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排放總量居世界第一位

2020-11-24 中國網財經

  國家節能中心主任賈復生20日說,如果說工業化是目前我國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城鎮化則是未來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

  賈復生在此間召開的建築節能技術推廣會上說,建築交通用能是城鎮化用能的主體。2000年至2010年,我國建築能耗年均增長9.1%,建築能耗佔國家能耗總量的20%以上。目前節能建築僅佔我國既有建築面積的20%,只相當於歐洲20年前的標準。

  2006年至2013年,我國以年均6%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了年均10.1%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累計節能9.9億噸標準煤左右。但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碳排放總量居世界第一。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人均碳排放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40%。

相關焦點

  • 中國碳排放總量 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碳排放總量 居世界第一位北極星環保網訊:國家節能中心主任賈復生20日說,如果說工業化是目前我國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城鎮化則是未來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賈復生在此間召開的建築節能技術推廣會上說,建築交通用能是城鎮化用能的主體。
  • 速看|我國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 電網企業如何切入碳交易市場?
    2015年,中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佔當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7%,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國的人均累積排放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隨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持續上升,碳排放空間進一步壓縮,世界各國在國際談判中圍繞發展權和排放空間的爭奪日趨激烈。
  • 我國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 人均遠低於美國
    研究顯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28%),美國(16%), 歐盟(11%)和印度(7%)。研究發現,儘管總量偏高,中國的人均排放量為6.6噸,與美國的人均排放17.2噸相差甚遠。同時,歐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噸,仍高於中國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 中國碳排放總量超過歐美總和 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在此之際,國際氣候專家公布的新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越工業革命誕生地歐盟(EU),但仍遠低於美國及澳大利亞。據英國廣播公司21日報導,相關數據由「全球碳計劃」發布。「全球碳計劃」是一個擁有13年歷史的氣候變化研究人員合作組織,其科學家來自世界不同研究機構,每年對各國碳排放量發布客觀數據。根據其發布的最新數據,2013年人類碳排放量達360億噸。
  • 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針對下一步工作,有專家建議可在「十四五」期間設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穩健推動全國碳市場的建設運轉及減碳目標實現。 我國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均提出要開展碳排放總量控制,北京、上海、甘肅、雲南等地也從地方層面積極探索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
  • 中國種質資源庫長期保存總量達49萬份 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種質資源庫長期保存總量達49萬份,居世界第二位——育好中國種 種好中國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近年來,我國種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中國化工巨資收購瑞士先正達,中信農業收購陶氏巴西種子業務,開啟了中國種業國際化併購之路。今年3月份,隆平高科公告擬收購聯創種業九成股份,並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籤約加速布局育種領域。截至目前,全國已有50多家種業企業掛牌上市,總市值超千億元。
  • 2019碳排放配額總量4.65億噸 持續貢獻廣東碳排放交易經驗
    取得如此成績,與廣東的在碳排放權交易方面的探索和嘗試分不開。探索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是國家賦予廣東的重大改革事項,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3年12月啟動,至今已進入第七個履約期。經過不斷的建設和完善,目前法規體系已基本健全、市場主體參與度活躍,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超4億噸,是總體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區域性碳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歐盟和韓國碳市場。
  • 俄羅斯頁巖油可開採儲量居世界第一位
    據報導,6月10日,美國能源部信息局公布報告稱,世界可開採頁巖油總儲量約3450億桶,俄羅斯儲量居第一位,達750億桶,遙遙領先於分居二、三位的美國(580億桶)和中國(320億桶)。
  • 廣東2019年碳排放配額總量設定為4.65億噸
    取得如此成績,與廣東的在碳排放權交易方面的探索和嘗試分不開。探索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是國家賦予廣東的重大改革事項,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3年12月啟動,至今已進入第七個履約期。經過不斷的建設和完善,目前法規體系已基本健全、市場主體參與度活躍,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超4億噸,是總體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區域性碳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歐盟和韓國碳市場。
  • 碳排放排名居首 綠色發展經濟是兩岸共同壓力
    綠屋頂降溫又減碳圖╱路透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是目前世界碳排放最大地區,人均7.2噸;對照臺灣地區碳排放量,全球排名24,但人均為11噸,高居全球首位,高出全球平均數5噸的兩倍多,也比大陸高出許多。大陸是總量第一名;臺灣是人均冠軍,這兩個頭銜對兩岸而言是不光彩,因此兩岸當為節能減碳工作應多加把勁。
  • 生態環保部:《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關於公開徵求《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徵求意見稿)及相關文件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我部對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進行了反覆研究論證,形成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 外媒:中國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減排任務艱巨
    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導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其2013年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27.7%,接下來依次是美國(14.4%)、歐盟(9.6%)和印度(6.6%)。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22日報導,調查顯示,歐盟是2013年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的少數地區之一,因為經濟增長疲軟,歐盟去年的碳排放減少了1.8%。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則超過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創下新紀錄,這背離了全球需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氣候變化的軌跡。
  • 專家:中國碳排放長期被高估 「資料庫」基本建成
    >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科學院20日發布的研究表明,中國碳排放總量比先前估計低約10%—15%,重新核算後的中國碳排放在2000年至2013年間比原先估計少106億噸二氧化碳。
  • 深圳:單位GDP碳排放五年下降22%
    深圳堅持立法先行,出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條例》、《循環經濟促進條例》,以及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碳排放管理、環境噪音等10多部法規,形成了一套促進綠色發展的法規體系。  深圳在全國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將佔深圳碳排放總量40%以上的635家企業上線交易,也將191棟建築物納入交易範圍。
  • 我國碳排放數據 首獲世界學術機構認可
    我國碳排放數據 首獲世界學術機構認可來源:科技日報 2013-6-29 王怡  6月27日,清華大學教授齊曄和同事在最新一期《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發表評論文章《中國碳之謎》,稱世界各國也許可以從中國在如何降低經濟增長對能源強度需求的經驗中得到啟發。
  • 碳核算:哪些碳排放是有成本的?
    碳核算範圍各異  碳核算根據主體不同,分為基於組織、項目、產品或服務(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鑑於「組織」是碳排放和碳減排的基本單元,在碳排放總量控制的市場機制中,充分借鑑了已有的組織層面的溫室氣體核算標準。  一個組織的碳排放源通常分為三類:直接排放、能源間接排放和其他間接排放。
  • 中國碳排放2023年能否達到峰值
    據FT中文網報導一份近日發表在環境科學期刊的研究顯示,中國有機會把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更加合理的水平,並在2023年附近實現碳排放達峰。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楊富強認為,中國排放達峰越接近2020年,全球在2020年碳排放達峰的可能性越高。   2020年被普遍認為是全球氣候行動的關鍵時間點,如果無法在2020年使碳排放達峰,人類將面臨海平面加速上升、極端天氣事件惡化等災難性後果。
  • 【地理吉尼斯】全球碳排放排行榜
    為了應對全球範圍內的氣溫上升,世界各國都開始關注節能減排,今天吉奧格拉菲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世界碳排放的情況。2017年世界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圖(圖片來自global carbon atlas)從上圖可以看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尤其是歐洲、北美洲等發達國家比較集中的地區。
  • 中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對地區碳排放效率的影響
    建立一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重要任務。隨著人口和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過去幾十年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由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及一系列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關注。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2億t,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碳排放最多的國家。
  • 極星2公布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
    今日,極星將率先公布極星2生產下線時的碳排放數字。極星將應用完整的生命周期評估方法(complete Lifecycle Assessment Methodology)計算旗下所有電動汽車的碳足跡,全面展示電動汽車對氣候產生的影響。極星2公布碳排放總量對於整個汽車行業來說,此舉意義重大。極星作為行業引領之星,讓汽車行業重新贏回消費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