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是不是綠色能源

2021-01-09 光明網新聞中心

  【解疑釋惑話核電】

核電是不是綠色能源

——訪中國核工業集團總公司「快堆」工程首席專家徐銤

光明日報記者 袁於飛 張蕾

  相較於化石能源和其他非化石能源,核能發電由於清潔、高效而具有明顯的優勢,這在業界已經形成普遍共識。不過,仍有聲音認為,核電既不清潔也不低碳,因為「雖然核能發電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但電廠的建設、運維等過程卻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核能發電時會把產生的熱量排放到海水中,使海水溫度上升,結果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事實果真如此嗎?對此,光明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中國核工業集團總公司「快堆」工程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銤。

  記者:利用核能發電的全過程會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嗎?

  徐銤:這樣的說法缺少科學依據。一般認為,水電、太陽能、風電、核電都屬於清潔能源,儘管它們在發電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但是如果從設備、系統、整體的角度,把電廠的建設、運維等考慮在內,每種新能源也都存在一定的碳排放。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布的報告顯示:每生產1千瓦時電力,煤炭需要排放357克碳當量,光伏需要排放76.4克,水力需要排放64.4克,風能需要排放13.1克,核能只需要排放5.7克。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核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少,是低碳、清潔的綠色能源。

  為什麼每生產1千瓦時電力,核能排放的碳當量最少?原因就在於,核電的能量密度特別高,只需要一點點燃料就能釋放出很多能量,所以在同等規模裝機的情況下,需要分攤的碳排放就少。

  從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低碳、綠色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國要加快發展核電,並賦予其基荷運行地位。

  記者:在我國,發展核電產業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麼?

  徐銤:確實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發展核電是能源清潔化的有效途徑。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大國角力的焦點議題,如何在碳排放交易體系的規則制定中,維護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權益,成為我國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增加談判籌碼的有效途徑是,儘快、儘可能地降低碳排放的增速。在這方面,核電作為最清潔的能源,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有18個國家的核電佔比超過20%,全世界的平均佔比約為13%,核電大國法國甚至達到75%;相比之下,核電在我國電力供應中的佔比只有3%左右。因此,我國核電的發展空間很大,前景光明。

  《光明日報》( 2016年11月05日 03版)

[責任編輯:石佳]

相關焦點

  • 建議發揮核電等清潔能源 在能源供給側改革中作用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陳穎)在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發起,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壽君、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炳華、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羅琦等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確保核電按基荷運行,推動實現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案,建議發揮核電等清潔能源在推動實現我國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應有作用
  • 核能是不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升傳遞著「綠色經濟」正在興起的信息,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後新的溫室氣體減排機制將進一步促進綠色經濟的全面發展。   根據中國中長期能源規劃,2020年之前,中國基本上可以依賴常規能源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能源需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地位將日益突出,屆時需要可再生能源提供數億噸乃至十多億噸標準煤的能源。
  • 在中國未來的能源版圖中,核電真的是多餘的麼?
    不難理解,出於所處立場,作者對未來10年太陽能與風能的降本空間給出了十分樂觀的估計,但核電真的多餘嗎?根據2014年11月中美雙方發布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方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左右中國碳排放有望達到峰值,並將於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
  • 觀察丨聚焦核電安全發展 服務能源改革大局
    在當前能源轉型的浪潮中,核電是助力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未來,仍將是我國核電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汪映榮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的關於『2030碳峰值,2060碳中和』目標,以及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持續改善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減少汙染物排放,改善生態環境的目標,意味著我國未來能源發展必須加快向清潔低碳轉型,核能產業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為我國核電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環境。」
  • 核電如何做到安全高效又環保?中國核電給出自己的答案!
    近年來,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堅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統一,不斷推進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貢獻力量。如何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
  • 專家談中國核電前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選擇
    前述中核集團的資深專家也舉例說,「正如交通安全隱患的存在並不代表我們不再開車一樣,核安全隱患是一直存在的,但這不代表應當停止或放緩核電建設。相比煤炭等傳統能源,核電可以說是一種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汙染物的清潔能源,基本上是『零排放』能源。」  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球核設施發電量佔全球發電總量的14%。
  • ...最新能源規劃:大力開發清潔能源及綠色燃料,氫、氨將佔電力結構...
    日本經濟產業省日前公布一份新的能源規劃提案。未來30年,日本將大力開發清潔能源以及綠色燃料,屆時氫、氨兩種零碳燃料將佔電力結構的10%左右。標普全球普氏指出,此次日本公布的提案是其即將修改的《戰略能源計劃》中的一部分,與10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出臺的一系列減碳相關政策措施「一脈相承」。
  • 可喜可賀,華龍一號首併網成功,大幅提升中國核電行業的競爭力,優化了能源結構,推動了綠色低碳的發展
    核電成為中國的又一大國際名片,中國核電國產率達到了85%以上,是非常可觀的數據了,中核華龍一號成功併網,將為我國發展綠色能源建設邁出堅實的一步,為中核人點讚。中國核電技術在世界是非常有名的,中國核電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了中國在世界的影響不斷加深
  • 核電與其他能源相比各有哪些優缺點
    迄今為止,世界能源需求的85%來自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顆粒物等,帶來令人憂慮的環境問題。而且,這些化石物質消耗的迅速增長,使它們在地球上的儲量面臨枯竭的境地。自然界中,除了化石燃料外,核能、水力、風力、太陽能、地熱、潮汐能等也都是可資利用的能源。
  • 能源局徵求擬建核電常規島技術委員會意見
    能源局徵求擬建核電常規島技術委員會意見 來源: 國家能源局      日期:17.05.10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對擬組建能源行業核電常規島及輔助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徵求意見的函  (國能綜函科技[2017]4號 )  各有關單位: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報來《關於成立能源行業核電常規島及輔助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請示》(中電聯標準[2017]53號)。
  • 中國綠色能源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綠色能源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在多年綠色能源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綠色能源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綠色能源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綠色能源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核電與其他能源相比各有優缺點
    在發生核事故的情況下,國際原子能機構根據 表1核能與其他能源形式的比較>能源形式優點缺點核電燃料儲量豐富、高密集型、經濟、清潔的能源,有利於資源的合理利用;  迄今為止,世界能源需求的85%來自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顆粒物等,帶來令人憂慮的環境問題。而且,這些化石物質消耗的迅速增長,使它們在地球上的儲量面臨枯竭的境地。  自然界中,除了化石燃料外,核能、水力、風力、太陽能、地熱、潮汐能等也都是可資利用的能源。
  • 「核電發展」國際能源署:核能在全球能源轉型中不可或缺
    根據IEA可持續發展預設情境,到2070年,電力在最終能源需求中所佔份額將從當前的20%增至近50%,對累計碳減排量的貢獻佔比接近1/5。屆時,電力需求將增加30000 TWh。這意味著,從當前到2070年,年均電力需求增量相當於當前墨西哥和英國年電力需求的總和,而這勢必會推動更廣泛的清潔電力應用,包括太陽能、風能以及核電等。
  • 中國核電之路 未來可期
    秦山核電科技館是國內目前最大、公眾體驗最豐富、公眾適用性最強、最具特色的核電科技館。在參觀核電科技館時,記者注意到展館牆上一組數據。根據2020年IAEA數據,中國大陸在全球在運核電機組排名中位列第三,僅次於美國(第一名)和法國(第二名)。在參觀期間,秦山核電宣傳科長夏建軍還告訴記者,在運核電機組最新數據是48臺。
  • 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發展核電是不可避免的...
    據新華社電 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在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能源/資源:供需雙方的對話」分論壇上表示,中國有14個核電站正在運行,27個核電站正在建設,選擇發展核電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張國寶說,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前,許多國家對發展核電錶示出積極態度,福島核事故對正在復甦的核電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 太陽能,風電,核電,水電,地熱能 誰在領跑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風電,核電,水電,地熱能……哪種可再生能源將在2009的能源賽場上領先?世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在經濟危機的衝擊下方興未艾,面對日益激烈的辯論,面對日益挑剔的消費者和投資者,哪種能源最具有經濟效益?哪種能源又最具發展的潛力?在打造低碳經濟的呼聲下,我們比較這些能源的成本和效益,將對我們的能源投資和消費有一定啟示意義。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發布,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藍皮書首席專家王毅韌表示,2019年,海陽核電2號、陽江核電6號、臺山核電2號三臺核電機組投入商運。其中,海陽2號機組投入商運,標誌著我國AP1000三代核電自主化依託項目全面建成。臺山2號機組投入商運,標誌著中法兩國最大能源合作項目全面建成。
  • 拜登的能源政策:核能VS可再生能源
    到2050年將核能裝機的佔比從目前的19%提高到50%」,「綠色核電協議運動」的創始人切爾溫斯基認為。這似乎有悖常理。畢竟,民調顯示,太陽能和風能比核能更受公眾歡迎。反對風能和太陽能的選民主要來自農村地區,他們多數人都投票給了唐納·川普總統。上周四,懷俄明州政府拒絕了一家風能開發商的建設申請,這是該州首次拒絕在州政府土地上建設能源項目。
  • 建成三代核電項目 煙臺聚力核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核電將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也正是我省和我市傾力發展核電產業的根本原因。
  • 韓國能源政策大轉向:不再開發核電 著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韓國上世紀70年代建成第一臺商業核電機組,進入21世紀以來更積極推進自主研發核電技術,爭奪海外市場訂單,躋身核技術主要出口國行列。放棄開發核能,顯示韓國能源政策重大轉向。關閉最老核電機組文在寅當天在南部港口城市釜山出席韓國首座商業運營核反應堆「古裡1號」退役儀式時說:「我們將摒棄以核能為中心的能源政策,邁向一個無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