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計劃2030年人均碳排放量減至3.3至3.8噸

2020-11-24 國際能源網

第十五屆香港國際環保博覽會亞洲環保會議19日在網上開幕。特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會上表示,按照《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訂立的目標,香港人均碳排放量到2030年將減至3.3至3.8噸。

今年博覽會的主題為「創科減碳·共建循環經濟」。黃錦星表示,經歷疫情,香港更需要發展綠色創新科技和綠色經濟,加快低碳轉型。要更深度減少碳排放,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多管齊下。黃錦星透露,香港計劃在2021年發表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

據介紹,特區政府近年採取多項措施有效減少碳排放,包括為特區政府設定新的綠色能源目標、引入上網電價計劃、在水塘拓展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推廣現有建築物進行重新校驗以提升能源效益、資助現有私人住宅樓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資助運輸業界試驗創新綠色運輸技術等。

相關焦點

  • 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中國煤炭資源網 發布日期:2019-04-17 14:09:38
  • 外媒:2016年至2030年的碳排放量將致海平面上升20釐米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外媒稱,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11月4日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除非各國政府進行大力幹預以減少碳排放,否則從《巴黎協定》正式生效的2016年到2030年間累積的碳排放量將導致海平面到2300年上升約20釐米。
  • 英國將提前禁止內燃機汽車使用至2030年,真的要熄火了嗎?
    UK Brings Forward Combustion Engine Car Ban to 2030,its Flame Out true?英國將提前禁止內燃機汽車使用至2030年,真的要熄火了嗎?英國是歐洲第三大人口國,但也是世界上人均最大的二氧化碳生產國之一。因此,降低運輸業碳排放量的戰略將使其與歐洲其他國家以及印度政府保持一致,印度政府計劃到2030年僅出售電動汽車。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首超歐盟
    BBC網站日前報導,聯合國氣候峰會舉行之際,三家學術期刊發文指出,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迅猛增加,地球溫度在30年內就可能超過關鍵的臨界線。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造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2.3%,達到創紀錄的年排放360億噸。未來30年內,世界將耗盡1.2萬億噸的碳排放指標。
  • 香港醫思醫療計劃未來3至5年在大灣區開30至50間門店
    原標題:【會議直擊】香港醫思醫療計劃未來3至5年在大灣區開30至50間門店
  • 2013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公布 中國人均首超歐洲
    【環球網綜合報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9月21日報導,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公布2013年度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其中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引人關注。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人類活動碳排放量達到360億噸,平均每人排放5噸二氧化碳,創下歷史新紀錄。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從發展的動態過程看,發達國家碳排放總量和人均排放量都已經過了峰值點,在近幾年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人均排放量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提高也在迅速增加,2010年升至G20國家的平均水平,到2016年,中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為8.8噸二氧化碳當量,比G20國家平均值高17%。
  • 美國碳排放量是中國近3倍 中國仍受到指責
    環球網記者譚利婭報導,據美國之音7月3日報導,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2009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繼續保持高增長,並且,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碳排放的增加正在「抵消」發達國家的減排努力。荷蘭環境評估局在7月1日發表的年度全球環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2009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1噸,印度1.4噸,美國則為17.2噸。
  • 林天福:2030年香港國際機場貨運量預計提至900萬公噸
    央廣網廣州4月23日消息(記者陳菲 實習生李莉莎 通訊員機管局)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林天福近日接受央廣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區內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1號客運大樓、機場第三跑道、高端物流中心等一系列基建項目的推進,預計機場的年貨運量於2030年將提升至
  • 香港響應2020年「地球一小時」全球環保行動 璀璨夜景熄燈
    新華社香港3月28日電 「三、二、一!」28日晚8時30分,香港維多利亞港兩岸多座標誌性建築的外牆燈光陸續熄滅,原本多彩耀眼的維港夜景瞬間沒入夜色之中。  當晚,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以「企業有備 地球無患」為主題舉行熄燈倒數儀式。維港兩岸的璀璨燈火熄滅一小時,以此響應2020年「地球一小時」全球環保行動,倡導低碳生活。
  • 3噸越西蘋果遠銷香港
    川觀新聞記者 王雲 何勤華「10月29日,經過4天的長距離運輸,3噸越西蘋果已運至佛山11月1日,佛山康豐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澤銘告訴記者,這批蘋果待與其它水果拼櫃後出口香港,預計三天後在香港水果批發市場上市銷售,以零售和小批發為主。
  • 聯合國報告: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在國際標準下很少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八日電(記者 阮煜琳)儘管中國將在未來十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目前美國人均排放二氧化碳仍然比中國多達五倍。聯合國最新年度人類發展報告指出,與那些佔據了世界上百分之十三人口卻排放了高達總量一半的二氧化碳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在國際標準下還是很少的。
  • 全球人均頭頂3噸炸藥 中國周邊核武密度最高
    全球人均頭頂3噸炸藥  「當今世界的核態勢是2、3、3、1。」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前所長楊毅少將用4個數字描述了國際核擴散的基本形勢:美俄作為兩個超級核大國,擁有全球95%的核武器;中英法三國擁有一定數量的核武器,其擁核的合法性得到了廣泛的國際認可;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則非法但秘密擁有核武器;朝鮮正在邁過核門檻。
  • 河鋼海外收入比重計劃3年內升至3成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魏清源 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李巍)近日,河北鋼鐵集團南非500萬噸鋼鐵項目負責人奔赴南非,逐一落實鋼鐵廠選址報告涉及的各項計劃。去年11月,河鋼增持德高股權至51%,一舉擁有了全球最大的鋼鐵營銷網絡。目前,德高已經為河鋼在擴大全球市場份額、低成本融資、國際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顯現作用,助力其在非洲、歐洲、南美以及東南亞等地區的戰略發展。    「海外發展吻合國家戰略,符合企業實際,實施海外發展戰略、推進海外布局恰逢其時。」河鋼董事長於勇表示,未來,河鋼的海外合作將更加趨於多元化。
  • 減肥成國家行動 2030年人均每日攝入鹽油糖要減到一定目標
    從今往後,減肥成了國家行動,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7月17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在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行動有關情況。
  • 俄出臺2021年至2030年基礎科學研究計劃
    原標題:俄出臺2021年至2030年基礎科學研究計劃9日,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籤署一項法令,批准了「2021年至2030年前基礎科學研究計劃」。該計劃由6個子計劃構成,主要任務是發展俄羅斯的科學潛力,建立有效的科學研究管理系統,以提高科學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需求。俄羅斯政府將為計劃的實施提供超過2.1萬億盧布的經費支持。
  • 中國碳排放量再次成全球焦點
    >
  • 科工力量: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高?看歷史累積才有意義
    從發展的動態過程看,發達國家碳排放總量和人均排放量都已經過了峰值點,在近幾年呈現緩慢下降趨勢。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人均排放量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提高也在迅速增加,2010年升至G20國家的平均水平,到2016年,中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為8.8噸二氧化碳當量,比G20國家平均值高17%。
  • 香港通關延長至12月31日!明年見!
    就在前段時間不久,香港政府發布公告,將《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C章)的有效期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換句話說,極大可能今年年底都沒辦法通關了......不過與此同時,港府指出,延長有關規例的有效期,並不代表該等規例下現行施加的限制會持續不變直至有效期完結,政府將視乎疫情發展,收緊或放寬甚至取消個別限制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