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這項技術太強大!江西這位中科院院士的事跡令人敬佩!新增選院士8人與江西相關!

2020-09-10 天下英雄城

一個個場景,一幅幅連環畫,繪出贛鄱兒女「初心」長卷。他,在2003年用「矽襯底LED技術」改寫世界LED歷史;他,打破日美等國壟斷LED照明核心技術的局面……他是江風益,南昌大學教授,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由《江西宣傳》編輯部、信息日報、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精心打造的《初心連環畫》欄目,推出第二十七期策劃《「中國芯」院士江風益》,講述江風益院士的追夢故事。

一起來看看

江風益的初心故事

↓↓↓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結果揭曉,與江西相關共有8人當選。其中,江西本土培養1人、江西高校校友4人。

江西本土培養的院士

江風益

江風益教授是國家矽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在矽基氮化鎵半導體發光方向取得了開拓性、系統性、創造性學術成就,帶領團隊在國際上率先研製成功高光效矽基氮化鎵藍光、綠光和黃光LED材料與晶片,並實現了產業化。

江風益,男,1963年出生,江西餘干人。1989年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高校從事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器件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共中央授予江風益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國務院授予江風益同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江西高校校友中產生的院士

1.鄭泉水(南昌大學校友)

2019年,鄭泉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鄭泉水,1961年3月出生於江西省金谿縣滸灣鎮。他是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在江西工學院畢業後,便先後赴北京、湖南求學,1989年獲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導師為黃克智院士)。1982年至1993年,鄭泉水曾在江西任教11年,在江西工業大學歷任助教、副教授、教授。1993至今,任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2000-)。曾任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曾任中國力學學會旗艦雜誌《力學學報》和Acta Mechanica Sinica主編、中國力學學會學會副理事長。曾擔任南昌大學高等研究院創辦院長、清華大學-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XIN中心創辦主任。現為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王運敏(江西理工大學校友)

2019年,江西理工大學78級採礦專業校友王運敏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82年,畢業於江西冶金學院的王運敏分配到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從事礦山開採理論、科研設計。30多年來,王運敏先後主持和參加了中澳鐵礦、通鋼塔東鐵礦等10多項國內外大型礦山工程規劃和設計建設,創經濟效益數百億元,被授予「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

3.楊春和(江西理工大學校友)

2019年,江西理工大學79級採礦專業校友楊春和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春和,1962年1月出生,江西豐城人。現任武漢巖土所黨委委員、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鹽巖水溶開採與油氣地下儲備工程技術及相關理論的研究工作,是我國鹽巖地下油氣儲備工程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曾獲「湖北省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中科院「新時代科技報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4.王耀南(東華理工大學校友)

2019年,東華理工大學77屆電子計算機系校友、湖南大學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耀南,男,1957年11月出生於雲南省龍陵縣,1977年進入東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機專業學習、畢業留校在電子計算機系工作8年。1992年、1995年分別獲湖南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1997年國防科技大學自動控制系博士後出站,1998年獲德國洪堡學者基金在Bremen大學從事科研工作。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曾任國家863計劃智慧機器人領域主題專家、歐盟第五框架國際合作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現任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湖南大學機器人學院院長、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監事、教育部科技委能源與交通學部委員等。

其他江西籍院士

1.嚴新平

2019年,嚴新平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嚴新平,1959年7月出生,江西省蓮花人,中共黨員。現任武漢理工大學智能交通系統研究中心、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智能航運與海事安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內河智能航運交通運輸業協同創新平臺主任。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和輪機工程學科帶頭人。

2. 柴立元

2019年,柴立元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柴立元,男,1966年9月生,江西省萬年縣蘇橋鄉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015年獲得何梁何利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的產業創新獎),現任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主題專家。國家重金屬汙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環境保護有色金屬工業汙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湖南省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東亞資源再生技術國際組委會中國方主席,應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汞問題政府間談判專家組專家,名古屋大學訪問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3.徐祖信

2019年,徐祖信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祖信,1956年4月生,江西萍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9月畢業於河海大學,1993年赴義大利羅馬大學做訪問學者,1995年回國。現任上海市科技黨委委員,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歷任河海大學副教授、同濟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同濟大學校長助理,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2000年4月,任上海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2003年4月,任上海市環境保護局局長。2007年9月起任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 完 -

編輯:大城哥 微信:jxtravet

由天下英雄城綜合江西宣傳、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江西省教育廳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驕傲!江西又多一位院士!江風益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南昌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江風益教授,當選新晉中科院院士。恭喜!!江西又多了一位院士!中科院院士,原來還有這麼多江西人!1940年8月生於福建省光澤縣,籍貫江西萍鄉。1963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曾獲日本學術振興協會獎學金赴日本大阪大學任客座研究員。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兩名江西籍科學家當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江西網訊 全媒體記者廖濟堂報導: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了。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包括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注意到,此次有2名江西籍科學家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別是清華大學陳曄光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教授。
  • 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入榜院士候選人 兩院院士原來有這麼多江西人!
    昨天中國科學院公布了今年增選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共157人被譽為「中國矽基發光之父」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光榮入榜為信息技術科學部20名候選人之一,專業為發光材料與器件。去年,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選結果揭曉,由江風益教授團隊完成的「矽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體」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中唯一一等獎,這也是我省自主創新成果首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初步候選人產生後,將對初步候選人材料進行公示,公示內容為個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學術成就與貢獻,公示時間為1個月。
  • 中科院2017年院士增選三個新特點
    11月28日,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中科院學術會堂參觀院史展覽。新華社發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是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後進行的第二次增選。增選工作於2017年1月1日正式啟動,增選過程和環節等嚴格按照《關於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要求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等規定進行。  中國科學院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與之前的院士增選相比,2017年增選有三個新特點。
  • 中科院2019年新增選院士64名 外籍院士20名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記者朱敏 雷佳)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22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了2019年新增選、當選院士的名單。其中,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2015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 浙大8人入選
    中科院學部7月31日公布了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各學部對本學部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進行了通信評審,選出初步候選人157位。
  • 181人!2019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獲悉,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81位,名單已於8月1日在該院網站公布。
  • 清華都沒有專職數學院士!中科院啟動院士增選,數學院士名額大增
    元旦第一天,中國科學院2021年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與往年不同的是,73個總名額中,將大幅提升新興和交叉學科與數學領域的名額,其他學科相應減少,尤其是對於數學的重視是這次院士增選的一大亮點,預計至少增加2人以上。
  • 中科院副院長相裡斌躋身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中科院副院長相裡斌躋身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08-01 11:26 來源:澎湃新聞
  • 中科院公布增選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 江蘇11人入圍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初步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  中國科學院  2017年8月1日  8月1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今年增選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共157人。中科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
  • 中科院2019年院士增選名單公布 新增院士64名
    來源:人民日報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22日出爐。今天,中科院公布64名新院士具體信息,根據統計,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新當選院士中有6名女性。
  • 中科院2015年院士增選啟動:「謝絕」處級以上官員
    收緊遴選渠道 「謝絕」處級以上官員 增加「終選」機制——中科院2015年院士增選啟動    新華網北京1月7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7日從中科院獲悉,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已於1月1日啟動,將增選院士不超過65名。
  • 中科院院士增選181位專家學者入圍,年齡最大68歲最小42歲
    中國科學院2019年8月1日在官網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簡稱《公告》)稱,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初步候選人名單已公布。
  • 2019年中科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
    今天,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共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新當選院士中,年齡最小42歲,最大67歲;女性6名。另外,還有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當選。
  •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157人初選名單公布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 記者1日從中科院獲悉,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57位。  中科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2015年將最終增選院士不超過65名。此次公布的157名初步候選人中,數學物理學部23人、化學部25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9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0人、技術科學部30人。
  • 中科院公布今年增選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 共157人
    關於公布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初步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
  • 他們,成為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增選院士
    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新當選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  記者了解到,在這64名當選院士中,有9名是通過特別推薦機制當選。其中5名來自國家急需領域,4名從事新興和交叉學科研究。
  • 抗阿爾茨海默症新藥發明人耿美玉入圍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名單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8月1日凌晨,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中科院將初步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共涉及181人。
  • 16位「70後」入圍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年齡最小42歲
    8月1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紅星新聞梳理發現,在181名初步候選人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其中,年齡最小的42歲。
  • 東陽籍科學家胡海嵐入選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8月1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全國共有181人入選。其中,被網友稱為「美貌與才華」齊飛的東陽籍科學家胡海嵐,入選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候選人名單。胡海嵐,女,1973年出生,浙江東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