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氣候臨界點已激活9個,我們如何應對?

2020-11-30 澎湃新聞

15個氣候臨界點已激活9個,我們如何應對?

2020-06-26 0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李茹玉 中國環境

澳大利亞著名氣候學家威爾·斯特芬近日在採訪中指出,「如今15個已知的全球氣候臨界點,現在已經激活了9個。」目前,氣候臨界點激活數超過了一半,但這一情況還在進一步惡化。

去年11月,他在《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表述了當今世界9大臨界點的活躍狀態。其中包括格陵蘭島冰蓋、南極冰蓋和南極洲東部的部分區域正在加速消融,亞馬遜雨林由碳匯轉為碳源、珊瑚礁大規模白化、大西洋環流減緩、永久凍土層解凍、北美針葉林的大火和蟲災等。

澳大利亞著名氣候學家威爾·斯特芬

「氣候臨界點」是20年前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提出的概念。就氣候系統來說,臨界點指的是全球或區域氣候從一種穩定狀態到另外一種穩定狀態的關鍵門檻。臨界點就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關鍵節點,並且臨界點事件是不可逆的。

9個已激活的氣候臨界點

近一萬年以來,地球氣候一直保持相對穩定,但近幾個世紀卻發生了顯著變化。19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已上升約1.1攝氏度。亞馬遜雨林被破壞意味著其逐漸失去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甚至可能轉變為碳源;冰蓋的融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同時破壞部分物種的棲息地......

斯特芬用鐵達尼號解釋了人類關於氣候變化的危機,「如果鐵達尼號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麻煩,它需要大約5公裡來減速和掌舵,但它距離冰山只有3公裡,那麼它註定要失敗。」

熱浪襲來 圖源:蘭州晨報

氣候變化是當前全球共同面臨的重要系統性風險。隨著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熱浪、洪水等「急性」自然災害將日益頻繁;乾旱、海平面上升等「慢性」自然災害也將不斷加劇。只要人類還在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氣候變化引發的自然風險就會持續增加。

為了應對這些風險,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了國家戰略,為穩定氣候、防止有形風險的擴大而團結一致,向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層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迄今為止,中國已經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來應對氣候變化,引領世界走向更加穩定的氣候環境。在適應措施方面,中國於2013年發布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為適應措施支出3.9萬億人民幣,相當於2015年GDP的1%。

資料來源:麥肯錫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對策》

在減緩措施方面,中國也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推進脫碳轉型、發展綠色經濟。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國的投資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全球居首;電動車市場規模現已超過歐洲和美國的總和;中國也在積極開展技術驅動型「能源革命」,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改革能源市場,以顯著提升採礦、紡織製造等能源密集型行業的能效,降低碳強度。

風力發電 圖源:「輸變電」網

世界級領先的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本月發布的題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對策》的報告認為,長期來看,中國在快速有序推進減排的過程中,不僅有效控制了氣候變化帶來的自然災害與轉型風險,同時也開發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不僅有利於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也對帶動全球其他地區走上低碳道路至關重要。

來源:中國環境

編輯:米西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原標題:《15個氣候臨界點已激活9個,我們如何應對?》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9個,科學家:氣候變化已經不可逆
    關於人類對氣候的改變,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而隨著生態系統的調整,影響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了。近一萬年以來,地球氣候一直保持相對穩定,但近幾個世紀卻發生了顯著變化。澳大利亞著名氣候學家威爾·斯特芬用鐵達尼號解釋了人類關於氣候變化的危機,「如果鐵達尼號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麻煩,它需要大約5公裡來減速和掌舵,但它距離冰山只有3公裡,那麼它註定要失敗。」斯特芬在《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如今15個已知的全球氣候臨界點,現在已經激活了9個。目前,氣候臨界點激活數超過了一半,但這一情況還在進一步惡化。
  • 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9個,地球生態可能面臨崩潰的危險
    世界著名的科學雜誌《自然》曾經公開發表過一篇論文,其中提到了一個詞「氣候臨界點」。通過這個詞,我們就可以看出,它代表著地球生態穩定的關鍵因素,根據科學家的發表的文章,地球的氣候臨界點有15個。這15個臨界點共同維護著地球的生態穩定。
  • 澳洲氣候學家:全球15個「氣候臨界點」被激活9個
    我們都知道地球現在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氣候變暖,但是具體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儘管這些年很多國家都承諾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要想繼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那麼溫室氣體排放量其實是很難控制的。
  • 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過半,地球面臨緊急狀態?我們能做什麼
    但其實早在2019年11月底,斯特芬在《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中便指出,地球上的15個氣候臨界點已經被激活9個了,已然過半。這些氣候臨界點是指全球或區域氣候從一種穩定的狀態到另外一種穩定的狀態,量變引起質變的關鍵節點,並且臨界點事件是不可逆的。
  • 15個已被激活9個!地球系統可能在崩潰中,對人類會有什麼影響?
    根據澳大利亞氣候學家最新指出,在全球範圍之中,總計有15個「氣候臨界點」,而隨著人類對生態系統破壞的加劇,如今「氣候臨界點」已經被激活了一半以上。根據公開數據指出,其中全球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9個,所以說這對人類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壞消息,一旦「氣候臨界點」全部被激活,那麼真的就走向了「不可逆轉」的局面,無論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還是地球生命圈都將受到一一的影響,當然說「氣候臨界點」的問題已經不是第1次了,《自然》雜誌也早就公開說明過。
  • 氣候學家:「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
    」已被激活,這位氣候學家口中的「氣候臨界點」指的是地球氣候變化過程中,某一個地方的環境發生了改變,就證明這個地方的氣候已經到達了臨界點,這就說明地球的氣候已經進入了一個不可逆的狀態。而他一共列出了九個「
  • 再激活6個臨界點,地球系統或將崩潰
    全世界的氣象學家給全球氣候制定了總共15個氣象臨界點。目前已經有9個已經被激活,而剩下的6個,據說2020年成了最關鍵的一年,如果2020年再被激活2個,全球氣候恐怕就會出現劇烈的震蕩,就會開始發生無法逆轉的徹底崩潰!從10年前起,科學家們就發現地球上存在一些代表氣候演變走向的一些臨界值,這些臨界值一旦被突破,就會給全球氣候帶來巨大的影響。
  • 全球9個臨界點超一半被激發,下一場全球氣候災害離我們還有多遠
    從全球範圍來看,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在不斷加劇,各種極端天氣在全球不斷上演。那麼,下一場全球性的氣候災難離我們有多遠呢? 臨界點,即閾值。當某一效應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僅需最後一丁點的刺激,即能將整個事物摧毀。這就像那句人們常念叨的: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樣。
  • 這6個臨界點或是救命稻草
    這6個臨界點或是救命稻草!在人類看來,地球似乎有無窮無盡的能量,怎麼用都用不完。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地球也有崩潰的時候,其實每個人在2020年都深有感觸,地球環境不像以前那麼好了,生命轉瞬即逝,氣候崩潰的猝不及防,多個地區迎來有史以來的最高溫。人類被迫呆在空調房中,一些貧苦地區的人要面臨熱死的危險。
  • 2020年極端現象頻發,專家:地球氣候臨界點或已到來?
    我們來聽一聽科學家們的說法。科學家們經過多年觀測發現,2020,代表地球氣候變化的15個臨界點已經被激活9個,也就是說,再有6個臨界點再被激活,地球氣候就會徹底紊亂而無法再被逆轉。而造成這些臨界點被激活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全球變暖所致。而全球變暖又是因為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發揮了溫室效應。
  • 地球氣候抵達臨界點?科學家:出現9大標誌,或導致人類文明停滯
    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認定地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近年來劇烈的氣候變化大大加快了氣候抵達臨界點的步伐。氣象學家警告稱,如今的地球可能已經出現了9大「臨界點」標誌,這將造成災難性的結果,甚至導致人類從地球上消失。
  • 為什麼我們應該擔心氣候臨界點
    科學家們認為,對某些生態系統來說,我們可能在十多年後就會越過臨界點。但本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評論警告說,我們可能正在迅速接近使其中一些事件發生的臨界點。此外,這些現象之間的聯繫可能比人們曾經認為的更加緊密,這就增加了「全球範圍內出現一系列臨界點的可能性,這些臨界點將導致一個新的、更不適宜人類居住的「溫室」氣候狀態,」作者寫道。
  • 法國45.9度高溫,紐約宣布氣候緊急狀態,英國成首個立法應對國家
    據BBC及CNN等網站報導,法國氣溫達到了創紀錄的最高溫度45.9攝氏度,目前席捲歐洲的熱浪已經奪去了一些人的生命。法國衛生部長Agnes Buzyn警告說「每個人都有危險」。法國氣象局對四個地區發布了前所未有的紅色預警。
  • 面對瘟疫、氣候變化與地震,這三個亞洲城市是如何應對的?
    從澳大利亞延續了半年之久的山火到美國的流感、加拿大的特大暴風雪,以及東非、巴基斯坦到印度正面臨最嚴重的蝗災…… 這些無一不是對我們城市韌性和健康的一次考驗。全球範圍內,突發災害對城市的威脅並不是個例,在 100 多個獲得 LEED 城市認證的項目中,也有諸多可持續發展模式下積極防範、應對風險災害的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我們來看看它們是如何贏得人們的 「信賴」。
  • 氣候臨界點來了?格陵蘭島出現緊急狀況,冰蓋融化已經超越界限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地球與環境通訊》發表了一份關於格陵蘭島冰蓋現況的報告,明確指出格陵蘭島上冰蓋融化的情況已經打破了臨界點,這將會對格陵蘭島的氣候和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
  • ——東北糧倉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近幾十年的氣候變暖對東北地區糧食生長有促進作用,比如生長期延長、種植區域北擴、糧食總產量提升等,但全球變暖,並不意味著氣溫的一味上升。階段性寒潮也讓處在「溫室」裡的農作物面臨更大凍害風險。變暖的不利因素更需警惕。  研究東北地區的糧食生產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具有戰略性意義  今年,我國糧食實現連續9年增產。
  • 到2050年,我們的森林將面臨一個關鍵的氣候臨界點
    研究發現,目前森林和其他陸地生態系統吸收了人類30%的二氧化碳汙染,但全球快速變暖可能會在幾十年內將這些自然的吸收轉變為碳「源」,從而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中開闢另一條令人望而生畏的戰線
  • 地球氣候出現異常,科學家警告:已到達臨界點,人類只有30年時間
    文/仗劍走天涯地球氣候出現異常,科學家警告:已到達臨界點,人類只有30年時間!近幾年地球頻繁發生的一些自然氣候問題,想必作為地球上的生物—人類,我們應該非常的熟悉,全球氣溫正在不斷地變暖當中,而科學家也在警告著人類,目前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已經快到零界點了,人類還有30年的時間去改變地球的環境,否則結果是人類沒有辦法去承受的。
  • 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在踏上漫長的徵途之前,讀者會發現,看看展現前路如何的地圖是有用的。這就是在以下五編中討論的主要問題。第一編概述全球變暖的科學。氣候科學是一個動態領域,但它的基本元素已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由地球科學家形成,並已有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