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理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校長助理、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玖平:低碳能源技術範式管理

2020-11-2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成果名稱

低碳能源技術範式管理

作者:徐玖平 清華大學理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校長助理、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成果價值

●這是一部低碳能源「百科全書」,全面論述低碳能源理論體系構架、技術演進脈絡和範式管理框架,從基礎科學層次揭示機理、從技術科學層次提煉規律、從工程技術層次對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立足能源革命的時代背景,緊扣低碳轉型的時代需求,研究破解高碳化石能源向低碳清潔能源轉型的技術管理難題,開闢能源研究領域、找到範式演進規律、推動管理理論創新

●深入能源低碳轉型複雜系統工程的組織管理實踐,攻克低碳轉型各類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技術管理難題,開創性提出範式管理先進理念,創建低碳能源技術範式管理的嚴整理論、科學方法和有效模式

●對能源系統進行結構優化和體系重構,構築了涵蓋「地上能源-地表能源-地下能源-人造能源」的低碳能源技術範式管理理論與方法體系,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了思維框架、理論支撐和方法指導

新能源版圖重構:低碳是大勢所趨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優質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先進能源技術的使用。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世界能源版圖正在重構、人類能源需求發生質變。人類正進入一個從「高碳」向「低碳」邁進、從「黑色」向「綠色」變換的能源大轉型新時代

人類文明進步史,從能源技術角度看,是一部能源技術升級和能源結構轉型的歷史。人類經農耕文明、歷工業文明,正邁向生態文明。與之呼應,對能源的生產利用也從木材、乾草等原始生物能源,到工業化生產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正轉入以清潔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並將成為21世紀的主流能源。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優質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先進能源技術的使用。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世界能源版圖正在重構、人類能源需求發生質變。人類正進入一個從「高碳」向「低碳」邁進、從「黑色」向「綠色」變換的能源大轉型新時代。當今世界,化石能源急劇消耗、氣候變化日益嚴峻,危及地球生態安全、威脅人類生存發展,人類需要低碳能源,這是大勢所趨。無論是由於產業結構調整、環境約束加強帶來的化石能源比重的顯著下降,還是因為技術進步加快、市場規模擴張帶來的可再生能源比重的大幅上升,都表明全球能源正在向低碳方向加速轉型。

能源低碳轉型,首先要明確什麼是低碳能源。通常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碳基化石能源,稱為高碳能源;相應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稱為低碳能源。著者打破了這種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維,提出發展低碳能源,一方面,通過發展風能、核能、太陽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體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緩氣候變化;另一方面,通過研發推廣先進的煤炭、石油資源清潔高效利用技術體系,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也即是說,低碳能源,不僅指能源本身低碳,更是開發利用過程低碳。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高效、清潔的能源消費,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中國開採和燃燒的煤炭佔世界的一半,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國,對全球能源低碳轉型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的能源革命將推動世界的低碳轉型。

2016年11月生效的《巴黎協定》提出,期望在2051年至2100年間,全球達到碳中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設立這一「超前」目標,具有劃時代的積極意義,它以中國低碳轉型的驕人成績為基礎。2009年,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做出自主減排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截至2019年底,中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15.3%,均已提前完成承諾目標。

實現碳中和有三大措施:節能、替代和移除。節能就是要節約能源使用,以減少能源消費量;替代就是用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從而降低化石能源佔比;移除指通過種樹等方式吸收匯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全球森林每年淨吸收二氧化碳僅約20億噸,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高達360億噸以上,有量級上的差異。因此,碳中和不可能通過種樹來實現,需要變革能源系統、調整能源結構,從化石能源為主轉向可再生能源為主,進一步挖掘能源潛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革命核心:技術的範式變遷

能源革命的主要目標,就是推動能源結構實現由黑色高碳型向綠色低碳型的根本性轉變,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新能源革命遵循自然規律,強調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是天人和諧型生態文明觀的充分體現

當前,能源技術創新進入高度活躍期,新一輪能源技術革命方興未艾。能源革命的主要目標,就是推動能源結構實現由黑色高碳型向綠色低碳型的根本性轉變,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以新能源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為主要標誌,以高效化、清潔化、低碳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能源革命,已經成為全球能源發展的方向和潮流。新能源革命遵循自然規律,強調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是天人和諧型生態文明觀的充分體現。

先進能源技術是當前國際技術競爭的前沿和熱點領域,依靠能源技術創新,改革能源供給結構、提高能源供給質量,提升低碳綠色能源的有效供給能力,對推動高碳能源低碳發展、黑色能源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價值。

低碳能源技術有三個方向:一是無碳技術,就是發展新能源技術,開發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等非化石能源;二是減碳技術,將清潔煤、煤層氣等新技術應用於化石能源為支撐的高消耗、高排放行業;三是脫碳技術,主要指碳捕集與封存(簡稱CCS),是將大型發電廠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並儲存起來,避免排放到大氣中,被認為是實現化石能源大規模低碳利用最經濟、最可行的方法。無碳、減碳和脫碳技術,都對碳減排和碳中和發揮重大作用。

從高碳能源轉換為低碳能源,是一種能源範式的演進。從高碳技術範式轉向低碳技術範式,是能源技術範式變遷的方向。著者認為,低碳能源是對化石能源的超越,低碳能源技術範式是對傳統能源技術範式的變革。

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是技術範式的低碳轉型;技術範式的低碳轉型,不只是無碳、減碳和脫碳中某一種或幾種技術方法的革新,而是技術發展的觀念、規則和知識系統的根本性轉變,是對傳統能源技術範式的超越與變革。

「範式」常指科學研究共同體遵從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開展科學研究、建立學科門類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範。技術範式是一個囊括了觀念、知識和規則等要素的技術系統。低碳能源技術範式囊括了碳減排、碳中和、碳補償等新的低碳生產生活觀念,涵蓋了無碳、減碳和脫碳技術等新的低碳能源技術知識,整合了《巴黎協定》等新的國際氣候秩序和制度規則,為低碳能源技術創新指明方向,對推動新興低碳能源技術加速迭代、科研成果不斷湧現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新能源管理變革:構建新型範式管理

以碳中和為目標的新能源革命,需要技術範式管理的有效指引。技術範式管理是對技術範式之觀念、規則、知識系統的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變革傳統能源管理,構建新型範式管理.

新時代能源革命的組織管理,面臨複雜不確定的能源政策與市場、日益系統化的能源技術與產品,需要重構能源管理的基本規則和框架體系,從單項職能走向整體系統,從有限資源走向集成體系。以碳中和為目標的新能源革命,需要技術範式管理的有效指引。技術範式管理是對技術範式之觀念、規則、知識系統的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變革傳統能源管理,構建新型範式管理。

著者針對從高碳化石能源向低碳清潔能源轉型過程中的各類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技術管理難題,提出範式管理理念,構築範式管理模式,創建範式管理理論,建構了低碳能源技術範式管理的「理念-模式-理論」體系。

提出範式管理理念。著者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解析能源技術的範式變遷。宏觀層面,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目標,對能源系統進行結構優化和體系重構。微觀層面,能源技術革新表現為突變、躍遷和非連續性的複雜演進,具有動態、非線性和難以預測等非結構化特徵。針對能源技術範式轉換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特徵,探明「單元技術→技術體系→技術範式」的演進路徑,實施「技術鏈→技術群→技術譜」的範式管理,從跨學科的整體性來頂層設計、統籌謀劃。

構築範式管理模式。技術範式的低碳轉型,不只是某一種或幾種技術方法的革新,而是技術發展的觀念、規則和知識系統的根本性轉變,是對傳統能源技術範式的超越與變革。著者提出,競爭是技術範式的創生階段,擴散是技術範式的成型階段,轉移是技術範式的躍遷階段,發現了低碳能源技術範式「競爭-擴散-轉移」的演進規律,進而沿著「創生-成型-躍遷」範式軌跡,逐一對風能、太陽能、水能、海洋能、煤炭、石油、天然氣、地熱、核能、氫能、生物質能等十餘種能源,繪製知識圖譜、探明技術軌跡、實施範式管理,構築了「地上-地表-地下-人造」四類低碳能源體系,提出了「互補-整合」、可持續評價、複雜系統優化及「持續-清潔-生態」四種範式管理模式。

創建範式管理理論。在綜合了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問題的能源低碳轉型背景下,提出範式管理思想,變革傳統能源管理僅注重單一的技術突破、分散的多項改進,以價值湧現為目標、系統理論為基礎、綜合集成為方法、統籌優選來實現,從整體優化角度創建具有系統性、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的低碳能源技術範式管理理論。基於這一範式管理理論,建立針對複雜能源系統的解題規則、方法工具、理論框架與技術路線等。

著者認為,「新範式」替代「前範式」,取決於兩個條件:一是前範式的機能失靈,新範式擁有解決危機的能力;二是前範式進入拐點,新範式出現在被需要的時機。傳統高碳發展模式下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舊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發展的極限,一場新的技術範式革命成為時代需要。技術進步既是工業文明的推進劑,也是生態文明的驅動器。技術範式變革驅動的能源革命,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邁向生態文明。低碳能源技術範式管理,符合生態文明的精髓要義、順應低碳經濟的時代需要,是能源改革、範式轉換背景下,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最佳選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Nitin Nohria當選哈佛大學商學院下任院長
    Marketwire 2010年5月5日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消息電/明通新聞專線/-- 2010年5月5日,哈佛大學校長 Drew Faust 宣布,哈佛大學商學院Richard P. Chapman工商管理學院教授Nitin Nohria將成為該院第10位院長。
  • 當代中國教育界的10位著名校長,其中有個瑞安人!
    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1931年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後任復旦大學校長、數學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名譽校長、教授。
  • 最新匯總:白氏教授名錄
    白重恩現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Dean)、弗裡曼經濟學講席教授(Mansfield Freeman Chair Professor)、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中國財政稅收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經濟聯合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白武明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 吉林大學迎來「院士」新校長,42歲當選中科院院士
    他還是吉林大學的校友,1982年9月進入吉大化學系,先後獲得分析化學理學學士學位、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理學碩士學位。此後他赴德國留學,1992年12月,獲得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理學博士學位的張希,回到母校吉林大學任教,先後擔任講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張希進京進入清華大學化學系工作,2008年任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2013年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
  • 薛其坤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網站「現任領導」欄目更新,顯示薛其坤已於今年11月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公開簡歷顯示,他此前擔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於子青)薛其坤同志簡歷薛其坤,男,漢族,1962年12月生,山東蒙陰人,1984年9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物理和高溫超導電性。
  • 厲以寧教授獲愛丁堡大學榮譽教授稱號
    2017年12月8日,英國愛丁堡大學在校長SirTimothyO'Shea教授的帶領下,率團訪問北京大學,並且在光華管理學院舉行厲以寧先生愛丁堡大學榮譽教授授予儀式。授予儀式由滕飛主持,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教授出席並致辭。
  • 薛其坤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圖/簡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1月23日電 (於子青)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網站「現任領導」欄目更新,顯示薛其坤已於今年11月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公開簡歷顯示,他此前擔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同志簡歷薛其坤,男,漢族,1962年12月生,山東蒙陰人,1984年9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南科大官網顯示,現任校長為64歲的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的陳十一。2010年至2013年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2011年至2016年任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3年5月起任清華大學分管科研的副校長,2017年12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薛其坤是國際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高溫超導電性等。
  • 2016(第七屆)中國高校材料院長及博士生導師論壇會議通知
    論壇已成為國內高校材料院長共同探討發展、人才培養、技術交流、企業與高校尋求合作與商機、新技術新產品展示與發布等產學研活動的最佳平臺。其已成為中國材料界的一個重要活動。經協商,第七屆論壇首次吸收材料博士生導師參與,將於2016年4月7-8日在青島藍色矽谷核心區召開。
  • 蔣傳海任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樊麗明已任山東大學校長(圖|簡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據教育部官方網站消息,1月5日,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朱之文在上海財經大學宣布了教育部黨組的任免決定,蔣傳海任上海財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樊麗明不再擔任上海財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帆應邀出席2020「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
    由MBAChina和《經理人》雜誌聯合舉辦的2020「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即將在12月23日北京盤古七星酒店隆重召開,受主辦方邀請,中山大學校長助理、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以下簡稱「中大管院」)院長王帆將出席此次盛典。
  • 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
    12月9日上午,匈牙利羅蘭大學(E?tv?s Loránd University,簡稱ELTE)校長巴納?德布勒森及羅蘭大學孔子學院院長郝清新一行來訪清華大學,校長助理施一公在工字廳會見了德布勒森一行。施一公與德布勒森會談。據了解,這是施一公首次在媒體上以清華大學校長助理身份出現。
  • 貴州大學原校長鄭強履新太原理工大黨委書記
    4月22日,太原理工大學官網「現任領導」一欄信息更新顯示,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正廳級)鄭強已出任該校黨委書記一職。
  • 這項技術太強大!江西這位中科院院士的事跡令人敬佩!新增選院士8人與江西相關!
    他是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在江西工學院畢業後,便先後赴北京、湖南求學,1989年獲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導師為黃克智院士)。1982年至1993年,鄭泉水曾在江西任教11年,在江西工業大學歷任助教、副教授、教授。1993至今,任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2000-)。曾任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11月29日,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
  • 全國十多所高校商學院院長齊聚武漢,所為何事?
    如何推動商學院高質量、內涵式發展?11月28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論壇舉行,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哈爾濱、重慶、成都、武漢等地高校以及海外高校的十餘位商學院院長齊聚武漢,探討商學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教授和高管,誰對企業更熟悉?」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餘振發問,近年來,企業大學湧現,所提供的商科教育和公司戰略與市場需求結合緊密,這給高校商學院的地位帶來挑戰。
  • 前微軟AI掌舵人沈向洋受聘清華大學雙聘教授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前微軟AI掌舵人沈向洋受聘清華大學雙聘教授,開招博士生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即將在清華大學「春風講堂」中開展一場講座。這可能意味著,未來沈向洋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高校校園。通知中介紹,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將向沈向洋教授頒發聘書,具體時間是2020年3月5日周四9:00-9:10(北京時間),2020年3月4日周三17:00-17:10(西雅圖時間),地點在北京清華大學工字廳/西雅圖GIX大樓127室。
  • 原新餘學院校長羅玉峰 提名華東交通大學校長人選
    中國江西網(大江網)新餘訊 記者張鵬報導:近日,經江西省委研究決定,羅玉峰擔任華東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並提名校長人選。  羅玉峰簡歷  羅玉峰,男,漢族,1960年4月出生,籍貫江西高安。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現任華東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並提名校長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