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李佔輝 張方亮 報導 隨著國家倡導環保、節能、綠色的生活方式,「低碳」已成為一個熱門詞彙。11月15日,筆者走進中煤新集劉莊煤礦探索高耗能的煤炭企業如何做到低碳發展的「秘密」。
綠色開採力建低碳生態文明礦
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如何在開採中使有限的資源得到高效率回收?該礦做出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
「我們圍繞『低碳運行、生態建設』的目標,堅持科學發展,依法依規組織生產,不斷從節能降耗、修舊利廢抓起,使礦經濟發展低碳化趨勢逐步顯現。」礦長姜文華介紹道。
在煤炭開採過程中,該礦努力向節約能源、綠色環保的方向轉變,千方百計「吃幹榨淨」,堅決杜絕資源浪費。在礦171307工作面,技術人員始終把是否有利於提高資源回採率作為主要標準,本著生產安全、技術創新、經濟合理、應採盡採的原則,全方位剖析煤層賦存形態,加強地質補堪,探明斷層及推覆體產狀,不斷開展優化設計和技術攻關,使受地質因素束縛的280萬噸「死煤」得以復活,創造經濟效益約5億元。
此外,該礦還利用先進的洗選技術,把隨附在矸石上的「遺煤」剝離下來,做到顆粒歸倉。實行煤矸分流,讓巖巷掘進工作面產生的矸石直接進入井下運煤系統,使地面矸石「零」產生,節約了成本,降低了能耗,做到了清潔生產消滅了礦井矸石山。
科技引領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該礦秉承科技興礦理念,對汙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將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確保汙染物綜合排放合格率達到100%,為企業綠色環保發展構築「科技壁壘」。同時,該礦為響應國家節能環保要求,淘汰7臺燃煤鍋爐,建成了乏風餘熱利用項目代替燃煤鍋爐;用LNG燃氣鍋爐代替燃煤鍋爐,基本實現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零」排放量。
「你看這是我們投資9000多萬建設的儲煤場技改工程,選用國內的先進設備,有效的解決儲煤場揚塵、煙塵、粉塵等大氣汙染問題,同時也實現煤泥「變廢為寶」的蛻變,在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的同時,效益也十分可觀。」礦副總工程師年福田介紹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該礦以打造「園林式」礦區為目標,綠化面積已達28萬平方米,綠地規劃面積1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100%。同時,建成22600平方米的皖北區域首家煤礦溼地公園,利用廢棄材料建設連心橋、文峰長廊、同心島等景觀,不僅成為職工和附近居民健身休憩的「遊樂場」,更是成為戶外直播、拍攝抖音視頻的「網紅」打卡地。
「低碳」生活成為新時尚
據了解, 目前該礦有私家車3700多輛, 無論是平常上班, 還是下班回家, 很多車主都有相對固定的「客源」。「拼車」以成為職工一種新時尚。
「拼車又方便又環保, 還能省點錢, 何樂而不為?」談起拼車的種種好處, 掘進準備隊職工常浩高興的說道。
在該礦辦公樓和公寓樓到處可見「請您在午休時間和下班後關閉各類電源。節約一張紙,保護一片綠……」低碳環保的宣傳標語,提示著職工們。
「我們依託智能內部市場化管理系統平臺,拓展『信息化、無紙化、智能化』辦公,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礦黨委書記劉傑說。
倡導無紙化辦公、無紙化會議, 是礦山職工踐行「低碳生活」的另一種方式。近年來,該礦堅持讓「數據多跑路」原則,建成網真系統和內部市場化管理系統,人事、工資、績效考核、成本核算、材料審批、社保、住房公積金等工作事項都以直觀的數字可視化表現出來,並配置高拍儀、多媒體自動查詢機等先進設備,全面推行無紙化網絡辦公,成為推廣無紙化辦公的「先行軍」。
「以前辦理業務,拿著十幾張紙,要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跑,幾天下來事都不一定能辦好。現在輕點滑鼠, 效能提速, 除了「省力」外,還環保,即方便又快捷。」管子隊經管員張衝高興的說。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