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是5月1日了,2020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而在過去的四個月裡,世界各國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許多工業都受到影響。
記得在2019年末時,各國對於航天發展,都是十分的重視,甚至還出臺了許多關於發展本國航天航空的報告,甚至是成立什麼太空軍、宇宙部隊,這是直接將太空當作繼海陸空之後的第四領域進行爭奪了。
而在2019年底,我國也才曾說過,在2020年,我國的航天發射總次數預計將超過40次,達近年這最,然而,一場新冠疫情,好像改變了許多。
2020年的第一季度,可以說全球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發射次數也達到了28次,而2019年第一季度的全球航天發射次數也才26次,可以說是相差不大,但於2018年來說,卻是有些差距,2018年第一季度發射次數達到34次。
2018年時,我國航天年發射次數是歷年之最,年發射次數達39次,而全球全年發射總次數為114次,我國在第一季度發射次數12次,約佔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說完前兩年的情況,讓我們來看看2020年第一季度世界各國航天的發射次數如何了?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發射總次數28次,共有七個國家或組織參與航天發射任務,其中美國第一季度發射次數為9次,差不多佔全球發射次數的三分之一,領先其他各國,而中國在第一季度也發射了8次,不過有兩次任務失利,俄羅斯發射次數5次,歐洲航天局2次,伊朗2次,成功和失敗各佔1次,日本和紐西蘭各發射1次。
從第一季度全球各國航天發射情況來看,美國是領先於各國航天發射的,特別是在衛星發射數量上,美國也是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但今年第一季度發射的星鏈計劃衛星便已經發射了五批,達300顆小衛星,這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
而從火箭發射的成功率來看,美國的發射成功率是100%,而全球第一季度的航天發射失敗次數有3次,其中中國佔了兩次,伊朗1次,所以,在航天發射次數及成功率方面來看,美國確實是領先於其他航天國家的。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航天發射,尤其是四月份,短短一個月內先後出現兩次任務失利,尤其是今年的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的首飛失利,對於我國的後續任務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不過,儘管因為我國經歷了兩次發射任務的失利,但就目前而言,我國的航天發射任務還是在有序的進行中,而近日,我國北鬥的最後一顆衛星也已抵達發射場即將擇機發射了,另外我國新一代的載人飛船無人試驗飛船也將於5月5日傍晚左右通過長徵五號乙運載火箭發射,隨後接著是我國的首個獨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的發射等等。
可以說,儘管目前全球都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導致各國的工業發展有所遲緩,斷對於我國的航天發展來說,依舊是在穩步推進中,而一兩次的失利,也不能阻止我國航天發展前進的步伐,失利只能讓我國的航天更加努力的前行。