本理念是沒有廢物,廢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實質是解決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資源消耗引起的環境汙染問題;低碳發展就是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發展,主要是通過節約能源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增加森林碳匯,降低能耗強度、碳強度以及碳排放總量,實質是解決能源可持續問題和能源消費引起的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
  • 增量配電網改革是電力體制改革與能源系統低碳轉型的突破口
    根據清華大學和中國工程院的研究,我國生物質能年可利用資源量接近8億—11億噸標準煤,如果能充分利用,將直接替代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17%—24%的化石能源,將極大推動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巨大貢獻。生物質能的現代利用方式有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沼氣、生物質車用燃料和生物質清潔燃燒供熱等。歐盟一直非常重視生物質能現代利用。
  • (受權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面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日益嚴峻的全球問題,中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努力推動本國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與各國一道尋求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新道路。
  • 能源局解讀《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能源領域圍繞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實現重大變革,能源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能源白皮書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能源革命的戰略思路、重大政策和發展成就,向國內外講好新時代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故事,展示我國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決心,體現我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 推動碳排放率先達峰 建設更高水平美麗廣東
    2020-12-24 14:32 來源:中國環境報本報記者鍾奇振 通訊員何閃閃廣州報導 《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近日發布。
  • 在山西,共話能源轉型大發展
    圍繞「八個變革、一個合作」深入推動能源革命試點任務,山西以綠色低碳為方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努力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目前,山西能源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化石能源清潔化和非化石能源規模化發展並舉,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已見雛形。  胡玉亭指出,現階段,降低碳排放強度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大規模發展非化石能源。
  • 中國能源發展往何處去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中國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持續推進能源領域國際合作,中國能源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作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偉、許晴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化,提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具體要求。這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建設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標誌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階段。
  • 推廣清潔能源 共享綠色發展
    在中東歐國家,一批批綠色低碳、可持續、惠及人民的清潔能源合作項目持續推進,綠色成為「17+1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鮮亮底色。考波什堡光伏電站項目的建成,將顯著促進匈牙利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項目電氣工程師亞當·貝瑞伊說,中國企業秉持清潔、生態的環保理念並推廣新能源技術,「以歐洲標準來看都是先進的」。「為了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中方聘請了園林專家按照匈牙利的氣候條件進行生態規劃,還在廠區周圍進行大規模的綠化。項目建成後,不僅能為匈牙利提供大量清潔能源,也會帶來長遠的社會和生態效益。」
  • 全國人大代表李永萊建議:提高電能替代,推動能源綠色清潔發展
    工人日報客戶端5月25日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保障能源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永萊建議,加快推進能源綠色轉型、低碳清潔發展。加快推進電能替代,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 「核電發展」國際能源署:核能在全球能源轉型中不可或缺
    報告稱,鑑於全球碳排放水平居高不下,必須對能源系統進行結構性調整,才能持續大幅地減少碳排放量,進而實現全球氣候目標。如果僅電力行業完成清潔能源轉型,則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僅能完成1/3;而剩餘目標的完成仍有賴於大力推進交通、工業和建築行業的能源轉型。上述3個部門的碳排放量約佔能源系統總排放量的55%。報告還指出,受政府政策影響,全球能源系統碳足跡減幅也曾出現較大波動。
  • 習近平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原標題:習近平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說,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 專家: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目前,全球已經有400多個城市制定了100%可再生能源部署的目標。道爾夫·吉倫介紹,此次國際能源署與中國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張家口人民政府合作,將在本次論壇發布《張家口2050年能源轉型戰略》,這一研究成果為張家口能源轉型指明了路徑,而中國和全球的其他城市也能夠從中借鑑部署可再生能源、減少排放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