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農業「晶片」!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啟動建設

2021-01-21 上遊新聞

校地合作又出新成果,西部(重慶)科學城科技創新項目迎來重大進展。1月15日,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在重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正式揭牌開建。

著力打造規模化創製設施和生物育種科學中心

據了解,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已選址金鳳大健康產業園,未來核心設施佔地面積預計100畝,異地種質、個體和群體保存、評價、篩選用地面積預計1800畝。

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核多園」建設規劃模式,整體建設方案和分物種創製實施方案已經通過專家論證。首期擬入駐建設示範及先行物種為家蠶、羅非魚、黃連、楊樹、茶樹等;後期將重點聚焦長江上遊重要特色珍稀瀕危物種開展種質創製與利用研究。

該項目成為校地合作共建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又一創新成果。

據介紹,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著力依託西南大學農業科技和資源優勢,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相關機構和高校研究團隊在現代農業、組學大數據、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的學科優勢,瞄準生物種質創新與利用的國際前沿與競爭焦點,面向長江上遊地區的特色生物資源,針對長江上遊地區生物資源遺傳多樣性高,但生態環境脆弱、保護力度不夠、開發利用程度低等現狀,突破傳統生物種質資源庫「重保存、輕利用、不創製」的局限,建設可持續利用的長江上遊種質資源庫,建設多組學與人工智慧生物大數據中心。

著力實現生態保護、頂尖人才培育和產業轉化功能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為什麼要建這樣一個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

據介紹,傳統的種質利用與育種,是「源於自然」。隨著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今天已經到了創製的時代。種質創製是「高於自然」,主要通過先進的遺傳學手段,大規模創製生物新型素材,利用先進生物育種技術,培育革命性新品種,支撐產業迭代升級。

眾所周知,長江上遊是我國重要動植物和微生物資源起源和集聚地,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性區域。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旨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聚焦長江上遊重要特色珍稀瀕危物種開展種質創製與利用研究,研發種質創製關鍵核心技術,搶佔規模化種質資源創製制高點,實現種質創製智能化、規模化,開展生物育種並實現產業化,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生物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未來,該大科學中心將主要著力實現三個功能:一是針對長江上遊地區肩負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的重大任務,收集、整理、保護長江上遊重要物種資源,構築國家西部資源安全屏障。二是建立長江上遊物種資源庫、資源規模化創製設施和生物育種科學中心,在國內國際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創新性成果,培育一批國家級人才和大團隊。三是高標準建設動物、植物、微生物工廠,實現性狀規模化鑑定,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批量培育顛覆性品種,支撐長江上遊地區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最終形成基於種質創製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新聞多一點

重點任務有這些

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重點建設任務將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收集整理保護特色、珍稀和瀕危物種資源,建成活體異地保存信息庫。二是開展規模化種質創製核心技術的研發與集成創新,建設涵蓋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代謝組、表觀遺傳組、表型組等的高標準多組學研究平臺和大數據中心,系統建設自動化快速螢光鑑定與分選平臺、高通量表型組學數據採集與分析處理平臺、動植物規模化創製工廠等關鍵設施。三是圍繞重點物種資源及長江上遊特色資源開展種質資源規模化創製與應用,促進傳統種質資源產業轉型和升級。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郭欣欣

相關焦點

  • 重慶首個重大科學基礎設施——超瞬態實驗裝置年內在科學城開工建設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張亦築 實習生 程茵芷)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再加碼!1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高新區經濟工作會上了解到,重慶首個重大科學基礎設施——超瞬態實驗裝置預計年內在科學城開工建設。超瞬態實驗裝置由重慶大學建設,建築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
  • 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
    將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建設高水平研究平臺一起來看看在重慶日報頭版的報導~↓↓↓高小新了解到,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將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構建,統籌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
  •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一核四區」,361.6平方公裡
    2020年伊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明確支持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西部科學城如何布局?有哪些平臺?如何推動成渝合作?半年來,西部科學城備受關注。
  • 西部(重慶)科學城:「科學」成為永恆主題 「創新」成為最強旋律
    科學之城 創新高地既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也立足於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之需規劃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關鍵一招」,是強化重慶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促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引領主城都市區融合發展的「關鍵一子」。
  •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創業,是種什麼體驗?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創業,是種什麼體驗?那麼問題來了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創業是怎樣一種體驗?體驗1:拎包創業幫你解決攔路虎創業者面臨的困難是什麼?
  • 建好西部科學城 成渝兩地高新區齊步向前
    羅嘉攝人民網重慶12月1日電(陳琦、黃軍)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科學城的建設中,重慶高新區和成都高新區將發揮怎樣的重要作用?12月1日,重慶高新區創新服務中心主任鄧敏軍、成都高新區科技和人才工作局副局長王磊做客由重慶市委網信辦、四川省委網信辦主辦,人民網重慶頻道承辦的「展望十四五·成渝會客廳」,圍繞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話題展開對話。
  • 【科技日報】北京懷柔科學城五個大科學裝置開工建設
    近日,北京懷柔科學城又傳來好消息,「十三五」時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開工建設。這意味著國家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布局的五個大科學裝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那麼,為何眾多大科學裝置集中落戶懷柔?其中最新「子午工程」二期、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進展如何,會為人類解決什麼難題?
  • 西部(重慶)科學城積極吸引人才、項目落戶
    這裡就是西部(重慶)科學城。  站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起點上,作為科學城建設載體的重慶高新區,一年來,高標準建設科學城,一批重大項目先後落地,科學城建設正如火如荼。  20個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引鳳來巢」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倫敦大學……一年來,不少中外名校青年才俊選擇來到西部(重慶)科學城紮根。
  • 重慶市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孵化中心·重慶微電子學院落戶西部(重慶...
    新華網重慶9月16日電(郭雨嫣)9月16日,在2020線上智博會市級集中簽約儀式上,重慶西永微電園與重慶郵電大學持續深化合作,將在園區打造重慶市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孵化中心·重慶微電子學院。  據了解,項目擬投資3億元,計劃用時5年在西永微電園建設綜合性集成電路設計公共平臺為重點,建設高端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為保障,聯合打造集成電路服務、創新、孵化及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國家級創新平臺。
  • 四川省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首批支撐項目在成都科學城啟動
    為什麼是成都科學城?西部創新資源匯聚最快的科技創新高地為什麼第一批支撐項目在成都科學城啟動?「作為成都科技創新的核心組成部分,成都科學城充分吸納運用了成都豐富的科教資源和良好的產業基礎。」成都科學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成都市的積極支持下,成都科學城已成為西部地區知名度最高、創新資源匯聚最快、科研環境最優越的科技創新高地,在積極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機遇、打造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具備先發引領優勢。
  • 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10月21日,重慶市政協和四川省政協首次召開「共建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遠程聯合協商會,為川渝兩省市下一步打造成渝地區面向全國的科技創新品牌協商建言。紅星新聞從會上獲悉,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 科學城獲重點關注!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其中以下部分提及西部(重慶)科學城及高新區部分↓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8.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發揮好創新引領功能,緊扣「五個科學」「五個科技」,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現代化新城。
  • 北京懷柔科學城首個大科學裝置試運行
    2020-10-31 15:18:33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記者昨天(10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啟用儀式上獲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室裝置進入試運行階段,這也標誌著懷柔科學城首個大科學裝置正式進入科研狀態。
  • 西部(重慶)科學城新添一重量級研究所
    近日,重慶市勘測院高新技術研究院暨導航定位研究中心項目正式籤約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項目總投資1億元,將在科學城開展一系列科研合作,為科學城建設提供強大技術支持。據悉,該項目總投資1億元,由重慶高新區與重慶市勘測院和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打造。
  • 重慶科學城,目標中國第五科學中心,成都武漢跟進否?
    近日重慶「西部科學城」全面啟動,誓要成為中國科技創新中心,擎起西部科研大旗。西部科學城佔地面積巨大:北至嘉陵江,南至長江,西為縉雲山脈,東為中梁山脈,南北長度達60公裡,東西平均寬度10公裡,總面積約500多平方公裡。比現有的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都大數倍!
  • 2020重慶英才大會新聞發布會|西部(重慶)科學城將如何吸引更多人才?
    ●重慶高新區舉行了西部(重慶)科學城規劃建設全球發布會,發布全球引才公告,舉辦人才發展高峰論壇,發布重大項目三年內高端人才需求20000餘人,完成高端人才招聘300餘人。●墊江縣舉辦的「智匯丹鄉·築夢墊江」專場活動提供人才崗位606個。④賽事熱,「英才杯」大賽如火如荼。
  • 四川部署中國西部科學城:「一核四區」數字連結產業功能區
    新年伊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部署,特別指出支持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如何落實中央部署?6月3日,成都召開科技創新大會,就《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作說明。
  •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首月記
    從德國慕尼黑科學城、英國蘇格蘭科學城到筑波科學城等,無不是依託科技創新驅動,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放眼中國創新版圖,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深圳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其定位均是強化基礎性科學研究,為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內生原動力。四城之外,還有誰?今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求以「一城多園」模式共建西部科學城。
  • 西部(重慶)科學城首批校地合作項目正式落地
    西部(重慶)科學城首批校地合作項目正式落地 2020-08-04 23:0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