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首超歐盟

2020-11-24 環球網

BBC網站日前報導,聯合國氣候峰會舉行之際,三家學術期刊發文指出,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迅猛增加,地球溫度在30年內就可能超過關鍵的臨界線。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造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2.3%,達到創紀錄的年排放360億噸。未來30年內,世界將耗盡1.2萬億噸的碳排放指標。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到本世紀末,與前工業時代相比,地球將升溫4攝氏度。中國是最大排放者,排放量佔總量的29%,其次是美國,佔15%,歐盟佔10%,印度佔7.1%。全球人均排放量為5噸,美國人均排放量億16.5噸遙遙領先。中國是7.2噸,歐盟是6.8噸。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首超歐盟。挪威氣候和環境研究中心認為這一結果令人吃驚,也使中國在全球氣候談判中的位置變得尷尬。參與全球碳計劃的專家稱,中國碳排放佔比大是事實,如此大的排放量是由歐美消費者帶來的。中國20%的排放量是因為生產出口到歐美的服裝、家具及太陽能光伏板所產生的。如果這些東西在歐盟生產,當地的碳排放量將增長30%。

相關焦點

  • 2013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公布 中國人均首超歐洲
    【環球網綜合報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9月21日報導,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公布2013年度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其中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引人關注。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人類活動碳排放量達到360億噸,平均每人排放5噸二氧化碳,創下歷史新紀錄。
  • 中國碳排放總量超過歐美總和 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在此之際,國際氣候專家公布的新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越工業革命誕生地歐盟(EU),但仍遠低於美國及澳大利亞。據英國廣播公司21日報導,相關數據由「全球碳計劃」發布。「全球碳計劃」是一個擁有13年歷史的氣候變化研究人員合作組織,其科學家來自世界不同研究機構,每年對各國碳排放量發布客觀數據。根據其發布的最新數據,2013年人類碳排放量達360億噸。
  • 外媒:中國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減排任務艱巨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22日報導,調查顯示,歐盟是2013年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的少數地區之一,因為經濟增長疲軟,歐盟去年的碳排放減少了1.8%。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則超過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創下新紀錄,這背離了全球需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氣候變化的軌跡。
  • 歐盟稱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或超美國
    [導讀]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據treehugger網站報導,近日,歐盟委員會下屬的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排放趨勢,2017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量有可能超過美國,高達16.9噸。
  • 中國碳排放量再次成全球焦點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從發展的動態過程看,發達國家碳排放總量和人均排放量都已經過了峰值點,在近幾年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人均排放量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提高也在迅速增加,2010年升至G20國家的平均水平,到2016年,中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為8.8噸二氧化碳當量,比G20國家平均值高17%。
  • 我國人均碳排放量已超歐盟 節能減排算算你的「碳足跡」
    不過,我國的碳排放量仍然較大,人均碳排放量已經超過歐盟。節能減排、減緩全球溫度升高,既需要國家意志,也迫切需要公民積極行動。 氣候變化可能造成不可逆轉影響 11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溫室氣體公報》,稱2014年是有現代氣象記錄數據135年來最為炎熱的一年。而今年的溫度再創新高,炎熱程度甚至超越去年。
  • 科工力量: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從發展的動態過程看,發達國家碳排放總量和人均排放量都已經過了峰值點,在近幾年呈現緩慢下降趨勢。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人均排放量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提高也在迅速增加,2010年升至G20國家的平均水平,到2016年,中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為8.8噸二氧化碳當量,比G20國家平均值高17%。
  • 聯合國報告: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在國際標準下很少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八日電(記者 阮煜琳)儘管中國將在未來十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目前美國人均排放二氧化碳仍然比中國多達五倍。聯合國最新年度人類發展報告指出,與那些佔據了世界上百分之十三人口卻排放了高達總量一半的二氧化碳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在國際標準下還是很少的。
  • 2013年中國人均CO2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
    彭博社9月22日報導,英國丁鐸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Tyndall Center)和埃克賽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 )數理科學學院聯合發表的一篇報告稱,2013年中國人均CO2排放量達到高達7.2噸,首次超過歐盟人均排放量6.8噸,而同期印度人均排放量為1.9噸。
  • 不同省份建築碳排放量的差異
    同時我國的採暖氣候區主要採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而根據《中國家庭能源消費研究報告(2016)》,集中供暖碳排放佔建築碳排放的53%以上,是建築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如圖6所示,我國各省份人均建築碳排放量大致呈現由嚴寒地區向溫和地區遞減的趨勢。
  • 香港計劃2030年人均碳排放量減至3.3至3.8噸
    特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會上表示,按照《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訂立的目標,香港人均碳排放量到2030年將減至3.3至3.8噸。今年博覽會的主題為「創科減碳·共建循環經濟」。黃錦星表示,經歷疫情,香港更需要發展綠色創新科技和綠色經濟,加快低碳轉型。要更深度減少碳排放,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多管齊下。黃錦星透露,香港計劃在2021年發表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
  • 美國碳排放量是中國近3倍 中國仍受到指責
    環球網記者譚利婭報導,據美國之音7月3日報導,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2009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繼續保持高增長,並且,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碳排放的增加正在「抵消」發達國家的減排努力。荷蘭環境評估局在7月1日發表的年度全球環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2009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1噸,印度1.4噸,美國則為17.2噸。
  • 廣東碳排放量超4億居全國第一 全球排名第三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記者從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超4億噸,已成為總體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區域性碳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歐盟和韓國碳市場。省生態環境廳表示,未來,廣東將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深化完善廣東碳市場,進一步擴大廣東碳市場的影響力。
  • 美國人均碳排放量遠超中印等國 發展中國家不是氣候變化禍首
    (全球不同收入等級人口群體的人均生活消耗碳排放量)如何分擔遏制主要來自於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溫室氣體帶來的排放量?他們指出,新興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的碳排放正在高速增長,存在巨大風險。但從樂施會報告中的數據我們能看出,在有數據可查的G20國家中,美國無論是哪個收入級別人群的碳排放總量,都遠遠甩開其他的所有國家,超第二名的中國近一倍。
  • 歐盟:生物能源碳排放或超化石燃料
    狂飆突進由於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以及履行《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排義務等原因,過去數年裡歐盟大力發展生物燃料(特別是生物柴油)產業。1997年歐盟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白皮書中提出:到2010年,歐盟可再生能源消費量要達到總能源消費量的12%.2003年,歐洲開始批准發展和使用生物燃料。
  • 盤點全球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中國總量遙遙領先但人均水平並不高
    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國和排名第二的美國更是佔據了40%以上。從總量上來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國的兩倍,但從人均水平看,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美國的44%。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二氧化碳排放指的是燃燒礦物燃料和生產水泥過程中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它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也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元兇。
  • 諾亞方舟憑什麼該中國造?
    中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副團長、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蘇偉表示,中國的目標是單位GDP碳減排40%,這是國內目標,而歐盟將他們應承擔的國際義務跟發展中國家的內部目標相比,這是不厚道的。  蘇偉的憤慨說出了中國人的心聲:包括歐盟在內的發達國家憑什麼對發展中國家的減排提出非份要求?在國際減排義務上,發達國家為什麼總是要執行雙重標準?
  • 報告稱世界上最富有人群碳排放量佔全球五成
    新華網巴黎12月2日電(記者張曉茹 唐志強 張雪飛)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期間,慈善組織樂施會2日發表報告說,世界上最富裕的10%人口製造了全球約一半的碳排放量,最貧困的35億人的碳排放量僅佔一成。  這份題為《碳排放極度不平等》的報告對多個國家富裕人群和貧困人群的生活消費碳排放量進行評估,闡述了全球、國家間及國家內不同層面碳排放責任不平等的程度,並呼籲發達經濟體帶頭減排。報告還發現,全球最富裕的1%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是最貧困的10%人口的175倍。
  • 建築業規模全國倒數第五,內蒙古建築碳排放量為何排名第13
    在標準排名根據中國建築節能協會能耗統計專委會所發布的《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18)》整理出《2018中國各省(市)民用建築碳排放排行榜》中,內蒙古的建築碳排放量為4875萬噸,在全國排名位列第13位。 建築業倒數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