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2020-12-01 科學技術部

    中藥材種質資源是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儲備資源,由成都中醫藥大學承擔的「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建設」項目是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重點項目,經過2年多實施,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已基本完成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庫體與配套設施建設工作。

    在庫體建設方面,核心庫體建築面積達1640m2,包括短期庫、中期庫、長期庫和乾燥庫,主要用於各類種質資源的短期、中期及長期保存,庫容量可達20萬份;配套實驗室的建築面積達1245m2,包括種子繁育室、種子生理生化室等。同時,完成了人工氣候室和溫室建設,藥用植物種植園圃一期和二期建設,核對整理並完善了基於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收集的第一批種質資源(8省5182份種子)的數據信息。

    四川省科技廳通過省科技支撐計劃支持了種質資源建設,將建成一個依託四川、立足西南、面向全國的管理自動化的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有效保存中藥材遺傳資源,為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關焦點

  • 山農大建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
    【天地網訊】  李劍橋 王澍 李娜 報導  本報濟南訊山東省種植品種最多的中藥材種質資源庫日前在濟南市長清區馬山鎮建成,目前已有360餘種中藥材在當地成功育活。  走進長清區馬山鎮雙泉莊村,道路兩旁的田地裡各類中藥材生長茂盛,桔梗、地黃、板藍根、丹參……高低有致、形態各異。
  • 隴西:全力打造西部最大中草藥種質資源庫
    ·隴西藥圃園,全力推進隴西道地藥材、十大隴藥種質資源保護和優良野生中藥材品種的馴化、繁育等工作,為隴西打造名副其實的「中國藥都」增添厚重底色。&nbsp&nbsp&nbsp&nbsp時下,走進位於隴西縣首陽鎮的中國藥都·隴西藥圃園,黃芪、黨參、桔梗、紫菀、淫羊藿等80多種隴西道地中藥材及外地引進野生名貴中藥材在這裡茁壯生長。期間,花開如潮,藥香四溢,仿佛進入神農百草園。這裡是隴西縣集中草藥新品種引種馴化、種質保護、標準化種植試驗研究、優質種子種苗繁育和實習培訓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示範園區。
  • 武漢3種花卉種質資源庫入選「國家隊」
    呂文君 攝  12日,記者獲悉,武漢3處花卉種質資源庫,成功入選「國家隊」。  它們分別是:東湖風景區磨山管理國家梅花種質資源庫、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莢蒾屬種質資源庫。在國家林業草原局10日公布的第二批33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中,它們榜上有名。這是武漢地區的花卉種質資源庫,首次躋身「國家隊」。
  • 長清馬山鎮建成山東品種最多的中藥材資源庫
    【天地網訊】  記者18日在長清區採訪了解到,山東省種植品種最多的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已經在長清區馬山鎮建成,目前已有360餘種中藥材在當地成功育活。  走進馬山鎮雙泉莊村,記者發現,在道路兩旁的田地裡,各類中藥材生長茂盛,桔梗、地黃、板藍根、丹參……高低有致、形態各異。
  •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 辣椒種質資源庫為全球最大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 已保存種質資源3萬多份,辣椒種質資源庫為全球最大華聲在線5月8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劉維帥 張登)農作物的基因秘密,藏在種子中。一度丟失香味的江永香稻,在找到了保存在種質資源庫的「祖先」後通過提純復壯,又恢復了香味。立下功勞的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今天在省農科院內舉行了揭牌儀式。農作物種質資源是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
  • 科技部平臺中心組織召開國家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源庫服務工作會議
    為認真做好國家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源的共享服務工作,更好地支撐創新發展,11月18日,在科技部基礎司指導下,平臺中心組織召開國家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源庫服務工作會議。科技部基礎司條件平臺處負責同志,平臺中心蘇靖主任、王瑞丹副主任、條件與創新支撐處負責同志,31個國家資源庫負責人、依託單位相關負責人和用戶代表參加了會議。
  • 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
    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保藏庫揭牌成立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 張錦文)11月17日,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保藏庫在雲南博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 ...會代表參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守護瀕危植物基因多樣性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12月10日,中國綠髮會代表在雲南昆明參觀了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簡稱:種質庫),種質庫有關老師詳細介紹了建設背景以及工作成果。西南種質資源庫依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設和運行,建設內容包括種子庫、植物離體庫、DNA庫、微生物庫(依託雲南大學共建)和動物種質資源庫(依託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共建),以及植物基因組學和種質生物學實驗研究平臺。綠會曾發起「瀕危的光葉蕨」、極危物種五小葉槭、中華鐵皮石斛保護地等眾多公益項目。
  •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青開建
    ,標誌著我國漁業生物資源保存體系正式啟動建設,建成後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世界先進水平的的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預計2020年投入啟用。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是促進我國漁業生態環境保護、實現海洋漁業生物資源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它的開工建設將為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助力「一帶一路」戰略目標實施和加快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堅實保障,有利於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同時將對國家的科技、經濟和社會進步提供必要支撐。
  • 茂名將創建世界最大荔枝種質資源庫
    省農業廳副廳長黃斌民,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厚彬,副市長崔劍等出席發布會。記者從現場了解到,茂名將創建世界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庫。據介紹,廣東將創建世界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庫,把廣東荔枝打造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從而打開農村產業興旺的突破口,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昆明植物所種質資源庫與《人與自然》雜誌合作出版種子專刊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與《人與自然》雜誌社合作,出版了以種子為主題的2012年第12月刊(總第130期)。本專刊以中國植物的諾亞方舟——「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為切入點,在介紹該庫工作內容和進展的基礎上,以「跨越時空話種子」、「種子進化之迷」、「種子的生存智慧」、「種子與人類」等板塊,通過精美的種子圖片、詼諧有趣的語言和豐富的種子故事,生動地向讀者講述了種子的起源、種子的進化、種子的傳播、種子與人類的關係,以及種子目前面臨的危機。
  • ...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方舟」
    優良農業種質資源用於育種的不到10%,怎麼辦?「這相當於種子的『諾亞方舟』!」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工,省農科院副院長楊武雲激動不已。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是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被喻為農業的「晶片」。
  • 四川將建國內最大中藥基因庫 保存生物多樣性
    【天地網訊】  我國將在四川建立國內最大規模中藥種質庫,保存生物多樣性。同時,我國還將建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平臺,對中藥資源進行預警管理。  緊迫現狀  重樓、白芨、大黃、羌活等幾十種野生中藥材面臨不同程度萎縮。
  • 中國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種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這就是中國的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簡稱種質資源庫)。據中國科學報報導,日前,「十八大以來中科院創新成果展」正在北京舉行,種質資源庫也在此展出,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 種質資源也稱為遺傳資源,是指包含生物全部遺傳信息、決定生物各種遺傳性狀和特徵的資源。這些資源既存在於現有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中,也存在於野生生物的物種中。 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用於採集和保存珍稀、瀕危、特有的物種,這座資源庫從概念形成到竣工歷時8年,於2005年開工建設,2009年11月24日設施通過國家驗收,標誌著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建設全面完成。
  • 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啟動建設
    校地合作又出新成果,西部(重慶)科學城科技創新項目迎來重大進展。1月15日,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在重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正式揭牌開建。,突破傳統生物種質資源庫「重保存、輕利用、不創製」的局限,建設可持續利用的長江上遊種質資源庫,建設多組學與人工智慧生物大數據中心。
  • 「央廣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
    優良農業種質資源用於育種的不到10%,怎麼辦?「這相當於種子的『諾亞方舟』!」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工,省農科院副院長楊武雲激動不已。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是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被喻為農業的「晶片」。
  • 利用種質資源庫研究種質資源的應用及其意義分析
    種質資源庫是由託普雲農研發供應的,該資源庫可以看作是貯藏各種種質資源的「基因庫」,它將收集來的各種種質資源保存在了一起,並且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實現了種質資源的長期安全儲藏。而託普雲農可以提供整套的種植資源庫解決方案,有需要的可以詳細諮詢。
  • 中國種質資源庫長期保存總量達49萬份 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種質資源庫長期保存總量達49萬份,居世界第二位——育好中國種 種好中國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近年來,我國種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種業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以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基地、52個制種大縣、49個區域性良繁基地為主體的種子基地「國家隊」基本建立。種子質量穩步提升,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農業供種保障能力有了堅實基礎。「十三五」時期以來,組織實施了七大農作物育種重點專項,2016年以來累計實施41項,落實中央財政資金20.9億元。
  • 3個居群美麗桐種子納入種質資源庫2020年05月02日 星期六04 科教...
    科技傳真    本報訊(記者 季徵) 4月中旬,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保藏中心工作人員,對雲南無量山、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美麗桐野生資源進行了調查,採集到分別來自3個居群的美麗桐種子,並納入種質資源庫收集保藏。
  • 南海生物多樣性、生物種質資源庫和信息資料庫建設項目調查船租用...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南海生物多樣性、生物種質資源庫和信息資料庫建設項目調查船租用採購項目 品目 貨物/專用設備/水上交通運輸設備/海洋、內水調查和開發船 採購單位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行政區域 廣東省 公告時間 2021年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