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媒披露俄載人登月計劃:太空人首次登月預定2030年
1月2日報導 據《俄羅斯報》網站2020年12月31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在向國際空間站機組人員致以新年祝賀時,宣布制訂統一探月計劃,已經成立的專門機構將由他本人掛帥。他表示,新年前做出了「制訂統一專項探月計劃」的決定。為此,俄航天已成立專門機構。
-
俄載人登月計劃:太空人首次登月預定2030年
據《俄羅斯報》網站2020年12月31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在向國際空間站機組人員致以新年祝賀時,宣布制訂統一探月計劃,已經成立的專門機構將由他本人掛帥。他表示,新年前做出了「制訂統一專項探月計劃」的決定。為此,俄航天已成立專門機構。
-
德國出臺「氣候保護計劃2030」 計劃為二氧化碳排放定價
德國聯邦政府20日出臺「氣候保護計劃2030」,以期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55%的目標。這份計劃包括為二氧化碳排放定價、鼓勵建築節能改造、資助相關科研等具體措施,涵蓋能源、交通、建築、農業等多個領域。
-
俄2021—2030年太空計劃著重衛星和火箭發射
科技日報莫斯科8月11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國有航天集團公司總經理德米特裡·羅戈津近日表示,俄羅斯2021年至2030年航天活動統一國家計劃將於今年底前提交政府批准。該項國家計劃包括用於開發格洛納斯(GLONASS)衛星系統的聯邦專項計劃、開發超重型火箭航天綜合體的子計劃、創建多衛星軌道群Sphere的計劃、在東方航天發射場建立地面太空基礎設施的計劃、開發新工業綜合體和現代生產設施的投資項目等。
-
俄計劃2030年後建常駐月球基地 2050年開採礦物
資料圖:東方航天發射場曝光場景超科幻 酷似在外星球原標題:俄計劃2030年後建常駐月球基地 2050年開採礦物俄羅斯《消息報》21日報導稱,俄羅斯航天集團公司的中央機械製造研究所新聞處處長奧莉加·扎羅娃表示,該研究所正在研究建立長期月球基地的計劃。
-
香港計劃2030年人均碳排放量減至3.3至3.8噸
特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會上表示,按照《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訂立的目標,香港人均碳排放量到2030年將減至3.3至3.8噸。今年博覽會的主題為「創科減碳·共建循環經濟」。黃錦星表示,經歷疫情,香港更需要發展綠色創新科技和綠色經濟,加快低碳轉型。要更深度減少碳排放,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多管齊下。黃錦星透露,香港計劃在2021年發表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
-
俄打算在月球建訪問基地 太空人計劃2030年首次登月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6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表示,俄羅斯計劃在月球上建造一個可供人類訪問的長期基地,並藉助人形機器人(robot avatar)研究月球。羅戈津說:「我們建造的長期基地,不適人類居住,但可以訪問。但這主要是向機器人系統轉化的一部分,未來人形機器人可以在月球表面解決任務。」
-
德國政府出臺應對氣候變化方案 至2023年將投入540億歐元
德國政府出臺應對氣候變化方案 至2023年將投入540億歐元 2019-09-21 09:45: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俄計劃2030年代初發射「光譜-M」太空望遠鏡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發言人葉戈羅夫18日表示,俄「光譜-M」太空望遠鏡(毫米波天文臺項目)擬於2030年代初發射升空。 葉戈羅夫在發布會上說:「按計劃,『光譜-M』不會很快發射,要到2030年代初。」
-
2030年後的月球南極很熱鬧:盤點中美俄歐的月球基地計劃
美國計劃重點打造的「深空門戶」月球軌道中轉站已經吸引了歐、俄、日、加等國,而中國已與歐洲和俄羅斯航天局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聯合論證國際月球科研站。從遠景來看,中國目前透露的計劃較為務實和保守,著眼於機器人長期駐守、太空人短暫停留的基地,主要目的是科學研究。未來條件成熟時才會考慮太空人長期居住。
-
俄羅斯洩密文件稱俄計劃2030年前完成登月計劃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3月13日報導,被洩露的俄羅斯聯邦航天署文件顯示,俄羅斯「將派遣太空人駕駛宇宙飛船進行繞月飛行測試,隨後登陸月球,預計在2030年返回地球」。近些年,莫斯科方面時常宣布一些滿懷壯志的宇宙探索計劃,但這還是他們首次為載人登月任務立下具體期限。
-
中國將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
中國將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 2020-01-07 20:45:31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7日透露,2020年,該局將強化全國震情監視跟蹤與趨勢研判,充分吸收中外先進理論和新技術,聯合地震系統內外相關單位,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
-
俄航天集團計劃至2030年準備將航天飛船降落在小行星上
羅戈津解釋稱,這一技術完全可以在2030年前研發出來。他同時未透露,在哪顆小行星上降落。此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讓太空人登陸小行星,但為了恢復飛往月球,就放棄了這一計劃。2014年歐洲探測器菲萊(Philae)在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上實施了軟著陸。
-
俄羅斯第一顆北極氣候監測衛星推遲至2021年發射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0月3日消息 俄航天集團拉沃奇金科學生產聯合公司發言人表示,俄羅斯第一顆北極氣候和環境監測衛星「北極-M」號推遲至2021年發射。該公司總經理弗拉基米爾∙科爾梅科夫5月曾向俄新社透露,該星計劃於2020年末發射。這名發言人在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院「航天科學日」活動期間指出,「我們準備在2021年初發射『北極』衛星。」
-
氣候保護計劃2030:德國要讓6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
當地時間9月20日,德國聯邦政府出臺「氣候保護計劃2030」,希望到2030年該國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55%。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德國政府將雙管齊下,大力推動該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
張江實驗室在上海成立 計劃2030年躋身世界前列
張江實驗室在上海成立 計劃2030年躋身世界前列 2017-09-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張江實驗室建設,出臺了一批重要創新政策和切實有效的推進措施。中科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創中心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始終將上海科創中心和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實、抓好。 應勇在致辭時說,擁有一批頂尖實驗室,對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提高科技創新水平至關重要。
-
...首次登月預定2030年;①據《俄羅斯報》網站2020年12月31日報導...
俄載人登月計劃披露,首次登月預定2030年;①據《俄羅斯報》網站2020年12月31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在向國際空間站機組人員致以新年祝賀時,宣布制訂統一探月計劃,已經成立的專門機構將由他本人掛帥;②在2028年按計劃開始測試超重型運載火箭後,預計將實現太空人登月。
-
美國專家:將國際空間站運行期限延長到2030年將很困難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專家、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研究員喬納森∙麥克道威爾認為,將國際空間站的運行期限延長到2030年將很困難。麥克道威爾對衛星通訊社稱:「我認為將國際空間站的運行維持到2030年將很困難,但它的運行時間應比到2024年稍長一些。
-
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
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 或在生命發現等方面獲得突破我國在地外探測方面的日程越來越清晰。近日,我國將在7-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的消息吸引了不少關注。據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表示,之後還計劃在2030年再次發射火星探測器,並在火星採樣返回後,使用環繞器繼續飛行,對其他小行星進行環繞探測。
-
歐洲新計劃:2024年登陸月球 2030年造訪火星
國際在線報導:雖然「獵兔犬2號」火星登陸器至今下落不明,但是歐洲航天局卻欲與美國試比高,義無反顧而且毫不吝嗇地推出了新的名為「曙光」的徵服太空計劃。歐洲航天局1月13日已經宣布,計劃在2024年首先登陸月球,之後將於2030年造訪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