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種質資源庫長期保存總量達49萬份 居世界第二位

2020-12-04 中國日報網

我國種質資源庫長期保存總量達49萬份,居世界第二位——

育好中國種 種好中國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

近年來,我國種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在自主育種能力不斷增強、種子質量持續提升的情況下,國內種企迅速成長,行業集中度穩步提升,形成了布局合理、大中小各具特色、上下遊相互補充的種業格局。預計到2025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品種更新換代格局基本形成,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種業創新體系基本建立,種子生產質量水平和推廣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去年以來,種業領域的國內外併購讓人眼花繚亂。中國化工巨資收購瑞士先正達,中信農業收購陶氏巴西種子業務,開啟了中國種業國際化併購之路。今年3月份,隆平高科公告擬收購聯創種業九成股份,並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籤約加速布局育種領域。截至目前,全國已有50多家種業企業掛牌上市,總市值超千億元。

在農業農村部日前舉行的全國現代種業發展推進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表示,將推動種業綠色革命、科技革命和質量變革、企業變革,加快構建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生產經營體系、政策支持體系。到2025年,主要糧食作物品種更新換代格局基本形成,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種業創新體系基本建立,種子生產質量水平和推廣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自主育種夯實安全基礎

資本的「繡球」不斷拋向種業,其背後是我國種業的華麗轉身。曾幾何時,以先玉335為代表的「洋種子」不斷佔領我國種子市場,一度佔有吉林省玉米種子市場的七成份額。目前,我國玉米自主研發品種面積比重由85%恢復增長到90%以上;蔬菜「洋種子」市場份額已降至13%左右;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生產用種,均為我國自主選育的品種,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一說到蔬菜種子,有人就說國外品種佔80%,其實這僅指青花菜、雜交抗病菠菜、耐抽苔白菜等個別作物。總體看,目前自主選育的蔬菜品種已佔87%。」農業農村部種子局副局長吳曉玲說,因為種子生產具有很強的區域性,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某種作物的生產。適當的進口種子可以滿足國內種子的餘缺調劑,也是國際慣例。目前,我國進口農作物種子的市場份額僅佔3%,美國則佔6%,德國高達56%。

「適合越冬溫室種植的西葫蘆新品種京葫36號,打破了國外公司同類型品種的長期壟斷,產業化規模居全國首位;大白菜品種京秋3號,佔華北和東北大白菜市場份額的四成,是我國唯一上千萬畝的蔬菜品種;京欣系列西瓜在華北、華東等保護地西瓜主產區佔有率60%以上。」談起蔬菜種業的變化,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深有感觸。

近年來,我國種業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以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基地、52個制種大縣、49個區域性良繁基地為主體的種子基地「國家隊」基本建立。種子質量穩步提升,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農業供種保障能力有了堅實基礎。「十三五」時期以來,組織實施了七大農作物育種重點專項,2016年以來累計實施41項,落實中央財政資金20.9億元。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三次種質資源普查,我國種質資源庫的資源保存量年增加1萬份以上,目前長期保存總量達到49萬份,居世界第二位。

質量興種加快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種業發展到了新階段,要加快推進種業由增產向提質轉變。種業高質量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種子質量高、品牌響、銷路好,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高、產業素質高、國際競爭力強,這種轉變被業內認為是大勢所趨。

從國內看,種業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種業重點由糧食作物向糧經飼作物特別是特色作物轉變;育種創新由重經濟效益,向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並重轉變。

餘欣榮認為,長期以來為保障糧食安全,我國一直以產量作為品種審定主要指標,大多數品種需要高水高肥,資源消耗量大。相反,節肥節水節藥及適應機械化、輕簡化的品種較少,具備節水、節肥、節藥特性的育種材料缺乏,影響了綠色優質品種的推廣應用。當前,迫切需要構建綠色種業創新體系、標準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推動種業由產量數量型向綠色效益型、由資源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加快新一輪綠色品種更新換代。

「針對水資源緊缺狀況,河北從資源收集、育種創新、區試推廣等環節加大力度,推出了一批小麥節水穩產品種。」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段玲玲說,4年來累計推廣節水小麥2200萬畝,少採地下水11億立方米以上,既保糧食安全又遏制地下水超採,該品種已在14個省份推廣2000萬畝,實現節水40億立方米、節本增收60億元。

農業農村部種子局局長張延秋介紹,當前全球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技術等高新技術迅猛發展,正進入第四次種業科技革命時代。我國數字種業建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農業部門構建中國種業大數據平臺,整合多部門、多環節、多類型的涉種管理服務系統,將全國4000多家企業、3萬多個品種、30多萬家門店納入平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共用,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可追溯體系基本建立,為數字種業奠定了基礎。

培育種企帶動產業騰飛

種企強則種業興。隆平高科常務副董事長伍躍時表示,該公司以11億美元收購了陶氏巴西剝離的玉米種子業務,美國玉米研發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玉米種子業務進入全球化,目前已進入全球種業十強,實現了雜交水稻種子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褚瑞雲介紹,山東下放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審批權限,推進10家國有種子企業改制脫鉤,12家企業實施了兼併重組,3家企業獲得泰山學者種業人才團隊計劃支持,打造形成了一批以登海玉米、魯研小麥等為代表的優秀種業品牌。目前,山東持證企業459家,2016年全省種子銷售額84億元,利潤13億元,均居全國第一位。

上面的案例是全國種企快速發展的縮影。種企在過去的幾年間創造了一個奇蹟: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全國種企由2011年的8700多家,下降到目前的4300多家,前10強企業市場集中度由15%提高到18%,前50強市場集中度由30%提高到35%,企業「多小散弱」狀況明顯改善。企業創新能力快速增強,50強企業年研發投入14億元,比2011年提高近一倍;企業獲得新品種權數量比2011年增長了16倍,品種權申請量超過科研單位,成為育種創新主體。

「以前的種企不少只是賣種子,現在則為農民提供種肥藥一體化種植方案,業務向全產業鏈延伸。」吳曉玲說,隨著以育繁推一體化為代表的大型企業集團和以區域性、特色化、專業型為代表的中小企業分化加劇,種業企業需要迅速找準自身定位,擺脫同質化競爭,推進差異化發展,從而形成布局合理、大中小各具特色、上下遊相互補充的種業格局。

相關焦點

  • 我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 位居世界第二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數據顯示,我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強生物育種基礎研究、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 353份備存種子入駐中國西南種質資源庫
    近日,來自英國邱園千年種子庫的353份備存種子入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這批植物種子將在零下20攝氏度的環境條件下予以妥善保存。一旦自然界中這些植物瀕臨滅絕,就可以把它們取出培育成苗。
  •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 辣椒種質資源庫為全球最大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 已保存種質資源3萬多份,辣椒種質資源庫為全球最大華聲在線5月8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劉維帥 張登)農作物的基因秘密,藏在種子中。一度丟失香味的江永香稻,在找到了保存在種質資源庫的「祖先」後通過提純復壯,又恢復了香味。立下功勞的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今天在省農科院內舉行了揭牌儀式。農作物種質資源是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
  • 中國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種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儲存著來自全球各地數十萬份植物種子的「備份」,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科學家對這座「植物諾亞方舟」將要應對的「災難」的設定,包括自然災害、疫病、戰爭,甚至「世界末日」。 那麼中國有沒有這樣一座「末日種子庫」呢?如今我們可以欣慰地回答:有!這就是中國的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簡稱種質資源庫)。
  • 保存了3萬份特殊種質資源,中國的這個基因庫立了大功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在我國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中,保存了3萬份的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包括了240科1343屬3599個物種,其中有許多珍稀瀕危的藥用植物種子,這些種子可以保存長達30-50年。
  • 武漢3種花卉種質資源庫入選「國家隊」
    呂文君 攝  12日,記者獲悉,武漢3處花卉種質資源庫,成功入選「國家隊」。  它們分別是:東湖風景區磨山管理國家梅花種質資源庫、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莢蒾屬種質資源庫。在國家林業草原局10日公布的第二批33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中,它們榜上有名。這是武漢地區的花卉種質資源庫,首次躋身「國家隊」。
  • 27個植物種子首次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入庫保存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央視新聞7月27日消息,近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對一批新採集到的植物種子進行了入庫保存前的準備。此次擬入庫的種子中,有27個物種為種子庫首次保存,包括2015年中國新記錄種四葉刺蕊草、2018年中國新記錄種微花蛛毛苣苔、被譽為「水質的試金石」的高原湖泊特有物種波葉海菜花等。每份入庫的種子,均採集了對應的憑證標本、DNA乾燥葉片、圖像和野外數據,確保資源的準確性和可溯源性。
  •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油料作物種質資源庫
    本報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陳海波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油料作物種質資源庫,保存著國內外油菜、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種質3.5萬餘份,成為油料科技創新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
  • 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中藥材種質資源是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儲備資源,由成都中醫藥大學承擔的「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建設」項目是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重點項目,經過2年多實施,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青開建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召開項目建設推進會,標誌著我國漁業生物資源保存體系正式啟動建設,建成後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世界先進水平的的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預計2020年投入啟用。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庫效果圖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青開建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將重點實現收集與保藏、產業與生態服務、種質保存技術研發、交流與共享和科普展示五大功能。
  • 隴西:全力打造西部最大中草藥種質資源庫
    &nbsp&nbsp&nbsp&nbsp為了建立完善中草藥種質資源的長期儲備機制和保護中草藥種質資源原生性、多樣性,為甘肅乃至全國的中草藥生產提供基源準確、生產規範、種性優良的種子種苗,2016年,中國藥都·隴西藥圃園依託甘肅省國家中草藥種質資源保護和研究基地建設項目建成了總建築面積560平方米的地下一層中草藥種質資源庫和地上一層實驗室。
  • 300多種國外野生植物種子備存中國種質資源庫
    新華社昆明2月15日電(記者嶽冉冉)來自英國丘園千年種子庫的346種野生植物種子日前到達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該庫的國外備存種子數增至1197份,來源國達45個。  據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副主任李唯奇介紹,這批來自英國的78科、346種、353份野生植物種子,是種質資源庫備存的第六批國外植物種子,其來源國多達33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埃及、希臘、印度等。  「該批種子的到庫對確保我國乃至全球種質資源的安全都十分必要,其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種質資源庫的庫存物種數量,擴大了種子來源地範圍。」李唯奇說。
  • 利用種質資源庫研究種質資源的應用及其意義分析
    種質資源庫是由託普雲農研發供應的,該資源庫可以看作是貯藏各種種質資源的「基因庫」,它將收集來的各種種質資源保存在了一起,並且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實現了種質資源的長期安全儲藏。而託普雲農可以提供整套的種植資源庫解決方案,有需要的可以詳細諮詢。
  • 寧夏建成世界最大枸杞屬種質資源庫 掌握種質資源就是話語權
    中新網銀川1月14日電 (李佩珊 石羽佳)記者14日從寧夏種業科技創新座談會上獲悉,寧夏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枸杞屬種質資源庫——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庫是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使種質在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仍具有原有的遺傳特性和很高的發芽力,並長期貯存作物種質的倉庫,又稱基因庫。其對於農作物品種改良、培育新品種、生物學理論研究提供豐富的種質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義。「掌握種質資源就是掌握了話語權,枸杞作為寧夏的特色產業,種質資源庫的建立對良種培育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國家作物種質庫裡保存著50多萬份作物基因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資源中心主任李立會告訴記者,作物種質的保存,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種質庫和種質圃,用於保存不同形態的種質資源,種質庫主要保存種子等,種質圃則保存果樹、蔬菜等多年生無性繁殖的品種。種質庫本身也並非只有一座,而是按照功能差異,分為多個不同的庫。有用於保存的長期庫,還有防範風險的復份庫,為科研提供資源的中期分發庫,以及原生境資源保護點、種質資源信息中心等。
  • 探訪種質資源庫|全國三成以上的羊肚菌種源來自這裡,菌種可保存15...
    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文/圖1月4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的食用菌研究中心,省農科院土肥所副研究員何曉蘭博士走進食用菌種質資源庫,查看菌種保存情況。食用菌菌種資源庫為野生菌馴化和育種提供豐富的材料。保存菌種並不容易。「菌種在保存過程中會自然退化、衰老。」何曉蘭介紹,超低溫下,菌種的代謝變慢,可以延長菌種生命。液氮罐食用菌保存庫內存放著幾個液氮罐,打開其中一個蓋子,一股白煙飄散開來。何曉蘭說,放置於液氮中的菌種,保存期可達15年以上。但保存前,需要對菌種實施特殊保護。
  • 茂名將創建世界最大荔枝種質資源庫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茂名將創建世界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庫。據介紹,廣東將創建世界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庫,把廣東荔枝打造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從而打開農村產業興旺的突破口,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黃斌民透露,廣東正在積極爭取農業農村部的支持,在茂名市創建世界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庫,牽頭組織開展荔枝良種重大科研攻關。
  • 346種國外野生植物種子備存我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新華社昆明2月15日電(記者 嶽冉冉)來自英國丘園千年種子庫的78科346種野生植物種子,日前到達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該庫的國外備存種子數增至1197份。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一個國際性的植物種質資源保藏機構,截至2015年12月,該庫在安全保障我國9129種67869份野生植物種子的同時,也在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做著努力。
  • 8國林木種子移交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備存
    中國園林網5月18日消息:採自肯亞、墨西哥、坦尚尼亞、瓜地馬拉等8個國家的31種55份林木種子,日前由世界混農林業中心(ICRAF)移交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備存。
  • 種質資源庫的特點是什麼,它的功能都有哪些
    打開APP 種質資源庫的特點是什麼,它的功能都有哪些 tpyn2020 發表於 2021-01-13 15:09:10 TP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