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8月1日,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繼續領跑,保持世界第一

2020-08-10 盒子科技前沿

截止到2020年8月1日,2020年前七個月,全世界總共進行了59次航天發射,其中成功53次,失敗6次,總體成功率為88.83%。

截止7月31日, 全世界航天發射數據統計

各國發射數據大盤點:

今年的航天發射前三甲還是中美俄三強。

中國再次以21次發射高居榜首,領跑全球,美國以18次發射居第二。

第三名俄羅斯則只有9次發射,在發射次數上已經被中美兩國甩開。

中國

中國今年前七個月總共完成了21次航天發射,發射次數繼續領跑世界操持第一。其中三次發射失敗,均為新型號運載火箭,因此失敗率較高。下面我們盤點一下今年的幾次重要所有裡程碑意義的發射任務:

    • 2020年3月9日,長徵三號B型火箭完美地的完成了北鬥三號導航系統的倒數第二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北鬥三號 GEO-2星」,
    • 2020年6月23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順利將北鬥導航的最後一顆同步軌道衛星,GEO-3號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北鬥導航系統完成全球覆蓋和全球服務所需要的所有衛星發射。


長徵三號乙順利將北鬥導航的最後一顆同步軌道衛星,GEO-3號星送入預定軌道。


    • 2020年5月5日,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完成了新一代的長徵五號B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將新一代的載人飛船送入近地軌道,並順利回收,完美完成各項測試。同時還進行了柔性充氣貨運返回艙試驗艙的實驗。為下一步的空間站建設和新一代飛船載人航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一代的載人飛船


    •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4運載火箭(Long March-5 Y4)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 101發射工位成功發射了我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也是我國的第一次參與深空探測的任務。天問一號目前已經在去往火星的霍曼轉移軌道上。預計將於2021年1月底到達火星。


長徵五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 其他任務包括多次的高分系列衛星,遙感衛星和實驗通信衛星等
    • 失敗的三次任務包括:長三乙發射印尼通信衛星,

美國

今年進行了18次發射,排名第二。因為電子號火箭是美國和紐西蘭合資企業,且發射地點在紐西蘭,因此本統計中將「電子號」火箭發射統計在紐西蘭,而非美國。美國的18次發射中,其中11次是由太空探索技術(SpaceX)公司旗下的獵鷹9號Block5系列火箭完成的。

  • 截至8月1日,SpaceX在今年已經進行了7次的星鏈計劃(StarLink)衛星發射, 成功418顆星鏈衛星送入到550千米的近地軌道上。目前星鏈衛星網際網路已經開始了面向公眾的測試。


獵鷹9號火箭點火發射瞬間


  • 2020年02月10,美國 ULA 在卡納維拉爾角使用宇宙神5號火箭(Atlas-541) 型火箭成功將歐美合作太陽探測器發射(Solar Orbiter ) 送入預定軌道。
  • 2020年5月31日,SpaceX在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完成載人龍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Crew Dragon Demo-2),將兩名NASA的太空人送到國際空間站,並於8月2日安全返回。這是美國在太空梭退役後首次實現本土的載人發射任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私人航天公司的載人發射任務。



  • 2020年7月30日,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在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使用一枚宇宙神5號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的2020火星探測任務的「毅力號」火星漫遊車。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火星車,大小相當於一輛SUV,重量達到了1.05噸重。同時將是美國的第9個成功著陸的火星探測器和第五輛火星車。


NASA三代火星車,毅力號是好奇號的升級版本,外觀和好奇號火星車相似


俄羅斯

俄羅斯今年表現中規中矩,一共進行了9次發射,9次全部成功了。其中包括多次國際空間站的載人發射以及貨運補給任務。

  • 聯盟號火箭兩次OneWeb網際網路衛星任務,每次34顆衛星。



  • 三次國際空間站任務:聯盟號載人飛船(Soyuz MS-16)運送3名航天員和兩次進步號貨運飛船(MS-14,MS-15)補給任務


老當益壯的聯盟號火箭,已經發射超過1920次


  • 四次衛星發射任務:一顆格洛納斯導航衛星,Meridian M軍用通訊衛星,EKS-4飛彈預警衛星,以及兩顆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質子M火箭)

日本/歐空局/紐西蘭/伊朗/以色列/印度

日本今年進行了三次發射 ,三次發射均成功。包括:

  • 2月9日,日本在種子島航天發射場使用 H-2A 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IGS Optical-7 軍事衛星。
  • 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H2B運載火箭和HTV系列貨運飛船的最後一次發射;
  • 7月16日,種子島航天發射場H2A成功發射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H2A成功發射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歐空局(ESA)兩次發射:

  • 兩次阿里亞娜5號火箭發射任務,分別發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四顆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

紐西蘭3發射任務由紐西蘭美國合資企業火箭實驗室(RocketLab)的電子號火箭:

  • Rocketlab 公司在紐西蘭瑪希亞航天發射場的 LC-1 三次「電子號」小型火箭發射任務,兩次成功一次失敗。

伊朗經歷連續三次失敗,終於今年2020年4月22日,在伊瑪目霍梅尼航天發射場使用 一枚Qassed 運載火箭成功將 Noor-1軍用偵查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

以色列7月6日在帕爾馬奇姆 (Palmachim) 空軍基地使用 沙維特2號(Savit-2) 固體火箭成功發了一顆 「地平線-16號」 (Ofek-16)超高解析度光學衛星,這也是以色列歷史上第12次航天發射。


亞洲另一個地區航天強國印度很意外 ,在今年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進行航天發射任務。


其他相關閱讀:


參考資料:

Astronaut Statistics世界航空發射統計

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中航科技以及中航科工相關報導

NASA、ESA、Roscosmos、JAXA等相關官網相關介紹

維基百科相關詞條

Encyclopedia Astronautica

相關焦點

  • 2020年各國航天發射統計和分析,中國繼續領跑排名第一
    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我們來梳理一下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2020年前10個月,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統計數據如下:2020年前10個月,世界各國度航天發射統計前10個月,中國以31次發射27次成功4次失敗繼續領跑,穩居第一;美國27次發射,25次成功,2次失敗居第二(如果把火箭實驗室RocketLab的電子號火箭也統計入美國的話,美國的發射總量是第一);中美兩國是第一集團,俄羅斯以12次發射全部成功穩居第三。
  • 2020年前3季度,中國航天發射繼續穩坐世界第一,各國盤點
    ,截至三季度末(2020年9月30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情況。截至三季度全球共進行了76次航天發射任務,68次成功,8次失敗,一共將843個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航天發射成功率為89.5%。2020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三,截止到三季度,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數量達到了29次,依然穩坐世界第一。
  • 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再次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7月各國數據大盤點
    2020年已經過半,我們來梳理一下,上半年截至2020年7月12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情況。截至目前,全球共進行了51次航天發射任務,45次成功,成功率88.2%。各國的發射數據如下:截至2020年7月12日,世界各國航天發射數據統計
  • 美國奪回第一名,2020年全球火箭發射次數及入軌太空飛行器狀況
    2020年即將成為歷史,我們很快就要邁入2021年!傻眼了吧,咱們又老一歲了。2020年也是一個航天大年,各國都發射了不少重要載荷,對於我國更是如此,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世界各國2020年航天發射情況。美國發射情況1、發射次數:42次(截止2012.12.15),居全球第一,今年預計還有3次發射。
  • 2020年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統計,中美競爭激烈
    中國近幾年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進步,2018和2019連續兩年成為航天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並且在不同航天探測領域都取得重要進展,包括空間站建設,月球探測以及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今年7月23日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2020第一季度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總次數出爐了,中國佔了多少次?
    轉眼已是5月1日了,2020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而在過去的四個月裡,世界各國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許多工業都受到影響。2020年的第一季度,可以說全球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發射次數也達到了28次,而2019年第一季度的全球航天發射次數也才26次,可以說是相差不大,但於2018年來說,卻是有些差距,2018年第一季度發射次數達到34次。
  • 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
    1月17日消息,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該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說,2020年中國航天宇航發射任務依然保持高強密度趨勢,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餘顆太空飛行器。尚志說,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宇航任務呈現出重大任務重、發射密度高等特點。具體來看,「重」主要體現為北鬥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三個國家重大工程將完成收官。2020年上半年,北鬥衛星導航工程將發射2顆GEO衛星,完成整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建設。
  • 西昌發射中心傳來好消息,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已超過美國,打破壟斷
    據央視新聞近日報導,2020年11月12日,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傳來一片歡呼,天通一號02號成功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此次發射任務成功打破國外在相關領域的壟斷。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11月13日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剛好超過美國,此前中美兩國航天發射次數正好打平。
  • 獨家|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附詳單表格】
    火箭發射:分離整流罩  1.發射次數:美國第一  1月10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發「獵鷹-9」火箭,將60顆「星鏈」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打響新一年太空發射競賽的發令槍。在114次發射中,美國發射44次,佔總發射次數的38.6%(其中美國/紐西蘭,7次);中國發射39次,佔34.21%;俄羅斯17次(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14.91%;歐空局5次(不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4.39%;日本4次,佔3.51%;印度2次,佔1.75%;伊朗2次,佔1.75%;以色列1次,佔0.87%。美國發射次數第一,中國發射次數第二。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2019全球航天發射次數再破百 中國佔約1/3超越美俄
    2019年即將結束,世界各國的航天發射活動也接近尾聲。截至30日,中美俄歐等主要航天國家和實體,進行了超過100次航天發射,使2019年的航天發射繼2018年之後,連續第二年超過100次。中國以34次航天發射蟬聯全球航天發射榜榜首位置。美俄航天活動也各有特色。現在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令人振奮和遺憾的瞬間吧。
  • 2020年世界各國火箭發射及入軌太空飛行器一覽
    2020年世界各國火箭發射及入軌太空飛行器情況統計(截止2020.11.30):1、第一名:美國,發射次數38,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911,失敗次數3次。無論是發射次數還是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都居世界第一。2、第二名:中國,發射次數35,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75,失敗次數4次,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二,入軌航天數量居第三。3、第三名:俄羅斯,發射次數12,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100,失敗次數0次,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三,入軌航天數量居第二。
  • 長徵七號改首飛發射失利,2020中國航天「超級模式年」蒙塵
    但實際上,2020年被視為中國航天發射「超級模式年」,宇航年度發射次數預計將首次超過40次,中國將有多個國家級重大航天工程完成收官或正式啟動,多個宇航型號首飛在即,產品交付數量歷史空前,發射密度亦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 嫦娥五號計劃2020年年底前發射 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中新社福州9月20日電 (郭超凱)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州舉行,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會上透露,中國預計2020年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
  • 嫦娥五號計劃2020年年底前發射 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中新社福州9月20日電 (郭超凱)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州舉行,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會上透露,中國預計2020年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
  • 「胖五」復飛、「嫦五」登月:2019年我國宇航發射次數將保持「30+」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記者董瑞豐、胡喆)「胖五」復飛、「嫦娥五號」登月、「鴻雁」星座加速組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9日對外公布,2019年計劃實施30餘次宇航發射,預計發射太空飛行器50餘顆。當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京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8)》,盤點2018年航天活動,並介紹2019年宇航任務整體情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表示,2019年國家重大專項研製發射任務舉世矚目。
  • 2021年全年發射次數「40+」!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航天科技集團2021年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階段的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國家戰略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中國航天這一領域連續兩年世界第一,並且首個在月球培養植物發芽
    雖然中國航天技術不是世界最強,但是也是世界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畢竟能玩航天的國家也沒有幾個。在航天這一塊上,我國也是有創造了不少的世界紀錄,下面一起看看。5、第一個降落到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嫦娥四號,由我國長徵三號乙改二型 Y3運載火箭發射,於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地降落在月球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
  • 發射次數「40+」、空間站開建…2021中國航天有看頭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航天科技集團2021年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階段的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國家戰略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馭星觀察 | 2020年1月-2月國際航天發射活動動態觀察
    編者按:從2020年2月起,本號推出新欄目——「馭星觀察」。本欄目旨在為讀者提供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以了解行業概況及動態。我們將聚焦航天領域新聞報導,關注行業熱點,定期總結推送一些行業發展動態,並對趨勢進行分析判斷,權作「它山之石」,以期對業界同仁及航天愛好者提供些許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