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航天很忙

2020-12-06 騰訊網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轉眼間,新世紀已經邁入了20年代。回顧過往,航天領域的新力量不斷湧現,新技術層出不窮。展望未來,變革的種子已然萌動,長遠的謀劃即將開花。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世界航天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呢?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番吧!

01

深空探測輝煌再現

火星

經過稍顯寂寥的2019年,2020年的深空探測可以說是熱鬧非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火星探測了。

火星作為目前太陽系內最受人類關注的行星之一,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衝日」。屆時,火星和地球將恰好與太陽來到一條直線上,而且兩者的距離會達到極近值。這段時間如果將探測器送往火星代價會比較小,因此人類的火星探測活動通常也會每隔26個月出現一次高潮。

火星衝日

在2020年10月就有一次「火星衝日」的機會。而為了趕上這一機會,確定的發射窗口期是7月份。在這一時間段,將出現空前的盛事——人類將有4個空間探測器飛向這個紅色星球。

美國

火星探測的「資深玩家」——美國宇航局,即將在2020年利用宇宙神5火箭發射火星2020探測器。這項任務包含一個軌道飛行器、一架無人直升機和一輛全能的火星車。按照目前的計劃,這輛火星車將於2021年2月降落在火星的耶澤洛隕石坑內。科學家們認為這個隕石坑曾是湖床,並且幾十億年前曾與多條河道連接。如果計劃順利,火星車將會採集30多種土壤樣本,並將其封存在專用的容器內。美國宇航局2026年將執行的另一項任務會在此基礎上展開。屆時,這些樣本將在歐洲製造的火星車的幫助下被運送至準備返回地球的火箭上。該火箭將從火星表面發射並將樣品帶回地球。這項完整的任務名為「火星樣本取回」,預計於2031年前後完成。

美國宇航局的火星車

中國

我國將利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火星一號火星探測器。按照計劃,我國的火星探測任務計劃同時攜帶「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在一次火星探測過程中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成為全世界的第一次。「火星一號」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時間抵達火星,降落於赤道附近。

中國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

歐空局和俄羅斯

歐空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將聯手開展ExoMars 2020任務,利用質子號火箭發射歐空局研製的軌道器和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號巡視器,以及俄羅斯研製的哥薩克舞號著陸器。巡視器將在火星表面進行為期至少7個月的探索,對採集的土樣進行分析,尋找可證明生命存在的生物分子或生物標記物。

ExoMars 2020火星漫遊車

阿聯

除此以外,以往名不見經傳的阿聯也將利用日本的H2火箭發射希望號火星探測軌道器,作為該國建國50周年的獻禮工程。探測器的總承包商為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大氣和天空物理實驗室,而探測器攜帶的紫外光譜成像儀、可見光成像儀、紅外光譜成像儀3種主要探測設備分別由科羅拉多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亞利桑那大學負責。探測器通過長期在軌的方式,對火星大氣和環境展開研究。

日本的H2火箭

月球和小行星

我國的嫦娥五號任務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這是自1976年以來第一次進行月球樣品取回任務(當時蘇聯的「月球24號」帶回了170克月球土壤)。

「嫦娥五號」

印度重新啟動了月船3號探測器登月項目,力爭2020年發射,實現在月面上軟著陸,完成「月船2號」功虧一簣的任務。

私人投資建設的國際月球觀測站也計劃於2020年7月搭載電子號火箭發射,使用月球快遞公司的MX-1E月面著陸器著陸於月球南極。

美國宇航局於2016年9月8日發射的奧西裡斯Rex探測器,將在7月份從小行星「貝努」上採集土樣。

奧西裡斯Rex探測器

已經成功採集到小行星「龍宮」土樣的日本「隼鳥2號」,則將在2020年返回地球。

「隼鳥2號」

太陽

2020年還將有2個太陽探測器發射升空。歐空局的太陽軌道器發射後,將在幾年的過程中,利用金星和地球的引力將其軌道提升到太陽兩極之上,為太陽觀測提供新的視角。印度的Aditya L1探測器將被置於太陽-地球拉格朗日L1點的暈軌道上,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旨在持續觀察太陽的粒子通量、磁通量等參數。

02

載人航天不再寂寞

2020年的載人航天也將有新成員的加入。經過多年的跳票,以及一系列試驗過程中的不順利之後,美國終於站在了恢復載人航天發射能力的門口。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第一次,美國人終於能夠擺脫俄羅斯,將自己的航天員運送到位於近地軌道的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

目前,美國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公司的CST-100星際客機飛船都完成了無人飛行試驗。在接下來的2020年,它們都將迎來自己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而對於俄羅斯來說,在經過一系列的無人飛行任務,以及搭載聯盟MS-14號飛船無人試飛之後,聯盟-2.1A運載火箭也將迎來它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

波音公司的CST-100星際客機飛船

聯盟-2.1A運載火箭

在2020年,我國的長徵五號乙運載火箭也將迎來自己的首次飛行試驗。如果試驗成功,我國將拉開中國空間站建造的大幕。

中國空間站概念圖

經過多年的延誤之後,俄羅斯在2020年11月將利用質子號火箭將國際空間站的最後一個模塊,即由俄羅斯建造的多用途實驗艙模塊Nauka連同歐洲機械臂,發送至國際空間站。多用途實驗艙可向國際空間站提供補給並以引擎控制空間站,還可以增加對接飛船以及科研模塊的附加埠。在此之前的8月份,國際空間站上的碼頭號對接艙將由進步MS-15號貨運飛船帶離軌道,為Nauka騰出空間。

進步MS-15號貨運飛船

03

火箭衛星變革不絕

在新技術和商業化的不斷衝擊下,傳統的運載火箭和應用衛星也在加速迭代,常常給人以目不暇接的感覺,2020年也同樣如此。

在2020年,按照計劃,將有一大批新型運載火箭進行首次飛行試驗並投入運營。

印度的小型運載火箭SSLV、日本的H3火箭、歐空局的阿里安6火箭和維加C火箭、中國的長徵八號和長徵七號甲等火箭,這些「國家隊」成員都將迎來首飛。

商業航天公司中,維珍軌道公司的運載器一號空射火箭、螢火蟲宇航公司的阿爾法火箭等將投入使用。我國的快舟11號火箭、捷龍2號火箭也很有可能在這一年加入戰團。而已經成功實現商業發射的火箭實驗室公司,則計劃在2020年啟用新的發射場。SpaceX公司將試驗回收獵鷹9號火箭的二子級,從而進一步降低發射成本。

2020年的另一個看點就是,網際網路衛星將會大量部署,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

2020年,美國一網公司將利用阿里安航天公司的俄制聯盟號火箭從法屬蓋亞那發射部署300多顆衛星。

SpaceX公司最終計劃將在這一年部署700多顆衛星。我國的鴻雁星座也將在這一年建成一個「2+4+2」的系統。地球的近地軌道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擁擠狀態。由此可見,2020精彩紛呈,未來可期。

來源:中國航天科普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獨家|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附詳單表格】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了一些重要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發生了一些重大航天事件。世界航天讓人歡喜讓人憂,幾家歡樂幾家愁。總結一下,2020年度世界航天主要有如下10大特點:  12月28日,俄羅斯發射「聯盟-ST-A/護衛艦-M」火箭,2020年的太空發射競賽鳴金收兵。  2020年,世界各國共進行了114次火箭發射,比2019年的103次發射多了11次。
  • 2020年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統計,中美競爭激烈
    中國近幾年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進步,2018和2019連續兩年成為航天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並且在不同航天探測領域都取得重要進展,包括空間站建設,月球探測以及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今年7月23日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我國2020年將基本達到世界航天強國水平
    原標題:十九大速遞|我國二○二○年成為世界航天強國 十九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18日在京透露,到2020年,我國力爭實現在軌太空飛行器數量超過200顆,年發射30次左右,超越歐盟,基本到達世界航天強國水平。
  • 中國航天的2020:豐收之年
    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北鬥建成……對中國航天來說,2020 年是個豐收的年份。在新的一年開端之際,不妨來回顧一下過去一年裡,中國航天取得的成績。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中國探月工程走到「第二步」2020 年,中國航天最引人注目的成績,莫過於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
  • 2020年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2020年12月31日,由空間瞭望智庫、《國際太空》《衛星應用》《中國空間科學技術》雜誌,以及「中國太空網」官方微信聯合組織的2020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 ...是航天技術的勝利,也是航天人文精神的勝利」——2020年中國...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今年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市召開。大會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依託學術、產業、科普、文創四大活動體系,全面展示宇航前沿技術,深入探討航天未來願景,廣泛推動世界航天領域的深度合作。
  • 航天科技集團2020年十大新聞
    陝西省、河北省公告:洋縣、淶源縣「摘帽」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航天科技集團定點幫扶縣——洋縣和淶源縣,分別於2020年2月27日與2月29日退出貧困縣序列。2020年10月22日,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隆重舉行,航天科技集團3名個人和1個集體獲得表彰。
  • 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再次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7月各國數據大盤點
    2020年已經過半,我們來梳理一下,上半年截至2020年7月12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情況。截至目前,全球共進行了51次航天發射任務,45次成功,成功率88.2%。各國的發射數據如下:截至2020年7月12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數據統計
  • 航天科技集團召開2020年年度工作會
    1月1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隆重召開2020年年度工作會。會議全面總結集團公司2019年工作,深入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0年各項任務,並對做好全面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上級有關部門領導,航天老領導劉紀原、王禮恆,集團公司外部董事李平、鄒乃睿、張汝恩、陸志軍出席會議。
  • 中國航天董事長吳燕生: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
    雲財經訊,2020年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活動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廣東省東莞市召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出席會議並演講。
  • 太空備忘錄:2020年全球航天
    2020年載人航天領域最大的新變化在於:SpaceX公司使用自己的火箭和飛船幫助美國完成了兩次載人航天任務,不僅結束了美國自太空梭退役後依賴俄羅斯送美國太空人進出國際空間站的局面,還將一名日本太空人納入自己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18日舉行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市開幕。18日舉辦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是本屆大會集中力量打造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深的核心活動。現場,航天界的領軍人士匯聚一堂,共同研討我國航天發展熱點問題,並首發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頒發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錢學森傑出貢獻獎、航天重大項目獎。
  • 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有望超40次
    2020年,中國航天將迎來哪些新徵程,又有什麼新計劃?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精神高端論壇在福州成功舉辦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精神高端論壇於9月19日上午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全方位的分析與解讀,旨在打造航天精神高端化、專業化、精品化交流合作平臺,以帶動和提升各單位的航天精神研究能力,為建設航天強國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精神高端論壇在福州成功舉辦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精神高端論壇於9月19日上午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論壇以「弘揚航天精神,建設航天強國」為主題,邀請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圍繞新時代傳承弘揚航天精神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多角度、多維度、多層次、全方位的分析與解讀,旨在打造航天精神高端化、專業化、精品化交流合作平臺,以帶動和提升各單位的航天精神研究能力,為建設航天強國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 截止8月1日,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繼續領跑,保持世界第一
    截止到2020年8月1日,2020年前七個月,全世界總共進行了59次航天發射,其中成功53次,失敗6次,總體成功率為88.83%。中國中國今年前七個月總共完成了21次航天發射,發射次數繼續領跑世界操持第一。其中三次發射失敗,均為新型號運載火箭,因此失敗率較高。
  •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2020年世界航天的這些高光時刻值得銘記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世界航天度過了頗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挑戰與機遇並存,苦痛與欣喜交織。一些新星破土而出,盡顯欣欣向榮之色;同時還有一些老將飽受挫折,甚至不得不黯然離場。不管怎樣,充滿了意想不到的 2020 年已然成為歷史。讓我們回看航天領域一年來的往事,從中汲取前行的經驗與力量。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在福建召開
    作為國內航天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盛會,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將於9月18-21日在福建福州召開。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是中國航天大會集中力量打造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核心活動,將於9月19日「2020年全國科普日」當天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