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天集團計劃至2030年準備將航天飛船降落在小行星上

2020-08-07 科技生活快報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8月7日消息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該集團企業已開始研究將飛船降落在小行星上的方法,這種技術可能在下一個十年結束前研發出來。

俄航天集團計劃至2030年準備將航天飛船降落在小行星上

© Depositphotos / Digitalstorm小行星2009 PQ1

他表示:

「有一項任務——研究如何將裝置降落在小行星上,這不是簡單的太空飛行器,而是降落航天飛船。困難在於如何牢固立在小行星上。儘管如此,我們的工程師明白這項任務,企業也主動開始進行這項工作。我們知道如何落實。」

羅戈津解釋稱,這一技術完全可以在2030年前研發出來。

他同時未透露,在哪顆小行星上降落。

此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讓太空人登陸小行星,但為了恢復飛往月球,就放棄了這一計劃。

2014年歐洲探測器菲萊(Philae)在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上實施了軟著陸。2018-2019年,在日本「隼鳥2號」任務框架內,著陸模塊Rover-1A、Rover-1B、MASCOT,之後是「隼鳥2號」探測器自身在小行星「龍宮」(Ryugu)上實施了軟著陸。

相關焦點

  • 飛船2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俄航天集團:擬於2020實現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6日報導,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舉行的記者會上播放的視頻顯示,俄航天集團計劃於2020年按最短線路向國際空間站發射宇宙飛船,整個行程僅需飛行2個小時。俄航天集團2020年計劃視頻稱,「2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將測試宇宙飛船以繞地飛行1圈的方式飛往國際空間站。」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同時提醒稱,公司計劃「近期」按短程繞飛2圈的方式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載人飛船,該線路將耗時3.5小時。
  • 俄航天集團公布載人飛船發射失敗原因,聯盟MS-11將於12月3日升空
    俄羅斯航天集團載人航天計劃執行主任謝爾蓋·克裡卡廖夫31日表示,10月11日俄載人飛船發射失敗的原因,是負責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發生故障,導致運載火箭的助推器未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克裡卡廖夫當天在莫斯科對媒體表示,根據俄調查委員會日前做出的結論,10月11日一枚「聯盟-FG」型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聯盟MS-10」飛船,負責對該火箭助推器與芯一級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工作異常,導致一臺助推器未能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進而引發該助推器撞擊火箭芯一級的燃料箱,致使燃料箱破裂,芯一級損壞,無法繼續執行發射任務。
  • 俄計劃2030年後建常駐月球基地 2050年開採礦物
    資料圖:東方航天發射場曝光場景超科幻 酷似在外星球原標題:俄計劃2030年後建常駐月球基地 2050年開採礦物俄羅斯《消息報》21日報導稱,俄羅斯航天集團公司的中央機械製造研究所新聞處處長奧莉加·扎羅娃表示,該研究所正在研究建立長期月球基地的計劃。
  • 俄載人登月計劃:太空人首次登月預定2030年
    據《俄羅斯報》網站2020年12月31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在向國際空間站機組人員致以新年祝賀時,宣布制訂統一探月計劃,已經成立的專門機構將由他本人掛帥。他表示,新年前做出了「制訂統一專項探月計劃」的決定。為此,俄航天已成立專門機構。
  • 俄打算在月球建訪問基地 太空人計劃2030年首次登月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6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表示,俄羅斯計劃在月球上建造一個可供人類訪問的長期基地,並藉助人形機器人(robot avatar)研究月球。羅戈津說:「我們建造的長期基地,不適人類居住,但可以訪問。但這主要是向機器人系統轉化的一部分,未來人形機器人可以在月球表面解決任務。」
  • 航天科技集團公布了我國這些航天大計劃
    原標題:探索近鄰宜居行星、月球科研站、太陽系邊際探索……航天科技集團公布了我國這些航天大計劃!12月1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袁潔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國企公開課上,向在場的500名學子描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面向未來即將開展的重大工程項目。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為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夯實基礎。
  • 俄航天集團:尋找國際空間站空氣洩漏點期間太空人將在俄方艙段隔離三天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8月20日消息 俄羅斯航天集團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在尋找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空氣洩漏點期間,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隔離三天。© 照片 : ROSCOSMOS俄航天集團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總控小組表示,空間站上的太空人8月21日將轉移至俄『星辰』號服務艙,隨後將對美國艙段進行控壓。」上述決定是與美方共同作出的。
  • 俄私營公司首次參加俄航天集團火箭製造招標工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22日消息 據俄羅斯國家採購網公布的文件顯示,俄私營航天企業「宇宙航向」(CosmoCourse)公司將參加俄國家航天集團訂購的甲烷運載火箭「阿穆爾-LNG」製造招標工作。© Sputnik / Kirill Kallinikov俄國家航天集團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56%這是私營公司首次參與俄國家航天集團火箭製造招標。
  • 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2030年載人登月?還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據相關報導,這艘新一代飛船未來將會用來替代當年送英雄航天員楊利偉上太空的「神舟號」飛船,並且計劃於2030年執行中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目前仍然只有三國擁有載人航天能力中國自2003年楊利偉進入太空以來,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自主載人進入太空的國家。
  • 2020年,世界航天很忙
    按照目前的計劃,這輛火星車將於2021年2月降落在火星的耶澤洛隕石坑內。科學家們認為這個隕石坑曾是湖床,並且幾十億年前曾與多條河道連接。如果計劃順利,火星車將會採集30多種土壤樣本,並將其封存在專用的容器內。美國宇航局2026年將執行的另一項任務會在此基礎上展開。屆時,這些樣本將在歐洲製造的火星車的幫助下被運送至準備返回地球的火箭上。該火箭將從火星表面發射並將樣品帶回地球。
  • 俄媒披露俄載人登月計劃:太空人首次登月預定2030年
    1月2日報導 據《俄羅斯報》網站2020年12月31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在向國際空間站機組人員致以新年祝賀時,宣布制訂統一探月計劃,已經成立的專門機構將由他本人掛帥。他表示,新年前做出了「制訂統一專項探月計劃」的決定。為此,俄航天已成立專門機構。
  • 中俄航天準備展開強強聯合,俄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
    【引言: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14日報導,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稱,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羅戈津在《共青團真理報》的廣播直播中稱,「我們已準備好乘坐美國和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向太空。中國人可能也準備好搭乘我們的飛船,美國人也會繼續乘坐『聯盟號』飛船。
  • 俄羅斯航天集團總裁提出要核實一下美國人是否到過月球
    11月23日在與摩爾多瓦總統伊戈爾多東一起參觀俄羅斯太空系統公司時,俄羅斯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格津提出要核實一下美國人是否到過月球。在回答相關問題時羅格津說:「我們提出了這樣的任務——飛到月球核實一下:美國是否去過……,他們說去過,我們要去檢查一下。」羅格津說,現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立實現月球計劃,因此他希望在開發地球唯一一顆衛星方面與美國合作。
  • 馬斯克龍飛船成功返回,俄航天局長:這種回收技術過時了
    【ALENG 自媒體】8月8日晚間自媒體專稿,馬斯克在載人龍飛船順利完成了首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兩名太空人也已經從國際空間站安全返回。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由私人航天公司承擔的載人發射任務,龍飛船的安全返回,對於馬斯克和他的Space X公司來說,都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這家私人太空公司成立短短12年時間,就已經取得了其他機構幾十年都無法取得的成績,不得不讓人為馬斯克豎起大拇指。
  • 俄羅斯洩密文件稱俄計劃2030年前完成登月計劃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3月13日報導,被洩露的俄羅斯聯邦航天署文件顯示,俄羅斯「將派遣太空人駕駛宇宙飛船進行繞月飛行測試,隨後登陸月球,預計在2030年返回地球」。近些年,莫斯科方面時常宣布一些滿懷壯志的宇宙探索計劃,但這還是他們首次為載人登月任務立下具體期限。
  • 俄航天集團:格洛納斯新導航衛星將是舊導航衛星價格的四倍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16日消息 衛星通訊社掌握的俄航天國家集團的材料顯示,將從明年開始發射入軌的「格洛納斯-K2」新一代太空飛行器將是目前俄羅斯格洛納斯導航星座所包含的衛星「格洛納斯-M」價格的四倍。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探測就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自發射以來,「天問一號」已完成3次軌道修正和1次深空機動,現已飛行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預計在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實施「剎車」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為火星著陸作準備。
  • 美國專家:將國際空間站運行期限延長到2030年將很困難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專家、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研究員喬納森∙麥克道威爾認為,將國際空間站的運行期限延長到2030年將很困難。麥克道威爾對衛星通訊社稱:「我認為將國際空間站的運行維持到2030年將很困難,但它的運行時間應比到2024年稍長一些。
  • 國際空間站不妙,俄航天專家:或在2024年停用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航天集團:虛擬實境系列紀錄片在國際空間站開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22日消息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官網消息,俄航天集團與加拿大Felix Paul Studios影視公司合作拍攝的虛擬實境(VR)系列紀錄片「探索太空.國際空間站體驗© 照片 : Instagram / Roscosmos / Ivan Vagner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團稱俄方沒有在2025年後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