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都在規劃經濟刺激方案以對衝疫情影響,此時大力投資清潔能源,正是一個絕佳機會,不僅可以解決短期經濟挑戰,還能開創綠色低碳的新經濟增長路徑,在未來至少十年內持續提供就業崗位
圖/Pixabay
文 | Koben Calhoun 陳濟
2020年4月20日,石油價格——具體講是西德克薩斯州中間基原油期貨價格——在歷史上首次跌至負值。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擴散顯然是這一歷史性事件的主要觸發原因,但石油和天然氣企業近年來已經面臨諸多挑戰。清潔能源技術成本的不斷下降,再加上商業和投資領域做出的減排承諾以應對氣候危機,正在對這個萬億美元級別的老牌市場帶來巨大打擊,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了打擊力度。
清潔能源轉型已接近臨界點
圖/Pixabay
落基山研究所今年3月就已撰文指出,石油產業可能已經觸及臨界點。歷史經驗表明,當新的顛覆性技術的市場份額達到3%左右時,產業就到達了它的臨界點,資本將開始從傳統企業抽離。
歷史上看,美國馬車需求量峰值出現在汽車保有量達到3%的市場佔比時,英國煤氣照明需求峰值出現在電氣照明市場份額達到2%時,而美國固定電話用量在無線電話市場份額超過5%時開始大幅下降。
在此前發布的《全球能源轉型之七大挑戰》報告中,我們討論了技術成本曲線因產品產量增加而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形態,在清潔技術領域已經數次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在技術創新、邊實踐邊學習以及規模化推廣應用等方式的聯合作用下,太陽能、風能、鋰離子電池和LED照明技術的成本在過去十年中下降幅度均超過80%(圖1)。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數據顯示,全球電動汽車年銷量已從2012年的10萬輛增長至2018年的近200萬輛。同時,鋰離子電池組的平均價格也從2010年的1160美元降至2018年的176美元(以2018年實際美元價格計算)。瑞銀集團預計,電池成本在未來十年中還將繼續下降80%。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預計,全球範圍內的儲能容量到2024年將增長13倍,達到158吉瓦時,按目前的投資轉化率,這需要投資710億美元。
電池成本的不斷下降和電動汽車需求的持續增長是近年來助推石油和天然氣企業業績下滑的因素之一。通過對比標普道瓊指數和道瓊石油和天然氣指數,可以看出近年來油氣部門表現明顯弱勢(圖2)。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逐漸得到控制後,石油需求會出現反彈,但其長期前景依然黯淡。法國巴黎銀行近期的一份分析顯示,石油價格需長期保持每桶10美元-20美元,才能維持其在出行領域的競爭力。
煤炭部門也是類似情景。在全球市場上,因光伏、風電和儲能電池成本不斷下降,煤炭發電的經濟性越來越差。碳追蹤機構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了煤炭市場展望中的兩大關鍵經濟指標:第一,在全球主要市場上,新建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成本均低於新建煤電成本;第二,全球超過半數的現有煤電資產的運營成本高於新建可再生能源項目。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達2729億美元,幾乎是當年煤電和天然氣發電投資總和的三倍。
過去幾周,我們也實時看到了煤炭經濟性的劣勢。由於在多數地區煤炭成本都高於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疫情期間電力需求的下降,煤電因為價格過高是最先被電力市場排除的發電資產。國際能源署(IEA)研究表明,與2019年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煤炭消耗量降低8%,美國降低30%,歐盟降低20%以上,而全球煤炭消耗總量預計將在今年底下降約8%(圖3)。
疫情期間煤炭需求出現下降,但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卻在上升。美國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nalysis)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天數比燃煤發電多出47天,超過了2019年全年的這一數字38天。3月10日至4月10日,歐洲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比例接近50%,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隨著全球各地陸續復工復產,人們逐漸回歸學習和工作崗位,煤炭用量可能會回升,但大趨勢也顯而易見。煤炭的經濟性越來越差,而能源領域新的投資將繼續關注於風險更低的清潔及可再生能源。
隨著越來越多新的投資從化石燃料領域轉向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技術不斷下降的成本正在顛覆現有市場,包括用作交通運輸業主要燃料的石油和天然氣,以及用於發電的煤炭市場。
對抗衰退,最好辦法就是投資清潔能源
圖/Pixabay
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解決新冠病毒帶來的公共衛生和社會經濟影響顯然是當前的頭等工作,但清潔能源轉型的腳步並未放緩。包括皇家殼牌在內的主要石油企業,正在推出頗具雄心的清潔能源轉型計劃。此外,雖然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但多家大型投資機構都仍在呼籲全球企業堅持它們的碳減排承諾。
除解決短期需求外,領先的政府、企業和投資者在制定長遠決策時還應考慮更長期的市場動蕩,以及這些市場動蕩帶來的風險與機遇。
如前文所述,包括太陽能電力、風電和電動汽車等在內的多種清潔能源技術已經日趨成熟,但在更廣意義上的清潔能源轉型中,大部分領域尚未有足夠的、具備經濟可行性且經市場驗證可行的技術。這些缺口包括長途運輸、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上網及相應的電網靈活性需求、鋼鐵和水泥部門的低排放或「綠色」解決方案,以及解決全球不斷增長的製冷排放等。未來十年,對新的清潔技術解決方案不斷增長的需求將繼續推動經濟增長,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要促進關鍵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需要私營和公共部門聯合行動,共同努力。企業可以通過獨立的研發項目支持清潔技術發展,也可以通過加入社群與其他利益相關方一起共同解決特定的市場障礙。在北美,可再生能源買家聯盟(REBA)是一個由大型可再生能源買家、可再生能源開發商和服務商共同組成的聯盟,致力於推動全球可再生能源消納和市場的整體發展。自2015年至今,這一聯盟的會員公司已採購超過20吉瓦可再生能源電力。
此外,企業也可以基於市場變化,現在就開始投資開發清潔能源基礎設施,這能夠降低風險並繼續推動經濟增長。利用當前低成本的勞動力和材料、低成本資本的獲取、低估值(如果公司在尋求收購),以及刺激經濟和創造工作崗位的能力,經濟低迷時期是考慮這些投資的最佳時機。根據貝恩諮詢公司對2008年經濟危機的分析,具有前瞻戰略眼光的公司正是在此時捕捉到了新的投資機遇。
投資機構可以獨立或合作的手段,通過制定統一標準、設定方法和共享信息等方式確保其投資組合與《巴黎協定》的目標保持一致。由全球七家大型金融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組成、致力於動員和擴展私營資本解決氣候問題並加速低碳經濟轉型的氣候金融領導行動,以及落基山研究所聯合全球大型銀行機構發起的推動海運部門脫碳的《波塞冬法則》,這類工作都在開創新的模式,協助金融機構與行業領袖推動全球性、跨部門的氣候行動。2019年,代表了約1000億美元投資規模的共11家銀行籤署了《波塞冬法則》。
誠然,新冠肺炎疫情給這些工作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政府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將重點關注基礎設施投資,並創造相應的就業機會,而投資清潔能源和技術創新將在未來十年持續創造就業崗位。中國作為全球清潔能源領域的領導者,在引領清潔能源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將處於優勢地位。
中國應抓住機會引領全球能源轉型
圖/Pixabay
中國目前已經站在全球清潔能源轉型的中心。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佔全球裝機總量的比例分別達到了33%和36%。此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達到全球總銷量的62.5%。
與此同時,市場中傳統企業的前進速度卻顯著放緩。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電力部門投資總額為1200億美元,可再生能源投資在其中的佔比增至70%。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中國乘用車銷量在近乎30年連續增長後於2018年下降了3%,而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再破紀錄,比2017年增長61.7%。這些市場表現清楚地表明,中國向清潔能源轉型臨界點已經到來。
展望未來,憑藉國家主導的強有力的產業政策、龐大的市場規模、相對先進的製造業優勢以及高度一體化且高效的供應鏈,中國有能力推動創新技術發展。這將使中國能夠領導並最終受益於清潔能源轉型推動的新興產業發展,包括電解氫、高效太陽能光伏、儲能、高效熱泵、直接空氣捕碳和第三代生物燃料等。
目前,中國與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一樣,正在規劃經濟刺激方案,尋求從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恢復經濟。此時大力投資清潔能源,正是一個絕佳機會,不僅可以解決短期經濟挑戰,還能開創綠色低碳的新經濟增長路徑,在未來至少十年內持續提供就業崗位。
作者為落基山研究所董事;編輯: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