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2020年世界航天的這些高光時刻值得銘記

2021-01-10 航天長城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世界航天度過了頗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挑戰與機遇並存,苦痛與欣喜交織。一些新星破土而出,盡顯欣欣向榮之色;同時還有一些老將飽受挫折,甚至不得不黯然離場。不管怎樣,充滿了意想不到的 2020 年已然成為歷史。讓我們回看航天領域一年來的往事,從中汲取前行的經驗與力量。

疫情之下航天頗受影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和社會運轉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航天業不是世外桃源,也受疫情影響頗大。

美國宇航局旗下的艾姆斯研究中心和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出現確診病例後,該局宣布除關鍵任務人員外,所有員工都要強制在家遠程辦公。

相應的,美國宇航局所開展的一些重大項目都受到了影響。SLS火箭原定6月進行的地面點火試驗暫停試驗準備,直接影響到原定於2021年的發射計劃。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也因為加利福尼亞州的疫情,員工疏散,不得不中止測試工作。

在法國政府為應對日益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而宣布限制非必要活動之後,3月12日歐空局宣布由於受疫情的影響,ExoMars火星車任務推遲到2022年。3月16日,阿里安航天公司暫停了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發射場的發射活動。在軌太陽軌道器等多顆科學探測衛星也關閉部分儀器降低功率運行,以便最大限度減少地面控制人員。

ExoMars火星車任務推遲到2022年發射

同時,疫情讓航天領域的不少知名公司遭遇了巨大困難。曾以充氣式空間站艙段紅極一時的畢格羅空間公司,由於其主業連鎖酒店業務受疫情影響岌岌可危,不得不解僱了公司的所有員工。一網公司和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則直接向法院提交了破產申請保護。由於紐西蘭進入最高警戒狀態,電子號火箭的發射也被無限期推遲,直到6月13日才得以重新發射。俄羅斯薩馬拉航天中心為了保護工人的安全,也曾暫時停產聯盟2型火箭的製造。

航天運輸首飛有成有敗

2020年可以說是新型運載火箭首飛大年,但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中國可以說是其中最大的贏家。

5月5日,將用於我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其搭載的採用返回艙與服務艙兩艙構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也在3天後成功著陸。

值得一提的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於9月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我國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臨近年末,我國首款國家立項的商業運載火箭長徵八號於12月22日首飛成功,它將在未來成為我國主力中型火箭。而在此之前,由民營創企北京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穀神星一號小型固體商業運載火箭,也在11月7日從酒泉成功首飛。

除了中國,俄羅斯的聯盟2-1a型火箭首次執行載人發射任務。該火箭採用了改進的國產數字制導系統和發動機噴注器技術,不再需要採用由烏克蘭提供的飛行控制部件,運載能力有所提高,入軌精度也有了明顯改善。此前該型號已進行了11次進步系列貨運飛船發射。

伊朗的第三型運載火箭「信使號」也在4月22日成功首飛,把1顆軍用衛星送入軌道。

伊朗信使號火箭將1顆軍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美國的火箭創企則有些落寞。維珍軌道公司的空射小型運載火箭「運載器一號」在投放點火後,由於一級液氧管路破裂,首飛失敗。群星公司在科迪亞克島阿拉斯加太平洋航天港,於9月11日和12月15日進行的首次和二次火箭試飛都未能取得成功。

載人航天多渠道戮力前行

說起載人航天,儘管美國宇航局為了保險起見,在2020年年初仍然用超過9000萬美元的高價向俄羅斯訂購了一個「聯盟號」座位,但最終他們還是重新擁有了自主載人航天的能力。

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於5月30日由獵鷹9-1.2型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第39A號發射臺發射升空,執行美國商業載人運輸計劃下的載人驗證飛行任務,並取得成功,將兩名航天員送上國際空間站。64天後,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著陸。11月15日,載人龍飛船正式上崗,將4名航天員運至目的地。

載人龍飛船將4名航天員運至國際空間站

而著眼於載人火星探測的星船試驗箭,也裝上了3臺猛禽發動機,成功進行了12.5公裡高度的試驗飛行,儘管在著陸時不幸爆炸,卻也是人類火星探測史上的一大步。

為了推動商業低軌開發工作,美國宇航局還利用天鵝座貨運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送了雅詩蘭黛公司的10瓶面霜。這些面霜在空間站穹頂艙內以地球作為背景拍攝了商業廣告,用於在社交媒體上的宣傳。

深空探測引來多國競逐

2020年的深空探測也是熱鬧非凡。中國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上奔月之旅。在經過月面著陸、月球採樣、月面起飛、環月對接、樣品轉移、月地返回、彈跳著陸這一系列操作後,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在探火這條賽道上,儘管歐俄聯合研製的ExoMars火星車任務在最後一刻退賽,但阿聯的希望號軌道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著陸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卻都克服重重困難,在2020年七八月份的奔火窗口先後踏上了奔向火星的徵程。

小行星探測也迎來了收穫的季節。美國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於10月20日對貝努小行星實施了一次「一觸即走」式的採樣行動,成功取得樣品。而日本的「隼鳥」2探測器則攜帶著從龍宮小行星上採到的少許樣本,在離開地球6年後回到地球。

商業空間應用創新不斷

2020年的空間應用領域同樣精彩紛呈。

經過20年的建設,隨著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順利入軌,中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目標。北鬥系統自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

中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目標

備受關注的網際網路星座進入了高強度的發射部署階段。一網公司2020年利用聯盟號火箭3次發射,將104顆衛星送入軌道。SpaceX公司更勝一籌,全年進行了14次「星鏈」組網發射,將800多顆衛星送入軌道。SpaceX公司已針對美國北方用戶啟動了名為「聊勝於無」的服務測試。參與者要花499美元來購買天線和路由器,並每月支付99美元的服務費。

越來越多的衛星創業企業闖入了小型SAR衛星星座領域。比如美國的五車二公司、本影實驗室、捕食SAR公司、三叉戟空間公司,日本的合成視角公司,芬蘭的冰眼公司等等。

SAR衛星星座觀測不受天氣條件和晝夜變化的限制,可將平均重訪時間縮短至小時級,有望顛覆遙感圖像市場。冰眼公司在2020年3月26日發布了解析度為25釐米的圖像產品。

另外,以前讓人覺得頗為科幻的在軌服務也走入了現實。

諾·格公司於2019年發射的MEV-1,在2020年的2月25日成功與接近退役的國際通信衛星901交會對接。兩星成功合體,新星接管老星的姿態控制和軌道機動與維持,將提供額外的5年工作壽命,從而使國際通信衛星901已在4月2日恢復服務。此後諾·格公司再接再厲,於8月15日將MEV-2發射入軌,目標是國際通信衛星10-02。

來源:中國航天報

相關焦點

  • 這些「高光時刻」值得銘記
    當前,中國在航天領域已經擁有眾多「高光時刻」,在這其中,你或許還不知道竟然有一家汽車企業,也在全面布局衛星領域——它就是吉利汽車。作為首個徵戰世界超級房車賽事的中國品牌,領克車隊在2019年度WTCR房車世界盃全部結束的十站比賽中,領克車隊共獲得9個車隊冠軍、8個車手冠軍,以總成績628分的傲人戰績榮膺年度冠軍,奪得了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頂級賽事中的首個年度總冠軍獎盃。
  • 《環球科學》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這些值得銘記
    2020年,我們經歷了一個特殊的年份。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下,科學雖會遭遇波折,但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滯。從第一次室溫超導到實現量子優越性,我們為未來構築起更多可能;從第一張人類細胞圖譜到破解蛋白摺疊難題,人類也在重新認識生命的本質。
  • 2020,西昌航天的「高光時刻」
    2020年已步入尾聲,回顧一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文昌兩場一心、齊頭並進,多次創造中國奇蹟,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超級2020」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畫上一個圓滿句號。2020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集錦。
  • 2020年中國航空航天的重大高光時刻
    2020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裡,從北鬥衛星系統的全球組網到嫦娥五號探月取土成功返回,中國航天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不斷地突破進取,在航天航空事業上不斷書寫神奇。在連續兩年摘得全球航天發射榜冠軍頭銜之後,今年中國航天又繼續開啟超級模式。下面我們就來回顧2020年航天的重大高光時刻。
  • 2020年交大人的「高光時刻」!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考察了交大西遷博物館。學校新冠病毒應急科研項目立項43項;學校選編63份建言成果,向全國相關部門報送《疫情專報》;抗新冠肺炎病毒藥物篩選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梅雪松團隊研發測溫、消毒巡檢機器人;彭年才創辦的企業研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榮命哲、孔剛玉團隊研發等離子體活化水消毒設備;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領命國家任務開展疫情傳播與預測分析;肖燕妮團隊聯合國內外專家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風險預測分析;劉躍文團隊開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大數據評估模型
  • 這些江蘇女性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
    這些江蘇女性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 2020-09-30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格力十大「高光時刻」!
    2020年,註定是令人記憶深刻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直面疫情的衝擊實現技術突破,彰顯企業責任這一年,我們抵禦市場的動蕩通過自主創新實現逆勢生長以夢為馬,不負韶華1月10日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8月10日財富世界500強8月10日,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名單公布,該榜單被市場視為衡量全球企業競爭力和洞察全球最大企業最新發展趨勢的權威榜單。格力電器憑藉突出的綜合實力再次上榜,位列榜單第436位,延續了一如既往的發展韌性和發展活力。以格力電器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憑藉日益強大的綜合實力和持續不斷的創新力為我國經濟的發展貢獻出「企業力量」。
  • 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
    於2020年7月下旬實施的中國火星探測任務舉世關注,不過,「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的亮點遠不僅如此。從2016年至2020年9月27日,我國共實施140次宇航發射任務,2018年和2019年航天發射次數連續居於世界首位。
  • ...信息化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天津市海正泰克塑膠製品…
    一天一餐 加速醫療器械落地——記「工業和信息化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天津市海正泰克塑膠製品… 2021-01-09 1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帶來這些驚喜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今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據諾貝爾官網介紹,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他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而獲獎。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帶來這些驚喜
    中新網10月6日電(李弘宇 卞磊)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揭曉的熱度還沒散去,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在瑞典科學院揭曉。  20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因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被讚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環球論壇》2020年文章盤點之二:疫情影響下的國際局勢,怎
    2020年,人類與新冠病毒大戰,世界因這場大戰而變了模樣。大眾日報國際時評欄目《環球論壇》欄目約請國際問題研究專家撰寫了21篇分析文章,深入解讀疫情影響。顯示歐洲一體化頑強生命力》《疫情挑戰將推動歐盟加強內部團結》等;有深度分析疫情對區域政治、經濟衝擊的,如《疫情將如何影響2020年美國大選?》
  • 華東石油工程員工孫寶林榮獲「江蘇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初冬的南京,迎來屬於英雄的高光時刻。11月26日上午,江蘇大劇院綜藝廳燈光璀璨、星光熠熠。江蘇省委、省政府在這裡隆重舉行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用最高規格、最高禮遇,向英雄的人民致敬,向人民的英雄致敬。
  • 新冠疫情背景下,珠海航展是否還能如期舉行......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塗蕾】兩年一屆的珠海航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是否能如期舉行,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國內外多家媒體9日報導稱,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中國航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珠海航展」)因新冠疫情取消。不過,之後外媒則又援引航展組織方的說法稱,航展將如期舉行。
  • 「疫情超級股」按下股價暫停鍵,Zoom因安全隱患結束高光時刻?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8日6時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1413415例。從1月底到現在,全球確診肺炎病例達到這麼高的規模可以看出不少國家仍然還未迎來拐點。1月底國內恰逢春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開始爆發,而春節過後不少行業需要復工,其中雲辦公需求就應運而生,這也讓釘釘、騰訊微信會議、飛書等辦公軟體用戶需求量激增。
  • 謝曉亮:助力全球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給全世界帶來了極大挑戰,科學的價值也因此尤為凸顯。為增進科學對人類重要性的認識,「科學之光,溫暖世界」被定為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 終結疫情的「殺手鐧」是什麼?動物模型在突發傳染病防控中有著怎樣的作用?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未來科學大獎周「病毒與人類健康主題論壇」上得到答案。
  • 570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圖書選題分析(上)
    >  2020庚子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暴發,嚴重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選取了2020年1月21日至3月16日時間段,對各類出版機構、網絡售書平臺、版本資料庫進行檢索,篩選出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相關的圖書選題,除去在線網絡版、知識服務平臺自主出版、有聲讀物出版、網絡文學出版等的相關形式,只保留了正式申請出版圖書(即得到了標準的書號ISBN和在版編目號CIP的圖書,包括紙質版和電子版)的選題,共計570種。
  • 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昆明好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昆明市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及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以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最高使命,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昆明市各級醫務工作者、公安幹警、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新聞記者聞令即動、勇挑重擔、不懼風雨、堅守一線,廣大群眾和志願者眾志成城、踴躍參與,共同鑄就了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感人事跡。
  • 澳優董事長顏衛彬獲評「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來源:證券日報11月30日,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長沙隆重舉行,澳優董事長顏衛彬獲評「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大批中國企業積極行動,讓中國乃至全世界感受到責任和守護的力量。疫情爆發後,在以顏衛彬為核心的澳優管理層的統籌下,澳優快速反應,一手戰疫情、一手保供應,第一時間成立了海內外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與工作小組,明確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專職人員,對防疫、公益、經營等系列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安排,為快速戰勝疫情、經濟社會恢復注入強大動能。
  • 馬光遠:應對新冠疫情衝擊中國經濟的十大政策建議
    基於此,我們認為,在眾志成城抗議新冠疫情的同時,高度重視疫情對中國經濟短期、中期、長期的影響,未雨綢繆,重拳出擊,以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應對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和中長期影響,以特殊之策挽救中國經濟,避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勢頭因為疫情而出現「大拐點」實屬極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